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自考《青少年心理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2017年自考《青少年心理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1.青少年的自我中心主义可分为两种社会思维类型:假想观众和_个人童话___。

2.由威胁性刺激带来的一种被压迫的主观感受就是 压力感 。

3.道德品质形成的关键是__道德信念_________。

4.从20世纪70年代,塞尔曼及其同事利用 两难故事 方法,如霍莉爬树,对儿童对友谊、权威、亲子关系等不同社会交往情景中社会观点采择的发展进行了研究,建构了儿童观点采择发展阶段理论。

5.行为主义心理学家认为不研究、分析行为的内在动机、只以特殊的行为为目标,通过条件发射、模仿学习等行为转变技术,以改变不适应的行为、纠正不良或异常行为。

6.青少年表现在对自己行为的自觉调节方式和水平方面的心理特征就是性格的意志特征。

7.社会性只是社会化的内涵之一,并非社会化内涵的全部。在社会化过程中,青少年不仅形成了发展了社会性,而且使个性得到了丰富和发展。

8.压力具有情绪性 和动力性。

  二、名词解释

1.易性癖

易性癖是一种性别认同上的心理障碍,它是指心理上对自身性别的认定和解释与生理上的性别特征恰好相反,持续存在改变自身性别的强烈愿望。

2.他律

是指儿童的道德判断只注意行为的客观效果,不关心主观动机,是受自身以外的价值标准所支配的。

3.成人感

是指青少年感到自己已经长大成人,渴望参与成人角色,要求独立,得到尊重的体验和态度。

4.社会认知

是指个体关于社会现象、社会关系等方面的人类自身事件的认知。

5.压力

就是压力源、压力反应和压力感三者形成的综合性心理状态。

6.观点采择

是指个体能采取别人的观点来理解他人的思想与情感的一种必需的认知技能,即能够认识到对同一事物或事件别人可能会有不同观点和看法,并能试图站在他人的立场上去看待问题的能力。

7.对偶故事法

是指设计一些包含道德价值内容的对偶故事,要求儿童判断是非对错;在儿童对行为的判断中去探明儿童所依据的道德规则。

8.社会性

是指人在社会化过程中按社会规范、道德、习俗等要求自己而形成的一套思维习惯、观点与行为。

9.逆反心理

是指人们彼此之间为了维护自尊,而对对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10.自我意识

是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和周围关系的一种意识。它是人的意识的最高形式,是人区别与动物的本质特征之一。

11.性别角色

是指社会大众视为代表男性或女性的典型行为与态度,或符合大众愿望与理想的男性或女性的典型行为与态度。

  三、判断改错

1.在青少年的个性倾向中处于基础地位的是兴趣,青少年的一切行动都是由兴趣所驱动的。错兴趣改为需要

2.性情感指和性生活有关的爱、憎、兴趣、恐惧等感情变化的活动。对

3.让儿童听完一个包含着在道德价值上具有矛盾冲突的故事后,对故事中人物的行为进行讨论,这种做法是对偶故事法。错对偶改为两难

4.青少年对性别角色的认识多数还是生物取向的,且具有一定程度的刻板性。错生物改社会

5.社会支持仅仅指来自朋友、同事等个人或组织所给予的精神上的和物质上的帮助和支援。错不仅仅

6.性的发育开始于少年期。错 胎儿期

7.青少年个性的形成和发展完全是由后天环境决定的。错 不完全

8.易性别癖是性取向上的心理障碍。对

9.他律是指儿童的道德判断只注意行为的客观效果,不关心主观动机,是受自身以外的价值标准所支配的。对

10.青少年品德发展的动力是身心发展的内部矛盾。错 身心改为品德

11.系统脱敏法是诱导个体缓慢地暴露出导致心理紧张的情境,并通过心理的'放松状态来对抗这种紧张的心理状态,从而达到消除紧张的目的。对

12.按照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青少年应该处于后习俗道德水平。对

13.俗语说“江山易改,秉性难移”,所以青少年的气质一旦形成就不会发生改变。对

14.性教育就是知识教育。对

15.青少年阶段性别角色发展的中心任务是获得性别角色同一性。对

  四、简答题

1.简答青少年自我中心的表现形式。

自我中心这一概念最早是由皮亚杰提出的。所谓自我中心是指个体不能区别一个人自己的观点和别人的观点,不能区别一个人自己的活动和对象的变化,把注意集中在自己的观点和自己的动作现象上。自我中心化是发展变化的一种心理状态。青少年的自我中心实际上是指青少年高度的自我意识,这种高度的自我意识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青少年认为别人也像他们自己一样关注他们;另一方面,这种自我意识还表现在他们的个体独特感上。

2.简述个体遭受到压力时行为表现呈现的负面类型。

(1)暴力攻击类型

(2)自我中心类型

(3)寻求生理满足类型

(4)逃避退缩类型

(5)潜在发泄类型

(6)负向转移类型

(7)寻求刺激类型

(8)寻求自杀类型

3.简述青少年自我评价发展的特点。

自我评价是指主体对自己思想、愿望、行为和人格特点的判断和评价。它是自我认识中最重要的指标。个体自我评价的能力到高中阶段才渐趋成熟,青少年自我评价的发展有以下三个特点:

(1)评价的独立性:努力摆脱对成人、权威的依赖,表现出某种反叛的对抗和主观上的偏执性;

(2)评价的概括性:由具体向概括化、抽象化发展,这时中学生在评价好学生时常用较概括的评语;

(3)评价的稳定性:随着年龄的增长、自我意识的成熟,自我评价逐渐趋于稳定。

4.性意识包含哪两个层面?

性意识是对性的认识和评价。两个层面:

(1)是性别认同,即个体认识到自己是男性还是女性。它影响着个体对性的态度以及个体与异性的关系;

(2)是对性的关注、向往和追求。

5.简述品德与道德之间的联系。

品德与道德的发展是互动的过程,他们之间的联系十分紧密,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品德是道德的具体化,品德是一定的社会道德规范在个体头脑中的反映和在个体实践活动中的具体体现。

(2)社会道德风气影响个人品德的发展,品德不是与生俱来的,是在社会道德的影响下形成发展的,离开了道德就没有品德而言。

(3)个体的品德也会反作用于社会道德状况。

6.简答青少年友谊的特点。

(1)选择性;

(2)亲密性;

(3)稳定性。

7.青少年典型的优势需要有哪些?

(1)独立自主的需要;

(2)友谊的需要;

(3)理解和尊重的需要;

(4)成就的需要;

(5)社会交往的需要。

8.如何处理压力和困扰?

(1)合理期盼的对话

(2)接近事实的内心对话

(3)理性多元发展法

(4)迂回理性沟通法

(5)切断非理性思维法

9.简述青少年动机的特点。

10.青春期性教育的内容包括哪几个方面?

(1)性生理知识

(2)性心理知识

(3)性伦理知识

(4)性法律知识

(5)性病防治知识

(6)人格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