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成人高考高起点语文课文分析

语文是一门十分重要的科目,想要在成考语文考试中取得好的成绩,一定要重视语文的复习。那么关于成人高考高起点语文课文分析有哪些呢?下面本站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成人高考高起点语文课文分析,希望大家喜欢。

2017成人高考高起点语文课文分析

  成人高考高起点语文课文分析

作者简介

曹冲,当代科学家,科普作家,著有《极光的故事》。

极光释词

极光(aurora)常常出现于纬度靠近地磁极地区上空大气中的彩色发光现象。一般呈带状、弧状、幕状或放射状。这些形状有时稳定有时作连续性变化。极光是来自太阳活动区的带电高能粒子(可达10千电子伏)流使高层大气分子或原子激发或电离而产生的。由于地磁场的作用,这些高能粒子转向极区,故极光常见于高磁纬地区。在大约离磁极25°~30°的范围内常出现极光,这个区域称为极光区。在地磁纬度60°~45°之间的区域称为弱极光区,地磁纬度低于45°的区域称为微极光区。极光的下边界的高度,离地面不到100公里,极大发光处的高度为110公里左右,正常的最高边界为300公里左右,在极端情况下可达1000公里以上。根据近些年来关于极光分布情况的研究,极光区的形状不是以地磁极为中心的圆环形,而是更像卵形。极光的光谱线范围约为3100~6700埃。其中最重要的谱线是5577埃的原子氧绿线称极光绿线。极光的出现同磁暴、地冕、太阳风和宇宙线有关,因而也同太阳活动有关。早在两千多年前,中国就开始观测极光,此后有丰富的极光记录。

(选自《中国大百科全书•天文学》,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0年版)

课文讲解

全文由三部分组成。从“古老的神话传说”说到“极光一瞥”,再说到

“极光的来龙去脉”,是围绕怎样的话题按照怎样的顺序展开说明的呢?

说明顺序:人类认识极光的过程说明核心问题:极光是什么。

(一)分析文章第一、二部分

阅读第一部分,请用两三句话说说古代的中外神话传说中 “极光”是什么;

阅读第二部分,也用两三句话归结一下,近现代人观察到的“极光”又是怎样的呢?有着怎样的特点?

(二)重点研究第三部分

(1)本段主要运用的说明方法是什么?

明确:打比方。

(2)它是怎样打比方的呢?

明确:用电视机的成像原理来比方极光的显示运动原理。

(3)电视机的成像需要哪些条件、要素?

明确:电视显像管、电子束、电视屏幕。

(4)形成极光的三大要素又是什么呢?

明确:磁层、太阳风粒子、极区大气。

重点、难点分析

1.本文引述了哪几种古老的神话传说,引述的角度有什么不同?

明确:文中共写了三种古老的神话。

附宝感极光而孕黄帝;

《山海经》中关于触龙的记载;

西方伊欧斯的传说。

从东西方两种文化背景、两个角度来描绘极光。

2.本世纪60年代以前,人们对极光的成因有那些推测?

明确: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人们一直认为极光可能是由以下三种原因形成的。

一种看法认为极光是地球外面燃起的大火,因为北极区临近地球的边缘,所以能看到这种大火;

另一种看法认为,极光是红日西沉以后,透射反照出来的辉光;

还有一种看法认为,极地冰雪丰富,它们在白天吸收阳光,贮存起来,到夜晚释放出来,便成了极光。总之,众说纷纭,无一定论。

3.现在的科学研究认为,形成极光的三个必不可少的条件是什么?

明确:现在人们认识到,极光一方面与地球高空大气和地磁场的大规模相互作用有关,另一方面又与太阳喷发出来的高速带电粒子流有关,这种粒子流通常称为太阳风。由此可见,形成极光必不可少的条件是大气、磁场和太阳风,缺一不可。

4.本文哪些部分是描写,哪些部分是说明?

明确;在文章第一部分关于极光的古老传说部分是描写,比较生动的描写是文中第一自然段。

文中其余部分是简洁的说明。

文中运用的说明方法及运用特点分析

本文是一篇通俗易懂的科普说明文,记叙、描写、说明浑然一体,并运用下定义、举例子、分类别、打比方等多种说明方法使文章严格遵循科学的原理,语言简洁、平实,浅显易懂,使人获得科学知识的同时,还能得到某种思想感情的陶冶和艺术上的享受。

(1)打比方:就是借助于打比方来说明事物。作用在于把陌生的事物,说成读者熟悉的事物,把深奥的事理说成浅显的事理。

在说明极光的形成原理时,作者用恰当的比喻,避免了枯燥的说明,使文章通俗易懂。

地磁场分布在地球的周围,被太阳风包裹着,形成一个棒槌状的腔体,它的科学名称叫做磁层。为了更形象化,我们打这样一个比方。可以把磁层看成是一个目大无比的电视显像管,它将进入高空大气的太阳风粒子流汇聚成束,聚焦到地磁的极区,极区大气就是显像管的荧光屏,极光则是电视屏幕上移动的图像。但是,这里的电视屏幕却不是18英寸或24英寸,而是直径为4000公里的极区高空大气。通常,地面上的观众,在某个地方只能见到画面的l/50。在电视显像管中,电子束击中电视屏幕,因为屏上涂有发光物质,会发射出光,显示成图像。同样,来自空间的电子束,打入极区高空大气时,会激发大气中的分子和原子,导致发光,人们便见到了极光的图像显示。在电视显像管中,是一对电极和一个电磁铁作用于电子束,产生并形成一种活动的图像。在极光发生时,极光的显示和运动则是由于粒子束受到磁层中电场和磁场变化的调制造成的。

(2)举例子:举例子是以具体的简单的事物说明抽象的、复杂的事物。它的作用在于把抽象的具体化,把复杂的简单化。

在古代,我国没有极光这个词,所以是根据极光不同的形状差异分别加以称谓,如叫作“天狗,刀星,蚩尤旗,开天眼,星陨如雨”等,它们大部分散落在史书的星象、妖星、异星、流星、祥气的记载中。

(3)分类别:分类别说明就是将被说明的对象,按一定的标准划分成不同的类别,一类一类地加以说明。分类别说明的作用在于理清头绪,具体说明。

毫不夸大地说,在世界上简直找不出两个一模一样的极光形状来,从科学研究的角度,人们将极光按其形态特征分成五种:一是底边整齐微微弯曲的圆弧状的极光弧;二是有弯扭折皱的飘带状的极光带;三是如云朵一般的片朵状的极光片;四是面纱一样均匀的帐幔状的极光幔;五是沿磁力线方向的射线状的极光芒。

(4)下定义:就是用简洁明确的语言揭示概念的内涵。

极光是天空中的一种特殊的光,是人们能用肉眼看得见的唯一的高空大气现象,它常常出现在南北半球的高纬度地区,主要是在南极区和北极区。

  成考语文复习资料

1、学习目标:

本部分共13篇文章,其中文言文7篇,白话文6篇。精读课文7篇,泛读课文6篇。通过13篇记叙文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1)记叙文的有关基础知识;(2)提高分析阅读记叙文的能力;(3)了解掌握有关作者与专书的知识。其中第2点是学习的重点。

2、学习建议:

(1)学生在学习时一定要认真阅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透,熟练掌握课文内的内容。这点十分重要。有的学生过于依靠练习,课文没有读熟,就急急忙忙去做练习,结果本末倒置,没有掌握这门课的知识,所以要在读课文上面下功夫。

(2)在阅读课文的基础上,要认真体会,钻研课文后面的“提示”。“提示”使学生掌握知识的'一把钥匙,考试的试题大都从“提示”中出。

(3)要认真阅读这一部分后面的《记叙文的特点与写作》,掌握记叙文的基础知识。

3、学习要点与难点

具体课文的要点与难点见课文的《学习要点与难点》。

记叙文部分总的要掌握的重点是,要掌握并灵活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及修辞方法。

顺叙: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进行叙述。如,《郑伯克段于鄢》,《背影》;

倒叙:把人物,事件的结局,或者人物经历,事件过程最精彩,突出的

片断放到前面来写。如《马伶传》。

叙述

插叙:在叙述的过程中,停顿下来,插入另外一段事情,然后再把原叙述的事情接着写下去。如《爱尔克的灯光》。

平叙:在一篇文章中,记叙两件或两件以上的同时发生的事情,、。如《张中丞传后序》。

肖像描写:具体描写人物的外貌,包括容貌,姿态,神情,服饰等等

语言描写:具体描写人物的独白,潜台词,说的话。

人物描写

行动描写:具体描写人物的行为与动作。

心理描写:具体描写人物的想法,联想,想象,看法。

描写

细节描写:具体描写最能展现人物内心世界与性格的细小环节。如《张中丞传后序》,对南霁云的描写。

自然风光描写:对山水景物的描写。如《始得西山宴游记》

环境描写

社会环境描写:事件发生的场所,人物活动的背景。如《香市》。

直接抒情:作者或作品中的人物直接公开表白自己的感情。一般不多见。

借景抒情;如《往事》

间接抒情借事抒情:如《爱尔克的灯光》。

借理抒情:如《张中丞传后序》。

《郑伯克段于鄢》(重点课文)

《作家作品》

《左传》又称《左氏春秋》,《春秋左氏传》,是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相传为春秋时期鲁国的左丘明所著。

记述春秋时期列国之间的矛盾与争斗。

《主旨》

本文通过记述郑庄公与其弟共叔段争权夺利,最后兵戎相见,骨肉相残的历史事件,揭露了统治阶级的残酷无情和虚伪卑鄙。

《疑难辞句》

1,亟请于武公。亟:数次。

2,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不过:不超过;参国:三分之一国都。

3,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贰:两属,西鄙与北鄙这两座城市既听庄公的命令,也要听共叔段的命令。

4,不义不昵,厚将崩。昵:亲近;厚:土地扩大。

5,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完:修治完。聚:积聚;甲:盔甲;卒:兵卒。乘:战车。

6,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隧:动词,挖隧道;

7,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一个国家受不了两个人的统治,君王将对他怎么办?

8,姜氏何厌之有?厌:满足。

9,爱其母,施及庄公。施:影响,推广。

  成考语文试题

一、选择题:1~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北宋时期,第一位大量制作慢词的词人是( )

A.李清照

B.柳永

C.苏轼

D.李煜

2.在《答司马谏议书》一文中,司马光强加给王安石变法的罪名是( )

A.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为

B.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

C.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

D.一切不事事

3.下列句中划横线的词属意动用法的是( )

A.左右皆笑之,以告

B.冯谖客孟尝君。

C.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

D.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

4.《风波》、《断魂枪》、《苦恼》的作者依次是( )

A.鲁迅、契诃夫、老舍

B.契诃夫、鲁迅、老舍

C.鲁迅、老舍、契诃夫

D.契诃夫、老舍、鲁迅

5.下列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正确的是( )

A.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君臣相顾:君王和大臣们互相照顾。

B.孟尝君不说,曰:“诺,先生休矣!”先生休矣:先生休息吧!

C.城陷而虏,与巡死先后异耳。城陷而虏:城池陷落后他被敌人俘获。

D.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举先王之政:列举先王的治国方略。

6.以1870年“普法战争”为背景的小说是( )

A.《断魂枪》

B.《米龙老爹》

C.《麦琪的礼物》

D.《苦恼》

7.下列句中,“所以”可译成“用来”的是( )

A.以其所以至之鲜也。

B.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

C.祸莫大于杀已降,此乃将军所以不得侯者也。

D.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

8.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反诘修辞格的是( )

A.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

B.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C.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D.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9.《长亭送别》中,表现莺莺对现实不满的最为强烈的曲词是( )

A.有梦也难寻觅。

B.但得一个并头莲,煞强如状元及第。

C.前暮私情,昨夜成亲,今曰别离。

D.蜗角虚名,蝇头微利,拆鸳鸯在两下里。

10.“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这两句诗出自( )

A.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B.柳永《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C.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D.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

11.“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所用的修辞手法是( )

A.象征、比喻

B.象征、拟人

C.双关、比喻

D.比喻、拟人

12.《麦琪的礼物》运用的结构方法是( )

A.一虚一实,双线

B.采用两条平行的情节线索

C.四条情节线交叉叙述

D.追溯法

13.下列句中“之”作“到”讲的是( )

A.所操之术多异故也。

B.夫子欲之。

C.大军不知广所之。

D.今我睹子之难穷也。

14.《短歌行》(其一)的主旨是( )

A.感叹人生几何,去日苦多

B.感伤亲朋离散,孤苦无依

C.感慨功业未成,忧从中来

D.渴望招纳贤才,建功立业

15.在下列诗句中,使用了“赋”的表现手法的是( )

A.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B.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C.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D.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16.《灯下漫笔》中,鲁迅认为青年的使命是( )

A.崇奉国粹

B.热心复古

C.创造第三样时代

D.赞颂中国的“固有精神文明”

17.下列作品属于郭沫若所创作的一组是( )

A.《北方》《红烛》《屈原》

B.《女神》《死水》《屈原》

C.《女神》《云游集》《猛虎集》

D.《屈原》《王昭君》《蔡文姬》

18.下列划横线带点的字解释正确的是( )

A.而吾未尝以自多者。多:夸耀

B.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举:列举

C.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赍:借给

D.初守睢阳时,士卒仅万人。仅:只有

19.“举案齐眉”、“乘舟梦曰”、“鲈鱼堪脍”三个典故所涉及的人物依次是( )

A.孟光、季鹰、伊尹

B.孟光、伊尹、季鹰

C.伊尹、孟光、季鹰

D.季鹰、伊尹、孟光

20.下列文学常识表述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鲁迅的《呐喊》、茅盾的《子夜》和巴金的《家》,都是我国现代著名的长篇小说

B.我国现代著名剧作家曹禺的代表作有《雷雨》、《曰出》和《龙须沟》

C.新格律诗的“三美”主张指的是“音乐的美”、“绘画的美”、“建筑的美”

D.沈从文的《箱子岩》生动地展现了浙东水乡淳厚古朴的民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