中级会计职称《财务管理》考点:多种产品量本利分析

导读:考试即将来临,随着紧张的进入了冲刺阶段,在这时间里,大家可不要忘记了巩固好知识。下面是应届毕业生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出来的有关于中级会计职称《财务管理》考点:多种产品量本利分析,想了解更多相关资讯请继续关注考试网!

中级会计职称《财务管理》考点:多种产品量本利分析

  多种产品量本利分析

  (一)加权平均法

1.含义

在各种产品边际贡献的基础上,以各种产品的预计销售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为权数,确定企业加权平均的综合边际贡献率,进而分析多品种条件下量本利关系的一种方法。

2.计算公式

某产品保本点销售额=综合保本点销售额×该产品销售比重

某产品保本点销售量=该产品保本点销售额/该产品的单价

【例8-5】某公司生产销售A、B、C三种产品,销售单价分别为20元、30元、40元;预计销售量分别为30000件、20000件、10000件;预计各产品的单位变动成本分别为12元、24元、28元;预计固定成本总额为180000元。

【补充要求】按加权平均法

(1)加权平均边际贡献率

(2)综合保本点销售额

(3)各产品保本点

表8-2 数据资料表

项目

销售量(件)

单价(元)

单位变动成本(元)

销售收入(元)

各产品的销售比重

边际贡献(元)

边际贡献率

A产品

30000

20

12

600000

37.5%

240000

40%

B产品

20000

30

24

600000

37.5%

120000

20%

C产品

10000

40

28

400000

25%

120000

30%

合计




1600000

100%

480000

30%

【解析】

(1)综合边际贡献率=480000/1600000=30%

或:综合边际贡献率

=40%×37.5%+20%×37.5%+30%×25%=30%

(2)综合保本销售额=180000/30%=600000(元)

(3)

A产品保本销售额=600000×37.5%=225000(元)

B产品保本销售额=600000×37.5%=225000(元)

C产品保本销售额=600000×25%=150000(元)

(4)A产品的保本销售量=225000/20=11250(件)

B产品的保本销售量=225000/30=7500(件)

C产品的保本销售量=150000/40=3750(件)

  (二)联合单位法

1.含义

指在事先确定各种产品间产销实物量比例的基础上,将各种产品产销实物量的最小比例作为一个联合单位,确定每一联合单位的单价、单位变动成本,进行量本利分析的一种分析方法。

2.基本计算步骤与公式

(1)各种产品销量的最小比例作为联合单位

(2)联合单价=一个联合单位的全部收入

联合单位变动成本=—个联合单位的'全部变动成本

(3)联合保本量=固定成本总额/(联合单价-联合单位变动成本)

(4)某产品保本点=联合保本量×一个联合单位中包含的该产品的数量

【例8-5】某公司生产销售A、B、C三种产品,销售单价分别为20元、30元、40元;预计销售量分别为30000件、20000件、10000件;预计各产品的单位变动成本分别为12元、24元、28元;预计固定成本总额为180000元。

【要求】按联合单位法进行多种产品的保本点分析。

【解析】

产品销售比=A:B:C=30000:20000:10000=3:2:1

联合单价=20×3+30×2+40×1=160(元)

联合单位变动成本=12×3+24×2+28×1=112(元)

联合保本量=180000/(160-112)=3750(件)

各种产品保本销售量计算:

A产品保本销售量=3750×3=11250(件)

B产品保本销售量=3750×2=7500(件)

C产品保本销售量=3750×1=3750(件)

A产品保本销售额=11250×20=225000(元)

B产品保本销售额=7500×30=225000(元)

C产品保本销售额=3750×40=150000(元)

  (三)分算法

1、含义

分算法是在一定的条件下,将全部固定成本按一定标准在各种产品之间进行合理分配,确定每种产品应补偿的固定成本数额,然后再对每一种产品按单一品种条件下的情况分别进行量本利分析的方法。

2、基本步骤与公式

(1)固定成本分配率=固定成本总额/各产品的分配标准合计

(2)某产品应分配的固定成本数额=分配率×某产品的分配标准

(3)某产品的保本销量=该产品应分配的固定成本数额/(单价-单位变动成本)

【例8-5】某公司生产销售A、B、C三种产品,销售单价分别为20元、30元、40元;预计销售量分别为30000件、20000件、10000件;预计各产品的单位变动成本分别为12元、24元、28元;预计固定成本总额为180000元。

【要求】按分算法进行多种产品的量本利分析,假设固定成本按照各种产品的边际贡献比重分配。

【解析】

固定成本分配率=180000/480000=0.375

分配给A产品的固定成本=240000×0.375=90000(元)

分配给B产品的固定成本=120000×0.375=45000(元)

分配给C产品的固定成本=120000×0.375=45000(元)

A产品的保本量=90000/(20-12)=11250(件)

A产品的保本额=11250×20=225000(元)

B产品的保本量=45000/(30-24)=7500(件)

B产品的保本额=7500×30=225000(元)

C产品的保本量=45000/(40-28)=3750件

C产品的保本额=3750×40=150000元。

  (四)顺序法

1、含义

顺序法是指按照事先规定的品种顺序,依次用各种产品的边际贡献补偿整个企业的全部固定成本,直至全部由产品的边际贡献补偿完为止,从而完成量本利分析 的一种方法。

2、排序方法

(1)乐观的排列,即按照各种产品的边际贡献率由高到低排列,边际贡献率高的产品先销售、先补偿,边际贡献低的后销售、后补偿

(2)悲观的排列,即假定各品种销售顺序与乐观排列相反

(3)按照市场实际销路是否顺畅来确定,但这种顺序的确定缺乏统一的标准,存在一定的主观性。

【例8-5】某公司生产销售A、B、C三种产品,销售单价分别为20元、30元、40元;预计销售量分别为30000件、20000件、10000件;预计各产品的单位变动成本分别为12元、24元、28元;预计固定成本总额为180000元。

【要求】

(1)按边际贡献率由高到低的顺序计算多种产品的保本点

表8-3 顺序分析表(降序)

顺序

品种

边际贡献率

销售

收入

累计销

售收入

边际

贡献

累计边际贡献

固定成本补偿额

累计固定成本补偿额

累计

损益

1

A

40%

600000

600000

240000

240000

180000

180000

60000

2

C

30%

400000

1000000

120000

360000

0

180000

180000

3

B

20%

600000

1600000

120000

480000

0

180000

300000

根据已知数据资料编制顺序分析表,如表8-3所示。

由表8-3可以看出,固定成本全部由A产品来补偿,那么企业要想达到保本状态,A产品的销售额(量)需达到:

保本销售量=180000/(20-12)=22500(件)

保本销售额=22500×20=450000(元)

当A产品销售额达到450000元,即销售22500件时,企业保本。企业的保本状态与B、C产品无关。

(2)按边际贡献率由低到高的顺序计算。根据已知数据资料编制顺序分析表,如表8-4所示。

表8-4 顺序分析表(升序)

顺序

品种

边际贡献率

销售

收入

累计销

售收入

边际

贡献

累计边际贡献

固定成本补偿额

累计固定成本补偿额

累计

损益

1

B

20%

600000

600000

120000

120000

120000

120000

-60000

2

C

30%

400000

1000000

120000

240000

60000

180000

60000

3

A

40%

600000

1600000

240000

480000

0

180000

300000

B产品的销售量需达到20000件,此时销售额为600000元。

C产品的销售额(量)需达到:

保本销售量=60000/(40-28)=5000(件)

保本销售额=5000×40=200000(元)

当B产品销售额达到600000元,即销售20000件,同时,C产品销售额达到200000元,即销售5000件时,企业保本。企业的保本状态与A产品无关。

  (五)主要产品法

1、基本原理

当企业产品品种较多的情况下,如果存在一种产品是主要产品,它提供的边际贡献占企业边际贡献总额的比重较大,代表了企业产品的主导方向,则可以按该主要品种的有关的资料进行量本利分析,视同于单一品种。

2、计算方法

主要产品法计算方法与单一品种的量本利分析相同

【提示】

(1)确定主要品种应以边际贡献为标志,并只能选择一种主要产品。

(2)主要产品法的依据是:主要产品必须是企业生产经营的重点,因此固定成本应主要由该产品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