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成人高考生态学实验题复习资料

实验题是成考生态学中的核心内容,提前做好相应的复习很重要。下面本站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成人高考生态学实验题复习资料,希望大家喜欢。

2017成人高考生态学实验题复习资料

  成人高考生态学实验题复习资料

1制作洋葱表皮临时装片的步骤:擦片→滴液【清水】→撕洋葱表皮→展开洋葱表皮→盖盖玻片→染色【稀碘液】→吸水。【注:被染料染成深色的结构是细胞核】

【其过程可简化为:一擦、二滴、三撕、四展、五盖、六染、七吸。】

2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步骤:擦片→滴液【0.9%生理盐水】→刮口腔上皮细胞→涂口腔上皮细胞→盖盖玻片→染色【稀碘液】→吸水。

【其过程可简化为:一擦、二滴、三刮、四涂、五盖、六染、七吸。】

3在显微镜视野内看到的物像是:倒像。【即:上下倒翻、左右相反的放大虚像】如:玻片上的字母为“b”字,而在显微镜视野中看到的物像则是“q”字。

4显微镜放大倍数的计算: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该物体的放大倍数。如:已知一台显微镜有5X、10X、15X三个目镜,有10X、45X两个物镜,问这台显微镜的最小放大倍数和最大放大倍数分别是50X和675X。

5观察显微镜的正确方法:两眼都睁开、左眼向目镜内看。

6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若光线过暗时,应调大光圈和凹面镜。若光线过强时,应调小光圈和平面镜。

7用显微镜观察时,若发现视野中的细胞偏左下方,为使物像刚好在视野的中央,应将玻片往左下方移动。如果物像是在视野的左下方,若将玻片往右上方移动,其物像将被移出视野外。【这是因为视野中物像的位置与玻片标本移动的方向相反】

8若要使镜筒明显上升或下降,应调节粗准焦螺旋,要使观察的物像更加清晰,应调节细准焦螺旋。

9判断显微镜视野中出现的污点:可先移动目镜和物镜,污点如果不移动,说明污点是在玻片上,其他与此类推。【污点存在部位有可能在目镜、物镜或玻片上】

10盖盖玻片的正确方法:用镊子夹住盖玻片的一边,将另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慢地放下,以免产生气泡。

11气泡和细胞的主要区别:在显微镜视野中看到的气泡是周围黑、中央亮,会变形;而细胞则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而且不变形。

12对实验材料的要求是:薄而又透明,才有利于透光。

13一般常用的染色方法:在盖玻片的一边滴加染液,用吸水纸在盖玻片的另一边吸引,使染料浸染到标本的全部。

  成考生态学复习知识点

1、ATP的结构简式:

ATP是三磷酸腺苷的英文缩写,结构简式:A-P~P~P,其中:A代表腺苷,P代表磷酸基,~代表高能磷酸键,-代表普通化学键。注意:ATP的分子中的高能磷酸键中储存着大量的能量,所以ATP被称为高能化合物。这种高能化合物在水解时,由于高能磷酸键的断裂,必然释放出大量的能量。这种高能化合物形成时,即高能磷酸键形成时,必然吸收大量的能量。

2、ATP与ADP的相互转化:

在酶的作用下,ATP中远离A的高能磷酸键水解,释放出其中的能量,同时生成ADP和Pi;在另一种酶的作用下,ADP接受能量与一个Pi结合转化成ATP。ATP与ADP相互转变的反应是不可逆的,反应式中物质可逆,能量不可逆。ADP和Pi可以循环利用,所以物质可逆;但是形成ATP时所需能量绝不是ATP水解所释放的能量,所以能量不可逆。

(1)从反应条件看,ATP的分解是水解反应,催化反应的是水解酶;而ATP是合成反应,催化该反应的是合成酶。酶具有专一性,因此,反应条件不同。

(2)从能量看,ATP水解释放的能量是储存在高能磷酸键内的化学能;而合成ATP的能量主要有太阳能和化学能。因此,能量的来源是不同的。

(3)从合成与分解场所的场所来看:ATP合成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呼吸作用)和叶绿体(光合作用);而ATP分解的场所较多。因此,合成与分解的场所不尽相同。)

3、ATP的形成途径 :

对于动物和人来说,ADP转化成ATP时所需要的能量,来自细胞内呼吸作用中分解有机物释放出的能量。对于绿色植物来说,ADP转化成ATP时所需要的能量,除了来自呼吸作用中分解有机物释放出的能量外,还来自光合作用。

4、ATP分解时的能量利用:

细胞分裂、根吸收矿质元素、肌肉收缩等生命活动。

5、ATP是新陈代谢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

  成考生态学复习重点

一、名词解释

1.光周期现象2.光饱合点3.光补偿点5.贝格曼规律6.阿伦规律

4.有效积温:高于生物学零度以上的昼夜温度总和,又称总积温。

二、问答题

1.太阳光的生态作用有哪些?

2.论述有效积温法则及其在农业的应用意义。

答:(1)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必须从环境中摄取一定的热量才能完成某一阶段的发育,而且植物各个发育阶段所需要的总热量是一个常数。用公式表示:K=N·(T-C)单位:日·度。上面的方程式可改写成:T=C+K/N=C+KV,K——该生物所需的.有效积温(常数),单位日·度;N——发育历期即生长发育所需时;T——发育期间的平均温度;C——生物发育起点温度(生物学零度)。V为发育历期的倒数(1/N)即发育速率。(2)在农业的应用:a.预测生物发生的世代数b.预测生物地理分布的北界c.预测害虫来年发生程度d.可根据有效积温制定农业气候区划,合理安排作物e.应用积温预报农时

3.论述生物对极端温度的适应。

答:(1)生物从形态上对低温的适应:

植物:a芽和叶片常受到油脂类物质的保护,芽具鳞片,植物体表面生有蜡粉和密毛,树皮有较发达的木栓组织;b植物矮小并常成匍匐状、垫状或莲座状等;c一年生草本,死后留下种子越冬;d多年生草本,以块茎、鳞茎、根状茎越冬;e木本植物则以落叶相适应(自保措施)。

动物:动物对低温的适应:增加羽毛、皮下脂肪量,增加隔热层,以降低热传导,或称增加隔热性。体型和颜色变化

(2)生物从生理上对低温的适应:

植物:低温环境的植物减少细胞中的水分和增加细胞中的糖类、脂肪和色素来降低植物的冰点,增加抗寒能力。

动物:a.增加体内产热量(非颤抖性产热)b.逆流热交换机制c.局部异温性d.耐受冻结e.超冷

(3)生物从形态上对高温的适应:

植物:a.有些植物生有密绒毛和鳞片,过滤一部分阳光;b.有些植物体呈白色、银白色,叶片革质发亮,能反射一大部分阳光,使植物体免受热伤害;c.蔽光效应,有些植物叶片垂直排列使叶缘向光或在高温条件下叶片折叠,减少光的吸收面积,减少辐射伤害;d.有些植物树干和根茎生有很厚的木栓层,绝热。

动物:改变毛皮、羽毛等的隔热性,减少脂肪等。有蹄动物的颈动脉在脑下部形成复杂的小动脉网,包围在从较冷的鼻区过来的静脉血管外,通过逆流热交换而降温,使脑血液温度比总动脉血低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