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节能汇报材料

高起点建设数字化节约型校园,是江南大学积极参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战略之举,是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目标的题中应有之义,是全体师生员工、各学院、各部门共同为此奋斗的自觉之行。自2005年节约型校园建设以来,校党委、校行政和各学院、各部门、党委、领导高度重视,身先垂范。一致认为,这是时代赋予大学新的历史使命,是共同应对我国资源相对紧缺,生态环境比较脆弱,应担当的国家责任,是高校节约发展,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应当以实际行动发挥大学的示范作用和辐射效应。为此,学校配备了干部,增加了专业人员,建立了相关组织,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发展的政策、条例、措施。投入资金,提出思路,构造体系,建立制度。把建设节约型校园规划纳入学校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学科专业建设规划、校园建设规划,确保节约型校园建设的计划性、有效性和持久性。特别是各学院、各部门以人为本,教育先行,进行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发动师生,依靠群众,把建设节约型校园作为自己的事,变为共同的自觉行动。五年来,逐步夯实了基础,突破了难关。它尤为校园里待放的一朵花儿,在全体园丁的精心爱护培育下,己绽放飞翔,撒下了种子。江南大学己成为全国高校节能工作的一个战略基点。

企业节能汇报材料

一、勇于实践,感知能耗

学校利用自身多学科的优势,综合应用了控制工程、通信工程、计算机工程、工业设计、环境工程等学科,勇于实践,自主创新、自主研发了“节约型校园数字化能源监管系统”。即“一个平台”——节约型校园能源监管平台;“五大系统”——校园电能计量管理系统;校园给水管网监测系统;校园路灯智能管理系统;网络预付电费电能管理系统;3D校园地理信息系统。

实践证明,这个系统投入使用,使水电运行和资产的管理开始逐步由传统经验型向科学技术型转变。对节能减排发挥了巨大作用。同时将影响学校碳排放最大的几项因素,如电力消耗、水电资源消耗等情况集中到全实时化的监测管理平台上来,进行综合分析与管理,从而为学校的“减碳排放”和“低碳发展”,提供了技术基础和平台支持。通过“电能计量管理系统”、“给水管网监测系统”,可以使各级管理人员无论何时何地都可以对学校各部门的用电用水情况进行监控与管理,感知能耗。2009年,通过“给水管网监测系统”的实时监测发现并准确报告了累计8个地下管网漏失点,都在短期内迅速修复。根据该系统提供的数据,2010年我们又对学生公寓桃园和李园进行了雨水回用系统的建设,月节水9000吨以上。

勇于实践,就是有利于学校发展,有利于师生利益的事就要大胆实践,不怕挫折,敢于担责。凝心聚力,发挥团队合作精神和集体智慧。坚定服务宗旨,依靠各学院、各部门更多的帮助支持和资源支撑,上下结合、专家与群众结合,巩固己有成果和发展新成果结合。学校的“数字化能源监管系统的研制与应用”项目建设,已通过了教育部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实现了“理念创新、管理创新和集成创新,在能源监管领域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二、勇于创新,智慧监管

创新是建设数字化节约型校园的不竭动力。是校园的生命力所在。创新作为一种能力、责任、境界始终贯穿于校园建设的全过程。其工作运行、发展始终以创新为主要推动力。

理念先导,管理创新。学校力图通过高起点数字化节约型校园系统的设计、建设和运行,辅以大力的宣传教育活动,使广大师生、干部和员工逐步形成三大共同理念:“节约的举措体现学校管理的水平,节约的习惯体现学校师生、干部员工的素质,节约的水平体现学校发展的质量”。理念是行动的基础,自觉行动要靠先进理念的引领,理念的行动统一于节约的实践,是有一个渐进的认识和转化过程的。在反复学习体验中,认识得到了深化,使节约能源的.理念逐渐“内化于心,物化于制,外化于行”,转化为全校师生员工干部的共同行动。校学生会曾向全校学生发出的倡议书中提出:“节约资源,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做节俭节约风尚的传播”者、实践者、示范者。”同学们在参加学校举办的节约展示活动时曾说:“节电节水,创建数字化节约型江大,体现了江大人强烈的忧患意识和理智的科学态度。”“让美丽的校园成为我们的骄傲,让节约的行为成为我们的荣耀。”在实践中师生员工和干部的节约意识,责任意识、主人翁意识得到了很大增强。学生主动参与信息平台建设,自主组织社团活动开展宣传推介。

教育部高教司司长,原江南大学党委书记张大良解读《攀登计划》时说:“一座真正意义上的大学需要有独特的校园文化,学校要把大学生培养成德才兼备的人才也离不开校园文化的滋养。”节约型校园的建设,倡导的是节约、环境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绿色低碳的生活消费方式和行为习惯。这是校园文化的先进元素。大学生在校受到的文化滋养,不仅对个人成长进步有长远的影响,而且当走入工作岗位后,就能影响到社会上的巨大人群。

先进理念的先导为管理创新创造了条件。学校建立“节约型校园目标责任制”,将节水、节电指标分解到二级单位,甚至学科组,级级担责,人人有责。将节能计划指标的执行情况纳入年终考核目标。实行“量化分解,定额使用,超额自负,奖罚分明”的管理机制。有效地化解了能耗扩容的矛盾。科学制定各自然年度的能耗指标。学校并非以绝对的增减比例作为指标,而是认定全校能耗开支的数量必须大大低于学校各项事业发展的数量。根据各单位性质、事业发展情况,对不同用水用电类型、不同学科进行综合分析,按照统等协调,兼顾利益,留有余地、挖掘潜力,科学合理定量,将水电消耗指标分配到各有关学院部门,既强调共同承担责任,又承认差别的合理性,既保证教学、科研正常顺利进行,又严格防止浪费水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