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考研该如何突破盲目心理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国际教育形式的变迁,我国科学型硕士培养模式太理论化而实践太少,已不适应社会的发展和需求,教育部觉得应该增加全日制专业硕士学位,作出了硕士研究生主要面向应用的决定,推出了“全日制专业型硕士”作为一种全新的研究生形势,并且从2017年开始减少科学型硕士,减少的名额用以增加全日制专业型硕士。专业型硕士重点培养工程研究能力,成为应用型高级人才,而科学型硕士一般是为“读博”而准备。计划到十二五末期,可实现科学型硕士与专业型硕士形成50%:50%的比例,促进我国专业型硕士的发展。

选择考研该如何突破盲目心理

尝试过考研的人都知道,考研是对个人综合素质的考验。这其中,既有对知识方面的考察,也有对能力方面的检验,还有有对心理方面的考验。考研之前,突破"盲目心理"确定好选学术硕士还是专业硕士。

据统计,大多数考研的人考研的原因还是很盲目的,区分不出什么是学术硕士什么是专业硕士。这种盲目性,常见的有如下两种:一种是,大家都在考研,自己当然也得考,否则,显得自己"没追求";第二种是,现在就业困难,还是考研究生吧,好为自己增加一些含金量。以上俩种考研的心态如果报的是学术硕士,那将一无是处,浪费光阴,如果选择了专业硕士,如果考上了至少你会真的有所收获。

一. 欲做大事者,志当存高远

多数考研同学的顾虑就是未来三年苦读是否有价值。 商业社会, 经济收入成为衡量人才 价值的首要标准。而考研就意味着三年放弃工作,没有收入,受到众人的白眼和鄙视。多数 在高校泡了四年的啃老族都希望立即找到工作独立, 与美眉交往的男生更是囊中羞涩, 充满 了自卑感,考研似乎是一条绝望的迷途。但放眼社会,你会发现有志之士都在选择学习成长 的道路。目前的付出也就是未来多倍的回报,一份耕耘一份收获,迄今为止,我所接触的研 究生过来人无不在各个领域获得着不同程度的成功,很少有人对三年寒窗感到后悔或遗憾。 三年的历练,造就了后来的大批的政坛、商业和职场精英分子。

本科到第四年,无论出国读研、还是国内奋斗,成绩出色的同学往往都

不肯弃学就业。 佼佼者必然目标直指哈佛、耶鲁、清华、复旦,职场打拼几年的有志之士,在残酷的职场竞 争中更加清楚充电的必要,其中辞职读研和读 MBA 的更是逐年递增。欲做大事者,必先经 过痛苦的积累。学无止境,大才和高能必然要经过比别人更多的苦读和积累,获得知识,修 炼内涵,就像练武一样,花拳秀腿好学,而真功夫却要久练才成。本科阶段专业只学到了皮 毛, 各种诱-惑让人缺乏定力, 而读研才能专注地修炼出深厚的专业知识。 比尔盖茨是个特例, 非常人所能模仿,但未来的中国商业精英一定是张朝阳、李彦宏等众多的高学历人才。而未 来的学术之星也必然是经过多年寒窗磨砺的才子。 很多研究生表面上学术味浓, 似乎不及本 科生处世灵活,但高手往往后发制人,厚积薄发的底蕴会慢慢展示出来,在各单位和各行业 大显身手,成为专家级人物和业务骨干。大学四年,我们尽管学会了为人处世,学会了独立 思考,但我们也在茫然中消耗了不少的光阴。我们的知识积累确实还很单薄,刚明白专业的 重要性时,不知不觉已然大四。走向社会,可以经过培训成为一名技术熟练的普通员工,而 高难度专业技术工作和管理工作,复杂并有深度,是不易胜任的。读完英语本科,我可以做一名口译译员, 处理简单的口译工作, 也可以去一些部委公司做一名与外语有关或无关的小 职员。环顾四周,令你恐慌的是,这种外语还算可以的同事无处不在,你又能胜出多少?一 两年之内就会发现自己发展的瓶颈。那时再来读研或读 MBA, 恐怕时间、精力不足,更丧失 了持续学习的耐心和习惯。一旦结婚生子,踏上考研之路更是责任难推、苦不堪言。

所以我奉劝大四的学子,如果希望未来有更好的发展,或者有了必胜的斗志,就不要计 较三年的付出。当然你还不能太阳春白雪,学成书呆子,以至于脱离了社会,忽视了市场需 求。如果确定未来从事教学科研,尽可投入于读书论文,如果未来要走向职场,还要关注专 业的实际应用。读书的过程并不意味着贫寒,完全可以边读书边打工,苦攻专业的同时获得 满意的收入。我在读书的时候不断做一些口译或笔译的工作,细水长流,也在系里教大学英 语,同时在新东方上些课,那时的收入已经足够自立了。当然,教学教研相长,这又为我读 语言学和做论文提供了大量的宝贵统计资料。只要保证 60%的'时间在图书馆里,坚持阅读 原著和参考资料, 教学和翻译工作就不会影响我所投入的学术研究。 我当时立志要做一名出 色的英文教师,读研三年中除了学习外,这些工作也为我的成长积累了经验,为我在北大做 一名优秀教师,在新东方从优秀教师到管理者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所以三年奋斗,终 生受益。

《选择考研该如何突破盲目心理》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