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年味作文4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说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作文是人们把记忆中所存储的有关知识、经验和思想用书面形式表达出来的记叙方式。那要怎么写好作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春节年味作文4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春节年味作文4篇

春节年味作文 篇1

春节的年味是什么?春节的年味,是腊八粥与腊八蒜,是杂拌儿与年糕,是麦芽糖与江米糖,是关东糖与元包汤,是鲜艳的灯笼,是噼里啪啦的鞭炮,是满载愿望的孔明灯,是彩色纱灯中的故事……

语言

春节期间,走亲访友,各地的人都在,自然免不了语言交流上的困难。

仙桃方言中的“鬼打架”,咋一听到这个词的时候,我诧异了半晌,琢磨了良久。跑去问三叔,他毫不犹豫地说:“就是说你,你就是个“鬼打架”。”大家哄堂大笑。后来还是老爸告诉我:““鬼打架”就是说一个人非常糟糕,上不了正席的意思。”我听了倒吸一口凉气。

每次吃饭我都要拖到最后,这时奶奶走过来说“不要“憨七吖胀”(硬撑的意思)了,七(吃)不完就算打(算了)。”我听得一愣一愣的。堂妹见状,忙插话道:“天锅(哥),你是国(个)苕(傻子)吧?“憨七吖胀”都不晓得!”我知道她没有好话,连忙还嘴说:“你才是一个苕,一个真正的苕!”

“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俗”,中国幅员辽阔,语言真是千差万别。

玩具

说起玩具,那可是五花八门。风筝,空竹,口琴,鞭炮,孔明灯,年画等等,都是春节期间常见的玩具。

现在的城市都是禁放孔明灯的,因此老爸常常带我到村子里去放孔明灯。每次许完愿,我急急忙忙地把孔明灯扔上天时,老爸总是把孔明灯揪下来,他认真地说:“得念咒语才能实现愿望,赶紧念咒语!”于是,老爸演戏似的急速咕噜道:“吃葡萄不吐葡萄皮儿,不吃葡萄倒吐葡萄皮儿……”他不仅自己念,还要我们陪着一起念。我们在捧腹大笑的时候,孔明灯早已溜上天了。

食物

每次春节回到仙桃老家,家里就会堆满各种美味的年货。我们从荆州带来了荆州鱼糕,肉丸子,小胡鸭,各种水果;伯伯从广东带来了红茶,荔枝,菠萝,龙眼,老婆饼,杏仁饼等等;三叔则买来毛嘴卤鸡,羊肉,牛肉等等。到了吃年夜饭时,长辈们赶着做饭,整个房子里都弥漫着酒肉的香味。一到上菜的时候,各色各样的菜一起端上桌,吸引着你早已饿绿的眼睛,牵动着你涎水直流的嘴巴,拉拽着你倍受诱惑的鼻子。我急忙上桌,鱼肉,青菜,元宵,饺子,米团等都被夹在碗里,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这一定是我人生里最幸福的时刻了……

没错,土得掉渣的方言,各式各样的玩具,美味可口的食物……这些就是春节的年味!

春节年味作文 篇2

品啜着年的滋味儿,我们成长、成熟,送走光阴,慢慢变老......

小时候,家境贫寒,对“年”有着特别深厚的感情。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最高兴的就是大年三十到正月初三,可以无拘无束,可以放开手脚,可以大开胃口,可以拥有压岁钱,可以不分昼夜的嬉闹,可以穿上一年中最中意的衣服,可以燃鞭炮、打灯笼、放火枪、做游戏,可以放任自由,可以无拘无束……

母亲平日里把稀少而可口的食物积攒起来,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便是:“留着过年吃”,这也更加把我们的胃口吊得好高好高。进入冬季,我们开始伴着手指头计算春节的到来,那种心情好似心口趴着一只蚂蚁,痒痒的,麻麻的。

也只有到了小年前后,父亲才从城里扯上几尺布料,找镇上的裁缝为我们姐弟三个做新衣裳,年味儿开始隐隐约约、飘飘渺渺、由远而近地来了。腊月里天气最寒冷,也是父亲母亲最忙碌的时节,他们把一年里积攒起来的储蓄,拿出来置办年货……年,在我们的心中是那样的神圣,又是那样的让人期待……

年,来得太慢,走得太快。过了正月初三,便有一丝失落和惆怅袭上心头,尤其是过了正月初五、初六,父母亲便催促着我们跟着他们下地干农活儿,或者拾掇院子,整理自己的物品。总之,是要扫除年味儿,恢复平日正常,一切从头开始……所以,孩童时期,我们把过年看得比命还重要。

我最咬牙切齿的是看到我家对面二姑爷这个“劳命徒”,甚至大年初一还挑着粪桶往菜地里送肥料,浇着那些爬在地面上的油菜秧子没完没了,即使有人向他问“过年好”,他也头不抬、脖不歪、双眼不离菜苗,似乎过年跟他没有任何关系,年味儿在他身上那是淡之又淡,如同一瓢凉水……大过年的,一看见他,我就厌恶至极,忍不住转过身去吐几口“唾沫”,或者故意把点燃的鞭炮往他屁股后面扔……谁让他败了这浓烈的“年味儿”。

这时的年味儿,来自我们十几岁的孩子们打着灯笼村前院后里疯跑。那时能打着一支灯笼是农村孩子梦寐以求的玩具。为了满足我和弟弟的愿望,父亲找来两块木板,钻上小孔,穿过一条条锈迹斑斑的铁丝,再用红、黄、绿色的彩纸围着糊起来,顶部用一根长长的木棍挑起来,里面竖起一根蜡烛,便是自制的灯笼了。虽然不如买来的那样精致、好看,但也在村子里,引得小伙伴们不少羡慕的目光,我们打着灯笼显得无比惬意。尽管灯笼是没有多少光亮的,也不能用来作为行路的信号,而且一不小心,可能使灯笼中的蜡烛歪倒了将外面的彩纸烧个面部全非、龇牙咧嘴的,即使这样,我们仍然前呼后拥、忘乎所以地在村子里大路小径上跑着、跳着、闹着.......把年味儿闹腾得十分火热!

在家乡,大年三十晚上守夜是必不可少的,那也是孩子们的“狂欢节”,当鞭炮噼里啪啦响起的时候,我们肆意释放着心中的激情,东一家西一家的喊着、跑着、唱着,赶热闹似的看鞭炮,评比着谁家燃放的鞭炮更响、更长、更清脆、更……在放过的炮纸堆里,我们再不亦乐乎地去捡拾那些遗漏了的、没被点着的“小鞭”,装满了自己的口袋,再到院子里去一个一个地放。就这样,小伙伴们相互比拼着谁拾的散落鞭炮更多,谁的鞭炮更响、更脆……有时候也有小伙伴炸伤小手的,“哇哇……”地哭上一场,过上一阵儿便忍着疼痛又乐颠颠地玩起来……就这样,疯闹着整整一夜,即便是大人们早已睡了,我们仍然余兴未尽地嬉闹着,直待东方泛白,才精疲力竭地回家睡上一阵儿。也只能是一阵儿,因为大人们要在初一早上起个大早,烧上满满一大锅水,煮着热腾腾的饺子,这顿饺子是每个人必须要吃的,图个全家团团圆圆、一年平安的吉利。所以,往往是大人连喊带叫把我们从床上拖了起来,迷糊着双眼,胡乱洗上一把脸,嘴里塞上几个饺子,又随着小伙伴们村上村下挨家挨户去行礼问好,不过我们最关注的还是能有好吃的糖果,把刚刚穿上的新衣口袋塞满……年味儿就这样幽幽地飘在天空中,溢荡在我们无忧无虑的心情中。

每年的大年初一,要去给外婆拜年,是我自小到大母亲给我们立下的雷打不动的“规矩”。这也是我极其期待的一天,因为这天是我最开心的“狂欢节”。和舅舅、姨姨家里的表哥、表弟们聚在了一起,大人们在一起聊着家长里短,我们便呼朋唤友开始我们的游戏……荡秋千、捉迷藏、堆碉堡、滚铁环、放鞭炮……忘记了吃饭,忘记了时辰……

大年初二,表哥表弟们又欢聚到我们家中,不知道父母长辈们在做什么,我们大呼小叫地玩着自己的游戏,继续重复昨天的故事。直到太阳落山,看着表哥表弟被牵着手离开,一股莫名的惆怅涌上心头。这时,才发觉身上的新衣服也变了“模样”。

大年初三,一般是父亲领着我们去城里的大姑家,大姑是我们全家都羡慕的“城里人”,在大姑家是断不可疯闹的,必须严守规矩,安静的吃一顿饭,顶多能过一场电视节目瘾,但是临走的时候大姑给的压岁钱是十分丰厚的,是可以让人高兴好几天的。

从此,年味儿一日又一日地淡了,对年的期待又在心中一日一日地积攒着……

就这样,春去春又来,一年又一年,时光匆匆,岁月悠悠。随着年岁的增长,我们需要忙学业、忙工作、忙家庭,年味儿在心中一年一年地淡了,经常挂在嘴上的一句话“现在的日子,天天在过年”。的确,平日里吃的、穿的、用的,与过年没有什区别。

婚后有了女儿,过年时,女儿在身旁嬉闹,又让人感受到自己儿时的年味儿,女儿天真的笑、哭、闹,把“过年”变得真切,特别是她穿上新衣,向我们拜年的.场景,激起我一遍遍回想过往的岁月,回想儿时的欢畅。

近几年,我们是守在体弱多病的父辈身旁过春节的,年味儿变成了父辈对我们返乡回家的期盼和我们照料他们的亲情传递,看着他们苍白的双鬓、羸弱的身体、蹒跚的脚步、深驼的背影,作为儿女心中蕴含着一丝伤痛,一边慨叹着岁月的无情,一边哀叹父辈们饱经沧桑的艰辛,一边想以全部的孝心回报他们的养育之恩。此时,年味儿变成了一坛陈年老窖,幽幽散发着醇香。

就是这样,年味儿在一代又一代人不同的体验中变化,缩影着时光的脚步,传递着人间的温情……

幽幽的年味儿,好似一部影集,厚厚地积存在我们的脑海里。

作者:汪新军 单位:方圆集团宣传部

邮编:电话:(0535)

通讯地址:山东省海阳市方圆工业园

春节年味作文 篇3

这是一个欢乐的节日,而对于这样一个节日,我无语了多年。烟花在天空绚丽,爆竹声声,璀璨在遥远的星空,那是我么,那是我在眨眼么,我看见了,看见你眼中那一面湖水,酸涩的荡漾。

春节。千万人的思念千万人的归属,万家灯火燃起,春风更暖,春意更暖,人心更暖,走在巷道中的身影,却再也看不清,这是谁家的缠绵。而我依旧依旧,独自坐在门口,远看着天边,期盼着眷念。

饭桌上的菜香了,洗脚的热水早已凉却,看不到你,看不到你归家的怀念。我化作了烟花,在晚霞映照的时刻,美丽多姿的燃烧,燃烧吧,这个春节。

记得你吃团圆饭守着压岁钱,身上的花衣裳格外显眼,却看不到你纯真的笑颜,这是一缕春风,还是一滴思念,在这夜的欢歌中沉睡,不愿觉醒,也不愿改变。一切干涩,一切苦恋,千年一梦的改变。

春节呵,无尽的感叹,这一生,这一世,这一年,这个春天。思念会成为永恒,停留在记忆的昨天,在眼里,在心里,在梦里,在思念里,只是空白,普天同庆后的空白,留给孤独的人,孤独的心,在家里守望,房子是家,爱也是家。

许多年了,春节就是这样过来,一年的欢乐,一年的苦楚,一年的期盼,在这一刻,所有的不开心不快乐不美好,就在这一刻,春节的这一刻,崭新。春节,春节!

春节年味作文 篇4

大年三十一早,大家就忙着贴春联,红红火火的春联一上墙,年的味道就来了。这是要过大年了,大人们一年忙到尾,终于可以一家团聚在一起,真好!

午后,我便跑到厨房和阿姨做年夜饭。看着那些新鲜的鸡、鸭、鱼、肉,分门别类地洗净、切块,再想想把它们放锅里做好的样子,我似乎都闻到了那诱人的香味,真是让人流口水。若是这一盘盘的美味佳肴上了桌,家人们一定会非常喜欢。这么想着,我在厨房里帮着阿姨忙活开了,洗菜、削皮、准备碗筷……

忙了一个下午,一直待在厨房的我早已累得大汗淋漓,人无力地躺在沙发上,心里想着:哈,我忙了一个下午做的菜,肯定不会差!到时大家若是尝了,一定也会竖起大拇指夸赞我,这样我也算没白忙活。我越想越开心,沾沾自喜了起来。

激动人心的时刻到了,大家都忙完了各自的工作陆续回家来了。“吃年夜饭啦!吃年夜饭啦!”我和阿姨热情地招呼家人们坐了下来。可来到餐桌,看见满满一桌佳肴的大家,却并没有什么表情,而是——各自拿起了手机,打开了微信。

“正在家吃饭,年底忙不过来。过年让员工放假了,一个星期后开工。”

“亲爱的们,我回来了,忙了个下午真累!”

“同志们、同志们,都还好吗?”

“大家新年快乐。”

“来,发个朋友圈。”

……

大家都兴致勃勃地对冰冷的手机说话。眼前的菜,他们一口也没动,眼前的人,他们似乎看不见,就连外婆也拿着手机聊得不亦乐乎。我一点儿也没吃,就已经气饱了,一个人郁闷地走了出去。

街很暗,只有几只路灯在一闪一闪地发出微弱的光。偶尔走过几个路人,也都是“低头一族”。在这昏暗的街头,只有两个小孩在玩烟花,烟花的光亮也丝毫没能带来年的温暖。唉,越来越没有过年的味道了,除夕夜的街道上,吸引眼球的应该是烟花发出的光,而不是手机屏幕的光呀!

为什么如今的年味变得如此清冷呢?为什么过年不是家人陪在身边,而是那冰冷的手机呢。这让我有点害怕过年,多希望大家可以放下手机,用心地陪家人过一个好年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