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丕称帝时间-为什么敢称帝

曹丕称帝时间

曹丕称帝时间-为什么敢称帝

220年,曹操之子曹丕废了汉献帝,在洛阳称帝,国号“魏”(史称“曹魏”和北魏,后世通称“魏国”)

曹丕为什么称帝

1,建立自曹操死后的一个新的权威

随着曹操在洛阳的死去,其子曹丕以急如烽火的速度继承了他父亲留下北方大国魏和许都的汉王朝丞相之职。刚登上北方最高位的曹丕的境况并不是理想的,随着他那如巨人般的父亲的死去,混乱的迹象蔓延在整个北方,军队因为失去最高统帅哗变,边境城市开始叛乱,南面国境的将领梅敷更是派使者求见孙权抚纳。甚至南阳阴、酂、筑阳、筑音逐。山都、中卢五县五千家民众干脆跑到孙权那去了。而曹丕的几个弟弟也对他继承权是否合法提出质疑。最为糟糕的是发生这些情况的同时身边还有两个邻居在虎视眈眈。为此在重臣们一开始甚至提出了暂时隐瞒曹操死讯的建议。

到了六月,哗变的军队并没有闹出什么大乱子,叛乱也在边境的官员努力下得以平息几个弟弟不是被剥夺了兵权就是被软禁。于是曹丕决定带领他的大军去他南方的土地进行一次巡视,这次巡视的'目的是为了向国内外的敌手炫耀他的权力新的武力,特别是要向他的几个弟弟和南方的孙权耀武扬威。

在他南巡出发的前夕,度支中郎将新平霍性上疏进谏,认为新王在曹操刚死的这段日子内不适合发动这么一次大规模的军事行动。这明显是对曹丕的一次质疑,权威性受到挑战的曹丕愤怒的当场处死了霍性。在东巡途中,新魏王又将来朝见的镇东将军臧霸的部队剥夺,因为曹操死时哗变的青州兵中有他的部下。

结果在七月,本来处于观望状态的孙权派使者前来表示忠心;刘备的一个重要将领也带领部下投降;在和刘备领土之间的一位异民族的王也这样做了。虽然好事接连不断,可是曹丕很清楚,他虽然继承了他父亲的权力地位,但并不代表继承了父亲的威望。这也迫使他急于通过称帝来建立新的权威。

2,顺应当时周围环境的需要

纪元前,秦王赢政一统六国后,称始皇帝,他希望他的天下万世传延,可是秦却及二世而亡。随后君临天下的是汉高祖刘邦,秦汉的交替也使人们知道了一点,那就是一个再强大的王朝总有灭亡的一天,难逃为人取代的命运。

自张角组织太平道将“苍天已死‘四字传遍神州大地后,到群雄割据,天下三分,改朝换代的思想早就深入上下层阶级的脑中了,而成为新王朝统治者的人选也是心知肚明。

在曹操死前他的重臣夏侯敦已经有了“耻为汉官,求受魏印”的态度,而居于南方的孙权更是直接向他建议取而代之。曹操对孙权的试探是一口否认自己有称帝之意,但同时又对身边的近臣说了一句意义悠长的话:“‘施于有政,是亦为政’。若天命在吾,吾为周文王矣。”可见在当时人们的眼中,曹氏成为新王朝的天子只是时间问题。

3,曹丕和汉献帝的尴尬地位

曹操生前对汉献帝名为君臣,可实际上是丞相的曹操在对比其年幼的天子发号施令。可是曹丕本人却比献帝小五岁,实在不怎么适合对其发号施令。

4,皇帝名号的种种好处

虽然魏王曹丕已经是当时北方的实际统治者,所有皇帝的权力他都可以实行,但曹丕明白,如果他魏王的位置被人反对甚至推翻,他马上就成为一个乱臣贼子(就象董卓一样)。反之,他如果将皇帝的名号冠于己身,那么,要推翻他就等于要推翻掉一个皇帝,于是反对派便成为了乱臣贼子。称帝可以获取臣下对自己的忠心。

最后,曹丕如愿以偿的成为魏国的开国皇帝。但是他的做法也给魏国留下了一个隐患,他以为称帝可以增加手下对曹氏的忠诚,他将像汉朝皇帝那样赢得同样的忠心,但事实却是并不如他所想。因为曹丕的做法已经为如何成为九五之尊提供了一个好的教材。在公元265年司马炎以同样的手段合法的将皇帝的冠冕加于已身,那时魏国臣子们对魏国的忠诚心的早荡然无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