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级灾害应急预案(精选5篇)

在现实的学习、工作、生活中,保不齐会遇到一些意料之外的事件或事故,为了将危害降到最低,就有可能需要事先制定应急预案。那么大家知道应急预案怎么写才规范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村级灾害应急预案(精选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村级灾害应急预案(精选5篇)

村级灾害应急预案1

为有效防治我村地质灾害,避免和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编制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根据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和南平市、武夷山市的部署,结合XX村实际,制定本预案。

一、工作机构和职责

1、应急工作组:在乡镇政府防灾抢险指挥部的领导下,村成立应急工作组,组长由XXX(村主任或村书记)担任,成员有XXX(村两委、各村民小组组长和国土资源协管员)。应急工作小组的职责是:向村民宣传地质灾害防治的基本知识,公布本预案;基本落实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工作的各项措施;做好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处置和抢险救灾工作。

职责分工:

(1)组长:负责组织、指挥、协调本村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和突发性地质灾害各项应急处置工作;负责地质灾害灾情报告,在强降雨期间执行“零报告制度”;负责向村民公布本预案。

(2)民兵营长:负责组织抢险小分队及其人员分工;组织地质灾害临灾抢险、排险。抢险小分队由XXX组成。

(3)村国土资源协管员:负责发布本村地质灾害气象预警信息;监督监测点监测人和地质灾害易发地段巡查人做好监测和巡查工作;负责地质灾害点监测资料和地质灾害易发地段巡查资料的整理、汇总和上报工作。

(4)村民小组组长:负责组织本村民小组范围地质灾害点监测和地质灾害易发地段巡查;负责临灾时组织受威胁群众撤离;负责及时向应急工作组组长报告地质灾害灾情。

(5)应急工作组其他成员:负责物质保障、灾民安置、救护和汛期值班等项工作各村根据实际进行分工。

2、村(组)两级巡查小组:村两委、村民小组长、基于民兵和受影响的村民分别组成村(组)级巡查小组。巡查范围见村(组)地质灾害应急预案表。

二、防灾抢险

1、汛期值班人员表

值班人姓名

电话

值班人姓名

电话

注:值班采取一人一班制,具体以当时安排为准。

2、地质灾害点监测、易发地段巡查防灾避险[见附表一、二]。

3、预警及抢险救灾措施

当本村遇大雨以上强降雨和接上级地质灾害预警预报,立即加密地质灾害点监测、加强地质灾害易发地段巡查。特别是要加强房前屋后高陡边坡、房前屋后大于25°以上的土质斜坡、沟口及沟边低洼地带的巡查、排查。发现险情征兆,立即组织受影响群众撤离,并及时上报。疏散安置地点必须在汛期前实际调查选点,确保安全。划定临时危险区,在危险区边界设置境界,同时明确具体监测人。在强降雨过后,根据地质灾害点具体情况,采取修建地表排水沟、埋实裂缝等简易治理措施。

4、监测、巡查要求

旱季每月监测、巡查一次。汛期4月1日?10月15日每15天量测、巡查一次,若发现监测地质灾害点有异常变化和暴雨天气前后,应加密观测次数,每日观测次数不少于3次;易发地质灾害地段巡查不少于2次,并通知受影响村民加强观察、巡查,发现险情立即报告。监测、巡查必须做好数据记录、归档。

5、灾后处理

灾情发生后,村应急工作组将与上级部门一道做好灾区群众的思想工作,安定群众情绪,并妥善安置受灾群众,及时组织灾区群众开展自救。

三、保障措施

1、组织到位。做到机构落实、组织落实、人员落实,不断把村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纳入规范化、制度化的管理轨道。应急工作组成员、抢险小分队成员、村(组)两级巡查小组成员于每年3月底前完成调查补充,修改本预案,并向村民公布。

2、宣传到位。向村民宣传地质灾害防治的基本知识,公布本预案,充分认识防御地质灾害工作的艰巨性、重要性,提高村民的自我防范意识。

3、措施到位。地质灾害点“防灾明白卡”、“避险明白卡”发放到位;地质灾害点监测到位、易发地质灾害地段巡查到位;汛期前组织对避险路线、临时安置点进行勘查,并向村民公布。

4、物质到位。每个村民小组购锣一面、锣锤一把、雨衣一套、手电一把、应急灯一盏、铲两把(具体数量由村组具体实际确定)等必备物质设备,并由XXX(专人)保管。

社区在街道办事处防灾抢险指挥部的领导下,成立社区应急工作组,并按本提纲制定相应预案。

村级灾害应急预案2

一、编制目的

为做好今年的抗旱工作,确保遇重大旱情灾情能够高效有序地进行抗旱抢险救灾,保证我村村民正常饮水,改善村民生活水平和生态环境,切实保障我村全体村民生命、财产不受损失,维护社会稳定。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以及省、市、镇《抗旱应急预案》和镇党委、政府相关工作精神,结合我村实际情况,制定本预案。

二、基本情况

本村位于XX路南,距离镇政府XX公里,全村总人口XX人,总户数XX户,XX个生产小组,全村耕地面积XX亩。

三、主要任务和措施

1、落实责任制。认真落实以主要领导负责制为主要内容的各项抗旱责任制,完善规章制度,明确工作职责,责任落实到人。

2、制定抗旱应急预案。结合我村实际情况,充分估计可能发生的问题,科学合理地制定抗旱应急预案。

3、立足预防,主动防范。把干旱灾害的预防放在防灾减灾工作的中心环节,密切监视雨情、水情、旱情、灾情、险情,认真做好各项防范工作。

4、实行24小时值班制。做到24小时有人值班,并有领导带班。确保信息畅通、妥善应对。

5、果断处置,全力抢险。一旦发生重大干旱灾害,应迅速反应,及时启动应急预案,组织力量全力抢险救灾,尽最大努力避免和减少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

四、领导指挥及抢险救灾机构

1、XX村抗旱指挥机构由村支书XX任指挥,村委主任XX任副指挥,村委员任成员(见附表1),并明确职责分工。

各成员分片包干,做好村相关安全重点区域的监督巡查工作,并按职责分工配合组织指挥好本村旱情、灾情监测预警、抢险救灾和灾后处置等工作。

2、建立抗旱抢险突击队:

从各村民小组抽调25名年轻力壮的村民组成抗旱抢险突击队,各组组长任突击队长。配合各级抢险救灾工作。

五、主要职责

(一)、抗旱工作领导小组职责

1、迅速接收和传达上级抗旱部门和上级领导关于抗旱救灾的各项指令,根据镇确定的应急响应等级及启动条件,适时启动应急响应措施。

2、按照预案的要求部署和指挥实施抗旱救灾行动。

3、掌握抗旱工作基本情况,了解旱情、灾情、社情、民情并及时上报。

4、执行上级下达的其他任务。

(二)抗旱抢险突击队职责

1、接收和上报抗旱救灾情况。

2、直接参与抗旱救灾行动。

3、协助做好灾后处置和村民生产恢复工作。

4、执行抗旱工作领导小组下达的其他任务。

六、抢险救灾领导机构设置地点

XX村抗旱工作领导小组设在XX村村委会。

七、旱情灾情后的应急措施

(一)、普通旱情灾情应急

1、加强与上级抗旱部门及镇抗旱指挥部的沟通,加强旱情灾情监测预报。

2、根据我村实际情况对各组提出抗旱要求,必要时由各组对群众有组织地进行生活生产自救。

3、采取措施,保证联络畅通。

4、对抢险救灾的各项准备工作进行检查落实。

5、根据有关部门的灾情判断意见,加强对村民的防抗旱宣传教育,平息谣传,稳定民心,保持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

(二)、重大旱情灾情应急

1、在接到镇政府重大旱情灾情应急通知后,村抗旱工作领导小组成员迅速到位,抗旱抢险突击队快速集中,投入抗旱抢险工作中。

2、组织力量做好村民灾后安置工作,采取有力措施,保障人民群众基本生活条件。

3、组织非受灾群众对受灾群众进行救援。

4、组织有关人员维护社会秩序,保护国家集体财产不受损失。

5、深入灾区了解旱情、灾情、社情、民情,做好宣传工作,平息谣传、误传,保持社会稳定。

6、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和控制旱灾后疫病的发生与流行。

村级灾害应急预案3

为了做好今年的地质灾害防治监测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损失,维护我镇社会稳定,促进全镇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根据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和《县2013年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的有关精神,特制定我镇2013年地质灾害防治监测应急预案。

一、健全机构,加强领导

为了切实加强我镇地质灾害防治监测和事故处理工作的领导,确保此项工作的顺利开展,现成立以下工作领导机构。

1、地质灾害应急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2、地质灾害抢险救灾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3、地质灾害防治监测物资保障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二、摸排地质灾害险情,落实防控监测

全镇在5月上中旬以村为单位对所有的山体、矿山进行一次拉网式排查,特别是往年已列入监测对象的危险地域和采矿区等,按险情程度分别为重点监控和一般性监控,对重点监控地域必须落实专人24小时监控,对一般性监控要落实人员定期不定期观察,特别在下雨期间要守护,凡在有险情的地方要设立明显的警示标志,对住房户及时落实搬迁地点,确保人民的生命财产不受损失。

三、部门配合,齐心协力,落实排险抢险措施

地质灾害隐患险情排查出来后,要及时落实排险、抢险措施。

1、镇政府党政办要收集好险情信息,及时准确上报,确保万无一失。

2、镇建管办、安全办要全面掌握各隐患点的具体位置,具体情况,填写好明白卡,提出科学、合理的排险措施,对确实不能排除的要划定危险地域,设立警示标志,落实监控人员,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两办要与各村、厂矿、有关社、隐患点监控人员签订目标责任书。同时维护好社会治安及灾情发生后的安全工作。

3、有关单位、厂矿、村社要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宣传,让群众了解防治知识,对排出的隐患要及时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该搬迁的.必须及时搬迁,并准备一定的抢险物资,组织20人以上的抢险救灾对原,随时待命,一旦发生灾情,必须及时赶赴现场,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不受损失。

4、镇财政所和有关单位要预算一定金额的地质灾害抢险资金,保障抢险工作顺利开展。

5、镇医疗卫生院要做好医疗救护,卫生防疫,药品供应工作。

四、地质灾害调查,报告和处理程序

县区内地质灾害发生后,全体领导小组人员必须及时赶赴现场查明灾害原因,并向国土资源局和县政府写出书面报告,具体处理程序为:

1、各级应急小组及时进入现场,抢险救灾。

2、查明灾害原因,并划定影响范围。

3、综治安全办划定出“警戒线”,并设定明显标志。

4、民政部门对灾情登记造册,发放救灾物资。

5、卫生部门作好卫生防疫。

6、落实救灾措施,搞好灾民安置。

7、请有关单位进行地质灾害评估,对灾害定级。

五、地质灾害的应急预警信号

暂定为喊话、口哨、电话通知等。

村级灾害应急预案4

为及时高效有序开展村级自然灾害救助应急工作,最大程度地减轻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损失,根据上级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要求,结合我镇各村实际,特制订本预案。

一、组织机构及职责

(一)村级自然灾害救助应急指挥所

村级指挥所负责全村自然灾害救助应急管理工作,成员由村两委成员、妇联、民兵、共青团人员组成,指挥部设在村办公楼。

指挥:村支部书记

副指挥:村委会主任

指挥所下设:指挥所办公室、灾情信息组、巡逻抢险组、转移安置组、生活保障组。

(二)工作职责

指挥所办公室:负责协调指所各项工作的联接。

灾情信息组:负责本村灾情信息收集、分析、报告和通报工作。

巡逻抢险组:负责对本村内各处易灾点、灾害险情点的监视,发出预警信号,检查人员转移情况。发生险情和人员伤亡时,负责抢险和救助工作。

转移安置组:负责本村内各处易灾点的人员、财产的转移安置工作。

生活保障组:负责保障转移人员基本生活,组织抢险物资供应,后勤保障服务工作。

二、应急物资储备

(一)通信、交通工具准备

村级指挥所成员在汛期间必须配备通信和交通工具,保证联络畅通。

(二)抢险工具准备

村级指挥所在汛期间配备基本各类抢险工具。

(三)救灾物资准备

1、利用本村安置户和富裕户储备的食物等各类物资。

2、上级调拨的救灾物资。

三、应急预案启动

村级指挥所接到乡镇(街道)防汛指挥部指令后,立即启动本预案。

四、灾民转移安置

灾民转移安置转移坚持分期分批转移原则,坚持以“分散安置为主,集中安置为辅”的原则。

(一)灾民转移

根据灾害发展程度,由有关干部分批组织灾民转移:

第一批转移人员:地质灾害点、危房;

第二批转移人员:低洼易淹村庄。

(二)灾民安置

分散安置:由有关村干部组织灾民转移到相关安置户安置。

集中安置:由有关村干部组织灾民转移到相应的避灾中心(所)安置。

五、灾民救助

灾情发生后,村级指挥所迅速开展灾民救助工作。

(一)灾民临时生活保障

1、分散安置的灾民,临时生活保障由安置户负责。

2、集中安置的灾民,临时生活保障由有关村干部负责落实。

(二)救灾款物发放

1、救灾款物发放坚持公平、公正、公开原则,实行民主评议、张榜公布,接受社会监督。

2、建立灾民救助花名册,发放灾民救助卡,确保救灾款物发放工作规范、有序进行。

六、灾情收集上报

灾情发生后,村级指挥所灾情信息组迅速深入受灾点收集各类灾情,及时开展查灾、核灾,并造册登记、分析汇总后,由村级民政助理员上报应急管理办公室。

七、灾后重建

灾害过后,村级指挥所在确保村民正常生活的基础上,积极组织各受灾户开展灾后生产自救,重建家园;村级民政助理员掌握灾后重建工作动态情况,及时上报镇应急管理办公室。

村级灾害应急预案5

为建立和完善我街道地质灾害救助体系,提高我街道对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反应能力和防御工作整体水平,避免或最大限度地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394号)和自治区及市人民政府的有关规定,结合我街道的实际,特制定本预案。

一、总则

本预案是在发生地质灾害或出现险情后对受灾群众救助的紧急行动方案。适用于因自然因素或者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地裂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

地质灾害应急工作必须遵循“统一领导、分工负责,分级管理、属地为主,未雨绸缪、有备无患”的原则。不同等级灾害发生前后,各部门、村委要各有侧重地采取相应的措施。

要坚持预防为主,避让与治理相结合的原则,高度重视预防、预报和预警工作,根据本预案制定本级的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

二、应急机构及职责分工

(一)为做好我街道地质灾害的抢险救灾工作,成立港城街道地质灾害抢险救灾指挥部。指挥部组成成员如下:

指 挥 长:

副指挥长:

成 员:

(二)指挥部下设工作机构组成部门和主要职责

1、办公室:由分管土地街道办副主任任办公室主任,其他党政办干部职工任工作人员。主要职责:一是根据指挥部的指令,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具体组织实施抢险救灾工作;二是迅速了解、收集灾情,及时向指挥部汇报灾情和救灾工作进展情况,负责与现场应急指挥部和各相关部门应急机构保持联系;三是协调应急指挥部各应急工作组和各部门之间的各项应急工作,并督促、检查、落实;四是处理指挥部日常事务,协调各应急工作组按应急预案的分工及应急指挥部的指令,有效地开展各项应急工作。

2、紧急抢险救灾组:由街道办牵头,相关部门组成。主要职责:抢救受灾人员,动员受灾害威胁的群众疏散避灾,情况危急时,可强制组织避灾疏散;协助有关部门做好地质灾害发生时可能引发水灾、火灾、爆炸和其他严重受灾的建设工程等特殊工程的抗灾抢险。

3、医疗救护与卫生防疫组:由港北区医院牵头,各村医疗机构等参加组成。负责做好急救准备工作,抢救伤员,帮助灾区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和控制传染病的暴发流行;及时检查、监测灾区的饮用水源、食品等。迅速向灾区提供所需药品、医疗器械和应急医疗服务。

4、基本生活保障组:由街道民政办牵头,财政所、农业服务中心等部门组成。负责调配救济物品,及时设置避险场所和救济物资供应点,妥善安排灾民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做好灾民灾后重建工作;帮助灾区学校尽快恢复正常的教学条件。

5、治安与交通运输组:负责维护社会治安,迅速疏散交通、疏散灾民、保障道路畅通、打击各种违法活动,保证应急救灾物资、设备、药物、食品等的安全运送。

6、应急调查、监测和治理组:由街道土管所牵头,民政办、建设站等部门组成。负责调查、核实灾情或险情发生的时间、地点、规模潜在威胁,影响范围及诱发原因,及时分析、预测灾情或险情发展趋势;组织灾情或险情监测,实时掌握灾情、险情动态,将灾情、险情应急工作进展情况与随时根据情况变化提出应急防范对策、措施,并及时报告应急指挥部。

7、应急资金保障组:由街道财政所负责。负责应急抢险资金的筹集和落实,确保应急救灾资金的及时到位;做好应急抢险资金的分配及使用的指导、监督和管理工作。

三、地质灾害的等级划分

按照人员伤亡、经济损失的大小、将地质灾害分为四个等级:

(一)特大型

1、灾情:因灾死亡30人以上或者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以上的;

2、险情:受灾害威胁需搬迁转移人数在1000人以上,或潜在经济损失在1亿元以上的。

(二)大型

1、灾情:因灾死亡10人以上30人以下或者直接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上1000万以下的;

2、险情:受灾害威胁需搬迁转移人数为500人以上1000人以下,或潜在经济损失在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的。

(三)中型

1、灾情:因灾死亡3人以上10人以下或者直接经济损失100万以上500万元以下的;

2、险情:受灾害威胁需搬迁转移人数为100人以上500人以下,或潜在经济损失在5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的。

(四)小型

1、灾情:因灾死亡3人以下或者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下的。

2、险情:受灾害威胁需搬迁转移人数在100人以下,或潜在经济损失在500万元以下的。

四、地质灾害预警灾情报告和应急准备

(一)灾害预警

加强地质灾害险情的动态监测,对出现地质灾害前兆、可能造成人员伤亡或重大财产损失的区域和地段,要及时发出预警,划定危险区,并设置警示标志予以公告。

(二)灾情报告

地质灾害发生后,事故发生地村委必须立即向街道办和有关部门报告初步灾情,并由街道办组织有关部门调查灾害成因。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灾害发生的位置、时间、伤亡人数,已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可能的间接经济损失,地质灾害类型、规模、成因、发展趋势,已采取的防范对策和救助措施等。

街道办接到灾情报告后,根据地质灾害情况决定是否启动应急预案。

(三)应急准备

地质灾害是自然灾害的组成部分,有关抢险救援人员的组织和应急、救助装备、资金、物资的准备,统一纳入街道办自然灾害救灾系统。发生灾害后,按照分级管理和属地为主的原则,由街道地质灾害抢险救灾指挥机构调动和整合。

五、地质灾害抢险救灾应急行动方案

(一)中、小型地质灾害应急反应

1、村级应急反映

(1)发生小型地质灾害,事故发生所在地村委要及时向街道办报告,并迅速组织调查和作出应急处理;

(2)地质灾害发生所在村委要迅速组织人员进行抢险救灾工作,同时组织本级应急抢险队按照预案,转移受灾群众,安排好灾民的生活,做好食品、饮水、衣物等救灾物资的调集和发放工作。

2、街道办事处应急反应

(1)街道土管所迅速了解灾情,向街道办报告,预测地质灾害发展趋势,并提出应急工作的建议。

(2)街道地质灾害抢险救灾指挥部根据灾情的严重程度召开有关部门会议,通报灾情,部署救灾工作,组织人员参加抢险救灾。

(3)街道办派工作组赴灾区指挥救灾工作,对灾害损失和受灾群众生活情况进行核查、登记,慰问受灾群众。

(二)大型、特大型地质灾害应急反应

1、村级应急反应

(1)灾害发生地村委接到灾情报告后,要立即派人赶赴现场,进行调查,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灾情扩大,同时迅速组织有关人员,根据实际情况,动员受到地质灾害威胁的群众转移到安全地带,情况危急时,可以强行组织避灾疏散。

(2)灾害发生地的村委迅速了解灾害情况,在第一时间将灾情和发展趋势报告街道办事处,地质灾害抢险救灾指挥机构进入工作状态,启动灾害应急预案。

2、街道办事处应急反应

(1)迅速了解灾害情况,大型灾害在12小时内,特大型灾害在6小时内,将灾害和发展趋势向区人民政府报告。抢险救灾指挥部进入工作状态,启动应急预案,统一指挥救灾工作。

(2)街道地质灾害抢险救灾指挥部召开会议,听取灾情汇报,部署救灾工作,向重灾区派出工作组,并及时向上级指挥机构报告灾害详细情况和抢险救灾情况,请求区人民政府对灾区进行紧急支援,接受区地质灾害抢险救灾指挥部的领导。

(3)迅速调集人员参加抢险救灾,根据指挥部的要求,各成员单位按照本预案的职责分工立即开展应急救灾工作。

(三)抢险救灾应急措施

1、在地质灾害抢险救灾的应急活动中,根据灾情处理的需要,街道人民政府可以紧急调集人员、调用物资、交通工具和相关的设施、设备,必要时,可以根据需要在抢险救灾区域内实行交通管制等措施,对应急活动中产生的争议应采取紧急措施进行处理。

2、在抢险救灾应急工作中,临时调用单位或个人物资、设施、设备或占用的房屋、土地等,事后应及时归还,无法归还或造成损失的,按有关规定给予相应的补偿。

3、经专家组鉴定地质灾害的灾情或险情已消除或者得到有效控制后,街道办事处要及时撤销划定的危险区,宣布应急期结果,并予以公告。

六、地质灾害调查处理和备灾工作

(一)地质灾害调查

各村委要落实好人员,切实抓好辖区地质灾害的调查工作。建立健全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在地质灾害重点防范区和重点防范期内,应当加强地质灾害险情的巡回检查,对危害较大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要编制具体的防灾预案,确定发生地质灾害时的预警信号、人员财产撤离转移路线等,加强监测,落实责任人和监测人,发现险情要及时处理和报告。

(二)建立应急分队

各村委要加强突发性地质灾害救灾装备、抢险队伍建设。街道政府要组建地质灾害应急分队,配备地质灾害抢险救灾专用车辆和通信工具,提高应急反应能力,确保灾情发生后紧急救助行动能及时到位,受灾群众能得到及时救助,灾情得到及时的控制与调查处理。

(三)完善救灾物资储备

要建立抢险救灾物资储备仓库,主要包括救灾帐篷、衣被、食品、饮用水等的储备工作,确保灾后24小时内能送达灾区。

(四)提高公众防灾减灾意识

各村委应当组织有关单位开展地质灾害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结合防灾预案进行演练,增强公众的地质灾害防治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最大限度减轻灾害的损失。

七、附则

本预案自颁布之日起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