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事故应急预案(通用7篇)

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难免会发生一些不在自己预料之中的事件,为了控制事故的发展势态,通常需要提前准备好一份应急预案。那么什么样的应急预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设备事故应急预案(通用7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设备事故应急预案(通用7篇)

  设备事故应急预案1

为有效防止突发性机械设备事故的发生,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伤害,结合本项目特点,制定本预案。

一、各单位要加强对机械设备安全工作的领导,经常性地组织操作人员学习操作规程,提高安全生产意识,排查设备故障,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消除隐患。

二、各单位机械设备操作人员必须持有有关部门颁发的操作证,并熟悉设备的构造、原理、性能及安全技术要求,严禁操作人员违规操作,机械设备带“病”作业。

三、应急救援措施

1、漏电触电。若机械设备出现漏电触电现象,当事人应及时向工区负责人或应急小组报告,采取有效的抢救措施。若操作人员触电后,应尽快使触电者脱离电源,实施抢救。

2、刹车失灵。上坡时出现刹车失灵,不能脱档,松掉油门,靠边行驶,将发动机熄火,利用手制动将车停住,然后找人打眼。下坡时出现刹车失灵,挂低速档行驶,不能将发动机熄火,靠边行驶,行驶至平坦的地方将发动机熄火,利用手制动将车停住,然后找人打眼。

3、提升设备事故。当提升设备出现事故时,立即将现场人员迅速撤离,通知应急救援小组,组织人员对井架、电动葫芦(卷扬机)、联接件的安全隐患进行处理。

四、应急程序

1、发生事故后,当事人应立即报告现场负责人,事故报告时间不得超过事故发生后1小时。报告内容为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单位、事故的简要情况、伤亡人数、初步估计的直接经济损失和已采取的应急措施等。同时,迅速联系119、120处理事故现场。

2、立即启动应急救援预案,成立现场救援组,实施现场救援工作和调查处理。事故发生地的有关单位必须严格保护事故现场,并采取必要措施抢救人员和财产,防止事故扩大和损失加重,确因抢险需要移动现场物件时,必须做出标志、拍照、详细记录和绘制现场图,并妥善保存现场主要痕迹、物证等。

3、特大事故现场救援组到达后,根据省指挥部应急救援现场指挥部的命令,按照职责分工,立即开展救援工作,听取事故发生单位的汇报,分析事故发生原因,制定抢险方案,并按分工组织实施。

  设备事故应急预案2

一、事故类型分析

1、倒塔事故的主要原因是起重作业中超载、斜吊、拆卸安装过程中钢丝绳等连接件拉断、地锚拉脱,静置重大风货轨基地形陷变形等。

2、折塔事故大多发生在倾倒过程中,塔身于建筑物相撞,另外,当塔机遇钢轨用卡轨钳卡牢而严重超载时,由于塔机整体不能倾覆,载荷重力产生的弯矩大于塔身金属结构的刚度,使塔身屈服变形,于是造成折塔。

3、塔机背杆主要是由于过卷杨或过倾角等运行失误,导致起重暂被主卷扬机或变幅卷扬机拉起到垂直状态,然后越过塔顶砸落在塔身后面。

4、折臂主要是由于起重臂、平衡臂在外力作用下严重弯扭变形甚至折断,原因为背杆倒塔等意外事故,由于制造质量,安装不合标准如臂杆前端滑轮中心与塔身中心线偏移过大,吊载受力后偏移过大,吊载受力后偏扭折断。

5、塔机重物坠落事故是塔机吊载自空中坠落,其原因较多,如钢丝绳拉断,过卷杨造成吊钩撞翻,起重钢丝绳接头固定卡扣拉脱,卷样机制动器突然失灵以及三相动力突然缺一相等电气故障均可造成重物坠落。

二、事故发生所存在主要因素

1、超载、斜吊、过卷阳、国庆郊、过行程是人为原因,是违章操作或操作失误的直接结果,并且都以安全装置的失效为前提条件。

2、机件过度磨损和隐伤,是操作者检查保养不周所致。

3、自然环境影响大风刮跑属意外因素。

三、认真处理好人为因素所存在三个障碍。

1、施工管理人员包括行政领导人员的安全技术障碍。施工管理人员和企业领导要把塔机安全工作当做大事来抓,要迅速提高塔机安全技术知识,充分发挥设备管理人员的作用。

2、塔吊司机的安全心理障碍,其实质是技术障碍在塔吊司机心理的反映,存在侥幸心理,过于自信,不按操作规程操作。

3、机械专业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职责方面的障碍,设备管理人员即要懂技术,又要有实践经验并保持稳定。

四、加强对施工现场的大型机械设备管理(包括安装<拆>使用维修与保养)

1、对于起重机拆装的工人必须经过专门培训并取得作业证。

2、在作业前要了解起重机的性能,严格按照说明书所规定的安装及拆卸的程序进行作业,严禁对产品说明书中规定的拆装程序做好任何改动。

3、熟知起重机拼装活结体格拆装部件相连接处所采用的连接形式和所使用的联接件尺寸、规定及要求。

4、了解每个拆装部件的重量和吊点位置。

5、在安装或拆卸带轻重闭合平衡臂的起重机时,严禁只拆装一个臂就中断作业。

6、在紧固要求有预紧力的螺栓时,必须使用专门的可读数工具,将螺栓准确地紧固到规定的预紧力值。

7、拆装起重机的电气国家规定的部门部分,必须按照国家劳动人事部门的规定,由持有国家规定的部门发给的电工操作证的正式电工或由他带领的电气徒工进行,严禁其他人拆装。

8、起重机作业中,司机除了对临时出现的故障进行排除和修理外,每天必须停机对机械认真地做一次例行保养,并按使用说明规定的部位、周期和润滑剂做好润滑。

9、起重机发生故障后,必须及时排除与维修。

10、在安装好的起重机的各部金属结构上安装或悬挂标语牌、广告牌等挡风物件。

11、做好其它设备的地锚或牵绳等的固定装置。

12、将起重机的和部分或电焊机地线相连。

13、将起重机的工作机构、金属结构、电气系统作为其他设备的附属装置等。

14、起重机上所使用的安全装置及各种仪表按有关规定,定期标定、维修、报废更新,不受起重机大修间隔时间的限制。

15、在安装(拆除)使用过程中需要由经过培训的人员,进行监控,并做好监控记录,发现问题及时反馈与上级部门。

  设备事故应急预案3

1、总则

(1)目的

为及时、有效、迅速地处理由于机械伤害造成的人身伤亡事件,避免和减轻因机械伤害造成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特制定此预案。

(2)依据

本预案按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方针,以“保人身、保电网、保设备”为原则,以《电力安全工作规程》有关内容为指导,根据电力生产的特点,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进行制定。

(3)工作原则

项目部在机械设备现场事故预防与应急处理工作中,应遵循“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的方针,贯彻“集中领导、分级负责、统一指挥、运行高效”的原则。

2、重要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

(1)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为机械设备安全事故,发生的地点为项目部所属各涉及机械设备作业现场。

(2)可能影响的范围:机械设备作业场所; 可能影响的人员:现场施工和管理人员。

(3)发生事故可能造成1人或数人伤亡或机械设备损坏,构成重大安全事故、事件。

3、组织机构与职责

(1)本预案应急指挥部设置在技术组,人员集合地点在办公楼前,集合方法为电话通知。

(2)项目部防机械设备现场事故管理领导小组:

施工现场责任人:

组 长:xxx 手机:

副组长:xxx 手机:

成 员:xxx

预定急救中心:xxx医院 电话:xxx

(3)各级人员职责

a、组 长:负责全面组织指挥事故的应急救援工作,协调应急工作,做好事故现场应急措施,并将应急事故发展情况汇报有关领导、部门。

b、副组长:负责在紧急情况发生时协助组长做好应变的各项组织工作。

c、成员:负责做好本预案的各项应急准备与响应工作。

4、危急事件的应对及预案的启动

(1)必要物资准备

工作服及手套、安全带、安全帽、工具包、安全隔板、临时遮栏、警示牌。

(2)危急事件应急预案的启动

(a)当发生机械伤害事故后,现场作业人员应及时汇报机械伤害人身伤亡事件应急日常管理办公室,同时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迅速大致判明受伤者的部位,联系厂医院和打120急救电话,必要时可对受伤者进行临时简单急救。

(b)日常管理办公室人员接到通知后,迅速赶到事故现场,组织处理事故,并宣布启动事故应急预案,并通知相关人员要求保持通讯随时畅通。

(c)日常管理办公室人员判明情况后及时汇报机械伤害人身伤亡领导小组,领导小组成员接到通知后迅速赶赴事故现场,组织协调处理事故,并根据情况向公司、分公司汇报。

5、应急结束

危急状态消除,由日常管理人员宣布应急行动结束。应急救援结束后,有关部门要组织协助调查,对突发事件的起因、性质、影响、责任、经验教训进行调查评估,并按照四“四不放过”的原则对突发事件做出处理。

  设备事故应急预案4

一、组织机构与职责

院设立特种设备事故应急处置领导小组,下设一个办公室和专家组。办公室设在检验管理部。各设区市分别设立各自的应急技术处置小组。(见附1、2、3、4)

(一)组织机构:

1、领导小组

组长:院长。

副组长:副院长、院长助理。

成员:院相关职能部门、业务部门负责人及各设区市相关人员。

2、领导小组办公室

主任:副院长

副主任:院长助理、检验管理部负责人

成员:检验管理部人员及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

3、特种设备事故应急处置专家组

4、各设区特种设备事故紧急处置小组

(二)职责:

1、组长:负责与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和省特种设备事故紧急情况处置工作领导小组的协调,发生重特大事故时,督促院职能部门和各设区特种设备事故紧急处置人员按特种设备事故应急处置预案及时有效地开展工作;负责事故调查、鉴定报告的审批。

2、副组长:协助组长开展工作,当组长出差在外时,代行组长职责,发生重特大事故时,到现场参与事故处置,组织应急技术处理小组确定技术处置措施。

3、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编制特种设备事故应急处置预案;协调和组织全院对特种设备事故的处置工作。检查特种设备事故应急处置预案工作落实情况。发生重特大事故时,现场协助副组长和各设区特种设备事故紧急处置组制订技术措施。

4、各设区特种设备事故紧急处置组:成立应急技术处理小组(具体名单见附件4),组长由院指定的人员担任,成员3~5名,由具有检验师资质或相应技术专长的技术人员组成。根据特种设备事故应急处置工作的需要,及时派出应急技术处理小组成员为当地质量技术监督局提供技术支持,为事故处置提出技术处理措施。建立当地特种设备设计、制造、安装、维修单位组成的特种设备事故应急处置联动单位名录(具体名单见附件5)。

5、院办公室、各设区所、站综合室:负责接警和后勤保障工作,负责院内部处置资源的调配,提供事故应急处置工作所需的物资、装备、车辆等, 协助并配合当地质量技术监督局做好有关善后处理工作。按统一口径,做好新闻报道工作。

二、接报警与应急响应

(一)事故报告

1、本院所有人员:本院所有人员在接到任何方面特种设备事故报告(或疑似事故)后,应立即向部门负责人和院应急处置领导小组办公室报告;特殊情况下,可同时报告上一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和有关部门。本院任何人员不得以任何借口隐瞒、压制事故报告。

2、部门负责人:部门负责人在接到事故报告后必须立即逐级上报;

(特种设备事故应急处置常用通讯联络方式见附件6)。

事故报告内容应当包括:事故发生单位(或者业主)名称、联系人、联系电话;发生地点及时间(年、月、日、时、分);设备名称;事故类别;人员伤亡、经济损失以及事故概况。

对于由于情况紧急,事故详情未及时了解的,各有关部门应在上报的同时,通过各种途径证实、了解,并根据事故事态发展和处置情况及时补充续报。

3、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各设区市所、站综合室接到事故报警后,必须迅速做好电话记录,电话记录内容应包括:报警人姓名、联系电话,同时记录事故发生地点、时间、伤亡及损失情况等。由领导小组办公室接警的,应迅速将情况上报特种设备事故应急处置领导小组组长,同时通知相关人员。由各设区市特检站综合室接警的,应迅速将情况报部门负责人和领导小组办公室。

4、各设区特种设备事故紧急处置组负责人应迅速对事故等级进行初步判定,联系特种设备事故应急处置联动单位,并同时派员赶赴事故现场参与事故处置。

5、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对事故的处理进行跟踪与检查。对重特大事故,立即将事故发生和处理情况上报特种设备事故应急处置领导小组组长,并立即协调组织有关人员赶赴事故现场。

(二)基本响应程序

1、赶赴现场的人员到达事故现场后,应立即与事故单位或业主和特种设备事故应急处置联动单位取得联系,协助当地质量技术监督局做好事故技术处理;当地质量技术监督局未到现场时,应当了解事故发生情况,认真查看现场,并将上述信息反馈给领导小组办公室或各设区特种设备事故紧急处置组负责人。

2、领导小组办公室或各设区特种设备事故紧急处置组负责人根据信息反馈和现场实际情况,对严重事故以上的事故立即向发生事故中心特种设备事故应急处置领导小组组长和所在地质量技术监督局报告。

(三)现场工作的主要内容

事故现场应急处置工作组在事故现场实施事故现场紧急处置。应本着尽最大可能降低人员伤亡、减少事故损失、严防事故(污染)扩散的原则。协助事故发生单位开展自救。判定事故原因和可能造成的危害,采取措施,防止事故扩大。

1、根据设备和事故特点,对事故是否可能进一步扩大作出初步判断。先期处置队伍赶到事故现场后,应当尽快对事故发生的基本情况做出初始评估,包括事故范围及事故危害扩展的趋势以及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情况等。

2、确定事故相关的特种设备,调阅相关设备资料、信息;检验检测报告,并根据需要,提供设备使用介质的相关技术资料。

3、针对事故引发或可能引发的次生灾害,提出防范措施和启动相关应急预案的建议。根据发生事故的特种设备的结构、工艺特点以及所发生事故的类别,迅速展开必要的技术检测工作,确认危险物资的类型和特性,制定抢险处置的技术方案,并采取有针对性的安全技术措施,及时有效地控制事故的扩大,消除事故危害和影响,并防止可能发生的次生灾害。

4、特种设备事故应急处置领导小组决定启动预案后,各设区特种设备事故紧急处置组负责人应迅速派出应急技术处理小组汇同特种设备事故应急处置联动单位,配合当地质量技术监督局或事故调查组查明特种设备事故的性质、类别、影响范围及可能继续造成的后果,确定合理的技术处理处置方案。对于重特大事故的技术处理处置方案,报特种设备事故应急处置领导小组审定。对一般性事故和严重事故,积极配合事故发生地的质量技术监督局,按特种设备紧急处置措施(见附件7、8、9、10、11、12、13、14、)开展事故应急处置工作,对重特大事故,在当地质量技术监督局统一组织、协调下,迅速开展处置工作,为确定事故等级、协调、指挥处置事故提供技术保障,防止事故的进一步扩大,最大限度的'减少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同时用做好事故现场取证工作。同时,由特种设备事故应急处置领导小组副组长会同领导小组办公室及各设区特种设备事故紧急处置组的有关人员立即赶赴事故现场,确定技术处置措施,协助开展事故处置。

5、对于罐体泄漏等可能导致严重次生灾害(如爆炸等),提出人员撤离的建议。对发生易燃易爆有毒介质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泄漏的,应立即组织专业人员采取措施,处置泄漏。组织消防人员灭火和对发生泄漏的气、液体进行消毒或稀释,对发生火灾事故的压力容器及其周边受影响的压力容器,进行喷淋降温。

6、建议采取相关技术措施,如设备应急堵漏等。

7、根据事故的性质和特点,提出介质排放、泄压等技术措施;对可倒换的,将事故设备及波及的其它隐患设备内部介质倒换至安全可靠设备之中,对于可移动的设备(如联苯、液氯、液氨、二氧化硫气瓶),在经有关专业人员判定可以移动后,组织具有安全防护知识和配备防护装备的人员,将设备移至可处理场所进行处置。

8、根据介质毒性,提出预防和处置中毒的建议;抢救受害人员。及时、科学、有序地开展受害人员的现场抢救或者安全转移,尽最大的可能降低人员的伤亡、减少事故所造成的财产损失。向现场人员(包括处置人员)告知事故可能造成的危害以及自我防护知识。

9、提出需要动用社会力量(人员、装备、车辆等)的建议;

10、对抢险中的专业技术操作提供技术指导(包括对抢险工具的选用和使用)。

(四)中心事故工作组人员的安全防护

参加应急抢险处置的工作人员,要注意个人人身安全,应当按要求配备安全防护用品和必要的安全装备,事故现场应当在专业部门的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必要的技术处理。

(五)特种设备事故救助联动企业

针对特种设备事故的性质和特点,动用相应的社会力量,实行对口处置的方针。借助于企业的专业操作人员(抢险队伍)、专业抢险设备和抢险技术,进行事故应急处置,尽最大可能减少事故危害、提高处置效率,减少处置风险。特种设备事故救助联动企业名单见附件5。

参与特种设备事故应急处置社会救助联动的企业,应拥有相应事故处置设备、物资,特别是快速带压堵漏技术,人员应具备相关专业事故处置技能和实践操作经验,联动企业应有专项演练。

三、特种设备应急处置措施

1、电梯事故紧急处置措施(见附件7);

2、起重机械事故紧急处置措施(见附件8);

3、场(厂)内机动车辆事故紧急处置措施(见附件9);

4、大型游乐设施事故紧急处置措施(见附件10);

5、客运索道事故紧急处置措施(见附件11);

6、液氯钢瓶泄漏事故紧急处置措施(见附件12)

7、液化石油气汽车罐车事故紧急处置措施(见附件13)

8、液氨钢瓶泄漏事故紧急处置措施(见附件14)

四、预案管理与修订

(一)本预案报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和当地设区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备案。

(二)本预案由特种设备事故应急处置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每两年修订一次,在发生特种设备事故后,对预案和紧急处置措施进行必要的评审和更新。

(三)本预案按照省(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和福建省特种设备事故紧急情况处置工作领导小组的要求定期进行演练。

(四)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附件:

1、省特检院特种设备事故应急处置领导小组名单

2、省特检院特种设备事故应急处置领导小组办公室名单

3、省特检院特种设备事故应急处置专家组名单

4、 省特检院特种设备事故应急处置技术处理小组名单;

5 、 省特检院特种设备事故应急处置联动单位名单;

6、 省特检院特种设备事故应急处置常用电话号码。

  设备事故应急预案5

为有效防止突发性机械设备、机械伤害事故的发生,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伤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结合本项目实际,制定本预案。

一、本项目可能发生的机械设备、机械伤害事故

1、机械设备性能发生故障,造成某些部件脱落、断裂,造成本身或吊件坠落伤人、伤物。

2、机械设备性能发生故障,造成漏电、制动失灵,操作人员触电,车辆冲出路面倾翻。

3、操作人员不按规程操作,造成周边人员、车辆、物器伤害。

4、施工人员不按施工安全规程施工,不注意自己衣着穿戴,造成自身伤害。

二、预防机械设备、机械伤害事故的措施

1、各单位要加强对机械设备安全工作的领导,经常性地组织操作人员学习机械原理及操作规程,提高安全生产意识,排查设备故障,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消除隐患。

2、各单位机械设备操作人员必须持有有关部门颁发的操作证,并熟悉设备的构造、原理、性能及安全技术要求,严禁操作人员违规操作,机械设备带“病”作业。

3、教育机械设备操作人员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注意周围环境,保护自己,不伤害他人。教育其他员工按项目施工安全要求施工,与施工机械保持安全距离;注意自己衣着穿戴,防止被机械卷入,造成人身伤害。

三、应急救援救援准配

1、成立应急救援领导组。经理部、分经理部突发事件应对领导组即就是经理部、分经理部坍塌事故应急救援领导组。

2、经理部、分经理部有关职能部门平时要做好应急救援的物资、技术准备。

四、响应与应急救援

1、事故呈报流程按项目部《突发事件预案》规定执行。

2、事故一旦发生,事故现场成立应急救援指挥部,按照项目部《突发事件预案》领导组、部门分工,调动人、机、物、器,首先抢救受害人,疏散危险区域内人、机、物、器,切断事故蔓延链条,控制现场。事故现场应急指挥部应根据规程和现场情况提供技术支持,防止二次事故的发生。受害人经临时处置后,需紧急救治的应立即送往医院治疗。如需要外部支援,指挥部应及时通知地方相关部门,请求援助。指挥人员应利用一切资源尽快消除事故隐患。

3、事故发生地的有关单位必须严格保护事故现场,确因抢险需要移动现场物件时,必须做出标志、拍照、详细记录和绘制现场图,并妥善保存现场主要痕迹、物证等。

五、应急救援技术措施

1、漏电触电。若机械设备出现漏电触电现象,当事人应及时向工区负责人或应急救援领导组报告,采取有效的抢救措施。若操作人员触电,应尽快使触电者脱离电源,实施抢救。

2、刹车失灵。上坡时出现刹车失灵,不能脱档,松掉油门,靠边行驶,将发动机熄火,利用手制动将车停住,然后找人处置。下坡时出现刹车失灵,挂低速档行驶,不能将发动机熄火,靠边行驶,行驶至平坦的地方将发动机熄火,利用手制动将车停住,然后找人处置。

3、提升设备事故。当提升设备出现事故时,立即将现场人员迅速撤离,通知应急救援小组,组织人员对井架、电动葫芦(卷扬机)、联接件的安全隐患进行处理。

六、善后处置

应急响应结束后,经理部、分经理部和相关部门,应做好善后处置,对突发事件中的伤亡人员、应急处置人员以及紧急调集、征用的有关单位及个人物资,按照有关规定,给予抚恤、补助或补偿,并提供心理及司法援助,做好生产恢复工作。

七、事故调查处理

应急救援结束后,经理部、分经理部要组织有关部门或协助上级调查组,对突发事件的起因、性质、影响、责任、经验教训进行调查评估,并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对突发事件做出处理。

  设备事故应急预案6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突发性特种设备事故的危害,最大限度地减少特种设备事故造成的损失,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的发展,根据《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和《安全生产法》的要求,制定本预案。

第二条本预案为我单位根据《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的要求,处理特种设备事故应急救援工作的程序和组织原则。第三条本预案所称特种设备(叉车)事故,是指在本单位内使用叉车突然发生的,造成或可能造成人身安全和财物损失的事故,包括以下的事故:等起重设备造成的人身伤亡事故。

第四条叉车事故应急处理工作,应当贯彻统一领导、专业分工、反应及时、措施果断、依据科学、加强合作的原则。

第五条本单位有关人员应当熟悉已经建立的特种设备事故防范和应急处理责任制,严格、切实地履行各自职责,积极配合处理事故应急抢险救援工作,保证特种设备事故应急处理工作的正常进行。

第二章 应急处理机构和职责

第六条为应对突发的发生特种设备事故,本单位成立特种设备事故应急处理领导小组,由总经理苑素云任组长,张同坤、张得鑫任副组长,以下人员为组员:杨木峰、徐小军、司琼、徐长喜。所有小组成员必须保证24小时通信畅通。

第七条特种设备事故应急处理领导小组职责:

(一)组织指挥本单位对特种设备事故现场应急抢险救援工作,控制事故蔓延和扩大;

(二)核实现场人员伤亡和损失情况,及时向有关部门和上级汇报抢险救援工作及事故应急处理的进展情况;

(三)落实特种设备事故应急处理领导小组部署的有关抢险救援措施。

第八条组长的主要职责

(一)负责召集、协调本单位内各部门的有关人员研究现场救援方案,制定具体救援措施;

(二)负责指挥现场应急救援工作。

第九条副组长的职责:张同坤副组长负责与有关政府监管部门沟通协调,张得鑫副组长负责组织实施具体抢险救援措施工作。第十条组员的职责:服从事故应急处理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的指挥,快速、高效、有序地完成指派的任务,实施具体的抢险救援工作或辅助性工作。

第三章 预防与应急措施

第十一条本单位的叉车等特种设备的数量及具体位置的分布,编制书面记录和绘制的详细分布图,特种设备事故应急处理领导小组相关人员均应存档随时备查。

(七)相应的设备操作人员、维修人员、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在处理事故时的职责:……第十二条特种设备事故应急处理领导小组对容易引发事故的隐患点为本公司重点监控内容,在接受有关政府主管部门监督检查的同时,定期或不定期地派人检查隐患点的安全管理落实情况。

第十三条本单位根据在用设备的特点和实施应急救援的要求,配备的必要设备、工具、救援物品等,存放于专用工具柜内,由专人保管。

第四章 事故报告与现场保护

第十四条本单位如有特种设备事故发生后,第一发现者应立即向特种设备事故应急处理领导小组组长报告,做到:

(一)组长按本单位应急救援预案的规定,迅速启动应急救援工作,采取有效措施,积极组织抢救,防止事故蔓延扩大;

(二)严格保护事故现场;

(三)在向苏州园区质量技术监督局报告的同时,向区内其它有关政府监管部门报告。

第十五条本单位如发生重大事故后,现场特种设备事故应急处理领导小组最高负责人应尽快引导有关部门事故处理人员迅速进入现场。

第十六条本单位叉车注册在异地发生事故后,现场人员应当马上报告特种设备事故应急处理领导小组组长,立即同时报告当地质量技术监督行政部门和苏州园区质量技术监督局。

第十七条本单位事故报告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一) 事故发生单位(或者业主)名称、联系人、联系电话;

(二) 事故发生地点;

(三) 事故发生时间(年、月、日、时、分);

(四) 事故设备名称;

(五) 事故类别;

(六) 人员伤亡、经济损失以及事故概况。

第五章 应急处理

第十八条特种设备事故如发生后,本单位的设备操作人员、维修人员、主管、分管领导、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应按照本单位的事故应急救援方案采取积极有效的抢救措施。特种设备事故应急处理领导小组负责人在抢险救援和事故调查处理期间不得擅离职守。特种设备事故发生后,本单位应认真贯彻执行本预案。当组长不在时,应按顺序由副组长负责组织指挥应急抢险救援工作。

第十九条如发生特种设备事故,特种设备事故应急处理领导小组除按规定报告外,必须严格保护事故现场,妥善保存现场相关物件及重要痕迹等各种物证,并采取措施抢救人员和防止事故扩大。为防止事故扩大、抢救人员或者疏通通道等,需要移动现场物件、设施时,必须作出标志,绘制现场简图并写出书面记录,见证人员应签字,必要时应当对事故现场和伤亡情况录像或者拍照。

第二十条在应急抢险救援过程中,本单位各部门、人员应积极支持、配合并提供一切便利条件。

第二十一条参加事故应急处理的工作人员,应当按照本预案的规定,采取安全防护措施,并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工作。

  设备事故应急预案7

制冷装置的操作人员,不仅要使机器和设备正常运转,防止事故发生,也应该具有发生事故时的思想和物质准备,对事故发生时紧急处理和急救知识的了解,做到有备无患,当事故发生时能迅速排除、减少财产损失,尽快恢复生产,防止一般事故继续发展扩大,造成国家及个人财产大量损失甚至人身伤亡等严重事故。

一、预防措施

1、加强安全技术学习,同时严格将操作规程和岗位责任制结合起来,使操作人员时刻提高警惕。在机器设备安全运行时,要想到发生事故的因素和可能性,不可掉以轻心。达到防患于未然。

2、学习氨中毒后的急救知识和救护药品使用知识。

3、加强预防措施的训练

(1)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假设一定的事故,让操作人员去处理,看其判断是否果断,调整阀门是否适当,动作是否迅速。这样的训练不但可以看出操作者对制冷系统的掌握程度,而且可以检查出阀门是否开关灵活。如果阀门开关不灵活,应及时检修,使其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一旦事故发生,就能教迅速的排除。

(2)训练对防护用品的使用,防毒衣具的穿法和防毒面具的使用方法,使操作仍员较熟练的掌握防毒用具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

4、防毒用具及救护药品,应妥善放置在机器房进口处的专用箱门,并定期检查是否处于良好的使用状态。

二、防毒用具的使用和保管

1、活性炭防毒面具的使用和保管

(1)活性炭防毒面具,它是利用活性炭分子有较强的吸附能力,吸附空气中的氨分子,将过滤后的空气被人呼吸,这种防毒面具在空气中含氨量不太大的情况下可以使用,如果有大量氨液溢出,这种防毒面具是不能使用的。

(2)使用时应检查复面是否损坏,如已破损应停止使用,如复面完好,可将过滤罐的橡皮塞子打开,将复面从头上戴相下鄂,松紧度合适,呼吸不困难,既可以使用。

(3)用完后,若氨味较大,说明活性炭分子吸附能力已经饱和,应将过滤罐内的活性炭更换,换下来的活性炭,可用醋酸清清洗,晒干后再用。

(4)使用后,复面和胶管用酒精冲洗消毒,晾干后撒上滑石粉,保管在阴凉的通风的专用箱内,以备再用。

2、氧气呼吸器的使用和保管

(1)氧气呼吸器是借助肺力而工作的一种呼吸器,由人体肺部呼出的气体进入清净罐,二氧化碳被吸收剂清除掉,残余的气体与氧气在气包相混合,组成新鲜的空气,当吸气是进入人体肺部。氧气充足时使用时间2小时。

(2)使用后必须进行消毒,避免日光直接照射,以防止橡胶老化,切记勿与油类接触,应放在干净的专用保管箱内,且室温保持在0——30℃之间,并要求房间干湿度适宜,以防出现橡皮粘在一块和清净管变质的现象。

(3)每半年应检查氧气瓶内的存氧情况和吸收剂的性能,要及时充氧和更换吸收剂,使氧气呼吸器处于备用状态。

三、制冷系统发生事故时的紧急处理救护措施

1、事故发生时,第一时间向企业法人报告,并同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当班操作人员一定要沉着冷静,必须正确判断事故情况,确定截断与事故相连接的阀门。

2、迅速成立事故处理安全领导小组,由企业法人统一指挥,并组织有经验的技工进行现场抢救,以免在忙乱时,把阀门关错,使事故不能迅速截止。

3、若事故出在系统的高压部分,应立即停止压缩机的运转,根据事故发生的地点,应迅速将有关阀门关闭,切断事故发生点与系统连接。若事故出在高压贮液桶,切断与冷凝器的联系后,同时利用供液管将桶内氨液排入排液桶或冷库排管中去。液体排完后,将出液阀关闭,切断与低压系统的联系。桶内的余氨通过放油管道和集油器放入水池中,或自行放空的办法。应用橡皮管向事故发生点冲水,减少氨对大气的污染,待桶内余氨放完后用放油管接通大气再行焊补。

4、若事故出在低压系统的速冻间、融霜的库房,因凿冻使管子破裂,应立即关闭融霜加压阀,用排液阀和排液桶的降压阀进行降压。同时将库房门打开,开启风机将库内的氨气排出。降压时不低于0公斤/厘米2(表压),防止大量空气进入系统,然后用管卡将漏点卡死,将蒸发器抽空。待库内氨味已经消除,可将管卡拆除,在没有氨泄出的情况下,进行焊补工作。蒸发器内的空气,可通过有关路用压缩机抽出排至室外,再用8公斤/厘米2(表压)的氨气进行试漏工作,试漏合格,即可恢复蒸发器工作。

5、操作人员可根据制冷系统的不同特点和具体发生的情况,运用自身所学的技能灵活的采用安全的处理方法。

四、制冷系统泄漏中毒的紧急救护措施

1、事故发生时,当班操作人员一定要沉着冷静,不应惊慌失措,以免乱开或错开机器设备上的阀门,导致事故进一步扩大。

2、及时正确地做好现场抢救,并争取时间为进一步治疗创造条件。

3、救护人员进入毒区后,除对中毒者进行抢运外,同时尽快查出泄漏点,及时采取措施控制氨气继续泄漏。

4、迅速将中毒者移到空气新鲜处,搬运中应沉着冷静,不要强拖硬拽,防止造成骨折,如已有骨折或外伤,则要注意包扎和固定,松解衣扣和腰带,摘下假牙和清除口中异物,保持呼吸畅通,注意保暖。

5、立即对中毒人员进行检查,看其神志是否清晰,脉搏、心跳,有无出血和骨折,是否有化学冻伤和烧伤。

6、当氨液溅到衣服和皮肤上时,应立即把被浸湿的衣服脱去,用水或2%的硼酸水进行冲洗皮肤,注意水温不得超过46℃,切忌干加热,当解冻后,再涂上消毒凡士林或植物油及万花油。

7、若眼睛被污染必须就地用清洁水或生理盐水或2%的硼酸水进行冲洗,冲洗时眼皮一定要翻开,患者可迅速开闭眼睛,使水布满全眼,然后请医生治疗。

8、对于鼻腔和咽喉处理,可用滴鼻瓶滴入2%硼酸水漱口,并可喝大量的0.5%柠檬酸水。

9、发生液氨冻伤后,复温是急救的关键,快速复温得方法是采用40—42℃的恒温热水或2%的硼酸热水浸泡,使被动肌体在15——30分钟内温度提高到接近正常体温。在冻伤不太严重的情况下,还可以对冻伤部位进行轻微的按摩,促进血液循环,使冻伤部位升温。但不要将冻伤部位划破,以免增加感染机会。

10、当呼吸道受氨刺激较大且中毒比较严重时,可用硼酸水滴鼻漱口,并给中毒者饮入0.5%的柠檬水(汁)。但切勿饮白开水,因氨易溶于水会助长氨的扩散。

11、氨中毒十分严重,致使呼吸微弱或面色青紫,甚至休克、呼吸停止时,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抢救并给中毒者饮用较浓的食醋有条件时要立即输氧。遇到这种情况,应立即请医生或将中毒者送医院抢救,运送中应注意观察心跳、呼吸变化,发现停止则立即抢救。如呼吸中断,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心脏外挤压术,对不能恢复的伤员应维持两小时以上,不可轻易放弃,也可边抢救边送医院抢救。

制定紧急应急预案,可以使制冷设备发生漏氨事故时,及时、有效、准确、迅速的控制事故的发展,并能第一时间内排除隐患,减少国家、企业的财产损失,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