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民间饮食习俗有哪些

海南岛是中国唯一的热带海岛省份,被称为世界上“少有的几块未被污染的净土”。在这个美丽的地方,会有着怎样的民风民俗呢?下面小编推荐海南民间饮食习俗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海南民间饮食习俗有哪些
  海南民间饮食习俗:醮辣椒盐吃水果

咸”与“甜”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淋漓尽致地表现在海南吃水果上。

一般食物搭配,如饭后甜点,餐前开胃水果,都是建立在“咸”上的少许“甜”;倘若一直吃甜食,大部分人的口腔里会产生对咸食的渴求。唯有海南吃水果,直截了当地把两种味觉掺合在了一起。

形式上,大致分为“盐水浸泡削皮、切开的水果”,以及“调合(辣椒粉)盐沾着吃”两大类。盐水浸泡的有菠萝、菠萝密、西瓜、荔枝等;青芒果、番石榴、冰糖桔等则直接沾盐吃。于是海南大街小巷售卖,当地人家待客时,随处可见盐水浸泡水果,上水果配一小碟细盐或辣椒盐的现象。见怪不怪。

辣椒盐其实是“辣椒粉+盐”,小碟子盛了看上去更精致,简单的水果立刻变得讲究起来。

辣椒盐调在一起或各分成小堆,如若来点酸梅粉,手拈片水果,各醮了调味扔进嘴里,酸酸的,甜甜的,辣辣的,咸咸的,同入口腔碰撞、溶解,刺激着味蕾,传导到面部,表情也变得丰富有趣了。

其实我国许多南方城市,东南亚国家均有甜水果沾盐蘸辣椒的吃法。既然是传统,必然有它的科学道理。

人们开始总结和归纳,盐水可杀菌,去除农药残留和人眼难以看到的污垢;盐水泡剥开的荔枝可以降火;盐水浸一下切开的苹果和香蕉,可以缓慢氧化不至于太早变黄等等。

而菠萝一削皮就被扔进盐水长时间浸泡,原因在于盐可以去菠萝所含的碱。据说这种碱有少许毒,触之舌头发麻,多食舌头、喉咙发肿,影响食享。

但其实用盐水浸泡水果的首要功效在于使带酸味、平淡无奇的水果提振甜味,口感更佳。

因为物质必须有一定的水溶性才可能有一定的味感,完全不溶于水的物质是无味的,溶解度小于阈值的物质也是无味的。水溶性越高,味觉产生的越快,消失的也越快,如呈现酸味、甜味、咸味的物质有较大的水溶性。

而味觉又能相互作用。研究发现,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呈味物质,适当调配,可使其中呈味物质的味觉更加突出;两种呈味物质相互影响可发生改变,如吃过苦味的东西,喝一口水就觉得水是甜的。

如此看来,海南沾盐蘸辣椒吃水果,主要利用了味觉相互作用的原理。

  海南苗族的风俗

每年三月三日,苗族同胞与黎家人一样,盛装欢庆节日。各家还制作五色饭,(也是海南苗族的特色美食),以纪念苗族先民五姓人家。五色饭是苗族人将山兰稻米,分别用桑等植物叶浸染成黑,红、绿、黄四色米,与白色米共煮,混合制成特香佳肴。苗族妇女的腊染技艺水平很高,能染出有各种精美图案和花鸟的.衣裙、手帕和巾帽,因而苗族妇女的头饰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

  海南黎族的风俗

黎族是海南岛原著民族,在海南岛的历史有三千多年,有着特有的原生态文化。但是在现代文明冲击之下,黎族许多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资源面临着传承的压力,很多宝贵的技艺和文化形态正濒临失传。保护璀璨的原生态黎族文化刻不容缓。纹身是海南黎族特有的习俗,是世界民族中一种罕见的原创性文化现象。纹身,黎语叫“打登”,亦叫“模欧”。海南汉语叫“绣面”或“书面”。西文则叫“打都”,是黎家人的一种传统习俗。最早记载海南黎族纹身的是《山海经海内南经》,文中说汉武帝于元卦元年(公元前110年)平定南越时,在海南岛设的珠崖、儋耳二郡,就有“点涅其面,画体为鳞采”,既指当时在海南岛上的黎族先民这种习俗,由此推断距今2000多年前黎族妇女就有了纹身传统。有学者评价说,黎族妇女纹身是"刻在人体上的敦煌壁画",是写在身上的历史。纹身是黎族一笔极其宝贵的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