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课程实施方案(汇编15篇)

为保障事情或工作顺利开展,常常需要提前准备一份具体、详细、针对性强的方案,方案具有可操作性和可行性的特点。那么什么样的方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校本课程实施方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校本课程实施方案(汇编15篇)

校本课程实施方案1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精神,确立现代教育观、课程观、质量观,利用课程分级管理的体制,优化学校课程结构,把“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作为课程基本理念,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理念,根据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精心组织,扎实有效地开展新课程改革实验,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二、实施目标

以课改为载体,在校本课程开发中,做到以师生为主体,以人的发展为核心,以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目标,积极发展学生个性,全面落实素质教育,树立学生自主学习的信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磨练学生的意志,使学生形成知难而进的品格,消除畏难心理;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因势利导,促使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让师生与课改同成长。

三、校本课程组织机构

1、课程开发领导小组(负责课程的初步审议)

组长:xxx(校长)

副组长:xxx(教导主任)xxx(政教主任)

组员:班主任、学科组长

2、课程开发研究小组(负责课程的具体开发)

组长:xxx(教导主任)xxx(政教主任)

副组长:学科组长

音乐、美术、体育、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等相关教师

3、课程实施督察小组(负责课程实施的督察)

组长:xxx(校长)组员:班主任、物理、化学、地理、综合实践课程

副组长:政教主任年级主任

组员:班主任、学科组长

四、课程内容

从学生的兴趣出发,以学校为基地,充分利用我校的教育资源优势,努力发掘本地教育资源,开发出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拟设置符合学生兴趣、需求、促进学生发展的七大类课程:

1、认知类:认识自身以及身边的人、事及事物(尺寸、重量、年龄、生日等)

2、欣赏制作类(摄影、剪纸、折纸、面食制作、绘画、图片——当地名胜风景)

3、音乐类(民歌、小曲调、乐曲、舞蹈等)

4、体育类(球类、跳绳、毽子等规则、技能)

5、礼仪教育(道德规范、文明用语、语言艺术、常用交际用语、英语常用交际口语等。)

6、地方人文(本县历史名人故事、县名及村名的由来及变迁等。)

7、信息技术(计算机基本知识及技能)

五、实施办法

1、据校本课程开发指南所确定的基本原则对教师及其提供的课程材料进行综合评估,确定开设科目和开设时间。

2、布初评通过的校本课程科目及教师名单,推出校本课开设科目菜单供学生询问和选择。

3、加强校本课程的计划性。开学初始认真制订教学计划,确定教学内容的框架。日常的教学工作必须根据教学计划展开,做到认真备课、上课、考核,充分发挥校本课程的育人功能。

4、选择有特长,有事业心、有创新精神的年轻教师,担任校本课程的教学工作,定期组织他们学习“课程理论”,掌握校本课程的管理原则和实施方法,逐步提高他们的实践水平。

5、重教师和学生的'参与过程,给教师和学生一个客观评价,以激励性评价为主。

6、在开展课程研究的过程中请有关专家和上级领导及时指导、帮助,以使课题研究获得成功。

六、课程评价

(一)对课程的评价

每学期结束时,学校要召开任课教师会议,听取任课教师对课程建设的意见,及时修正不足,完善方案;同时,要对实施的年级进行问卷调查或召开座谈会,关注学生喜好的程度,也听取学生乃至家长、社会人士的建议和意见。

(二)对学生的评价

在该课程中,对学生的评价主要是过程性评价。一是建立成长档案袋,让学生自己收集学习过程中反映自己成长的资料,如学习时收集到的故事、照片,办的`剪贴报,写的采访日记、调查报告,家长、教师、社会人士的评价等。二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相应的评价表,随时进行评价。最后在一学期结束时,进行终结性的评价,评价的形式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体现多样性。

(三)对教师的评价

一是教师自我反思性评价:每一个主题内容的教学完成后,认真进行反思总结

二是教学督察评价:学校重点检查备课、教师收集的资料及课堂教学。

总之,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就是我们不断学习、发展、成长的过程。我们愿继续努力,积极投身于课程改革的洪流中,去开拓、去创新,用智慧和汗水谱写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新篇章。

校本课程实施方案2

一、指导思想

中华民族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孕育了源远流长的文化,产生了博大精深的智慧,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原动力。时代不同,社会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但是传统文化应该得到继承;国学经典蕴藏的智慧和美德,不仅是每一个中国人为人处世的立身之本,更是我们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和道德支撑。在中小学开设“国学”校本课程,引导学生接触历史经典,学习传统文化,加强思想修养,感受五千年文明智慧的熏陶,能促进学生养成教育的进一步升华。以进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为核心,以诵读经典为载体,以课堂教育为主阵地,以国学校本课程建设为突破口,全面推进国学经典诵读活动,营造人人能够吟诵,班班读经典的氛围。通过各种形式诵读活动的开展,引导学生从传统的优秀经典诗文中寻求滋养,在文化底蕴中积淀的过程中突出创新人格与现代精神的塑造。

二、目的和意义

1、传承中华文明。通过诵读活动的开展,使学生感受到民族文化渊远流长,传统思想博大精深,从经典之作中去吸取民族精神的源头活水,修复文化传承的断层缺失,让学生接受实实在在的“中国人”的教育。

2、陶冶性情品德。与圣贤为友,与经典同行,美心美文,嘉言懿行。使学校成为书香校园,精神家园,和谐乐园。

3、提高语文素养。在诵读熟背中增大识字量,扩大阅读量,增加诗文成诵量,促进《课程标准》关于课外阅读、记诵任务的.落实,促进学生语文能力培养目标的达成。学生在诵读中增强语感,感受文言精华,奠定语文基础,在记忆的黄金时代,增加经典储备,从而扎下语文水平的厚实功底。

4、推进特色学校建设。国学经典进校园,传统与现代有机对接,打造平舆教育新特色。

三、组织领导

“国学”校本课程设立专门的领导小组,具体如下:

组长:李国富

副组长:王建申刘俊华

成员:徐诚伟乔运良侯华科张瑞颖

四、实施办法

1、全县各中小学每周开设至少一节“国学”校本课程。小学阶段重在朗读背诵,中学阶段要将诵读与理解感悟相结合。

2、各校选拔语文素养较高的教师开发“国学”校本课程资源,具体负责课程的实施。

3、《国学经典》课本进校园。统一选用河南中州古籍出版社编辑的《国学经典》丛书,作为校本课程教材下发到各学校,并做好活动用书的宣传推荐工作。

4、各学校安排校本课程的教学,小学、幼儿园以《三字经》、《千字文》、《弟子规》及一些经典诗文为主,初、高中以诸子百家著作和古文为主。

5、诵读安排:在早课、语文课时间,语文教师根据教学情况组织诵读。

6、有条件的学校可开展“讲古代名人故事”、“国学手抄报展览”、“国学经典书法展览”、“国学经典知识讲座”等活动。

7、各学校要选出质量较好的“国学”校本课程教案,上报到县基础教研室,教研室择优在《平舆教学教研通讯》发表。

8、县教研室组织开展“国学”校本课程优质课教师评选活动。

9、积极配合德育室工作,参与国学经典诵读比赛活动。

五、保障措施

1、搞好“国学”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和资源库的建设。

2、学校要在经费、人力和物力上给予有力支持。

校本课程实施方案3

自自治区书法教育学校在我校挂牌后,我校进行了不懈地努力,并深入开展了系列活动;本学期,经学校研究将书法教育作为校本课程的内容进行进一步地深入和落实,实施方案具体概括为:三落实一展示。

一、学校书法课程的落实。

学校将各班的阅读课改为书法教育课。一二年级为每周两节,三至六年级为每周一节,以及每天下午到校后的10分钟。

二、教师教授的落实。

1、教师要根据所带班级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怎么教,教什么,做到胸中有数。

2、每位书法教师要通过不断地学习、培训来提升自身的'书写水平,老师们虽然也是刚刚起步,但在学习后去指导学生是没什么问题的。

3、书法教师可以通过网络等渠道,去获取书法的书写方法,做好上好每节课的准备。

4、老师可以充分地利用多媒体,进行课件书法演示或教师书写方法的示范,以此来引导学生。

5、课堂上要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练习充分结合起来,不可以只练不教,盲目练习。

三、学生学习的落实。

1、要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从具体笔画的练习到字的练习逐步推进。

2、学生要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练习,做到持之以恒。

3、动员和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巩固练习,不断提高书写水平。

四、展示

每学期,要组织一次学生书法展示活动,全校师生共同参与,同时也将此作为对教师考核的一项内容。我想只要我们共同去努力,书法教育将成为我校校本课程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五、开展时间:

从本学期3月8日开始进行。

校本课程实施方案4

为了进一步落实校本课程的课程目标,在挖掘现有教师的专长和社区人力资源的基础上,依据学校制定的校本课程的活动规程,大力贯彻多元性、实用性、乡土性的教学,在打破固有的班级界限,甚至年级界限,整合和划分学生的学习形式,塑造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激发社区的多元化发展,指导学生的社团与小组活动,让学生从中学习人际交往的技能,打破现有的饿课程结构,落实文体类课程教学目标。

(一)课程的实施规程

1、制定课时计划与内容

课时计划与内容的确定遵循先总后分、由浅入深、由学科内至跨学科的原则,每学期每个学生完成3个课题或项目设计,其中两个课题是学科内的,称之为学科课题研究,它以学科知识为背景,强调学科渗透。时间8周,另一个为综合性课题,称之为综合实践课题,设计多学科或活动设计,时间月4-5周,另外,再用1-2周进行课题总结与成果评价,具体情况要与各学科特点相结合。

2、确定核心教师及其职责

教务处在初一、初二年级专任教师中确定若干名教师作为校本课程的核心教师。核心教师可由班主任担任,其职责是负责本班级学生课程开设的全面工作。具体为:一是向学生系统介绍各活动课程的基本情况,包括课程的目标内容,课程的活动形式与评价等;二是向学生推荐和让学生认真选择要参加的活动课程社团。三是及时协调学生参与和参加各活动课程的出勤与常规,落实与强化活动的常规教育。

3、组建专家组和导师组

教务处将设立校本课程开发与研究专家组和校本课程教学实施导师组。专家组有学校资深教师特、高级教师、教科研能力较强的教师与校外专家组成。导师组主要由各备课组推选的主讲教师组成,主要任务是负责课程的活动设计、校本课程纲要的编制以及学生活动的指导教师。

4、研究成果汇展与评价

根据课时计划与活动安排,在综合实践活动完成后,各活动小组要在导师的组织与指导下进行成果交流与答辩,专家组的成员要对课题进行成果书面评价或答辩。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推荐优秀课题参加年级课题的成果展示与课题答辩,并举行一次全年级的成果汇报展。

(二)课程的过程实施

1、课题小组的组织与确定

在各学科申报的社团成员基础上,由指导教师具体指导,围绕社团的活动主题,个人依据各人的兴趣和爱好,分别成立不同的课题小组与项目制作小组,数量约4-5个。条件成熟的课题小组可以跨年级来组建。在活动的初期,教师提供一些选题供各研究小组来参考和备选,在学生能力提高到一定程度时,可以围绕社团的活动目标与宗旨,自定主题,自主选题,开展活动。

2、组织辅导报告和社团内动员

课程开始实施时,各社团的指导教师还邀请家长、社区的人员和高校的专家,做研究指导报告,这是课程的基本组成部分,主要给学生方法论的指导。为配合课程实施,学校采取多种组织形式,组织动员报告,同时,须有班主任的积极配合和协助。开设《学习方法的指导》《科学研究问题的方法》、《如何进行调查研究》《如何进行课题报告的撰写》等主题报告。

3、个人选择课题,拟定计划与方案

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对课题设计的指导,要按照《课题开题报告表》的要求,指导课题小组自己初步设计,教师对报告表的内容要进行适当的说明与解释。

4、指导教师初审,合并相近课题

指导教师在初审时,要求学生对明显的错误或不合理的设计做出解释,教师不要轻易否定学生的设想,对淘汰的课题成员须有明确的说明与理由,要求学生做出修改,直到合理为止或者合并相近的课题小组。初审完成后,指导教师将在社团内,公开社团内的研究的,课题名称,并提出研究的要求。

5、确定组内分工,设计活动方案

各小组课题组长完全由学生自己推选,将结果报告指导教师。同时,课题小组在组长的组织下,按照《课题开题报告表》的要求,重新设计社会调查、课题研究或项目设计的方案。

6、开展开题报告会,进行方案评审

学生参加社团内的开题报告会,组织指导教师备课组3-4人参加评审,接受教师评审组的质询,修改完善方案。课题的方案的评审要依据《课题方案评审表》的要求,评审结束,必须为每个小组写评价表,为每个小组打分,并对小组全体成员设计的方案要进一步完善。

7、课题实施,教师监控与指导

小组活动在规定时间内分别按小组进行。这给管理带来了困难,教师主要通过一些过程性的图表来实现,每次小组活动时,要要有书面形式的报告、活动记录表、访谈记录表等,教师对小组的活动实施状况进行纠正和指导。

8、撰写研究报告,完成项目设计和活动总结

各社团内的研究性学习要以课题小组为单位,撰写研究小组活动的研究报告,项目设计报告以及调查报告等。课题小组同学在规定时间内,将活动的过程性进行总结。既要进行课题组的整体小结,还要进行小组内的研究成员的个人总结,在活动结束后,将材料上交给指导教师。并开始着手完成小组课题研究报告。

9、社团内展示、成果评价

各课题小组的成果可以采取各种表现形式,可采用文字,模型,图片,声像多媒体等。展示时,各种成果可以在同学间相互交流,同学间相互学习,交流后,各小组再进一步完善自己的研究成果。指导教师按照课题成果的评价表,对各课题小组成果提出问题和质疑,课题小组要进行说明和应答,指导教师对应答表现进行适当成绩评价。指导教师依据《综合实践活动课题成果评价表》分开题报告、方案设计、研究报告和应答效果等几个分项评价成绩,按一定的比例和权重,进行求和,得到一个综合成绩,此成绩就为该学生的综合实践课程的成绩。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推荐优秀课题参加年级课题的成果展示与课题答辩,并举行一次全年级的成果汇报展。

10、年级成果展示、答辩与报告会

指导教师按年级安排不同的比例,选择出水平性、代表性最强的成果进行展示和答辩,答辩主要回答专家组的提问与质疑。学校对优秀成果颁发了专项奖励。研究成果的汇展与评价根据课时计划与活动安排。

六、课程的管理

校本课程的管理要在系统论与控制论的指导下,有计划、有步骤的开展组织与协调工作,并尝试构建一套较为完善的课程管理体系。

1、教务处————日常管理

主要是主要负责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方案的组织与策划,组织教师进行综合实践活动的校本培训,以及各项规章制度的制定。同时负责场地活动设备的组织与协调,各活动场馆的定期开放。为学生创造活动的便利条件。

2、年级组————协调管理

年级组在年级组长的领导与协调下,按计划与严格落实课程活动计划要求,协调本年级的班主任及各班级之间的关系,处理好一些年级内的学生偶发事件。

3、班主任————具体管理

班主任要协助作好本班级的学习动员,学习经验交流,校本课程的参加与报名组织工作,落实活动的常规教育等。

4、学 生————自主管理

学生在整个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强调自律、自控和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通过自我约束、自我管理提高活动的质量。其中各课题小组中课题组长与组员合理分工,协调研究,相互促进,确保活动的正常开展。

七、课程的评价

评价是校本课程的重要环节,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对本课程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评价应以形成性、发展性评价为主,注重学生主体参与的实践过程,以及在活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积极性、合作性、创新性。评价的方式可以多样化,通过评价可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促进教师专业化程度的提高。评价主张采用以“自我参照”标准,引导学生对自己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各种表现进行“自我反思性评价”,强调师生之间、学生同伴之间对彼此的个性化的表现进行评定。

1、评价的基本理念

评价的整体观

综合实践活动评价的整体观要求在评价中把课程、教学和评价进行统整,使它们融合为一个有机整体,贯彻到活动中去。一方面,将学生在活动中的各种表现和活动产品如研究报告、模型、主题演讲等作为评价它们学习情况的依据,另一方面,注重把评价作为师生共同学习的机会。

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主体是多元的。教师、学生、校外指导教师都可以作为评价者,在活动的评价过程中,应重视学生的自我反思性评价,通过学生的自我反思性评价,提高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自我教育的的能力。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强调多元价值取向,肯定学生与世界交往的多元方式对学生的各种活动方式要给予充分的肯定,不仅允许学生对问题的解决可以有不同方案,而且表现自己所学的形式也可以丰富多样。

评价内容的过程性

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要重视对学生活动过程的评价。对学生进行评定的作业应该揭示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以及如何解决问题的,而不仅是针对问题得出结论,只要学生经历的活动过程,对自然、社会和自我形成了一定的认识,获得了实际的体验和经验,就应给予学生积极的评价。要重视学生在过程中获得的经验以及成功的体验。总之,注重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的实际体验和发展程度,而不是以科学发展的水平,或者成人的认识水平来评价学生进行综合实践活动的最终结果的科学性。

2、评价的方式

校本课程的评价方式呈现多样化特征。无论何种方式,都是以观察为先决条件。通过观察、记录、描述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并以此作为评价学生的基础,这是综合实践活动各项评价方式运用的基本要求。在具体的操作中,“成长记录评定”与“协商研讨式评定”等方法被认为是十分有效的评价方法。教师要鼓励每个学生建立自己的实践活动档案,以便使学生深入地了解和肯定自己的能力,因此教师应要求学生及时保存活动过程的经历,及时总结活动过程的实际体会。综合实践活动的具体评价方式有汇报、成果或作品展示、研究报告答辩、演示、表演、竞赛等,通过学生教师之间的学生自评、学生之间的互评,教师对学生的师评等多重方法,以过程性和描述性评价为主,来实现综合实践活动成果的评价。

3、评价内容

评价内容一般包括以下几方面:

学生参与活动的态度。

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状况。

学生对学习方法和研究方法的掌握情况。

八、课程方案实施的.几点说明

为了贯彻和落实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精神,在汲取我校现有的活动课程实施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的整合,我校积极开展初中阶段的校本课程的实验工作。通过实验工作的开展来改变学生的固有的学习方式,使学生获得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形成对自然、社会、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发展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形成从自己的生活中主动发现问题并独立地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发展主动获得知识和信息的能力,养成主动地获得信息的学习习惯、主动探究的态度、信息素养;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实践创新能力,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培养学生关心国家命运、社会问题、环境问题,关注社会需要,并积极参与社会生活服务于社会,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形成社会责任感,加强学校教育与社会发展需要、科技进步、学生生活以及社会生活的联系,加强德育的针对性、有效性和主动性,从而构筑一个符合我校实际的校本课程体系。校本课程在实施的过程中应当注意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1、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发展的实际。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开放的实践性课程,活动的内容超越书本,超越体系化的教材,超越封闭的课堂,面向自然、面向社会、面向学生的生活和已有经验,在开放的时空中促进学生生动活泼的发展,增长学生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的实际体验,发展综合的实践能力。因此,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和已有经验,从学生所处的实际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出发,展开实践活动的全过程。

2、正确处理学生的自主选择、主动实践与教师的有效指导的关系。倡导学生对课题的自主选择和主动实践是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关键。活动实施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要求学生积极参与、自主实践,同时要求教师有针对性的加以引导、指导,处理好学生的自主选择、主动实践与教师的有效指导的关系,使学生在活动中形成问题意识,并善于指导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题,同时在活动中采取多样化的组织方式开展探究活动,在探究活动中遵循“亲历实践,深度探究”的原则,倡导亲身体验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课题持续、深入地探究下去。

3、恰当处理学校对综合实践活动的统筹规划与活动具体展开过程中的生成性目标、生成性主题的关系。综合实践活动要集中体现学校的原有特色,学校要对综合实践活动进行统筹规划。通过活动的展开,学生与教育情境的交互作用会产生出新的目标、问题、价值观和新的对结果的设计。有效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要求教师必须认识到这些生成性目标与生成性主题产生的必然性,肯定其存在价值,并加以运用,使生成性发挥得更具目的性和更富有成效,从而将活动引向新的领域。

4、信息技术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和实施过程有机整合起来。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要考虑到信息时代对学生发展的现实要求,积极运用网络技术等信息技术手段,拓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时空范围,提升活动的实施水平,把信息技术有机地融入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与实施过程之中。同时把信息技术不仅仅作为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一种手段,而要把信息技术作为一种素养,渗透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全过程中,促进学习方式的多样化,为学生创造反思性、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情境和问题情境,防止陷入纯粹的技能训练误区。

校本课程实施方案5

生物学是一门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科学,近年来人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问题,如粮食、人口、环境、资源等,都与生物科学的研究有直接的关系。生物科学是当代科学的前沿,生物技术是世界范围内新技术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生物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于中国更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根据新课程改革目标,中学生的生物学习,要加强课程内容与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学生生活的联系,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的主动学习精神,必须开发和利用校内外一切生物课程资源。

我校是一所典型的农村初级中学,各种自然条件和人文环境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生物课程资源。20xx年,校生物课题《农村初中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研究》荣获得岳阳市一等奖,并报送省教科院参评。这些有利条件为我们实施生物校本课程,提前准备了扎实的理论基础和雄厚的物质基础。

一、课程目标

1、通过参观调查,关注家乡的生物资源与环境变迁,产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热情;逐渐形成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意识;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兴趣。

2、通过实践探究,培养学生的生物学基本技能;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变被动的接受知识为主动参与探究获取知识的探究性学习方式。

3、通过给家庭当致富参谋,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把生物知识应用于实际生产生活,提高运用能力;从一定程度上推动家乡经济建设。

4、使教师在课程开发与实施的过程中,驾驭新课程的理论和实践水平明显提高。

5、使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指导水平明显提高。

二、课程内容

七年级:

参观调查

(一)给校园花木做身份证

(二)参观现代农业生产基地

实践探究

(一)无土栽培

(二)学做园艺师

(三)吃自己种的蘑菇

八年级:

参观调查

(一)调查本地鱼类资源

(二)参观特种养殖专业户

实践探究

(一)培育绿化苗木

(二)嫁接

(三)试种良种

综合应用

致富参谋

三、实施建议

(一)建立校本课程资源库:

我校生物校本课程修学内容由三个部分构成:必学部分;选学部分;助学部分。所有资料都以资料库的形式保存在学校电脑服务器中,以备师生随时调用,并不断增添新的内容。

(二)修学内容:

1、必学部分:是在两年的生物学习期间,所有学生必须完成的。以后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做适当的增减。

2、选学部分:资料来源有三个,一是生物教师补充,二是镇农技术员提供,三是学生在网站上下载。内容同样要根据形势,作适当增减。教师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选择其中的课题开展活动。

3、助学部分:针对个别学生的特殊要求或家长的需要,教师为他们提供必要的信息与技术支持。

本套教材是必学部分,共分三个大类型十一个主题,即每个年级设参观调查和实践探究,八年级加设综合应用,主题的.实施均以研究性学习形式开展。同类型的主题之间采取梯级开发方式(已在每个主题前注明一、二、三)。

参观调查属于调查类研究性学习,分为两个梯级:第一级是在教师的示范下,把调查的内容、调查目的、方法与过程(含调查的方法、调查的范围、调查的时间、调查的路线、调查的过程)、调查结果、结论与建议等全部告诉学生,使学生初步学会生物科学调查的方法;第二级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根据在第一级中学会的方法,合作或独立完成,达到完全掌握生物科学调查方法的目标。

实践探究属于探究类研究性学习,分为三个梯级:第一级主题是由教师带领学生参与科学探究的全部过程,然后由学生整理探究报告,从中初步学会进行科学探究的方法;第二级主题由教师把活动的主题材料提供给学生,学生再根据材料自己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探究方案,教师的作用只是帮助学生完善方案,使学生逐渐熟悉科学探究的方法;第三级主题教师仅仅向学生提供部分资料,探究的全过程由学生自己独立完成,使学生能够完全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主题的梯级设置,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由低到高,由易到难,循序渐进。

致富参谋是专门针对农村学生而设计的一个大主题。这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一项综合检验,它要求运用调查、探究等手段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产生活中去,既培养了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又培养了表达交流的能力,另一方面推动了本地经济建设。

(三)授课安排:

注:1、网络信息收集由电脑教师协助,图书信息收集由图书管理员协助。

2、可以利用的时间有综合实践活动课、劳技课、信息技术课、生物课,还有学生的假期。教师要根据活动主题的季节特点,灵活安排活动时间。

(四)生物课程资源的开发:

生物校本课程的开发是一个持续动态的过程,它需要不断的完善和补充。目前,我们可以利用的场地资源有:校内有绿化植被、生物园、学校种养基地、计算机教室、农民现代远程教育接收站。校外有镇现代农业示范基地、苗圃园、特种养殖场、优质果园、学生家庭承包的种养园场;人才资源有生物教师、聘请的农技员、校外生物科技辅导员。

四、评价建议

(一)内容:

1、学生参与活动时的态度。

2、学生活动过程的评价。包括信息搜集与处理的方式、分工组织、计划步骤完善等。

3、学生活动结果的评价。包括参观调查报告、探究报告、技能考核等。

4、对教师的评价。由学校综合实践活动办公室制定的评价方案对教师考核。

(二)形式:

1、小组评价。学生对本组成员自参加活动以来的变化进行评价。

2、自我评价。本人对自己参加本组活动以来的变化自我评价。

3、教师评价。一是口头考核;二是问卷法(判断、选择、填空等)形式考查;三是观察法,即观察学生在课程活动中的态度表现。

4、建立档案夹。把学生参与活动的所有资料和个人评价结果保存在档案夹中,记录学生成长过程。

校本课程实施方案6

一、课程开发背景

新课改使课程资源结构的重点在发生变化,学校开始成为课程开发资源的重要力量,校本课程开发成了当代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书法是一种艺术,它集中而深邃地反映着我们民族的文化精神和审美追求。中国书法的延续也是中华民族延续的一种方式。中国书法的延续是通过一代代地传授与学习即书法教育得以实现的。书法教育是我国古代优良文化教育传统,具有育德、启智、审美、健体等作用,在提高学生思想素质、智能素质、审美素质以及强化人格力量等方面具有其它学科无法替代的优势。书法教育目标与素质教育目标在面向全体、全面发展、培养个性等方面具有一致性。然而,传统的教学从楷书入手,费时费力,很难让学生快速掌握软笔书法这一门术形式,现代隶书省去传统隶书的“蚕头燕尾”改为直来直去,使学生横容易掌握一种书体,为以后踏入书法艺术之门,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

1、通过书法教育,使学生了解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民族文化,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培养爱国情感,形成良好的道德情操;

2、养成认真细心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意志品质,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分析力、创造力、审美能力。

3、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书法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为其他课程的学习打好良好的基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

三、课程内容

三年级

①学习正确的书写姿势和执笔要领。

②掌握简单汉字书写结构中横竖之间的距离。

③学习使用和保管书写用具,初步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①激发书法兴趣,做好对学生书法的启蒙教育。

②以故事介绍、图片欣赏、说话交流等形式介绍文房四宝的知识,了解历代书法家的故事。

③初步学会专题收集。

积极参与并表达个人意愿。如:收集书法家故事、欣赏书法家的作品……

四年级

①掌握毛笔笔画书写逆锋入笔方法。

②学习在竖中线中将字形大小掌握好。

③掌握笔画的粗细变化。

①进行书体演变历史的研究(主要有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了解中国书法发展史。

②收集、主题交流历代书法家的故事,学习他们高尚的“人品书品”。

提出活动建议并积极参与活动。如:参观校书法陈列室、书写、赠送书签。

高年级

①学习自创完整作品。

②比较熟练地掌握各种章法、款式(包括:纸张的尺寸、字距与行距、格式安排、落款、印章),能有自己满意的书法作品,提高审美能力。

①在书坛走向多元化的今天,了解书法的传统和现代性的融合,使书法艺术升华,以小报等形式进行研究性学习的专题展示。

②学习有关书法中蕴涵的人文精神和美学知识,弘扬书法个性,提高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自主活动。

如:赠送书法作品、书法竞赛、参加展览……

四、课程实施

第一阶段:激发写字兴趣,培养书写习惯,练好基本结构。

第二阶段:陶冶学生性情,教给写字方法,提高写字能力。

第三阶段:了解各大流派,形成独特风格,热爱祖国文字。

五、课程评价

1、对教师的`课程实施评价。主要是对教师教学过程的评定,包括:教学准备、教学方式、教学态度等方面评价,这样有利于促进教师自身专业的发展。评价以教师自我评价为主,和课题组评价、专家评价有机结合。

2、对学生成长的评价。把书法教学作为一项科研课题来研究的目的就是想通过这一载体培养学生勤学苦练的精神、创造美的能力。因而在实际的操作中,我们要杜绝以往只注重学生学习的结果、功利价值,只需要学生在比赛中获奖便万事大吉的传统观念,而将目光放在了学生学习书法的过程中,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心理品质的锻炼。

校本课程实施方案7

为了让不同个性特长的学生都能找到自己合适的位置,让所有学生的素质与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与培养,使学生获得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我校在开足开齐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基础上,针对我校办学特色特点,进一步整合优化校本课程,不断加大校本课程的开发力度,特草拟本方案。

一、校本课程委员会

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

组 长:z

副组长:z

组 员:z

执行办公室主任:z

二、校本课程的具体目标

1.最大限度地满足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促使每个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

2. 热爱生活,学会交往,养成与他人合作的习惯;

3. 培养社会精英人才。

三、校本课程类别:

1、 文化类(中国文化、红楼梦赏析、法语入门、日语入门、德语入门、英语语言文化类、……)

2、科学类 (学科竞赛、电脑类、理科学科拓展、 ……)

3、社会类 (文科学科拓展、 ……)

4、德育类 (心理、卫生、 ……)

5、艺体类

6、实践类 (烹饪、插花、编织、陶艺、汽车、……,)

7、特色类 (航空航天俱乐部、生命科学及宇宙兴趣俱乐部、科技创新俱乐部、领导力课程、……)

四、实施步骤

1、 由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提供校本课程类别,学校全体教师根据自身的兴趣和特长,自由选择申报。要求全体老师人人参与校本课程 的开发,选题不限于本专业领域,一旦选定则不随意变动,应着力于持续、深入、丰富、完善课程,力争三年左右能形成成熟的校本课程,教师成长为所选领域的.专家。原则上合作项目原则上不超过三人,拟定校本课程开发简案。(学期末)

2、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协调整合课程人员安排,审议上报的校本课程开发简案。(学期末)

3、校本开发人员开始选定或编辑教材、撰写课程计划,设计学生活动材料等,学校对部分特色课程组织人员培训。(假期)

4、审议通过后的校本课程项目将全部放到校园网,在规定时间内学生通过校园网选课系统自由选择,每位学生限选一门,先选先得。除某些特殊课程外,原则上须有20人以上方可成班。(开学第一周)

5、校园网上公布最后成班的校本课程开设安排,包括时间、地点、学生姓名等。(开学第二周)

6、校本课程开始上课(开学第三周)。

五:管理制度:

(一)教师

1、开学前准备好教材、制定好教学计划。

2、做好学生考勤,并将迟到、请假、缺席的学生名单当天反馈给年级主任,年级主任于第二天反馈给相应的班主任。

3、做好学生考核工作,在校本课程结束后把学生考勤登记册、学生成绩册、学习成果、反映学生学习情况的照片交到教务处归档。

4、一学期校本课程结束后,教师应上交教材和教学小结。

(二)学生

1、学生根据自身发展需要自愿选择学校课程,在开学第一周登陆学校网站“校本课程选报系统”选择。

2、不得随意缺课,如无故缺席1次或因故缺席3次不得参加该课程考核。

3、达到出勤率的要求、参加该课程的考查合格可获得该课程所发证书,成绩按合格、不合格记录归档。

六、评价

1、每学期校本课程结束后,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通过日常教学检查、问卷调查、学生学习成果以及教师撰写的相关论文来对教师进行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进行评选表彰奖励。(学期末)

2、学校鼓励优秀校本课程教师在教学中不断丰富和完善讲义,在专家指导下形成校本教材。

校本课程实施方案8

课程名称:合唱

课程类型:艺术类型

授课对象:1-2年级学生

课时安排:18课时,每周五下午二三两节课

课程定义:

我校开设小学合唱校本课程是按照课程的定位、性质及课改的心理念,结合教师自身特点、学生的现有水平,制定总体目标、阶段目标。坚持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在本课程教学过程中围绕音乐主线,通过音乐带给学生美的感受。坚持技能与情感的统一。指导学生在训练课程技能的同时加强对作品情感的把握及表现。坚持理论与实践的统一。理论的探索最终要上升到实践的高度,在实践中生成新的经验。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和促进个性发展的统一。遵循本课程集体与个体和谐的特殊性,良好的处理其中的关系。

一、课程目标

1、 以生动形象为手段,以陶冶感情,培养情操为特点,通过富有个性的自由形式,潜移默化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一种教育方式,通过形式美和内容美来陶冶少年儿童的情操,促进儿童对美的认识和追求。让学生通过舞蹈认识美、体验美、表现美。

2、发挥合唱活动教学的种.种优势和特长,重视它的美育功能,在教育孩子时能起到“健全其体魄,完善其心智”的作用。

3、注重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提高学生感性的,实践的操作能力,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提高。

二、课程内容

1、基本功训练

合唱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对学生的要求较高,尤其对于儿童,训练起来难度更大。但是,只要教师采取正确的`方法,通过长期的、循序渐进的、有针对性的训练,是能使自己的学生发出和谐、优美、具有感染力的声音的。注意呼吸训练和发声训练和歌曲的艺术处理。

合唱教学不单是要让学生唱会一个声部或唱会一首歌,而是要通过合唱的训练培养学生的和声听觉,发展和声思维,提高合唱技巧和能力,所以要求学生要将所有声部的旋律都掌握,只有在两下声部都相互了解其艺术要求的前提下,才能做到调节自身的音量和速度,达到声音和谐的效果。

总之,合唱教学对于启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表现能力和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具有重大的意义。通过有表情地歌唱可使学生真正地感受到合唱艺术的魅力,培养学生独立识谱能力,发展他们的音乐听觉和音乐记忆力,提高音乐修养和鉴赏水平,理解和掌握各种音乐表现手段。通过合唱还可以培养学生集体观念和群体意识,可以陶冶情操、启迪智慧、增进团结,使学生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

2、赏析优秀合唱实例

经常选听选听少儿金曲如《让我们荡起双桨》、《听妈妈讲过去的事情》等名曲,让北京银河少儿合唱团和上海小荧星伙伴合唱团的歌声为他们提供典范。提高欣赏水平,了解一些优秀合唱作品的表演风格和表现形式。要精心选取能够唤起儿童美感的合唱歌曲,把它合理地组织在一起,然后对学生进行由浅入深的系统教育。

3、熟悉歌曲,掌握旋律

对孩子们所实施的一切教育活动都应该紧紧围绕发展儿童全面素质这一中心来进行。合唱教学虽有其独特性,但也要围绕这一教育总目标来进行,既要发挥合唱教学独有的育人功能,又要为儿童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发挥整体效应。

A在培养孩子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的健康情感时,就可以选择像《我们把祖国爱在心窝里》这一类题材。优美的旋律也将给他们的心灵留下深刻的印象,爱国主义教育亦在潜移默化中地进行。

B在培养孩子团结友爱、互相帮助时,则选用像《星星的暑假》《小足球队员》等歌曲,寓教于乐,使学生们在愉快、乐趣中得到启发,受到教育。

三、课程实施建议:

1、表现和声美,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在小学教育中,合唱是理想的美育教学形式。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形象、生动,求实是他们的天性之一。通过声音美感,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这就要求教师要用艺术的魅力去感染他们,所以我们教师的素质要不断提高。

2、合唱音乐是音乐和文学(诗歌)的结合,也是声乐和器乐的结合,适合表现诗的意境和哲理性思想内涵,历代各个时期作曲家常用乐曲的精华谱写成合唱音乐来表达博大精深的创作思想。从浩如烟海的中西方合唱音乐中挖掘、精选出许多具有代表性的、古典的、现代的、艺术的、创作的、革命的合唱作品。引导学生们整理、收集、查阅作曲家的经历,作品的历史背景、体裁形式、思想内容和创作风格,有助于学生素质的提高。演唱合唱作品不需要太多的资金和场地,简单易行,是行之有效的启迪学生艺术素养,培养团队精

四、课程评价建议

1、教师所开发的课程资源是否丰富多彩,符合学生的兴趣,符合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有新意,有价值。

2、合唱艺术教会学生对音乐、对人生、对社会的功能和价值做出正确的判断。演唱熟悉的作品给了学生们成就感和满足感。作为合唱辅导教师,强调我们自己在中小学合唱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充分发挥音乐教师以美育人、以美储德、以美启智、以美创景的能力,需要我们教师对合唱教育事业充满热情,对学生充满爱心之外,还要教师对合唱艺术教育、教学都要有所研究,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提高业务能力,不断强化自己的责任心,并以能够开展高水平的课外艺术教学活动为荣,对中小学音乐艺术教育能够做出应有的贡献为荣。

校本课程实施方案9

一、指导思想

跳绳课从健身体育出发,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及自我锻炼的意识。根据小学生生理和心理特点,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活动的空间,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挖掘学生内在潜力,尊重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培养学生创新意识。通过多种教学方式,培养学生自学、自练、互评能力,在愉悦的气氛中完成教学任务。

二、活动目标:

1、掌握双脚跳绳的.方法,发展弹跳、协调能力。

2、通过跳绳活动培养勇于创新,团结协作的意识。

3、学习各种跳绳的动作方法,使学生掌握各种跳绳的要领。

4、利用多种跳绳练习发展学生的弹跳能力,协调、灵敏、耐力等身体素质。

5、培养学生时间与空间的感觉,激发学生主动参与体育的兴趣,增强群体意识,竞争意识,创新意识,发挥潜能,养成终身体育的习惯。

三、措施与方法

1、校内:各班可利用周三的第七节课组织学生进行跳绳活动,将跳绳达标活动与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有机结合;以班级为单位组织学生进行跳绳训练,充分发挥体育教师、班主任老师、学生家长以及任课教师的作用,组织、指导并带动广大学生积极参加跳绳达标活动,掀起我校学生体育锻炼的热潮。

2、校外:班主任老师动员学生回家与家庭任何成员自由组合进行训练,形式不限,通过“小手拉大手”,让学生家长(或亲人)亲身参与和了解学校活动,共享一份欢乐,达到共同健身、携手育人的目的。

四、活动安排:

五、周工作安排:

第1周:阅读性内容————体育常识:课堂常规

第2周:体验性内容————跳跃:双脚连续跳上跳下

第3周:延伸性内容————双脚交换跳单绳

第4周:体验性内容————双脚交换跳单绳看谁跳得多

第5周:体验性内容————并脚跳单绳

第6周:体验性内容————并脚跳单绳看谁跳的多

第7周:运动参与————行进间跳绳

第8周:运动参与————跳绳游戏

第9周:体验性内容————绳操

第10周:体验性内容————绳操和跳绳游戏

第11周:体验性内容————跳绳

第12周:体验性内容————行进间跳绳比赛

第13周:运动参与————跳绳

第14周:延伸性内容————体验双飞

第15周:体验性内容————跳绳,游戏

第16周:运动参与————自己创新跳绳

第17周:体验性内容————考核跳绳

校本课程实施方案10

一、课程开发背景及意义: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强调:“在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美术与艺术课中要加强写字教学。”在 新一轮的改革中,书法篆刻的系列内容出现在普通高中美术课程当中。写字是学生学习语文和其他课程,形成终身学习能力的基础;热爱祖国文字,具有良好的写字 习惯,并有初步的书法欣赏能力是现代中国公民应有的基本素养,也是基础教育课程的目标之一。

我校的学生的写字练习课由语文科老师负责,由于部分老师对写字教学重视不够,对学生缺乏严格的要求和训练,教师教学指导不到位,写字课利用率不高,学生缺乏良好的书写习惯,在书写方面存在很多问题。

1、握笔姿势不正确,写字姿态不规范,没有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2、字迹潦草,行款不整齐,作业和卷面不整洁,写错别字等现象常可见到。

3、对汉字的演变历史缺乏最起码的了解,学生的书写兴趣得不到激发。

以上种种现象给我们传递这样一个信息:加强写字教学已经刻不容缓。为了改变我校写字教学现状,我们美术组老师应该针对现状而开设面对全体学生的书法课程。

意义

1、开设书法课,可以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燕喜文化;

2、开设书法课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使学生掌握正确的写字姿势和执笔姿势;

3、开设书法课可以提高学生对美的感悟力、鉴赏力,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增强形式的实践能力;

4、开设书法课可以通过教育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对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磨练学生的坚强意志有很大的意义和作用。

5、开设书法课是继承和发扬祖国传统艺术的需要。

6、开设书法课可以促进教师专业的发展和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

二、课程目标

1、通过书法练习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教给学生正确的写字姿势、执笔姿势,使学生具备熟练的写字技能,具有初步的书法欣赏能力。

2、 通过书法练习,使每位学生都能写一手正确规范优美的汉字,增强他们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和文化的理解。在教学中,通过不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 求知欲,通过形象、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通过指导学生临摹书法名碑法帖,从中可以汲取文学素养,提高文字修养,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3、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了解中国书法悠久的历史,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使学生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艺术,并自觉地承担起继承发扬的责任,从写字的进步中得到学习的动力。

4、通过书法练习培养学生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精神和耐心稳妥的良好品质,克服马虎草率、不负责任的不良习惯。在书法练习中,学生通过自身刻苦努力获得艺术上的提高使学生认识到做任何一件事都必须有耐心、有意志才能获得成功。

三、校本课程培训对象

1、高一学生为书法校本课程培训初、中级阶段,安排硬笔书法;

2、高二学生为书法校本课程培训高级阶段,安排软笔书法。

四、书法校本课程研究小组

组长:潘丹娜

组员:潘雪斐梁金莲陈晓军黄军雄

五、课程内容

根据课程目标的定位,我们开设书法校本课程的内容主要包括两方面:

(一)、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进行写字基本技能的训练。

1、书法字体的艺术欣赏。

2、书法笔画训练。

3、书法结构的训练。

(二)、 我们将围绕写字开展一系列的活动,比如:通过现代媒体、查阅图书资料等多种渠道了解历代的书法名家、讲讲他们勤学苦练的故事,观看有关书法家的影片,欣赏 他们的作品,了解书法各大流派的特点,带学生去参观书法展,举行学生作品展和教师一起开展写字竞赛,切磋技艺、共同成长等等,以丰富写字课程的内涵,拓展 其外延。

六、课程实施主要措施

1、教师培训:学习校本课程理念,侧重于教师课程的知识与技能方面。学会运用合作模式开发校本课程。

努 力提高教师写字水平和自身修养。在广大教师中大力推行苦练写字基本功训练,对教师进行定期培训,有条件可聘请专家为教师作专题讲座,以提高为师者的写字水 平与自身素质,做到“业高为师”。教师要经常组织研讨,交流彼此的经验,以一种主人翁的意识投入到课程的开发和完善中,积极地为课程的实施出谋划策。

2、大力宣传,营造浓厚的氛围。

3、因地制宜,训练形式丰富多样。

(1)、集中指导。

(2)、活动渗透。

4、时间保证,将课程排入课表。

5、学校要为课程的开发和实施创造条件,提供必要的物质资源,保障课程的顺利实施。如:图书馆要增加图书量,要时时面向全校学生开放,为学生查阅资料提供更广阔的时间和空间,以满足学生学习的需求。

七、课程评价

本校本课程对学生的学业评价采用展览和同时根据学生平时训练的具体情况对学生作客观、全面的质评和量评。

1、自评和他评相结合

具体方式:自我阐述与评定、其他同学推举与评说等。

2、成果展示

具体方式:调查报告、成果展示等。

3、教师评价

具体方式:评语、档案袋、活动记录等。

4、比赛成绩评定。

具体方式:由学生自评、互评;师生共同评等方式选出优秀作品,进行阶段性展示并予以奖励并将优秀作品选送参加各级书法比赛。

八、课程的研究步骤

1、准备阶段:20xx年8月——20xx年10月

a、理论学习,制订课程研究方案。

b、小组分工,明确各人职责。

c、收集材料,整理材料。

2、实施阶段:20xx年11月——20xx年4月

a、编写校本课程。

b、对学生进行前测,做好统计、分析工作。

c、制定课程的教学计划。

d、培训教师。

e、进行课程开课。

3、评价、总结阶段(20xx年5月——20xx年6月)

a、对课程的实施进行评价。

b、总结课程的经验。

校本课程实施方案11

一、指导思想:

以新一轮课程改革“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教育理念为指导,从学校的实际状况和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构建学校办学特色,打造“个性化”学校形象,发展学生特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以适应社会进步,科教发展,教育改革的客观要求。

二、实施目标:

1、校本课程要体现基础性:

基础教育要重视基础,校本课程将立足于打好学生文化基础、品德基础、身心基础为目标。全面发展学生的能力,促进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综合和运用。

2、校本课程要体现发展性:

根据学校实际状况,兼顾到每个学生的发展需要,树立着眼于学生发展的教育价值观,把为学生的发展服务当作校本课程的基本价值取向。

3、校本课程要体现现实性:

校本课程是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而开设了课程,在开发过程中主要依靠学校的自身力量来完成,所以要充分考虑本校老师队伍的整体实力,科研水平及学生的发展情况,还有学校的设备资金等因素,目标不能远离实际。

4、校本课程要体现主体性:

校本课程的主体性体现在课程的开发和实施需要,教师的充分参与,在课程的'开发和实施中要重视教师的主动精神,要发扬团结协作的精神,使校本课程得到更大的开发。同时,还要充分了解和反映学生的实际,重视学生参与,注意学生的反馈信息,不断根据学生的需要完善优化校本课程。

三、实施内容:

(一)、建立健全校本课程开发体系

校本开发不是一两个人能完成的,是由校长、课程专家、教师、学生家长等共同参与的。学校要形成开发校本课程的组织网络,形成领导小组——教研组——教师——学生的开发网络,通力合作,共同创建“学习化校园”。

1、成立课程开发领导小组(负责课程的初步审议)

组长:蒋志敏

副组长:乔磊、赵春丽

组员:班主任、自然、社会、综合实践课程等相关教师

2、成立课程开发研究小组(负责课程的具体开发)

组长:蒋志敏

副组长:乔磊赵春丽

组员:班主任、自然、社会、综合实践课程等相关教师

(二)、加强校本课程开发的师资培训和课题研讨

1、在校本培训中设立校本课程开发专题,进行讲座辅导和自学研讨,深入领会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和作用,提高认识,明确目标。

2、以学科教研组为单位,根据学科特点、学生实际、学校状况、及目标导向等因素,研究开发校本教材,将此作为教研组教研活动和集体备课活动的一个重要内容。

3、强化科研意识,以“校本教材开发”为课题展开研讨,使校本教材的开发步入科研、教研的科学轨道。

4、创造条件,开展校本课程开发的技能培训。

(三)、校本课程开发的实施程序:

1、成立组织。

2、通过学生座谈等了解学生各种需求。

3、全面评估分析确定校本课程总体目标,制定校本课程的大致结构。

4、制定校本课程开发指南。

5、培训教师—教师申报课程—对教师申报课程进行审议—编订《学生选修课程目录及课程介绍》。

6、向学生公布《学生选修课程目录及课程介绍》。

7、组织学生选择课程。

8、确定校本课程。

9、形成完整的《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10、任课教师拟订具体的《课程纲要》。

(四)、校本课程的结构:

根据学校实际,完全靠自己开发的校本教材

艺术课程:美术、书法

技能课程:生物、物理实验、各兴趣小组

专题课程:心理辅导等

(五)、校本课程的评价

1、学生学习评价:问卷调查

2、学习效果评价:信息反馈

3、课程评价体系

(六)几点要求

1、加强校际间的校本课程交流借鉴

2、注重特长生的培养

3、体现特色课程设计

校本课程实施方案12

校本课程是以学校为基础开发出来的课程,实施校本课程是实现学校的办学宗旨,体现办学特色的有效途径。为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兴趣和需要、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有效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和课程开发水平,制定我校校本课程开发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理念,结合我校实际,开发符合我校校情的系列校本课程,以弥补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不足,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爱好,发展个性特长。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形成健全的人格和个性,为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二、实施目标

1、通过学科素养类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感受中华经典的博大精深、数学思维的灵活创新、英语情境的生动有趣,陶冶情操、发展个性,保持最佳学习状态,提高人文素养。

2、通过生活技能类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劳动技术和礼仪规范,养成良好道德行为习惯,初步形成健全的人格,热爱生活中一切美好的事物。

3、通过艺体技能类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发展特长,树立自信,丰富精神生活,实现全面和谐发展。

三、基本结构

以校本课及活动小组为载体,确立以下三类内容,每学期视环境、师资等具体情况添减部分内容。

1、学科素养类——经典诵读、英语口语、习作、数学思维

2、生活技能类——折纸、生活劳技、生活礼仪、法伴我成长

3、艺体技能类——舞蹈、声乐、器乐、儿童画、装饰画、国画、剪纸、书法、十字绣、橡皮泥、陶艺、围棋、武术、乒乓球、田径等

四、实施原则

1、现实性原则:充分考虑我校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及学生发展状况,兼顾学校其它方面因素确立校本课程开发目标时。

2、基础性原则:以全面发展学生能力,促进学科知识的运用与综合为目的,为学生打好基础服务。

3、发展性原则: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发展,着眼于开发学生的潜力,以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为目标。

五、保障机制

(一)成立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领导小组

组长:战元川,全面负责校本课程开发工作,负责教研管理和教材编写指导。

副组长:梁娟、王成芹,确定校本课程开发内容,具体校本课程的设计与实施。

成员:吕壮君、刘洋、丁春锋、毕圣杰、邵娜、曲春贤、于宏伟

(二)组织编写校本课程纲要或教材

编委:王成芹、吕壮君、于爱芳、苗文静、谷静、高娃、高涛、栾鲁华、曹正、郑晓峰、纪水英、韩杰、曲春贤。

六、实施过程

(一)树立正确的.课程观。

(1)采取自学和辅导、分散和集中、讨论和测试、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办法,组织教师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通识培训》《课程实施标准》等课程改革的基本理论,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并用大教育观指导教育教学实践。

(2)多方合力,共同协作。教导处负责制定整体方案,审议课程纲要、教材、学科评价体系,负责过程管理、分期工作计划、检查实施、培训指导等工作;总务处负责课程开展所需的物质保障,协调资料的征集和保养、场地的建设,场地活动的设施供应等;发挥家长委员会的纽带作用,取得家长的帮助与支持,挖掘家长资源、社区资源,使校本课程融于生活、融于社会,促进孩子的全面和谐发展。

(二)认真落实课程目标

1、校本教师针对学校已有的校本课程资源,依据学生年龄特点、接受能力等做出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发现问题及时交流反思,不断完善内容,丰富课程体系。

2、任课教师精心备课,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按时上好校本课,并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出科学合理的评价。

3、每学期以年级组为单位,至少开展校本课程专题研讨一次,活动要有目的、有准备、有记录、有实效;每学期末组织面向全校师生的校本课程成果展示评比一次,全面参与,形式灵活。

4、学生需要外出调查、参观时,由分管领导、班主任和任课教师一起组织,确保师生安全。

(三)完成课程实施水平评价

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张扬学生个性,形成学校特色,课程评价由任课教师拟定学科评价方案,教导处具体负责方案的指导审核及校本课程教师实施情况的总体评价,评价注重多元化和个体化

1、对教师的评价注重过程性

从教学准备、教学方式、教学态度等方面对教师的课程方案(附件1)、课堂教学(附件2)进行评价。学校采用调查问卷(10%)、听课记录(20%)、检查教师教学方案计划及教案(20%)、博客(每月)总结(20%)、教学效果(30%)等方法督促落实。

2、对学生学习情况评价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

(1)学生上课出勤率评价,占学业总成绩20%。

(2)课业完成情况评价,占学业总成绩的40%。包括平时上课听讲、学习态度、作业的完成情况。

(3)课程结业成绩,占学业总成绩的40%。

学生校本课程学业总成绩按A、B、C、D分四个等级

为促进学生特长的发展,关注学生对校本课程学习的兴趣和态度,采取观察、考查、现场汇报和作品展示等方法促进课程有效实施。强调以下两点:

一是组织阶段性作品展览。开展多种形式的年级、校内学生作品展览,如,学习笔记、手抄报、手工作品、照片、征文等,加强宣传和对学生进行及时鼓励。

二是要有学习结果的评价,采用等级制记录学生的学习情况。学期结束,教师根据校本教材的内容和学生实地参与的情况,采用开卷考查的方式检测学生的学习成绩,给与学生充分发挥才能的机会和合理的等级成绩。(见附件4、5)

以上课程既面向全体,又兼顾个体,同时呈现合理的层次性和梯度性。全校必修校本课程《经典诵读》《走进威海》《名曲名画欣赏》等重视人文熏陶和实践探究能力的培养,田小学子因此洋溢着书香高雅气质、自强创新品质和模范小主人风采;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及年龄特点分年级选修的橡皮泥、陶艺、折纸、剪纸等课程,遵循了由易到难,渐入内涵的规律,旨在发现和培养一批有兴趣、有悟性的小艺术家;而在此基础上,补充开设了二十多个兴趣小组,引领孩子发展特长,在属于自己的舞台上尽情飞翔。

校本课程实施方案13

一、指导思想

校本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我校依据党的教育方针和国家课程实施计划的要求,以“陶冶学生情操、完善学生人格、强健学生体魄、发展学生特长、丰富学生文化底蕴”为宗旨,结合教育部“体育、艺术2+1项目”实施要求,从学校现有条件和学生兴趣出发,充分利用学校资源,开发并实施“海量阅读、书法、体育技能专项训练”等三门校本课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并以校本课程实施为突破口,推动学校的教研教改,打造办学特色,提升办学水平。

二、实施目标

1、通过海量阅读课程的实施,引导学生有计划、系统地广泛阅读大量的古今中外经典名著、科普书籍,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和阅读量,其中一、二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三、四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五、六年级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培养学生静心读书的好习惯;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技巧和策略;通过读书,让学生获得了广博的多元化知识,增强语感,提高语言素养和语言文字运用能力;陶冶学生情操,塑造学生人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让学生受益终生。

2、通过书法课程的实施,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掌握汉字书写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铅笔、钢笔(圆珠笔、粉笔)、毛笔的正确执笔、运笔方法及书写技能;使学生初步了解我国书法艺术的悠久历史,继承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3、通过体育技能专项训练课程的实施,逐步让学生掌握“跳绳、乒乓球、篮球”等几项常见、实用的体育技能;通过“队列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身姿、气质,培养良好的组织纪律观念、时间观念和集体意识,磨练学生坚强的意志;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爱好,提高运动能力,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三、实施办法

(一)海量阅读课程实施办法

1、实施范围:一至六年级

2、课时安排:

(1)每班每周开设一节“阅读指导(交流)课”。

(2)每周一14:30—15:00为全校“自由阅读课”。

3、任课教师安排:

(1)“读书指导(交流)课”由本班班主任担任,要求有教学计划,有备课,全期不少于15节。

(2)“自由阅读课”由本班第五节课的任课教师负责组织管理,不需备课,每节记一个课时的工作量。由教导处和值周行政人员负责督查教师到岗情况。

4、阅读内容:

(1)必读书目:以“教育部推荐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目”为主要内容。

(2)自选书目:筛选补充部分师生推荐的其它书目。

5、实施准备及措施:

(1)后勤处负责给每班教室统一制定挂壁书柜。

(2)各班制定班级阅读管理制度,推选阅读管理员。

(3)制定读书清单。教导处在全校师生中开展“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目推荐”活动,结合“教育部推荐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目”,制定各年级读书清单。班级再结合本班“漂书”活动情况,制定出班级读书清单。(“漂书”,即班主任倡导学生按照“年级书目清单”认领书目,自带该书籍或其它有益书籍存放本班书柜供大家交换阅读,期末班级图书管理员再将书籍归还给本人。)

(4)建立学生阅读档案。每个学生自备一个课外阅读“采蜜本”(即摘抄笔记本),首页附本班本学年阅读书目清单,及时记录读书日期和读书内容及感悟。小学六年,每年一本。

(5)开展读书评比活动:班级利用“读书指导课”开展“一周悦读”成果展:讲故事、谈体会、展笔记、好书推介等;教导处每月检查评比学生读书档案一次;每期举行一次全校性“海量阅读”成果展:读书档案展、讲故事比赛、童话剧表演、手抄报、好书推介会等。

(二)书法课程实施办法

1、实施范围:一至六年级

2、课时安排:

(1)每班每周开设一节“书法指导”课。

(2)每周星期五14:30—15:00为全校“书法练习课”。

3、任课教师安排:

(1)“书法指导课”由书法专职教师或本班语文教师担任,要求有教学计划,有备课,全期不少于15节。

(2)“书法练习课”由本班语文教师担任,不需备课,每节记一个课时工作量。由教导处和值周行政人员负责督查教师到岗情况。

4、培训内容:

一、二年级学写铅笔字;

三、四年级学写钢笔(圆珠笔)、粉笔字;

五、六年级学写毛笔字。

5、实施准备及措施

(1)学校统一选订教材、教具,学生自备学具。

(2)班级开辟书法作业展览专栏,每月开展一次优秀书法作业展。

(3)学校每期举办一次书法比赛和书法作品展。

(三)体育技能专项训练课程实施办法

1、实施范围:一至六年级

2、课时安排:

每班每周从体育课中列出一节“体育技能专项训练课”。

3、任课教师安排:

由本班体育教师或专业教师担任教学,要求有教学计划,有备课,全期不少于15节。

4、培训内容:

一、二年级:跳绳

三年级:队列训练

四、五年级:乒乓球

六年级:篮球

5、实施准备及措施:

(1)学校建设好训练场地,订购教材教具,学生自备学具。

(2)每期举办一次体育技能专项训练成果比赛。

四、后续建设

1、学校教导处将各班读书清单、阅读管理制度以及其它课程实施成果及时整理归档。

2、期末开展优秀教学计划、优秀备课评比活动,将优秀教学计划和备课汇编成校本教材。

3、学校校本课程建设领导小组开展专题研讨活动,调整、改进来年实施方案。

校本课程实施方案14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创建学校特色,走内涵发展之路”是学校新一轮发展的基本思路。我校地处农村地区,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及家庭教育环境不容乐观,要创出自己的特色更是面临巨大的压力和挑战。而把棋类引进课堂,建设学校棋文化特色,既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也会受到学生和家长的欢迎,它是一项成本低、见效大、不受场地限制的普及的体育项目,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因此,我校针对自身特点,提出“以棋促德、以棋益智、以棋冶情、以棋养性”的学校棋文化工程的战略构想,以“创建学校特色,打造教学精品”为目标,以追求“学校内涵发展,师生和谐成长”为宗旨,旨在引领学生充分认识丰富多彩的棋类世界,将棋文化教育与学会做人有机结合,逐步起到以棋促德、以棋益智、以棋冶情、以棋养性的效应。现制定实施方案如下:

创建棋文化特色的四个维度

特色是学校上品位、求品质和建品牌的基础,在艰辛的创建过程中,我们深深感到学校特色的创建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一个由表及里、由点到面、由量到质的过程。我校是一所普通的农村小学,要创建特色学校不能好高鹜远,只能立足于我校所处的大环境,脚踏实地寻找我们的优势。

(一)棋文化特色创建的基础——环境熏陶

为了让学校的棋文化特色弥漫在校园的各个角落,以文化的魅力去影响造就人,要充分利用学校的棋艺专用室、黑板报、室内布置等阵地,从不同的角度向学生介绍源远流长的棋文化知识,图文并茂地展示了学校特色创建的成果。

(二)棋文化特色创建的载体——活动创设

“活动是载体,活动是激励,没有活动就没有活力”。因此放大特色的效应,积极开展各种形式多样、寓教于乐的课内外棋类活动,为学生提供较为宽阔的.空间和较多的“习得”机会,是提升棋文化特色品质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

首先,要十分重视各级棋类社团的开设和管理,不断提高活动质量,学校成立“三棋”社团,班班建立小棋社,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彰显生机勃勃、绚丽多姿的校园棋文化风采。其次,抓住契机,结合校情,挖掘资源,精心设计学生喜闻乐见的棋类活动,班级三棋联赛、亲子对弈、棋星挑战赛、对抗赛等等。第三,广泛发动、创设条件、精心组织,每年开展一次校园棋文化艺术节,作为对学生开展棋文化艺术活动成果的一次集中检阅和全面展示。同时,组织学生参加各级棋类竞赛活动,让孩子们在活动中锻炼才干,张扬个性。

(三)棋文化特色创建的保障——课程体系

随着棋文化特色创建的深入,我们越来越感到特色的可持续发展要走课程化的道路,只有课程化的特色才会更常态,更有效。每周设立棋艺课,在加强学科教学的同时予以实施,力争使我校的校本课程建设成为我校的一个办学亮点。

(四)棋文化特色创建的核心——科研引领

充分发挥科研优势,引领学校呈现高效、良好的运行态势是特色创建的关键和核心。成立学校课题研究小组,校领导、班主任、棋课专职教师、体育教师为课题成员,制定课题实施方案、细则,通过课题研究,拓宽棋文化内涵,深挖棋类教育对学生德育、智育诸多方面的影响作用,推动课题研究向深层次发展。

校本课程实施方案15

一、背景

新的课程改革给基础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给学校的发展和教师专业的发展,以及每一位学生个性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舞台。我校多年来坚持“科研兴校”与“特色办学”相结合,依据国家课程实施计划和学校“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走绿色办学之路”的办学宗旨,结合学生的兴趣,充分利用学校及社区的资源,认真做好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与实验。

二、目标

总目标:

以课改为载体,坚持创建“科研兴校”与“特色办校”相结合,努力实现学校课改总目标。在校本课程开发、实施中,做到以师生为主体,以人的发展为核心,以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灵魂,积极发展学生个性,全面落实素质教育,让师生与课改同成长,把学校办出特色,办出质量。

具体目标:

1、初步形成具有我校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

努力将我校校本课程的开发科学化、开设制度化、实施规范化,初步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校本课程系列。

2、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新的平台

学生的自主选择能力、主动发展是学校课程的目标之一。我们计划通过开设丰富而多样化的校本课程,为每个学生自主选择、主动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不断改善,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促进学生的个性特长的培养。

3、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新的'载体

基于学校的区域优势与自身实际,突出文化特色,充分挖掘教师自身的专业潜能。

三、校本课程设置内容

详见附件:

四、校本课程实施流程

(1)选课

教务处在学期开学前两周,公布每个年级开设的校本课程方案及相关任课教师,供学生选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填报选课志愿表。为了便于统筹安排,允许每位学生选报两个课程项目,分第一志愿和第二志愿,教务处对学生的志愿表进行统计汇总。规定凡校本课程选修学生人数不足30人的暂不开设。

(2)排课

校本课程应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一样统筹兼顾排课,纳入总课表。一般每周一课时,一学期按18周安排,开学初下发到每个班级及同学。并公布授课教师、学习教室等。

(3)上课

教师及校本课程开发小组根据学校安排,在指定地点组织开展教学活动。按照校本课程的实施要求进行教学。并建立教学授课班,确定班主任,正常教学班级集的管理。任课教师要精心备课,认真上课,履行该课程应该达到的教学目标。

(4)考核

根据我校学生实际情况,规定每位学生在高中三年中,都要在每一类校本课程中至少选修一个模块。每个校本课程模块教学结束后,教师都要对学生进行考核与评价,并向教务处提交课程实施总结(包含:课程介绍、选课学生名单、周上课情况调查表、测试与考核成绩,学生所得学分等)。

五、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

组长:校长 副组长:副校长

成员:教务处、教研室、政教处、总务处、教研组长、年级组长、教师代表

并邀请一些市,县的专家顾问加以指导。

六、学分认定原则-----重过程,轻结果。

1.达到一定的修习时间(学生签到,老师点名)

2.在学习过程中的良好表现(任课老师确定)

3.写好学习小结、体会或有一定的成果或考查考核合格

七、校本课程审议委员会

校本课程审议委员会一般由校长、教师代表、学生及家长和相关专家人士等人员构成。课程审议委员会主要职能是审议学校课程开发过程中的重大决策;负责制订校本课程开发方案以及相配套的各项制度;检查与督导校本课程开发方案的执行情况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