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节风俗吃鸭子

中元节也是有蛮多吃的食俗,但是在这天为什么会吃鸭子呢?下面由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中元节民间有吃鸭的习俗,希望大家喜欢!

中元节风俗吃鸭子

  中元节民间有吃鸭的习俗

根据古书记载:“道经以正月十五日为上元,七月十五日为中元,十月十五日为下元。”中元节与除夕、清明、重阳三节,都是中国传统节日里祭祖的四大节日。

《道藏》载:“中元之日,地官勾搜选众人,分别善恶……于其日夜讲诵是经,十方大圣,齐咏灵篇。囚徒饿鬼,当时解脱”。民间则多是在此节日怀念亲人,并对未来寄予美好的祝愿。

其实,中元节是古代的“孝亲节”,它与清明节的内涵并不相同。

七月中元节原是小秋,有若干农作物成熟,民间按例要祀祖,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报告秋成。宋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一说:"中元前一日,即买练叶(一种植物的叶子,有香气),享祀时铺衬桌面,又买麻谷巢儿,亦是系在桌子脚上,乃告先祖秋成之意。"七月小秋作物成熟,讲究孝道的中国人,例要向先祖报告,并且请老祖宗尝新,所以七月例行祭祀祖先。东汉时道教定下三会五腊日,其中七月七日为道德腊,又是中会即固定的道民到治所接受考校的日子。五腊日主要的内容是祭祀先祖。七月的这一祭祖日期后来随著道教将中元地官的生日和相应祭祀日期定於七月十五日,而固定於这一天。

“鬼节”吃鸭是因为,传说去世的祖先会在中元节这一天回家探亲,要过奈何桥,但没有船过不了。于是,活着的'人要送些鸭子下去,好让鸭子游泳载他们回来,久而久之,也就形成了传统,一到鬼节就吃鸭子。后来,则被不同地方的人们赋予了各种各样的传说,大体上就是驱魔辟邪之意。

食谱:香酥鸭

原料:北京填鸭一只,绍兴酒、酱油、精盐、花椒、八角、甜面酱、葱、姜、花生油。

做法:1、将填鸭残存的细毛拔掉,从鸭尾下方开口掏出内脏后洗净,控去水分,放入盘中。2、将绍兴酒、酱油、精盐、花椒、八角(要掰成碎瓣) 、甜面酱、葱丝、姜丝等放在一起调匀,涂抹在鸭腹内,腌渍约三小时,然后上屉用旺火蒸三小时取出,沥净鸭腹内的水分。3、将花生油倒入锅里,在旺火上烧至八成熟,把蒸好的鸭(脯朝下)放入油中炸,待鸭脯炸成金黄色时,再翻过来炸鸭背部,当鸭身全部炸成黄色时,捞出沥净油, 装入盘内(可用油菜松垫底)上席。

  中元节为什么叫鬼节

稀里糊涂成“鬼节”

传统“中元节”是农历7月15日。源自佛教典籍,讲的是目莲在阴间看到去世的母亲受饿鬼纠缠,无法进食,便向佛祖求救,佛祖感其孝心,授予《盂兰盆经》,许其每年7月15日设素筵供母享用,以后传承开来,遂成“盂兰盆节”的传统。

佛教源于印度,但“目莲救母”显然是汉化后的传说,因目莲的母亲姓“刘”。

“盂兰盆节”在梁武帝时已有,至宋代定型成熟。此节以后被道教袭用,成了三官(即天官、地官、水官)节中的“地官节”,地官主掌地狱,于是人们穿凿说:这一天领导放假,地狱无人把守,故阴间的逝者们将沿着银河的亮光,回到人间。因此家家户户放河灯,以期在人间接续银河之路,迎接先人英灵。

所以,中元节又被叫作“鬼节”。

  老北京怎样过中元节

吃七色菜:还有吃七种食物之说,古人认为7是生命之数,古代女孩7岁总角,14岁出嫁,此外49岁绝经,包括人死了也以7为周期停灵送葬,中元节是鬼节,自然要围绕7来做文章。

大型法会:主要是请宗教人士超度亡灵,抗战胜利后,北海公园天王殿每年中元节都举办大型公祭活动,以纪念那些为国捐躯的将士们。超度仪式后还要烧大法船,逝者家属将送给逝者的衣服、纸钱等放到法船上,一起焚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