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胆小怯懦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一些孩子,见生人就哭,不敢自己去做事,处处需要大人陪着,我们平时称这种孩子是胆小怯懦。这是什么原因呢?

孩子胆小怯懦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1)与家庭环境有关。有些孩子生活范围很小,平素只生活在自己的小家庭里,从小由爷爷奶奶照看,很少带孩子出去玩,接触外人也少,依赖性较强,不能独立地适应环境。这样的孩子一见生人就躲藏,生人一抱他就哭闹,如果送托儿所,碰上新环境、新老师更是胆小。

2)家庭教育方法不当。有些孩子在家里不听家长的话,如哭闹或不好好吃饭时,家长用孩子害怕的语言来吓唬他,说“你再哭我把你扔在外面让老虎吃了你”;还有的孩子不睡觉大人藏在门后学老猫叫,有时孩子想玩泥,家长怕孩子弄脏衣服,说“泥里有虫子咬你的手”,用这些恐吓孩子,从而使孩子失去了安全感,而形成胆小怯懦。

3)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对孩子限制过多,如到公园里去玩耍,不让孩子去爬山恐怕摔下来,不让孩子去湖边玩怕掉下去等等。造成孩子不敢从尝试与实践中获得知识,取得经验,这也造成胆小怯懦。

解决方法:

1、培养乐观态度。孩子胆小怕事的心理根源之一是易悲观。乐观的人视困难为常情,觉得困难是你强它弱,你弱它强,充满克服困难的信心、决心和恒心;悲观的人则人为地夸大困难,未战先降。所以,要经常鼓励孩子,让他多从有利方面去看待问题,多取得进步,看到自己的成绩,从而对自己有信心,养成乐观态度。

2、从小事做起。没有毅力是孩子胆小怕事的另一个心理根源。毅力不强的人,当他觉得困难难以克服时就会有退缩心理。但积累克服小困难的胜利就能逐步培养起人的.克服大困难的毅力。所以,应要求孩子从小事情做起,特别是那些他最忽略也最容易暴露意志弱点的小事做起,培养毅力。比如每天按时起床、写曰记、晨炼等,任何情况下都不马虎,坚持不懈,不能找借口,久之,就能逐步培养起顽强的毅力。

3、鼓励与人交往。胆小怕事的孩子往往也是性格内向、孤僻的,作为家长要多创造机会鼓励孩子主动与人交往,取得同伴情感上的支持。比如让孩子主动与人打招呼,邀请同伴上门来玩,把孩子介绍给客人并一起玩等,培养孩子大胆行事。

4、切忌批评讽剌。胆小怕事的孩子自尊心较强,家长千万不能因其缺点而批评讽剌,横加指责,这样反而加深了孩子不良情绪的影响,家长应多给予孩子鼓励、赞赏的语言、目光等,增强孩子自信心,减少心理压力。

对于胆小怯懦的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要让孩子多接触外界的事物,多认识世界,多与小朋友交往,鼓励孩子去探索与尝试,从实践中培养孩子的勇敢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