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知识点通用15篇

在平日的学习中,大家对知识点应该都不陌生吧?知识点也不一定都是文字,数学的知识点除了定义,同样重要的公式也可以理解为知识点。哪些知识点能够真正帮助到我们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初中物理知识点,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初中物理知识点通用15篇

初中物理知识点1

1.永磁体包括人造磁体和天然磁体.在水平面内自由转动的条形磁体或磁针,静止后总是一端指南(叫南极),一端指北(叫北极).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原来没有磁性的物质得到磁性的过程叫磁化.铁棒磁化后的磁性易消失,叫软磁铁;钢棒磁化后的磁性不易消失,叫硬磁铁.

2.磁体周围空间存在着磁场.磁场的基本性质是对放入其中的磁体产生磁力的作用,因此可用小磁针鉴别某空间是否存在磁场.

3.人们为了形象地描述磁场引入了磁感线(实际并不存在)。(采用了模型法)磁感线的疏密表示该处磁场的强弱,磁感线的方向(即切线方向)表示该处磁场方向。在磁体外部磁感线从北极出发回到南极,在磁体内部磁感线从南极指向北极。磁感线都是闭合曲线。

4.可以用安培定则(右手螺旋定则:右手握住导线,让伸直的大拇指方向跟电流方向一致,那么弯曲的四指所指的方向就是磁场方向)来判定电流产生的磁场方向。对于通电螺线管,用右手四个手指的环绕方向表示螺线管上的电流方向,则大拇指指向即为通电螺线管的N极。

5.电磁铁与永磁体相比有很多优点,它可以通过调整电流的有无、强弱、方向,达到控制磁场的有无、强弱、方向。利用电磁铁做成的电磁继电器(电铃)在自动控制和远距离操纵上常有应用。

6.通电导体在磁场中会受到力的作用,受力方向跟电流方向和磁感线方向有关。

7.直流电动机就是利用通电线圈在磁场里受到力的作用发生转动而制作的。在这一过程里把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在直流电动机里利用换向器改变线圈中电流方向,使线圈在磁场力作用下持续沿同一方向转动。

8.闭合回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作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会产生感应电流,这就是电磁感应现象。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是:一是电路闭合;二是导体做“切割”磁感线运动,即导体运动方向不能与磁感线平行。

9.发电机是利用闭合线圈在磁场中作切割磁感线转动时,产生感应电流的原理制成的,它是把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10.电池分化学电池(正极是铜帽碳棒)、水果电池、伏打电池(有里程碑意义,是真正意义上的电池)、蓄电池(有铅和硫酸,污染大)、太阳能电池(无污染,利用可再生能源),燃料电池

发电厂发电有以下几种方式:火力发电,水利发电,风力发电,核能发电,潮汐发电等。

初中物理知识点2

本知识点重点掌握的知识为:凸透镜成像规律与照相机、幻灯机和放大镜的原理。

对于规律我们可以如此记忆“一倍焦距不成像,内虚外实分界明;二倍焦距物像等,外小内大实像成,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实像倒立虚像正,照、投、放大对应明

常见考法

本知识主要以实验探究的形式考查凸透镜成像规律,题目的难度较大;照相机、幻灯机和放大镜的原理常以选择题的形式来考查。

误区提醒

正确区分实像和虚像

物体通过透镜可能成实像,也可能成虚像。而实像和虚像的区别是什么呢?

(1)成像原理不同,物体发出的光线经光学器件会聚而成的像为实像,经光学器件后光线发散,反向延长相交形成的像叫虚像。

(2)成像性质上的区别,实像是倒立的,虚像是正立的。

(3)接收方法上的区别:实像既能被眼睛看到,又能被光屏接收到,虚像只能被眼睛看到,不能被光屏接收到。

【典型例题】

例析:某物体放在离凸透镜中心50cm处,所成的像是一个缩小的、倒立的实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

A. 50cm B. 40cm C. 30cm D. 20cm

解析:

本题描述的是凸透镜成像的一种现象,所用的成像规律是:当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大于2倍焦距时,在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可以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把这条规律放到本题中就可以逆向分析,从而得出凸透镜焦距的取值范围。

由此判断出50cm这个距离大于2倍焦距,即:50cm>2f,解得f

答案: D

初中物理知识点3

1、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一定不变。只要是匀速直线运动,则速度一定是一个定值。

2、密度不是一定不变的。密度是物质的属性,和质量体积无关,但和温度有关,尤其是气体密度跟随温度的变化比较明显。

3、平均速度只能是总路程除以总时间。求某段路上的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平均值,只能是总路程除以这段路程上花费的所有时间,包含中间停的时间。

4、天平读数时,游码要看左侧,移动游码相当于在天平右盘中加减砝码。

5、受力分析的步骤:确定研究对象;找重力;找接触物体;判断和接触物体之间是否有压力、支持力、摩擦力、拉力等其它力。

6、物理运动状态改变一定受到了力,受力不一定改变运动状态。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受力也包含受包含受平衡力,此时运动状态就不变。

7、惯性大小和速度无关。惯性大小只跟质量有关。速度越大只能说明物体动能大,能够做的功越多,并不是惯性越大。

8、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区别:平衡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相互作用力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9、惯性是属性不是力。不能说受到,只能说具有,由于。

10、物体受平衡力物体处于平衡状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这两个可以相互推导。物体受非平衡力:若合力和运动方向一致,物体做加速运动,反之,做减速运动。

11、1Kg≠9。8N,两个不同的物理量只能用公式进行变换。

12、月球上弹簧测力计、天平都可以使用,太空失重状态下天平不能使用而弹簧测力计还可以测拉力等除重力以外的其它力。

13、压力增大摩擦力不一定增大。滑动摩擦力跟压力有关,但静摩擦力跟压力无关,只跟和它平衡的力有关。

14、两个物体接触不一定发生力的作用。还要看有没有挤压,相对运动等条件。

15、摩擦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压强和接触面积的大小有关。

16、杠杆调平:左高左调;天平调平:指针偏左右调。两侧的平衡螺母调节方向一样。

17、动滑轮一定省一半力。只有沿竖直或水平方向拉,才能省一半力。

18、画力臂的方法:一找支点(杠杆上固定不动的点),二画力的作用线(把力延长或反向延长),三连距离(过支点,做力的作用线的垂线)、四标字母。

19、动力最小,力臂应该最大。力臂最大做法:在杠杆上找一点,使这一点到支点的距离最远。

20、压强的受力面积是接触面积,单位是m2,注意接触面积是一个还是多个,更要注意单位换算:1cm2=10—4m2

21、液体压强跟液柱的粗细和形状无关,只跟液体的深度有关。深度是指液面到液体内某一点的距离,不是高度。固体压强先运用F=G计算压力,再运用P=F/S计算压强,液体压强先运用P=ρgh计算压强,再运用F=PS计算压力(注意单位,对于柱体则两种方法可以通用)

22、托里拆利实验水银柱的高度差和管子的粗细倾斜等因素无关,只跟当时的大气压有关。

23、浮力和深度无关,只跟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有关。浸没时V排=V物,没有浸没时V排求浮力要首先看物体的状态:若漂浮或悬浮则直接根据F浮=G计算,若有弹簧测力计测可以根据F浮=G—F拉计算,若知道密度和体积则根据F浮=ρgv计算。

24、有力不一定做功。有力有距离,并且力距离要对应才做功。

25、简单机械的机械效率不是固定不变的。滑轮组的机械效率除了跟动滑轮的重力有关外还跟所提升物体的重力有关,物体越重,拉力也越大,机械效率越高,但动滑轮的重力不变。

26、物体匀速水平运动时,动能和势能不一定不变。此时还要考虑物体的质量是否发生变化,例如洒水车,投救灾物资的飞机。

27、机械能守恒时,动能最大,势能最小。可以由容易分析的高度和形变大小先判断势能,再判断动能的变化。

28、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同时增大和减小。只是在不同的变化过程中,引力和斥力的变化快慢不一样,导致最后引力和斥力的大小不一样,最终表现为引力或斥力。

29、分子间引力和大气压力的区别:分子力凡是相互吸引的都是因为分子间有引力,但如果伴随着空气被排出或大气压强的变化则说明是大气压力。例:两块玻璃沾水后合在一起分不开是大气压力,水面上提起玻璃弹簧测力计示数变小是因为分子间有引力。

30、物体内能增大,温度不一定升高(晶体熔化,液化沸腾);物体内能增加,不一定是热传递(还可以是做功);物体吸热,内能一定增加;物体吸热温度不一定升高(晶体熔化,液体沸腾);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不一定升高(还和物体的质量等因素有关);物体温度升高,不一定是热传递(还可以是做功)。

31、内能和温度有关,机械能和物体机械运动情况有关,它们是两种不同形式的能。物体一定有内能,但不一定有机械能。

32、热量只存在于热传递过程中,离开热传递说热量是没有意义的。热量对应的动词是:吸收或放出。

33、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是固定不变的。比热容越大:吸收相同热量,温度变化量小(用人工湖调节气温);升高相同温度,吸收热量多(用水做冷却剂)。

34、内燃机一个工作循环包括四个冲程,曲轴转动二周,对个做功一次,有两次能量转化。

35、核能属于一次能源,不可再生能源。

36、太阳能电池是把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并不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37、当前人们利用的主要是可控核裂变(核反应堆)。太阳内部不断发生着核聚变。

38、音调一般指声音的高低,和频率有关,和发声体的长短、粗细、松紧有关。响度一般指声音的大小,和振幅有关,和用力的大小和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音色是用为区别不同的发声体的,和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生活中的有些用高低来描述声音的响度)

39、回声测距要注意除以2

40、光线要注意加箭头,要注意实线与虚线的区别:实像,光线是实线;法线、虚像、光线的延长线是虚线。

41、反射和拆射总是同时发生的。

42、漫反射和镜面反射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43、平面镜成像:一虚像,要画成虚线,二等大的像,人远离镜,像大小不变,只是视角变小,感觉像变小,实际不变。

44、照像机的物距:物体到相机的距离,像距:底片到镜关的距离或暗箱的长度。投影仪的物距:胶片到镜头的距离,像距:屏幕到投影仪的距离。

45、照相机的原理: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投影仪的原理: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46、透明体的颜色由透过和色光决定,和物体顔色相同的光可以透过,不同的色光则被吸收。

47、液化:雾、露、雨、白气。凝华:雪、霜、雾淞。凝固:冰雹,房顶的冰柱。

48、汽化的两种方式:蒸发(任何温度下进行)和沸腾(一定温度下进行)。液化的两种方法: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

49、沸腾时气泡越往上越大,沸腾前气泡越往上越小。

50、晶体有熔点,常见的有:海波,冰,石英,水晶和各种金属;非晶体没有熔点,常见的有:蜡、松香、沥青、玻璃。

51、晶体熔化和液体沸腾的条件:一达到一定的温度(熔点和沸点)二继续吸热。

52、金属导电靠自由电子,自由电子移动方向和电流方向相反。

53、串联和并联只是针对用电器,不包括开关和电表。串联电路电流只有一条路径,没有分流点,并联电路电流多条路径,有分流点。

54、判断电压表测谁的电压可用圈法:先去掉电源和其它电压表,把要分析的电压表当作电源,从一端到另一端,看圈住谁就测谁的电压。

55、连电路时,开头要断开;滑片放在阻值最大的位置;电流表一般用小量程;电压表的量程要看电源电压和所测用电器的额定电压;滑动变阻器要一上一下,并且要看题目给定的条件先择连左下或右下;电压表一定要放在最后再并在所测用电器的两端。

56、电路中有电流一定有电压,但有电压不一定有电流(电路还得闭合)。

57、电阻是导体的属性,一般是不变的(尤其是定值电阻),但它和温度有关,温度越高电阻越大,灯丝电阻表现最为明显。

58、串联电路是等流分压,电压和电阻成正比,也就是电阻越大,分得电压越大。并联电路是等压分流,电流和电阻成反比,也就是电阻越大,电流越小。

59、测电阻和测功率的电路图一样,实验器材也一样,但实验原理不一样。(分别是R=U/I和P=UI)测电阻需要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减小误差,但测功率时功率是变化的,所以求平均值没有意义。

60、电能表读数是两次读数之差,最后一位是小数。

61、计算电能可以用KW和h计算,最后再用1KWh=3.6×106J换算。

62、额定功率和额定电压是固定不变的,但实际电压和实际功率是变化的。但在变化时,电阻是不变的。可根据R=U2/P计算电阻。

63、家庭电路中开关必须和灯串联,开关必须连在火线上,灯口螺旋要接零线上,保险丝只在火线上接一根就可以了,插座是左零右火上接地。

64、磁体上S极指南(地理南级,地磁北极,平常说的是地理的两极)N极指北。

65、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通电导体周围有磁场),制成了电动机,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制成了发电机。沈括发现了磁偏角。汤姆生发现了电子。卢萨福建立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贝尔发明了电话。

66、磁盘、硬盘应用了磁性材料,光盘没有应用磁性材料。

67、电磁波的速度都等于光速,波长和频率成反比。

68、电动机原理: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转动,把电能转化成机械能。外电路有电源。

79、发电机原理:电磁感应,把机械能转化成电能,外电路无电源。

初中物理知识点4

(1)电阻: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

(2)单位:MΩ、kΩ、Ω。

(3)影响因素: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决定于导体的材料、长度和横截面积,还与温度有关。

(4)滑动变阻器

①原理: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的电阻线的长度来改变电阻。

②使用方法:根据铭牌选择合适的滑动变阻器;串联在电路中;接法:“一上一下”;接入电路前应将电阻调到最大。

③作用:通过改变电路中的电阻,逐渐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和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保护电路。

初中物理知识点5

1.磁场方向判断

磁力线在磁体外是由N极出来而不间断地在空间经历一定路线返回S极;在磁体内部,继续通向N极而成一闭合曲线。感应电动势本身也会产生一个磁场,而这个磁场是反对外磁场的变化的:外磁场的磁力线要增加,则感应电动势所产生的磁场的磁力线是和它顶头的——以便抵消外磁场增加的磁力线,外磁场的磁力线要减少,则感应电动势所产生的磁场的磁力线是顺着外磁场的磁力线方向的,以便补充它的减少。以上都用右手定则决定。

2.地磁场方向

地磁场的南极在地理北极附近,而地磁场的北极在地理南极的附近

地磁场与条形磁体周围的磁场相似:在靠近磁体中部的地方,磁场方向与磁体平行,而在北半球,磁感线是要回到地磁南极的,所以就像条形磁体周围的磁感线一样是倾斜方向上的。

地磁场的方向不是永远不变的,它会随时间而改变,历史上已经改变过几次,现在也在改变,只不过这个过程十分缓慢,要等几千年才会来一次“大颠倒”。

3.磁场方向与电流方向

用磁场判断电流的方向,用左手定则。四根手指是磁场方向,大拇指是电流方向

用电流判断磁场的方向,用右手定则,四根手指是电流方向,大拇指是磁场方向

初中物理知识点6

我们所学习的机械运动是自然界中最简单、最基本的运动形态。

机械运动

在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变化称作为机械运动,简称运动。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自然界中一切物体都在运动,因为地球本身在自转,所以绝对静止的物体是不存在的。通常所描述的物体的运动或静止都是相对于某一个参照物而言的。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相对静止的条件:两个物体向同一方向,以同样的快慢前进。

关于机械运动的基础知识点其实就是它的相关定义内容,这是需要大家掌握的。

中考物理知识点:透镜

关于物理中透镜的知识,希望同学们很好的掌握下面的内容知识哦。

透镜

透镜:透明物质制成(一般是玻璃),至少有一个表面是球面的一部分,对光起折射作用的光学元件。

分类:1、凸透镜:边缘薄,中央厚。2、凹透镜:边缘厚,中央薄。

主光轴:通过两个球心的直线。

光心:主光轴上有个特殊的点,通过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透镜中心可认为是光心)

焦点:凸透镜能使跟主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点叫透镜的焦点,用"F"表示

虚焦点: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经凹透镜后变得发散,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在主光轴上一点,这一点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点,所以叫虚焦点。

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焦距,用" f "表示。

每个透镜都有两个焦点、焦距和一个光心。

透镜对光的作用:

凸透镜:对光起会聚作用。

凹透镜:对光起发散作用。

通过上面对物理中透镜知识点的内容讲解学习,相信同学们已经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同学们认真的学习物理知识。

中考物理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

下面是对物理中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内容讲解,需要同学们很好的掌握下面的内容知识哦。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实验:从左向右依次放置蜡烛、凸透镜、光屏。1、调整它们的位置,使三者在同一直线(光具座不用);2、调整它们,使烛焰的中心、凸透镜的中心、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

凸透镜成像规律:

物距(u) 像距( υ ) 像的性质 应用

u > 2f f<υ<2f 倒立缩小实像 照相机

u = 2f υ= 2f 倒立等大实像 (实像大小转折)

f< u<2f>2f 倒立放大实像 幻灯机

u = f 不成像 (像的虚实转折点)

u < f υ> u 正立放大虚像 放大镜

凸透镜成像规律口决记忆法

口决一:"一焦(点)分虚实,二焦(距)分大小;虚像同侧正;实像异侧倒,物远像变小"。

口决二:

物远实像小而近,物近实像大而远,

如果物放焦点内,正立放大虚像现;

幻灯放像像好大,物处一焦二焦间,

相机缩你小不点,物处二倍焦距远。

口决三:

凸透镜,本领大,照相、幻灯和放大;

二倍焦外倒实小,二倍焦内倒实大;

若是物放焦点内,像物同侧虚像大;

一条规律记在心,物近像远像变大。

注1:为了使幕上的像"正立"(朝上),幻灯片要倒着插。

注2: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暗箱中的胶片相当于光屏,我们调节调焦环,并非调焦距,而是调镜头到胶片的距离,物离镜头越远,胶片就应靠近镜头。

上面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知识点的内容讲解学习,相信同学们已经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同学们考试成功哦。

中考物理知识点:眼睛和眼镜

同学们认真看看,下面是对眼睛和眼镜内容的知识学习哦,供大家参考。

眼睛和眼镜

眼睛:眼睛中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凸透镜,它把来自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物体的像。视网膜上的视神经细胞受到光的刺激,把信号传输给大脑。看远处物体时,睫状肌放松,晶状体比较薄(焦距长,偏折弱)。看近处物体时,睫状肌收缩,晶状体比较厚(焦距短,偏折强)。

近视的表现:能看清近处的物体,看不清远处的物体。

近视的原因: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或眼球前后方向太长,致使远处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前。

近视的矫治:佩戴凹透镜。

远视的表现:能看清远处的物体,看不清近处的物体。

远视的原因: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太弱,或眼球前后方向太短,致使远处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后。

远视的矫治:佩戴凸透镜。

眼镜的度数:100×焦距的倒数( )。

上面对眼睛和眼镜知识的内容讲解学习,同学们都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同学们认真学习物理知识,争取做的更好。

中考物理知识点:照相机和投影仪

下面是对物理中照相机和投影仪的内容知识讲解,希望给同学们的学习很好的帮助。

照相机和投影仪

照相机:

1、镜头是凸透镜;

2、物体到透镜的距离(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投影仪:

1、投影仪的镜头是凸透镜;

2、投影仪的平面镜的作用是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注意:照相机、投影仪要使像变大,应该让透镜靠近物体,远离胶卷、屏幕。

3、物体到透镜的距离(物距)小于二倍焦距,大于一倍焦距,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以上对物理中照相机和投影仪知识的内容讲解学习,同学们都能很好的掌握了吧,相信同学们会在考试中取得很好的成效的吧。

中考物理知识点:显微镜和望远镜

同学们对显微镜和望远镜很熟悉吧,下面我们来看看它们在物理中的应用。

显微镜和望远镜

显微镜由目镜和物镜组成,物镜、目镜都是凸透镜,它们使物体两次放大;

望远镜由目镜和物镜组成,物镜使物体成缩小、倒立的实像,目镜相当于放大镜,成放大的像;

希望上面对显微镜和望远镜知识点的讲解学习,同学们都能很好的掌握,相信同学们会考出很好的成绩的哦,好好学习吧。

初中物理知识点7

压力

1压力是指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它的方向总是指向支持物并和支持物的表面垂直。在具体的问题中,压力的方向和支持物的位置有关.这里必须要明确的是,我们不能有压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错误认识。

2.压力和重力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产生压力的因素很多,而重力仅仅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压力的大小并不一定等于物体的重力,放在水平面上的物体,在竖直方向处于平衡状态时,它对水平面产生的压力在数值上才等于物体的重力。

透镜

透镜:透明物质制成(一般是玻璃),至少有一个表面是球面的一部分,对光起折射作用的光学元件。

分类:1、凸透镜:边缘薄,中央厚。2、凹透镜:边缘厚,中央薄。

主光轴:通过两个球心的直线。

光心:主光轴上有个特殊的点,通过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透镜中心可认为是光心)

焦点:凸透镜能使跟主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点叫透镜的焦点,用"F"表示

虚焦点: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经凹透镜后变得发散,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在主光轴上一点,这一点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点,所以叫虚焦点。

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焦距,用" f "表示。

每个透镜都有两个焦点、焦距和一个光心。

透镜对光的作用:

凸透镜:对光起会聚作用。

凹透镜:对光起发散作用。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实验:从左向右依次放置蜡烛、凸透镜、光屏。1、调整它们的位置,使三者在同一直线(光具座不用);2、调整它们,使烛焰的中心、凸透镜的中心、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

凸透镜成像规律:

物距(u) 像距( υ ) 像的性质 应用

u > 2f f<υ<2f 倒立缩小实像 照相机

u = 2f υ= 2f 倒立等大实像 (实像大小转折)

f< u<2f>2f 倒立放大实像 幻灯机

u = f 不成像 (像的虚实转折点)

u < f υ> u 正立放大虚像 放大镜

凸透镜成像规律口决记忆法

口决一:"一焦(点)分虚实,二焦(距)分大小;虚像同侧正;实像异侧倒,物远像变小"。

口决二:

物远实像小而近,物近实像大而远,

如果物放焦点内,正立放大虚像现;

幻灯放像像好大,物处一焦二焦间,

相机缩你小不点,物处二倍焦距远。

口决三:

凸透镜,本领大,照相、幻灯和放大;

二倍焦外倒实小,二倍焦内倒实大;

若是物放焦点内,像物同侧虚像大;

一条规律记在心,物近像远像变大。

注1:为了使幕上的像"正立"(朝上),幻灯片要倒着插。

注2: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暗箱中的胶片相当于光屏,我们调节调焦环,并非调焦距,而是调镜头到胶片的距离,物离镜头越远,胶片就应靠近镜头。

眼睛和眼镜

眼睛:眼睛中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凸透镜,它把来自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物体的像。视网膜上的视神经细胞受到光的刺激,把信号传输给大脑。看远处物体时,睫状肌放松,晶状体比较薄(焦距长,偏折弱)。看近处物体时,睫状肌收缩,晶状体比较厚(焦距短,偏折强)。

近视的表现:能看清近处的物体,看不清远处的物体。

近视的原因: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或眼球前后方向太长,致使远处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前。

近视的矫治:佩戴凹透镜。

远视的表现:能看清远处的物体,看不清近处的物体。

远视的原因: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太弱,或眼球前后方向太短,致使远处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后。

远视的矫治:佩戴凸透镜。

眼镜的度数:100×焦距的倒数( )。

照相机和投影仪

照相机:

1、镜头是凸透镜;

2、物体到透镜的距离(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投影仪:

1、投影仪的镜头是凸透镜;

2、投影仪的平面镜的作用是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注意:照相机、投影仪要使像变大,应该让透镜靠近物体,远离胶卷、屏幕。

3、物体到透镜的距离(物距)小于二倍焦距,大于一倍焦距,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显微镜和望远镜

显微镜由目镜和物镜组成,物镜、目镜都是凸透镜,它们使物体两次放大;

望远镜由目镜和物镜组成,物镜使物体成缩小、倒立的实像,目镜相当于放大镜,成放大的像;

初中物理知识点8

电荷:

1. 电荷的种类:电荷有两种正电荷和负电荷。人们把绸子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正电荷,把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上带的电荷叫做负电荷。原子核内质子带正电,核外电子带负电,中子不带电。

2.电量:电荷的多少叫电量。电量的单位是库仑,符号是C。6.25×1018个电子的电量为1库仑。

3.使物体带电的方法:

(1)摩擦起电:两个原子核束缚电子本领不同的物体在相互摩擦时,原子核束缚电子能力较弱的物体的一些电子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使自身因缺少电子带正电,使对方因有了多余电子而带负电。可见摩擦起电并不是创造了电,而是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2)接触起电:物体与已带电荷的带电体接触,物体就会带上与带电体同种的电荷。

(3)感应起电:感应起电是利用静电感应现象来使物体带电的方法。

静电感应:不带电的金属导体内有许多自由电子,通常情况下这些自由电子的分布是均匀的,所以导体不论哪端都不带电。

希望通过上面对物理中电荷知识的讲解学习,同学们都能很好的掌握上面的知识,相信同学们会从中学习的更好的吧。

初中物理电和磁知识点详解

关于物理中电和磁的知识点内容学习,我们做下面的讲解,相信可以给同学们的学习很好的帮助吧。

电和磁:

一. 磁现象

1. 磁性(又称吸铁性):磁铁具有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的性质。

2. 磁极: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叫磁极,一个磁体有两个磁极。南极(S),北极(N).

3. 磁铁的指向性:

磁体自由转动静止后南极指南,北极指北。磁体具有指示方向的性质叫它的指向性。

4. 磁极作用规律: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5. 磁体周围存在着磁场。

6. 磁场的基本性质:它对放入磁场中的磁体会产生磁力的作用。

7. 磁场具有方向性:在磁场中某一点,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所指的方向就是该点的磁场方向。

8. 磁感线方向:磁体周围的磁感线总是从磁体北极指向南极。

9. 地磁场:地球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磁体,它周围存在着磁场。

10.地磁场的北极在地理南极附近,地磁场南极在地理北极附近。

11.我国宋代沈括首先发现磁偏角。

12.磁化:一些物体在磁体或电流的作用下获得磁性的过程叫磁化。

二. 电生磁

1. 电流的磁效应:通过导体周围的磁场,磁场的方向跟电流的方向有关,这种现象叫电流的磁效应。

上面对物理中电和磁知识的内容讲解学习,同学们都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后面我们进行更多的知识点内容学习吧。

初中物理电功率知识点详解

下面是对物理中关于电功率知识点的内容讲解知识,希望可以很好的帮助同学们的学习。

电功率:

一. 电能

1. 电能的产生:其他形式的能转化成电能。

2. 电能的利用:电能转化成其他形式的能。

3. 电能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电能的单位是:焦耳,简称:焦,符号是:J;常用单位是:千瓦时,符号是:KW·h。两各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为:1kW·h=3.6×106J。

4. 电能的测量:电能表。

5. 电能表的相关参数:220V——额定电压是220伏;10(20)A——额定电流是10安,短时间内电流允许超过10安,但不能超过20安;50HZ——在频率为50赫的交流电电路中使用;600revs/kw·h——电能表上的转盘每转过600转,消耗1千瓦时的电能。

二. 电功(W)

1. 电功:电流所做的功叫电功。

2. 能量转化:电流做功的过程实际上是电能转化成其他形式的能的过程。

3. 电流做了多少功,就消耗了多少电能,就有多少电能转化为其它形式的能量。

4. 电功的单位:与电能的单位一样,都是焦(J)。

三. 电功率(P)

1. 物理意义:表示用电器消耗电能快慢的物理量(电流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2. 电功率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电功率的单位是:瓦特,简称:瓦,符号是W;常用单位是:千瓦,符号是:KW。换算关系为:1KW=1000W。

3. 定义:用电器在1s(单位时间)内消耗的电能多少。

4. 定义式:P=W/t

W——消耗的电能多少(电流所做的功)——焦(J)或千瓦时(kW·h)

t—— 所用的时间 —— 秒(s)或小时(h)

初中物理知识点9

1.什么是力: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个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力时,也同时受到后者对它的力)。

3.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还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物体形状或体积的改变,叫做形变。)

4.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合是N。1牛顿大约是你拿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

5.实验室测力的工具是:弹簧测力计。

6.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7.弹簧测力计的用法:(1)要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如果不是,则要调零;(2)认清最小刻度和测量范围;(3)轻拉秤钩几次,看每次松手后,指针是否回到零刻度,(4)测量时弹簧测力计内弹簧的轴线与所测力的方向一致;⑸观察读数时,视线必须与刻度盘垂直。(6)测量力时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量程。

8.力的三要素是: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9.力的示意图就是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具体的画法是:

(1)用线段的起点表示力的作用点;

(2)延力的方向画一条带箭头的线段,箭头的方向表示力的方向;

(3)若在同一个图中有几个力,则力越大,线段应越长。有时也可以在力的示意图标出力的大小,

10.重力:地面附近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力叫重力。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11.重力的计算公式:G=mg,(式中g是重力与质量的比值:g=9.8牛顿/千克,在粗略计算时也可取g=10牛顿/千克);重力跟质量成正比。

12.重垂线是根据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原理制成。

13.重心: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重心。

14.摩擦力: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会在接触面是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就叫摩擦力。

15.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大小有关系。压力越大、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16.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增大压力和使接触面粗糙些。

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1)使接触面光滑和减小压力;(2)用滚动代替滑动;(3)加润滑油;(4)利用气垫。(5)让物体之间脱离接触(如磁悬浮列车)。

内能知识点

1.内能是构成系统的所有分子无规则运动动能、分子间相互作用势能、分子内部以及原子核内部各种形式能量的总和。

2.内能变化的途径

(1)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当外力对物体做正功时,物体内能增大,反之亦反。

(2)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热传递的三种形式:热传导,热对流(一般见于气体和液体)以及热辐射。热传递的条件是物体间必须有温度差。

物理学习方法有哪些

1重视定义和公式

初中生要想学好物理一定要重视定义和公式。在学习物理时,我们经常用到的有很多公式,有些公式表面没有什么联系,但是内在是有一些联系的,如果我们经常进行公式的推导,找出这些公式的内在联系,那么我们在做题时就会非常的顺手。

2重视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初中生学好物理的方法之一就是重视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相比其他学科,物理各个知识间的联系性更强,考试卷子试题非常综合,即在同一道题中会考察到多个考点。比如,很多学生在学习电功率这部分内容时总觉得很难,这是因为电功率的很多问题,需要与欧姆定律结合起来使用,还需要把不同的电路状态分析清楚,也就是说电路到底是串联还是并联,因此要重视物理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初中物理知识点10

口诀一:筷子和树同长高;空中角度总是大。

口诀二:平等放大都正虚,照小幻大皆倒实。

口诀三:物近,像远大;物远,像近小。

口诀四:熔汽升华都吸热;双凝液化皆放热。

口诀五:(1)加长重,减短重;(2)外长轻,内短轻。

口诀六:奇动偶定。

口诀七:上面重下面压,柱形重压恰相等,液压只依密和深。

口诀八:轮船江海游,浮力排水量不变,船上浮。

口诀九:容大吸热升温慢;容小升温吸热少。

今天的内容就介绍到这里了。

初中物理知识点11

1.定义: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

2.特点:物质在升华时要吸收热量。例如,碘升华时要对它加热,就是要让碘吸热来完成升华。

3.常见易升华物质:干冰、碘、冰、萘、金属钨等。

4.常见的升华现象:结冰的衣服变干,夏天的樟脑丸变小。

5.应用:物质在升华时吸热,具有制冷作用。生产和生活中可以利用物质的升华吸热来降低温度。如干冰就是一种常见的制冷剂,在生活中常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应用。

(1)人工降雨:将干冰发射到云层附近,干冰迅速升华并从周围空气中吸收大量的热,使空气温度急剧下降,高空中的水蒸气液化成小水滴或凝华成小冰晶。当这些小水滴和小冰晶逐渐增大时,就从空中掉下来,小冰晶在下落时熔化,就形成了雨。

(2)制作舞台烟雾:舞台烟雾也是利用干冰升华吸热制冷使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初中物理知识点12

1.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

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2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光现象知识归纳

1.光源: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组成的。

3.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颜料的三原色是:红、黄、蓝。

4.不可见光包括有:红外线和紫外线。特点:红外线能使被照射的物体发热,具有热效应(如太阳的热就是以红外线传送到地球上的);紫外线最显著的性质是能使荧光物质发光,另外还可以灭菌。

5.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

6.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是3×108米/秒,而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也认为是3×108米/秒。

7.我们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这些物体反射的光射入了我们的眼睛。

8.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注:光路是可逆的)

9.漫反射和镜面反射一样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10.平面镜成像特点:(1)平面镜成的是虚像;(2)像与物体大小相等;(3)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4)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另外,平面镜里成的像与物体左右倒置。

11.平面镜应用:(1)成像;(2)改变光路。

12.平面镜在生活中使用不当会造成光污染。

球面镜包括凸面镜(凸镜)和凹面镜(凹镜),它们都能成像。具体应用有:车辆的后视镜、商场中的反光镜是凸面镜;手电筒的反光罩、太阳灶、医术戴在眼睛上的反光镜是凹面镜。

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发生变化的现象。

光的折射规律: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改变。(折射光路也是可逆的)

3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物态变化知识总结

1.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1摄氏度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3.常见的温度计有(1)实验室用温度计;(2)体温计;(3)寒暑记录表。体温计:测量范围是35℃至42℃,每一小格是0.1℃。

4.温度计使用:(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3)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4)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5.固体、液体、气体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

6.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要吸热。7.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要放热.8.熔点和凝固点:晶体熔化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熔点;。晶体凝固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凝固点。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9.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晶体都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即熔点),而非晶体没有熔点。

10.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汽化的方式有蒸发和沸腾。都要吸热。

11.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12.沸腾:是在一定温度(沸点)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液体沸腾时要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这个温度叫沸点。

13.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1)液体温度;(2)液体表面积;(3)液面上方空气流动快慢。

14.液化: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液化要放热。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液化现象如:“白气”、雾、等)

15.升华和凝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要吸热;而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要放热。

16.水循环:自然界中的水不停地运动、变化着,构成了一个巨大的水循环系统。水的循环伴随着能量的转移。

4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光的折射知识总结

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发生变化的现象。

光的折射规律: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改变。折射光路也是可逆的)

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它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所以也叫会聚透镜。

凸透镜成像:(1)物体在二倍焦距以外(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距:f

(2)物体在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f2f)。如幻灯机。

(3)物体在焦距之内(u

6.作光路图注意事项:

(1).要借助工具作图;

(2)是实际光线画实线,不是实际光线画虚线;

(3)光线要带箭头,光线与光线之间要连接好,不要断开;

(4)作光的反射或折射光路图时,应先在入射点作出法线(虚线),然后根据反射角与入射角或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作出光线;

(5)光发生折射时,处于空气中的那个角较大;

(6)平行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发散后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一定相交在虚焦点上;

(7)平面镜成像时,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一定经过镜后的像;

(8)画透镜时,一定要在透镜内画上斜线作阴影表示实心。

7.人的眼睛像一架神奇的照相机,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照相机内的胶片。

8.近视眼看不清远处的景物,需要配戴凹透镜;远视眼看不清近处的景物,需要配戴凸透镜。

9.望远镜能使远处的物体在近处成像,其中伽利略望远镜目镜是凹透镜,物镜是凸透镜;开普勒望远镜目镜物镜都是凸透镜(物镜焦距长,目镜焦距短)。

10.显微镜的目镜物镜也都是凸透镜(物镜焦距短,目镜焦距长)。

初中物理知识点13

光的直线传播

1.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

2.光是一种电磁波。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是3×108米/秒,而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也认为是3×108米/秒。

光的反射

3.我们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这些物体反射的光射入了我们的眼睛。

4.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注:光路是可逆的)

5.漫反射和镜面反射一样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平面镜成像

6.平面镜成像特点:(1)平面镜成的是虚像;(2)像与物体大小相等;(3)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4)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另外,平面镜里成的像与物体左右倒置。

7.平面镜应用:(1)成像;(2)改变光路。

8.平面镜在生活中使用不当会造成光污染。

9.球面镜包括凸面镜(凸镜)和凹面镜(凹镜),它们都能成像。具体应用有:车辆的后视镜、商场中的反光镜是凸面镜;手电筒的反光罩、太阳灶、医术戴在眼睛上的反光镜是凹面镜。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

(1)为什么用透明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

便于找到蜡烛A的像的位置,能够比较蜡烛A的像与蜡烛B的大小。

(2)无论怎么移动蜡烛B也不能和A的像重合?

玻璃板未与水平桌面垂直。

(3)怎么找到A的像的位置?

挪动蜡烛B直到与A的像完全重合为止。

光的折射

10.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发生变化的现象。

11.光的折射规律: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改变。(折射光路也是可逆的)

光的色散

12.白光是由色光组成的。

透镜

13.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1)两倍焦距分大小,一倍焦距分虚实。

(2)物近像远像变大。

(3)实像都是倒立的。

探究凸透镜成像特点实验

(1)等高共轴调节:

等高:将蜡烛、凸透镜、光瓶三者中心调整到同一水平高度。

共轴:目的是使蜡烛的像成在光屏中央处。

(2)焦距确定:平行光源照射得到最小最亮光斑为止。

14.人的眼睛像一架神奇的照相机,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照相机内的胶片。

15.近视眼看不清远处的景物,需要配戴凹透镜;远视眼看不清近处的景物,需要配戴凸透镜。

初中物理知识点14

1.需要记住的几个数值:

a.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340m/s ;

b光在真空或空气中的传播速度:3×10^8m/s

c.水的密度:1.0×10^3kg/m3 d.水的比热容:4.2×10^3J/(kg?℃)

e.一节干电池的电压:1.5V f.家庭电路的电压:220V

g.安全电压:不高于36V

2.密度、比热容、热值它们是物质的特性,同一种物质这三个物理量的值一般不改变。例如:一杯水和一桶水,它们的的密度相同,比热容也是相同,

3.平面镜成的等大的虚像,像与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

4.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而光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5超声: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音,例:蝙蝠,超声,海豚;

6.次声:低于20Hz火山爆发,地震,风爆,海啸等能产生次声,核爆炸,导弹发射等也能产生次声。

7.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影子、小孔成像,日食,月食都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8.光发生折射时,在空气中的角(与法线的夹角)总是稍大些。看水中的物,看到的是变浅的虚像(逆向,水中看岸上树变高)。

9.凸透镜对光起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起发散作用。

10.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物体在2倍焦距之外成缩小、倒立的实像(照相机)。在2倍焦距与1倍焦距之间,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投影仪)。在1倍焦距之内,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放大镜)。

11.滑动摩擦大小与压力和表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小。

12.压强是比较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压力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有关。

13.输送电能时,要采用高压输送电。原因是:在输送功率相同时可以减少电能在输送线路上的损失。

14.电动机的原理: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而转动。是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15.发电机的原理:电磁感应现象。机械能转化为电能。话筒,变压器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

16.光纤是传输光的介质。

17.磁感应线是从磁体的N极发出,最后回到S极。

初中物理知识点15

1.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一定不变,速度一定是一个定值,与路程不成正比,时间不成反比。

2.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平均值,只能是总路程除以这段路程上花费的所有时间,包含中间停的时间。

3.密度不是一定不变的。密度是物质的属性,和质量体积无关,但和温度有关,尤其是气体密度跟随温度的变化比较明显。

4.天平读数时,游码要看左侧,移动游码相当于在天平右盘中加减砝码。

5.受力分析的步骤:确定研究对象;找重力;找接触物体;判断和接触物体之间是否有压力、支持力、摩擦力、拉力,阻力,电磁吸引力等其它力。

6.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区别:平衡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相互作用力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7.物体运动状态改变一定受到了力,受力运动状态不一定改变。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受力也包含受包含受平衡力,此时运动状态就不变。

8.惯性大小和速度无关。惯性大小只跟质量有关。速度越大只能说明物体动能大,能够做的功越多。

9.惯性是属性不是力,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不能说受到惯性,只能说具有惯性。

10.物体受平衡力作用,物体处于平衡状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受非平衡力:运动状态一定改变。

11.电动机原理: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转动,把电能转化成机械能。外电路有电源。发电机原理:电磁感应,把机械能转化成电能,外电路无电源。

12.月球上弹簧测力计、天平都可以使用,太空失重状态下天平不能使用而弹簧测力计还可以测拉力等除重力以外的其它力。

13.滑动摩擦力跟压力有关,但静摩擦力只跟和它平衡的力有关,拉力多大摩擦力多大。

14.两个物体接触不一定发生力的作用。还要看有没有挤压,相对运动等条件。

15.摩擦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压强和接触面积的大小有关。

16.画力臂的方法:一找支点(杠杆上固定不动的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二画力的作用线(把力延长或反向延长),三连距离(过支点,做力的作用线的垂线)、四标字母。

17.求作最小动力,力臂应该最大。力臂最大作法:支点到力的动力作用点的长度就是最大力臂。

18.液体压强跟液柱的粗细和形状无关,只跟液体的深度有关。深度是被研究的点液体的自由表面(与空气的接触面)的竖直距离,不是高度。固体压强先找到压力,再运用p=F/S计算压强;液体压强先运用p=ρgh计算压强,再运用F=pS计算压力。特殊固体可用p=ρgh计算,特殊液体可用p=F/S算。

19.托里拆利实验水银柱的高度差和管子的粗细倾斜等因素无关,只跟当时的大气压有关。

20.浮力和深度无关,只跟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有关。求浮力要首先看物体的状态:若漂浮或悬浮则直接根据F浮=G物计算,若有弹簧测力计测可以根据F浮=G物—F拉来测。

21.有力不一定做功。有力有距离,并且力、距离要对应才做功。

22.机械效率不是固定不变的。滑轮组的机械效率除了跟动滑轮的重力有关外还跟所提升物体的重力有关,物体越重,拉力也越大,机械效率越高。在变化中抓住动滑轮的重力不变是关键。

23.物体匀速水平运动时,动能和势能不一定不变。此时还要考虑物体的质量是否发生变化,例如洒水车,投救灾物资的飞机,他们的机械能在减小。

24.机械能守恒时(机械能没有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其他的能也没转化为机械能),动能最大,势能最小。可以由容易分析的高度和形变大小先判断势能,再判断动能的变化。

25.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同时增大和减小。只是在不同的变化过程中,引力和斥力的变化快慢不一样,导致最后引力和斥力的大小不一样,最终表现为引力或斥力。

26.分子间引力和大气压力的区别:分子力凡是相互吸引的都是因为分子间有引力,但如果伴随着空气被排出或大气压强的变化则说明是大气压力。例:两块玻璃沾水后合在一起分不开是大气压力,水面上提起玻璃弹簧测力计示数变小是因为分子间有引力。

27.物体吸热内能增大时,温度不一定升高(晶体熔化,液化沸腾);物体内能增加,不一定是热传递(还可以是做功)。改变物体能能的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

28.内能和温度有关,机械能和物体机械运动情况有关,它们是两种不同形式的能。物体一定有内能,但不一定有机械能。

29.热量只存在于热传递过程中的,离开热传递说热量是没有意义的。热量对应的动词是:吸收或放出。不能说物体具有,或含有热量。

30.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是固定不变的。比热容越大:吸收相同热量,温度变化量小(用人工湖调节气温);升高相同温度,吸收热量多(用水做冷却剂)。比热容大的升温或降温都难。

31.内燃机一个工作循环包括四个冲程,曲轴转动二周,对外做功一次,有两次能量转化。

32.太阳能电池是把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并不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33.核能属于一次能源,不可再生能源,当前人们利用的主要是可控核裂变(核反应堆)。太阳内部不断发生着核聚变。

34.音调一般指声音的高低,和频率有关,和发声体的长短、粗细、松紧有关。响度一般指声音的大小,和振幅有关,和用力的大小和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音色是用为区别不同的发声体的,和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生活中也有些用高低来描述声音的响度的,要特别注意,如:不敢高声语,高指的是响度。小沈阳:“起高了”高指音调)。

35.回声测距要注意除以2.36.光线要注意加箭头,要注意实线与虚线的区别。实像的光线是实线。法线、虚像光线的延长线是虚线。

37.反射和折射总是同时发生的,漫反射和镜面反射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因为都是反射。

38.平面镜成像:一虚像,要画成虚线,二等大的像。人远离镜,像大小不变,只是视角变小,感觉像变小。

39.照像机的物距:物体到镜头的距离。像距:底片到镜关的距离或暗箱的长度,底片是不能动的,所以调整相距是通过伸缩镜头完成的。投影仪的物距:胶片到镜头的距离,像距:屏幕到投影仪的距离。

40.照相机原理: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投影仪原理: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41.透明体的颜色由透过和色光决定,和物体?色相同的光可以透过,不同的色光则被吸收。不透明物体反射与它相同的色光。

42.液化:雾、露、雨、“白气”。凝华:雪、霜、雾淞。凝固:冰雹,房顶的冰柱。

43.汽化的两种方式:蒸发(任何温度下进行)和沸腾(一定温度下进行)。液化的两种方法:降低温度(高温的水蒸气遇冷温度降低液化,不是遇热液化,自然界这类现象多多)和压缩体积(气体打火机,液化石油气)。

44.沸腾时气泡上升变大(变浅液体压强减小,体积变大),沸腾前气泡越往上越小(温度降低,遇冷收缩)。

45.晶体有熔点(海波,冰,石英,水晶和各种金属)。非晶体没有熔点,(蜡、松香、沥青、玻璃)。

46.六种物态变化。由硬变软要吸热(固→液→气),反之要放热。

47.晶体熔化和液体沸腾的两条件:一,达到一定的温度(熔点和沸点);二,继续吸热。

48.金属导电靠自由电子,自由电子移动方向和电流方向相反。

49.串联和并联是针对用电器与电源的关系。串联电路电流只有一条路径,没有分流点,并联电路电流多条路径,有分流点。

50.判断电压表测谁的电压可用圈法:把要分析的电压表当作电源,从一端到另一端看圈住谁就测谁的电压。

51.连电路时,开关要断开,滑片放在接入阻值最大的位置,电流表、电压表的量程选择要合理,滑动变阻器要一上一下,并且要看题目给定的条件确定,电压表一定要放在最后再并在所测用电器的两端。电流表相当于导线,电压表相当于断开。

52.电路中有电流一定有电压,但有电压不一定有电流(电路还得闭合)。

53.电阻是导体的属性,一般是不变的(尤其是定值电阻),但它和温度有关,温度越高电阻越大,灯丝电阻与温度的关系表现最为明显。

54.串联电路有分压作用,电压与电阻成正比,也就是电阻大,分得电压大。电阻大的功率也大。并联电路有分流作用分流,电流和电阻成反比,也就是电阻大,电流小,电功率也小。

55.测电阻和测功率的电路图一样,实验器材也一样,但实验原理不一样(分别是R=U/I和P=UI)。测电阻需要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减小误差。测功率时功率是变化的,求平均值没有意义。

56.电能表读数是两次读数之差,最后一位是小数。可用电能表与钟表测用电器实际电功率。

57.额定功率和额定电压是固定不变的,但实际电压和实际功率是变化的。但在变化时,电阻可以认为是不变的。可根据R=U2/P计算电阻,建立联系,公式用的非常多。

58.家庭电路中开关必须和灯串联,开关必须连在火线御用电器之间,灯口螺旋要接零线上,保险丝只在火线上接一根就可以了,插座是左零、右火、上接地。

59.磁体上S极指南(地理南级是地磁北极,平常说的是地理的两极)N极指北。

60.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通电导体周围有磁场),制成了通电螺线管(安培定则)→电磁铁。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制成了发电机。通电导体在磁场中要受到力的作用制成了电动机。沈括发现了磁偏角。汤姆生发现了电子。卢瑟福建立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贝尔发明了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