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的文章

端午节的文章1

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每当我听到这首儿歌就会想起端阳节。

端午节的文章

今年的端午节我回了老家,一下车,外婆就给我端来了一碗热气腾腾的粽子,我开心极了。连忙拿起一个粽子,一口气吃得干干净净。吃完粽子后,我问外婆:“为什么要在五月初五吃粽子?”外婆笑着说:“战国时期,屈原看到自己的国家马上要灭亡了,非常痛心,便在汨罗江里长睡了。从此以后,大家都会在五月初五往汨罗江里投筒粽,让鱼虾不去啃食伟大爱国人物的身体。后来有个当官的人说:你们投下去的筒粽被水里的蛟龙偷吃了,要用粽叶和五彩的绳子包扎,蛟龙最怕这两样东西。”我听了这才知道端午节为什么要吃粽子了。

这时,外面传来一阵阵喧哗。外婆说:“赛龙舟比赛要开始了,你快去看看吧。”我一听脚底生风般地跑到河边。你瞧,四艘龙舟正停泊在河面上,个个都生龙活虎仿佛真的要扑到你面前来。这时比赛开始了,我支持的金龙队领先第一,可没想到被紧跟在后面的鱼龙队反超了。金龙队看到了奋力追赶,连胳膊都要摇断了,可能是刚刚的反超耗费了鱼龙队许多体力,队员们脸都红得赛过苹果了,嘴巴大得都胜过河马了,也没扳回局面,被金龙队狠狠的甩在后面。最后金龙队得了第一。

吃粽子,赛龙舟已了端午佳节的习俗,希望大家在吃粽子,在观看赛龙舟时,能记起伟大诗人屈原,并学习他的爱国精神。

端午节的文章2

生活中,我们处处可以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我们有精美的民间工艺,如:剪纸、陶瓷;我们有古老的民间艺术,如:戏剧、国画;我们有独特的风俗习惯,端午佳节赛龙舟,元宵节闹花灯等等。今天,就让我给你介绍一下中国的传统文化节日——端午节吧!

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的端午佳节,又称重五、端阳、端午节。早在周朝就有“五月五日,蓄兰而沐”的习。这天,家家户户吃粽子,南方各地举行龙舟大赛。人们在这天还要悬菖蒲、洒雄黄水、挂艾枝、喝雄黄酒,杀菌防病。传说端午节源于屈原。他是楚王的大臣,他倡导富国强兵,联齐抗秦,遭到反对,被流放。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屈原悲愤,写下了绝笔之作《怀沙》后,投汨罗江身亡。他死后,有人打捞他的身体,有人投饭团,后来怕饭团被蛟龙吞食,就用栏叶抱起饭团,投下汨罗江,这就成为今天的粽子。

我家也有过端午佳节的习俗呢!因为要吃粽子,所以妈妈要包粽子。首先把糯米用欗叶包成一个三角形,角要尖,然后放入3-4颗大红枣,用欗叶裹紧,系上五彩绳,一个粽子就做好了。妈妈一个个地做着,汗水无声的落着,终于,把粽子都做好了。接着就开始煮粽子,一般要煮一、两个小时才会又香又糯。粽子煮好了,我迫不及待地打开锅盖,阵阵粽香向我袭来,我尝了一口,啊多么美味的粽子啊!这是妈妈用辛劳的汗水为我制作的美食,我永远都不能忘怀。这就是我家的端午节!

端午节的文章3

家乡在壶公山下。山上的草木青翠,瓜果飘香;山下绿水环绕,田野肥沃。在一片郁郁葱葱的枇杷树边,有着整齐的红砖绿瓦。一派安静和谐的乡野村落,这是我的家乡,也就是明代状元柯潜的故乡。每年端午节来临,我们便会挎上篮子和姐姐一齐上山去采艾草,并配上石榴叶、枙子花等合为“五味草”。初五这一天,家家户户门上都会插上艾草,此时据说艾草会镇邪辟灾。当然在我们看来,只要闻一离那清新又奇异的艾草的清香,对我们来说是一件快乐的事情,所以每年我们都争着到山上来,采下大片的艾草,也采下大片的快乐。

当然妈妈会用“五味草”给我们煮上好多的鸭蛋,据说小孩吃了还不咳嗽呢?此时而对我们小孩来说我们总就是拿着心灵手巧的姐姐用五彩的毛线编的袋子,装满鸭蛋到处炫耀。吃过午饭,妈妈又会用“五味草”煮鸭蛋的水给我们洗澡,真就是又香又舒服,整个夏天都不长痱子呢……

在我们的记忆中,端午给人的印象除了玩是吃。在端午节期间,我们除了能够吃上香喷喷的鸭蛋,还有让人记忆深刻的粽子呢?

包粽子也就是端午的保留节目之一。妈妈和阿姨总会买了好多的粽叶,用水少泡着,洗干净码好。粽子的馅一般就是糯米,配上绿豆、红枣等,煮熟。此时然后在妈妈和阿姨的一阵灵巧的忙碌之后,我们小孩便馋猫般围着蒸笼转,此时等待粽子出笼的时刻的到来……

长大了念书才明白,包粽子的习俗和我国历史上的爱国诗人屈原有关呢?据说屈原跳入汨罗江后,群众为了不让水里的鱼咬着诗人的身体便做了好多的粽子,扔到水里。这样鱼儿有的吃就不会伤害到诗人了。于就是,为了保护并纪念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之后有了更为热闹的“赛龙舟”。

我们村里没有赛龙舟,但在黄石每年都会有这样的热闹非凡的场面出现:

在木兰溪畔,人们早早地围在岸边,锣鼓震天鞭炮齐鸣。水面,数支整齐的龙舟队伍,衣裳鲜艳随风飘扬,小伙子们激情澎湃跃跃欲试。随着一声锣响,各支队伍争相竞发,大家齐心协力,奋力争先。这一刻,鼓声、鞭炮声人们的呐喊声……凑成一片热闹非凡的画面。

端午节的文章4

农历五月初五,是家乡最有特色的日子----端午节.虽然端午节是中国人民中一个十分盛行的隆重节日,无论在中国南方还是北方,都有过端午节的习俗.但我感觉,南方的端午节要比北方的更有意思,气氛更浓郁,更能表现端午节特色.

端午节是为纪念伟大诗人屈原所定的节日.每到端午节这一天,我们家家户户都会包一种"中山芦兜棕:.圆棒形的粗如手臂,用新鲜的竹叶来缚棕,里面放有配料,分有咸粽子和甜粽子两种口味.甜粽子有莲蓉,豆沙,栗蓉,枣泥:咸的呢,就是咸肉啊,烧鸡,蛋黄,干贝,冬菇,绿豆,叉烧等材料.包好的粽子放在一个锅里煮,等粽子熟了以后,会闻到淡淡的竹叶香,清香四溢,弥漫整个厨房.......

解开扎藤,剥开粽子叶,甜粽子里藏着红红的粽肉,咸粽子里白白的粽肉都升腾着蒸汽,散发着一种特有的蒸棕香.两粽子用盘子放在一起,活塞两颗亮晶晶的红白宝石,糯米在灯光下晶莹透亮散发着撩人扑鼻的浓郁糯米香,是帮极了!最最令爱吃甜食的我深爱的还是枣红般的甜粽子.端午时节,家里包了一大把粽子,总要送亲戚朋友一大包,一大包的.其他人也用自家包的粽子作为谢意送给我们.因此,在端午哪天,我家总有从姨妈,外婆家带来的吃不完的粽子.

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颦鼓动时雷凌凌,兽头凌处雪微微.冲破突出人齐譀,跃浪争先鸟退飞。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这是唐朝卢肇写的《竞渡诗》。十分突出了龙舟赛的宏观场面。然而,在我的家乡广州也有在端午节划龙舟的习俗,俗称“扒龙船”。在端午节这一天村里都会组织一次小型的“扒龙船”比赛。家家户户身强力壮的男人都要参加,女的靠一边,只有观看的份儿。五六条窄窄的,瘦长的舟子,前头是一个大大的龙头。十多个人坐在一起,奋力地划桨前进,力争第一个到达终点。尽管下着针儿般的雨点儿,船上的人淋得遍体湿透,分不清是汗还是雨,但是这点是不要紧的。再这关键时刻,赢了比赛才重要.......划完龙船的男人会在中午的时候聚集在村里的大祠堂内吃一顿丰盛的“龙船饭,然而我们村里的女人也是没份参加的,所以,到底有什么菜式我也不清楚,因为,我是女孩子。

村里的“扒龙船”太小儿科啦!对我来说一点也不过瘾。要看还是电视直播的,地地道道的龙舟赛。浩大的江面,二十多条“传统龙”参加角逐。长长的龙船上坐满了肌肉鼓鼓的大汉。中间是鼓手,前头的人呐喊助威,声势震天,霸气。威风,震撼.......细雨霏霏,江水涌涌。在此,男儿尽显勇敢,坚强本色,了不得!在北方,“扒龙船”的风俗是不常见的,因为北方的河流不如南方多,所以北方的端午节只吃粽子,不如南方的轰轰烈烈,激情热闹。这就是我家故乡端午节的独特之处所在。

故乡的端午节哟,你给了我多少喜悦和欢乐啊!端午粽飘香,龙舟响当当,好事成双双!端午节流露出的是地道故乡情,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是对诗人屈原的爱国精神一种钦佩,赞颂。吃着正宗的家乡粽子,看着精彩的家乡龙舟赛,心里头别有一番滋味。

注: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等。端午节起源于中国,最初是我国人们以祛病防疫的节日,后来传说爱国诗人屈原在这一天死去,也同时成了中国汉族人民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以围绕才华横溢、遗世独立的楚国大夫屈原而展开,传播至华夏各地,民俗文化共享,屈原之名人尽皆知,追怀华夏民族的高洁情怀。但部分地区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等说,且吴越之地以龙舟竞渡在此日举行部落图腾祭祀的习俗更是早于春秋很久。端午节有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的习俗。“端午节”为国家法定节假日之一,并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五月五日,以五彩丝系臂,名长命缕,一名续命缕,一命辟兵缯,一名五色缕,一名朱索,辟兵及鬼,命人不病瘟”。

中国古代崇拜五色,以五色为吉祥色。因而,节日清晨,各家大人起床后第一件大事便是在孩子手腕、脚腕、脖子上拴五色线。系线时,禁忌儿童开口说话。五色线不可任意折断或丢弃,只能在夏季第一场大雨或第一次洗澡时,抛到河里。据说,戴五色线的儿童可以避开蛇蝎类毒虫的伤害;扔到河里,意味着让河水将瘟疫、疾病冲走,儿童由此可以保安康。

端午节的文章5

屈原是战国时期的楚国人。他非常有学问,一直在楚王身边做官,在屈原尽心尽力的扶持下,楚国日益强大、富裕起来。可是,好景不长,昏庸无能的国君听信子兰等人的谗言把屈原流放到了边疆去做苦力。

在流放期间,屈原听到国土和国都都被敌军占领了,到处都是战争,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悲痛之极他写下了《离骚》这一首诗,便独自一人来到汨罗江,怀抱一块大石头纵身跳入江中。百姓听到这一消息之后,含着泪划船去打捞屈原的尸体,后来人们便包起了粽子投入江中,希望鱼儿吃得饱饱的,不去伤害屈原的尸体。这个不幸的日子便是五月初五。

听了粽子的来历,该听赛龙舟的来历了。

当时百姓们舍不得屈原,便四下寻找。顺着河流一直来到洞庭湖也不见踪迹。后来人们把竹筏改造成了龙的摸样,因为鱼虾怕龙,便会四处散开,不去碰屈原的尸体。

端午佳节儿童还要佩戴香囊。香囊不但可以驱邪,而且做工精美。里面有:香药、雄黄、朱砂等配料。先把这些配料用丝巾包起来,然后再用五色线缝制,真是芳香四溢。

端午节的文章6

以文化的阅读来鲜活民俗的符号

——《端午的鸭蛋》说课稿

新乌江镇李桥中学 曹苏敏

一、教材分析

第四单元是以民间文化为主题的单元,学习这一单元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关注民俗,了解民生,感受日常生活的无穷乐趣。

根据本单元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我确立了三个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汪曾祺散文的语言风格

2、过程与方法:反复朗读课文,把握文章内容特点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生活情趣,珍视传统文化。

教学的重点:通过品味平淡自然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感受传统习俗蕴涵的情趣 教学的难点:引导学生调动自身体验,感受日常生活中的无穷趣味。

教学的关键:以“读”为核心和手段,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学习积累语言。

二、学情分析

情感方面:八年级学生处于青春期,求知欲和好奇心强,易受西方文化和快餐文化的影响,对传统文化有陌生感和疏远感,对此需要我们正确引导。

能力方面:八年级学生具有了一定的语文学习能力,因此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引导他们独立自主完成学习任务。

三、教学设想

整体上采用“杜郎口”的教学流程小组讲解来组织教学。

在教法上,采用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为主的方法,充分发挥学生阅读主体的作用。 教学器具:墙壁黑板,用来展示学习目标和预习思考题。

四、学法指导

1、圈点勾画法:让学生勤动笔墨,积极读书。

2、朗读法:指导学生反复朗读,体会课文语言的韵味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3、讨论探究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参与,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五、教学过程

整个教学过程有六个环节组成:

第一环节:创设情景 忆端午

教师提问:1、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的三大传统节日是哪些吗?

2、你能说出在我们当地端午节都有些什么风俗吗?

(本环节的设计体现了课标中“语文课程要加强综合性,沟通与生活的联系”

这一理念。 通过提问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营造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将学生带入端午的节日气氛之中,让学生了解端午,感受传统,感受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化习俗。) 第二环节:明确目标、自学教材

要求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用笔圈点勾画自己认为重要字词句,对于有疑问的字词句可以举手请求老师帮助,用墙壁黑板展示自学思考题

1、课文写了哪些内容?

2、找出自己喜欢的语句,说说理由

(教师巡视指导,及时了解学生自学情况。)

第三环节:质疑交流

先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自学情况,然后选出代表回答思考题

(教师予以适当点拨,引导学生互相补充。)

第四环节:精讲要点

根据学生答题情况,明确思考题答案

(第一题主要引导学生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框架结构,明确文章的三个组成部分“端午的风俗---家乡的鸭蛋---端午的鸭蛋”,选材上松散,但结构严谨,体会作者“闲适自由”的写作风格。

第二题主要引导学生品味归纳汪曾祺散文“平淡有味”的语言特点。)

①口语化,自然亲切

比如“白嘴吃也可以”,这一句就使用了方言

②巧妙运用文言,增添典雅之美

比如“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

③活用词语,绘声绘色

比如“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

第五环节:达标检测

课后三道练习题作为达标检测题,第一第二题为必做题,第三题为选做题。 (前两题分别考查了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感知和语言风格的掌握情况,第三题是发散性问题,引导学生从文章结构和作者写作风格两个角度对课文进行深入思考,培养学生从多个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

这三道题布置给学生要求独立思考解答,手脑并用,把答案落实到纸面上。教师通过巡视检查,了解达标情况。)

第六环节:拓展迁移 诉真情

1、一说起故乡,汪曾祺就想到了家乡的鸭蛋想到了儿时的过往种种??那么,一说起故乡,你们就想到了家乡的什么物件,这样东西又勾起了你怎样的儿时情愫.......

学生扩句; 一说起故乡,我就想到了家乡的??

2、引导学生对“问题的自我思考”、“材料的自我探究”来引发学生对民俗、文化这一主题的拓展探究与认识关注,以完成对这一课教学的外延延伸。

课堂上我将出示一个问题,两则材料来引发思考:

1.回顾你所了解到的民俗,你认为这些民俗中承载着什么样的文化?或寄予 着一种什么样的精神和情结?

2. “韩国端午祭”捷足先登成功申遗。

3. 被誉为“中国民间文化的守望者”冯骥才的故事。

(相信在日益重视传统文化的今天,同学们在畅谈自己的民俗积累时的答案肯定会异彩纷呈。这些解读,正好向我们展示了“语文的文本价值与学生独特体验的完美结合。”他们可能会联系本地实际,谈五月初五的河面,粽子的甘甜、龙舟的轻盈、汉子的狂野、姑娘的火辣,人们在对屈子的怀念中逃离了现实的闷热的天气和封闭的樊笼,让人性的初衷裸露着浸泡在清冽的水中。那是最原始最深切最真实的快乐和感动。还有秭归屈原祠里继续燃着的高香,美味可口的粽子。游人一路走来,还有信天游、还有羊肉泡馍、七世的苦夫妻??红红的春联还贴在大门的两侧,凝望着清明时节断人魂的雨,飘飘洒洒着从古到今的爱恨情愁,淅淅沥沥??这种体验式的畅谈,不仅是对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思维能力的一种训练,更是学生对民俗文化观念、态度和思想的一次交流与碰撞。

在学生的讨论与交流中自然地升华了文章的主题:《端午的鸭蛋》已不仅是物质层面的鸭蛋、精神层面的鸭蛋,它更是一种抽象的符号,它承载着作者自我的精神,更承载着一个民族应有的精神。只有用文化视野和生命的历程去解读它,人才能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这一刻,学生的情感在民俗的熏陶中得以升华。)

作业布置:

收集整理你所熟知的传统文化节日,包括名称、来历、习俗以及相关的诗词文章等材料,下一节课共同交流!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回顾整个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对文本进行赏析品味,最后跳出课本,关注社会,反思生活。

在文本阅读中,学生的搜索整合信息能力、归纳复述知识能力、赏析能力、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的能力、分析鉴别能力都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

整个教学设计围绕几个基本理念:

1、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充分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2、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在语文实践中掌握语文规律。3、注重文本的学习,注重基础知识的落实,抓住文学鉴赏的关键环节,反复品味语言。培养其美感和文学鉴赏能力,陶冶情操。

4、注意开拓学生思路,关注社会,进行反思。

结语:新课改给语文教学带来了新气象,我在新课标的引领下,在语文教学中做了许多大胆的尝试,正如我的这节研讨课一样,让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语文教学的艺术多种多样,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还应做更多的探索,使语文能力成为学生终生受益的法宝。

端午节的文章7

端午节那天中午,我们刚吃完粽子,爸爸就领着我去澄海看赛龙舟。走在往澄海的路上,我忽然想起了一个问题——端午节是有哪些传统习俗?

爸爸笑眯眯地告诉我:"战国时期,楚国大夫屈原很为国家着想,苦劝楚王要治理好国家和与邻国相好,但楚王不听,他十分忧愤投江自尽。楚国老百姓为了纪念这位清正的大夫,于是用竹叶将糯米包成粽子投入江中。希望鱼群吃米而不吃屈原的尸身。渐渐地,吃粽子就演变成了端午节的传统习俗。"听完爸爸的一席话,我茅塞顿开。

不一会儿,我们到达了目的地,只见通往江岸的条条道路,人们潮水般地涌向江边。这时,时针指向二点正,"蹦"一声枪响,十八条龙船从上游鱼贯而下。顿时,锣鼓声、鞭炮声、欢呼声谱成一曲雄壮的交响乐。"加油,加油……"竞赛到了紧要关头,人群中爆发出一阵阵:"黄队加油,黄队加油……"的呐喊声。原来是黄队有点落后了。它的啦啦队在为它鼓气。黄队的鼓点更紧了,哨声更急了,黄船迎着浪花拼命地向前冲。最后,黄船得了冠军。

船队的团结奋斗精神鼓舞了广大观众,岸边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和欢呼声。哇,赛龙舟真刺激,这又是端午节的另一个传统习俗。

今天,我度过了一个非常有意义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又开心又有收获。

端午节的文章8

端午节,就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据说这个节日就是在古代流传下来的,当时就是为了纪念大诗人屈原,屈原因忠国爱民投河自尽了,当地的人们为了不让河里的鱼毁了屈原的容貌,所以大家就动手包起了粽子,再把粽子丢进河里让那些鱼来吃粽子,而不损害屈原的身体。因此人们为了纪念这一天都会包美味的粽子,也有的地方赛龙舟,有的举行粽子比赛……

端午节这天,按照我们那里的习俗就就是杀鸡、包粽子、拜神。这天早上,我们全家人都早早起来开始准备包粽子的材料,等各种准备工作做好,此时我们就洗好手开始包粽子了。奶奶就是包粽子的高手,很多人都请奶奶到他们家帮忙包粽子呢,做完后,自然也会送几个给奶奶。而我呢,但就是最喜欢吃粽子的,一见到粽子就忍不住嘴馋起来。于就是,我丢下手边的粽叶,吃起美味的粽子。这个瘦肉拌小葱馅的粽子就是最好吃的,我大口大口地吃着,不一会儿就解决了好几个粽子了。“嘻嘻……”大家都捂着嘴巴笑了起来,我不知所措地难为情起来了,可自己又很疑惑,他们为什么都要在偷笑我呢?最后有个人肯要告诉我原因了:“看你这个大花猫,吃得满脸都就是。”说着把纸巾给我,我一擦,结果纸巾上全就是米饭粒,我也不禁笑了起来。

最后把粽子做好了,这个时候已就是中午了,我们赶紧拿上鸡和自己包的粽子去拜神。只见奶奶和妈妈双手合上,跪着,嘴里还在叽哩咕噜地说一大堆话,说完以后便烧起了纸钱,然后回家吃粽子去了。

这一天,我过得十分开心,因为既有美味粽子吃,还能够听到古老的传说故事——包粽子的来源。

端午节的文章9

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在这天,人们要裹香甜可口的粽子。

谈起粽子,历史上还有个传说。公元前278年蒲月初五那天,因为屈原不愿意趁波逐浪活着,投江自杀。人们把竹筒子里的米撒了下去,算是献给屈原。第二年人们划船把竹筒子盛了米撒到水里去祭奠他。后来,他们又把盛着米饭的竹筒子改为粽子。粽子外面包上箬竹叶,四角外形,系上五彩绳,再投进江里。

于是从那时到现在,人们每年农历蒲月初五都要裹粽子吃。家乡制作粽子所需的材料有:箬竹叶、细长的棕叶、糯米、板栗、腊肉、蜜枣。妈妈先把箬竹叶与棕叶一起放在净水中浸泡,并用刷子洗干净,把腊肉切成腊肉丁;然后将箬竹叶围成圆锥的外形,像一个又尖又大的漏斗,用勺子盛起糯米一层一层的平铺在箬竹叶上,一边放上板栗,另一边放上蜜枣;接着将腊肉丁放在中间,再铺上一层薄薄的糯米,似乎为板栗、蜜枣、腊肉盖上洁白的被子;最后把箬竹叶裹起来,成为一个个粽子,每头有两个尖利的小角,似乎一个穿戴绿衣裳,顶着四角帽的小精灵。这样,一个粽子就做成功了。

粽子包好以后,放在锅中煮上几个小时,便可出锅拿来品尝了。妈妈打开锅盖,一股热气立即冲了出来,热气中掺杂着浓浓的香气,扑鼻而来。我解开粽子的衣裳,里面露出了白花花、香喷喷的糯米,咬下去一口,糯米既脆又软又黏,十分润滑。一颗颗糯米就像一颗颗白玉珍珠,一边的蜜枣披发发出诱人的气味,像一颗颗红珍珠,它那耀眼的色泽染红了四周的糯米,使白糯米换上了红衣裳。蜜枣甜甜的,又香又脆,板栗虽有点苦涩,但苦尽甘来,使人回味无限。

吃粽子有良多种方法,可以放在锅里煮,可以放在火炉上烤,还可以切成片状,放在锅里煎。粽子吃不完可以放在冰箱里,储存良久,想吃时再拿出来煮、煎着吃,也可以送给亲朋挚友,增加朋友之间的情谊。

粽子,你香甜可口,是端午节里一道香甜的食物,是人们心中喜爱的食物。我爱你,家乡的粽子!

端午节的文章10

我爱吃香喷喷的粽子,也看过别人包粽子,却从未自己动手包过。直到今天,我才算是大开眼界了。

我乖乖地在奶奶身旁耳染目睹,认为简单的包粽子根本难不住天才的我,我一定会不学自通。谁知,当我真正去包时,才明白能把粽子包得漂亮而结实非常不容易。

开始动手,我拿出两片一大一小的粽叶,学着奶奶的样子折出一角,再在折好的角筒上放入一点已浸泡好的糯米,放上几颗红枣,又用糯米盖得严严实实的。我得意极了,没想到包粽子比想象中还顺利;当我再把粽叶盖好时,糯米就像淘气的小孩似的不听我的使唤,接二连三地跳出来。我急得直跺脚,幸好奶奶替我“解了围”——倒出一些糯米,我才舒了一口气。

哈哈,经过小挫折,总算到了最后的,也是最简单的步骤——扎棕绳;小意思,看我大显身手。粽子要包扎严实才好吃。我接过棕绳,先把粽子五花大绑捆了一圈,还认为奶奶包的粽子样子特老土,不好看,就自作主张地用棕绳打了一个漂亮的蝴蝶结,只要不随便碰到绳子,也是比较结实的。大功告成,我拿起粽子准备放入碗中,可是不小心拉了一下棕绳那短的一部分,只听得“哗啦”一声,粽叶散开了,糯米们像飞珠滚玉一般,一粒接一粒地掉到地上。

我不甘心,各种各样的粽子在奶奶手中诞生,可我连一只都包不好,不行,我不能退缩,不能气馁。有了失败,我小心了许多,也成功地包出了许多像样的粽子。

当我们坐在一起,尝着自己亲手做的粽子时,觉得今天的粽子特别甜。因为,这是我劳动的收获!

端午节的文章11

五月初五,汨罗江边,你——屈原,内心充满矛盾,充满无奈,你就是多么期望能够报效国家,为国捐躯,可就是天妒英才,不识人才得大王不给你机会,他昏庸无能,把大好江山毁于一旦,你被眼睁睁地看着国土被一次次侵蚀,直到再无楚国存在。大江彭湃,汹涌着向东流去,你的心随着这江水那样起伏不定,江水流逝了多少沧桑,楚国已不复存在,而你更感到前路茫茫。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你轻轻地哀叹,眼角间流下难以掩饰的泪水,一滴滴那么晶莹,发出多么柔弱的泪光,苍白的脸色中,勾住过往,遥望蓝天长长地哀叹一声,无奈的吟唱起一句句诗歌,歌声响彻天地,似乎想激起高高在上的人的“仁义”。悲哀的声音中,表达了你对国家、对人民的热爱之情;表达了你怀才不遇的无奈情绪;表达了你对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中的哀怜之情!但不管你如何大声,可“伯乐”却不知在何处,你的一腔热血只能演变成满腹悲愤。你无奈,发出千叹万哀都言不了你那悲痛的情绪!

汨罗江边,大风狂吹,江水更加汹涌,愤怒地拍打着江岸,一男子轻轻一跃,就此殉身。你,是这一跃。从此,大地上就少了一个伟大的爱国诗人;从此,此时中国传统节日中就多了一个。你可知,就在你殉身之后,有多少人为你而泪流满面,直至今日,此时仍有多少人为你感概不已。你那可歌可泣的爱国情怀让我们赞叹不已,身为炎黄子孙的我们必须会继承和发扬你的`爱国精神。从你殉身的那一日,“赛龙舟”便出现了,和“吃粽子”一齐成为端午节的特色,和你一齐成为中国的传说。为了什么呢?为了纪念你——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和缅怀你的爱国精神!

一本《离骚》,使中华文化增添了新的活力;一个端午节,使中华民族拥有传奇的一面;一种爱国情怀,更使中国人民的情操更高尚!而这一切,都就是源自你——屈原。或许在你投江之前,你为自我无法救黎民于水深火热之中,而感到遗憾,可就是我想你此刻明白你为中华民族的人民做了那么多事,必须会感到很欣慰。 我为你而骄傲,又为你而悲哀。骄傲的就是我们有这样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而自豪;悲哀的就是时代的背景让你的才华无法施展,正所谓“千里马”常有,而 “伯乐”却不常有,你就是何其不幸地遇到这样的“主”啊!

这天,我们仍然过着这端午节,此时为的就是纪念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端午节的文章12

香喷喷的粽子熟了,黄澄澄的雄黄酒酿好了,赛龙舟的船也准备好了,端午节也就随风而来了。

端午节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传说是为了纪念大诗人屈原的。春秋战国时期。楚国有位著名的大臣,名叫屈原。他不仅诗词写得好,还有相当的谋略;既是一位诗人,也是一位政治家。屈原出身于楚国的贵族。起初颇受楚怀王的信任,曾做到左徒的高官,他主张改良内政,联齐抗秦。但是,楚怀王的令尹子椒、上官大夫靳尚和他的宠妃郑袖等人,由于受了秦国使者张仪的贿赂,不但阻止怀王接受屈原的意见,并且进谗言使怀王疏远了屈原。结果楚怀王被秦国诱去,囚死在秦国。顷襄王即位后,屈原继续受到迫害,并一再遭到放逐。公元前278年,秦国大将白起带兵南下,攻破了楚国国都,屈原对前途感到绝望,就在农历五月除五投汨罗江自尽。屈原写了很多不朽诗篇,比如有:《离骚》、《天问》等等……

端午节还有许多别名,有:浴兰节、女儿节、五五节、端阳节等……

我非常喜欢端午节,因为这其中寓含着很丰富的意义。

端午节的文章13

端午节还没有到,就看见大街上卖货郎挑着花花绿绿各种颜色的香包、香囊、五色线的手链、朱砂牌等等,琳琅满目,五颜六色,看得人眼花缭乱,节日的气氛悄然而至,不由我想起了儿时的端午节。 在我小的时候,过端午就是过年之后最开心最喜欢过的节日。那时候我就会有新衣服穿,新玩意戴,还会有好吃的!哈哈,想想都幸福。 那时虽然我并不知道端午节是咋回事,纪念谁,它的来历,为什么要吃粽子、甑糕,还有五色线及香包的寓意,但我知道,这些东西,我会有,好玩,开心。

我小时候病多,又是家里的独女,更是老婆婆、姥爷、奶奶的宝贝。所以端午节他们都很重视,端午节前两三天奶奶就开始准备了,到村卫生所,几毛钱买一些,雄黄,香料,还有艾叶粉什么的,她去我就跟着去,回来还能带一块洋糖吃,一边往回走,我一边问奶奶“雄黄是什么,香料做什么用,艾叶粉有什么作用。”奶奶就会说,天气热了,虫子多了,你喜欢睡门套地,凉快,有了这些,虫子就会绕着你,不咬你。当时的我稀里糊涂听得不是很明白,反正大概就是驱虫子的药吧!回到家里,我奶奶就把平时准备的碎花布红布都准备好!开始做香包平安牌什么的!只见奶奶把布一剪,捏在手里,放点我也不知道是香料还是雄黄,然后拿针不知道咋缝的,东折一下,西缝一下,一会儿,一个小小的棉骨朵就做好了,就这样,一个上午就可以做一二十个,然后用五色线串起来绑在我手腕上,奶奶看上去好是满足,接下了,我的香包,朱砂牌,一个不少都做,真好。我脖子上手腕上脚环上的,还有衣服扣子上都有,把我打扮得很花哨,浑身香气满满。

把我弄好了,奶奶就开始做端午饭:甑糕。奶奶拿来好多枣,放在水里,又放点碱面,说枣能洗干净,再用清水一洗,然后放在锅里蒸四十分钟就好了。接下了就开始煮江米,奶奶说,一碗米,三碗水,等水开了放米,这要不停地搅拌,不能让米粘锅,直到米煮得粘粘乎乎就可以了。然后找个盆子,舀一勺米铺平,放一层蒸好的枣,一般铺三层最好,再放在大锅里蒸一个小时就好了。奶奶边说边做,很是利索。当时我就很想吃了!香香的!甜甜的,真好。

那时候每年端午节,我就可以穿新衣服了,奶奶常说,过了端午,再把棉衣送,我当时不明白为什么这样说,就问她,为什么这样说,奶奶说,过了端午节就是真正的夏天了!天气就不会再冷了,棉衣就可以洗洗放柜子里了!就可以穿单衣服了!你每年都长高,所以你呀,每年都会穿新衣服。每每这样说,我都高兴,因为,奶奶早都给我准备好了!花肚兜,花裤子,花短袖,呵呵!真好! 现在的端午节,虽然过的比以前好,祝贺的短信比比皆是,甑糕,粽子,香包,朱砂牌比以前的都好,随时都可以买到,而且从做工到口味,都比以前的精致,口味也多元化了。可是我就是总感觉少了点什么,过得越来越没意思了,再也找不到那种有着浓浓亲情的味道了!唉!想了半天,原来是没有了疼爱我的奶奶,还有一些已故去的亲人。

端午节的文章14

中国的传统文化----------剪纸

中国是个古老的国家,传统文化更是源远流长,丰富多彩。有民间工艺陶瓷,民族艺术戏剧,国画,风俗习惯端午节赛龙舟,元宵节闹花灯等等,不过最值得一提的就是民间艺术剪纸了。

剪纸是中国的民间艺术瑰宝,是民间艺术的一朵奇葩,看了让人羡慕不已,啧啧称赞。剪纸的内容包含着浓浓的生活气息。鸟,虫,鱼,兽,花草树木亭桥风景。这些人们熟悉而又热爱的自然景观成了人们剪纸的花样。每逢过年过节或喜事临门,人们都要剪一些“福”、“喜”、“寿”等贴在窗户上,门上来表示庆贺。瞧,这幅剪纸作品多有趣呀。一只穿着彩衣的小老鼠拖着一条长长的尾巴,他的眼睛滴溜溜地搜索着四面八方,生怕被人发现它在偷灯油。可是老天像和他作对似的,葫芦里的灯油全流到地上了,小老鼠以最快的速度,从灯台上跳下来趴在地上,伸出那利剑似的舌头贪婪的舔着地上的灯油,那滑稽的样子真是逗人喜爱!

太精美了!它体现了民间艺人的心灵手巧,他是劳动人民聪明才智的展示,是民间传统文化的结晶。我也想像民间艺人一样剪出一副精美绝伦的剪纸作品,送给外国的小朋友,让他们了解中国的剪纸艺术,让剪纸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桥梁。

端午节的文章15

粽子是从超市买的,刚从超市的冰箱里取出来,硬邦邦的。买回家搁笼篦上蒸熟了,剥开墨绿色的艾叶,透过缕缕乳白色的热汽,就看见白白的糯米团,夹裹着几颗红红的蜜枣。吃起来香美无比。

五月五。端阳节,是一个并不多起眼的小节日,而民间大多数人家都牢牢记着这个日子,凡是有条件的人家,都要亲手做一些粽子,过一过端午节。把糯米。红糖。蜜枣用艾叶包个鸭蛋大的四角形,然后用细细的丝棉线扎紧,一个粽子就做成了。吃粽子是为了纪念战国时期楚国的三闾大夫屈原。屈原是个诗人,著诗章【天问】【九歌】【离骚】等,流传至今。他是当时楚国的三闾大夫,忠君爱民,主张抗击贪虐。强暴的秦国。楚王昏庸,心胸狭窄,偏听偏信,更有妇人妖邪,颠倒放浪,弱子无知,沉溺于财色女人,再有奸臣当道,欺骗妇孺,迷惑圣心,蛊惑朝众。屈原倍遭陷害。打击。他像一只铩羽的鹰,踌躇满志,满腔热忱。他满腹才华,却无处施展,反倍遭伤害。摧残。他峨冠博带,放声高歌,问天。问地。问日月;辈国。悲家。悲志士。他一腔热血,奔走于三楚大地上,访疾问苦,无数次向楚王进言,游说朝臣,名士……最后,在恶势力的威逼下,走投无路,就在端午节那天忧愤地投汨罗江而死。

那天,江边来了许多老百姓,那都是爱戴屈大夫的平民百姓和一些正直的官员。他们感戴屈大夫的博爱。真诚的道德品行,缅怀屈大夫爱民如子的为官作风。为表达他们的感情,纷纷把粽子等食物抛到江里。以后,屈原的故事流传下来,老百姓为纪念他,每逢端午节,就有了吃粽子的习俗。

屈大夫立在高高的云端,佑护着他心爱的子民百姓,繁衍后代,一步一步从

涡流艰难中走出来,有了现代都市的文明,现代村庄的进步。几千年过去了,屈原已被作为历史上一个正面人物,一个忠臣,一个传奇,让人纪念。今天,端五节老百姓吃粽子,不乏一些时尚的因素,同时,也有一些追怀的心愿。我们都希望,现实社会中,屈原这样的人物多一些。我们都希望遇上一个明智。善良的上级或竞争对手,之间有一个人道的公平公正的科学文明的环境秩序和事业法则。在乡下,人们更需要一个解民意,知民心公仆似的好干部,一个心地坦荡。不贪不虐的好村官。芸芸众生中,好有一些英雄主义者,他们要驾驭世界,掌控权力,统治财富,结果哪,他们成了世界的败类,权力的垃圾,财富的仆役。城市离庙宇很远,佛心就在民中。百姓之中亦有一种心愿一股凝聚力,当强暴压顶的时候,他门即保持一种沉默和淡然;当强暴被消灭,他们即表示一种热情和祝愿。

屈原去了。他带着深深的遗憾和无奈。他失败了。或许,那个时代我们的祖先会在黑暗之中多摸索一段时间,会多承受一些苦难,可是,屈大夫的精神已经深深铭刻在中华民族后人们的心里。他的品德,他的精神永远被人们所敬慕,所向往。

屈原性情飘逸。潇洒,为人纯真善良。平生好乐。好诗,追求一种神仙般的干净与真实的境界,有竹子般刚直不阿的品性,疾恶如仇,纤尘不染。是一个世人敬慕的大贤人,真君子。端午节。忆屈原。只是我们希望,我们的社会和生活有越来越多的人有屈原大夫那样的品性和境界。

作者夜航的文集

江南自古多才俊

在无锡的钱钟书故居,我端详着江南才子钱钟书眉清目朗的典雅面容,对视着大师深邃而睿智的眼神,叹服着先生毕生的心血之作,心中竟然对杨绛先生有了艳羡甚至嫉妒的心理。作为一个旧时代民国时期的女人,能得到上学的机会就很难得了,又在才学上有了极高的造诣,更是难上加难。而最令世人景仰的是,在短暂的匆匆流年中,杨绛竟然如此幸运地在对的时空里遇到了对的人,邂逅到了一位那么懂她,那么欣赏她,那么珍视她,德、才、貌都是人间极品的“人中之龙”的男人。

所以,杨绛是最幸福的女人。她和钱钟书是一生彼此迷恋的情人,是一世志同道合的朋友。钱钟书曾评她为:“最贤的妻,最才的女,赠予杨季康(杨绛本名)”。为了钱钟书,出身于无锡名门望族又受过高等教育的乱世才女杨绛,在社会最动荡,生活最艰难的时期,将自己的事业和追求暂抛一边,像一位保姆一样精心照顾着钱钟书的衣食住行,无怨无悔。

这一切不仅是因为钱钟书有着饱读古书、学贯中西厚重精深的学养,还因为钱钟书有着真正知识分子至清至纯的傲然风骨,更因为钱钟书有着凛然正气的民族气节。两位文学大师相濡以沫,灵犀相契,一生远离名利的喧嚣和浮躁,排斥一切媒体的干涉和惊扰,只求永远拥有一颗至纯至真之心来对待自己的挚爱——做学问,所以他们的思想和作品才会化为中国文化历史长河中的不朽与永恒。

在这个秋意融融的温暖季节,笔者偶因一篇论文的获奖,和一些教育界的同事有幸来到无锡,参加20xx年省“师陶杯”教育科研论文颁奖活动。会后,三五好友费了一番周折,徒步来到了江南才子钱钟书的故居和东林学院,抚今追昔,产生了深深的感慨和仰慕之情。

江南自古多才俊,这话说得一点不错!这次学习之行,我不但穿越时空感受到了江南古才子的旷世才情,而且也耳闻目睹了江南今才子的哲思与雄辩。这次会议,让我印象最深的是这样几位江南教育界才子的思想和学识。

马斌,江苏省教育厅基教处处长,瘦高的身材,穿着黑色高领毛衣,如同一位儒雅的书生。但他关于“课程改革重要性”的即兴演讲,却语惊四座。他没拿发言稿,完全是自己的即兴而谈,层次清楚,条理明晰,文采斐然,体现出极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深邃的思辩能力,语调慷慨激昂,谈吐敏捷睿智。

让我这个语文老师最欣赏的是,作为一名功成名就的教育界官员,他不像苏北我所见过的的个别粗俗浅陋的官员,只会胡吹乱侃地就如何取得成绩分数而夸夸其谈一番,而是深谙教育教学的规律和读书学习的重要性,从教科研的重要性和学生终身发展的重要性等方面对教师们进行语重心长地引导启迪,并生动形象地将教育教学与书法艺术进行精妙的比喻:“墨汁是知识,运笔之法如同教法,教师是书法家,宣纸是学生。怎样把知识之墨通过运笔似的教法传输写到学生宣纸上去,经过老师的创造,形成书法作品一样的独特教育……”又独具匠心地提出了“学科之美”的概念:“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教育教学中要倡导学科之美,把各类学科的美源挖掘出来,让学生感到学习的确有意思。如何分析语文的文道之美,数学的思维之美,物理的探究之美,化学的变幻之美,体育的雄健之美等等。学生喜欢了,才能钻进去……”透过这些美好而又恰切的联想,可见马处长本人也定是位有着极高审美品位的才华横溢的男人。

第二位则是江苏省教育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彭刚。他也很清瘦,中等身材,相貌平平。他的创造性思维让我尤为赞赏,深受启发。他在《学校转型与课程变革》的报告中,由目前德国智能化革命的4.0版创造性地联想到我国教育教学改革的历程,由北京11中李希贵校长关于课程的“走班制”改革,极具前瞻性地提出:“学校课程升级是学校整体升级的核心,只有我们真正创造出4.0版的课程,一种智能化的课程与教学,才会有4.0版的学校,智能化的学校,一种充满自由和个性化学习的学校。这就是北京11中学课程改革实践给我们展示的重要前景,也是我们学习北京11中学的最大启示。”

第三位才子是无锡一位评课的教研员,姓储,记不清名字了。本来我是初中组的老师,但我想听听高中的课,以便在以后的语文教学中能有些远瞻性。首先听了两节《探春理家》,感觉耳目一新。虽然高中的学生由于年龄大了,不太和老师进行交流互动,但两位老师对教材的解读角度都很独特,能窥斑见豹地感受到了整部《红楼梦》的思想内涵。在评课时我可真是享受到了一场关于《红楼梦》解读的精神盛宴。储老师是一位对语文阅读教学有极深造诣的专家,他主张语文教学要让学生充分感受都阅读经典的美妙和愉悦,才是有成效的。这和我对语文教育教学的认识是一致的。

他在结合《探春理家》解读《红楼梦》时,说“《红楼梦》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步把女人当人看的作品,作者曹雪芹在作品中对女人是充满尊重和敬畏之情的”,“贾宝玉也是整个贾府中最尊重女性,和女人能平等相待的男人。其他的男人都是视女人为玩物的龌龊之流”,“对林黛玉那种心思细腻,多愁善感的真性情的欣赏,没有经过一定的人生阅历是不可能产生的”等等。作为女性,听了一位男人对女人这样的评论我很感动,这位储老师骨子里所散发出的尊重女性的人性气息令人着迷。虽然他并不出名,但我已牢牢记住了他那双生动而有魅力的眼睛。

最后一位是苏高中的黄厚江老师,很风趣幽默的一位老头。他上了一节《一则材料多则运用》的作文课。黄厚江老师那张和他的“本色语文”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本色面孔上,一双时时闪烁着睿智、和善的小眼睛最让人难以忘记。特别是他风趣幽默、诙谐可亲的话语让所有的学生和听课老师时不时忍俊不禁,会心一笑。整节作文指导课就是在这样一种和谐融洽、其乐融融的学习氛围中进行的。边听我边悄悄地反思自己平时无厘头的作文指导课,感到很惭愧。那是多么低效费时的课堂!今后我要通过多种渠道深刻学习黄厚江老师“本色语文”的教学理念,系统地研究他在作文教学上一系列独特的作文指导课模式,领悟精髓,把握关键,力争在自己今后的作文指导课上有新的突破和飞跃,真诚地感谢黄厚江老师带来的精彩享受课堂!

写到这里,我还是忍不住想批评一下我们苏北地区教育界的男人。我们一行四十多人,绝大部分是男人。他们都是区教研室努力争取过去听课学习的。想学习就好好学呗,可你看吧,有的趁听课时就偷出去游山玩水了,有的访亲探友了。到了宾馆,又是喝酒,又是打牌,又是喧哗,真是丑态百出,纯粹是找一机会出来寻欢作乐的。看着那一张张无趣又无味的面孔,想到一个男人如果没有对事业真正的精神追求,真是面目可憎!其实又何尝只是他们这些人?在我们那里,我不得不去参加的报告和会议,我大都得带本书,否则我真不知该如何煎熬过那聒噪耳根的时间,你就很难能听到什么有新意的教育教学理念,除了领导歇斯底里地大谈成绩是最重要的,就是老师唾沫横飞地特谈如何才能考高分。无聊之至,无趣之极!

有没有真正的对教育教学规律的深层次思考,这可能就是苏南苏北的真正差别,也是成绩天壤之别的根本原因。苏北的教学情境,就犹如马斌处长说的:“让学生关起门来只做题。干死活,死干活,最后干活死。”而苏南教育人大都:“在教科研上下功夫,精神状态好,发展思维好。”“能在学专家听报告时,时刻把自己的思维动起来,时刻跟自己的教学挂钩想起来,选择性地学习。”能明白“学校不应是仅仅读教科书的地方,课外书的阅读才能成就一个人的终身发展。”

所以,“江南自古多才俊”的根本原因是江南人爱学习,时刻保持着对新生事物的好奇和关注状态。人的学习意识必将决定着他的视野,视野则又决定着思想境界,思想境界当然就决定着能否成为一个大写的“人”!苏北的教育人当自强啊!

初晨,那一缕明媚的阳光

初晨,那一缕明媚的光。

这是一个生机勃勃,瓜果飘香的夏天季节。夏天晨的光总是那么的明媚,明媚中带着灿烂。

晨风在歌唱,在驱赶着黎明前的黑暗。寂静的在晨曦现中悄然远去,东方露出隐约的鱼肚白,地平线升的朝在探着圆乎乎、红彤彤的脑袋。那一缕升的光明媚而灿烂,地亲吻着大地。

晨曦升的早晨是寂静的,也是闹的。远方东升的朝缓缓地升起来,光灿烂。晨风悦,轻盈地张开她小巧的巴,轻盈地吹着、吹着,吹过了田,吹过了山岭,吹过了乡村,吹过了城市,吹过了江河。也吹醒了寂静里沉睡的们,吹醒了一个光明媚,灿烂,闹的一天。

初晨是寂静的,你看公园里的树木在晨风掠过中,轻摇着自己绿的叶儿,跳着轻盈的舞姿。枝叶茂盛间,不时有三五只早起的鸟儿在来回跳跃,一棵树到另一棵树,吱吱喳喳个不停,在欢快地唱着它们自己的歌遥。

绿草茵茵,满眼的生机勃勃,绿草茵茵中,弯弯曲曲的林间小路,一些早起的们在清晨的新鲜空中休闲地散着步。绿草茵茵,生机勃勃的草地,零零散散坐着一些早起,小憩的们。花香扑鼻,公园里各式各样的花儿在争相斗艳,以不同的方式展示着自己美丽的一面,或娇艳、或高贵、或淡雅、或。。一阵风吹过来,带来淡淡劬的花香,让倍感清新悦意。

瓜果飘香,路边的龙眼树果实累累,熟的龙眼挂满枝,一串串,一簇簇。再远些的菜地里,青翠的一片,满眼是生机勃勃的青菜和爬满枝的瓜豆。早起的菜农们正在地里忙碌着,收获着能收获的瓜菜,脸,满脸的丰收喜悦。光灿烂,晨风悦中,到弥漫着一种瓜果飘香、丰收在望的气息。

初晨是闹的,你看路的行慢慢多起来了,骑车的,步行的,早起办事的,买菜的,散步运动的,班的,做生意的……各种各样的来来往往,开始了他们新生活的一天。路边的摊点、小店也闹起来了,各种腾腾岛的早点吸引着不少路过们的胄,暂时停下了行走的脚步。

车轮滚动,路来往的车辆也多起来了,宽敞的公路来往的车辆各行其道疾驰着,疾驰中,不时会有一二声响亮的喇叭声响起,装点着闹的清晨。

在清晨的路行走,小鸟在歌唱,晨风在轻呼。我踏着歌前行,沐浴在光灿烂中,在晨风轻抚里,闻着清晨的自然清新息,感受着晨那一缕光明媚的灿烂,开始了新的一天的生活。

雨中人

大概是那年冬天,我打着伞走过这条街道。

拧巴拧巴了我的外套,

那些污垢好像是刚才飞驰而过的捷达留下的痕迹。

雨未休,风铃轻摆,

屋内的装潢还是老样子,一直没变的破旧。

大概是走了之后很少有人回来,

尤其是你走了之后,我总是找不到借口再回到这里。

香烟燃起,我还是用老牌子的火柴,虽然已经越来越难找。

我想起你说喜欢我火柴点燃香烟的动作,

总喜欢故作帅气的甩一甩已经熄灭的火柴。

这时候有两种烟,你说一种在嘴里,一种在嘴边。

我一直没明白是什么意思,

但是你还是敷衍了过去,然后冲我笑了笑。

大概是冬天,

因为我还记得你因为怕冷而冻红的双耳。

酒就在手边,我拿不起来。

对我来说异常的沉重,像是记忆铺开一般的厚重,

我已经想不起那个时候。

你是如何用这个酒杯将我灌醉然后一个人离开在雨中。

今日阴天,多云转小雨,

后半夜的风刮的异常沉重,所以大雨瓢泼而至,我猜测。

他说他没看到你离开,

只记得好像有那么一个人隐约穿过我们相遇时候停留过的路灯旁。

因为那晚的时候,那盏路灯还亮,

也有人停留在它旁,只是不是作双。

酒杯开始倾斜然后摆正,

像在我手指上惬意停靠的时光。

视线不那么清晰,

你也知道的,雨中的路比较难走,

除了泥泞就是看不清楚到底路在哪里。

烟尽,我皱了皱眉,

扯下了当年我们故意挂上去的油布,

啊!

你在这里啊!

我拿起我对你示爱时的那面镜子,脏的有些不能入眼,

可是还是能辨认出它就是我当时用的那个。

马克思对燕妮用过的招数也被我照搬,

大概因为历史总是写实,所以我也赢得了你的芳心。

为什么你藏起了它,还告诉我丢了呢?

镜子背面好像有什么痕迹,

我摸了摸歪歪扭扭的两个你“你”“我”。

是这样吗?

我还是抿了抿嘴吧,把酒杯里的陈酒喝了下去,

有些腐臭的味道,我也不明白原因。

我又撑起了伞,然后走进大雨里。

后半夜,转暴雨,

酒杯还在不停打转,

我也不知道我的手指为什么离开了它还能继续摇晃着。

我无暇顾及那么多,连外套也忘了带上,

我想起了一些东西。

好像是一条十字路,路旁有很多的碑,

等我到了的时候才发现自己走错了路。

走错了路,可还是到了,

我就知道什么东西错了,

我又划了根火柴点燃香烟,

摸了摸碑上的名字,是我的名字年份有点久远,

好像已经过去很多年了。

大概那年冬天,我来过这里,打着伞走过这个街道。那时还是街道,可是不知为何,我们就分散在了雨里。

低头一看,

镜中你的笑容灿烂如花。

清秋浅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