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工业大学研究生院

广东工业大学是一所以工学为主,工、理、经、管、文、法、艺术多科性协调发展的省属重点大学、广东省“九五”和“十五”期间重点建设的10所省级211--广东省“211工程”高校和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高校之一,是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优秀学校,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工程学科进入国际ESI排名,位列全球前1%。

广东工业大学研究生院

  广东工业大学研究生院简介

  一、概况

广东工业大学现有5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7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0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88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含MBA),具有工程硕士(17个领域)、工商管理硕士、工程管理硕士、会计、翻译5种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在校各类研究生6500人;拥有11个学科教授评审权,3个广东省攀峰重点学科一级学科,7个广东省优势重点学科一级学科,5个广东省特色重点学科二级学科。学校坚持把科研工作紧密结合广东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坚持不懈地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有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等众多科研和协同创新平台,2012年以来,工程学科位居ESI世界排名前1%行列。2015年,学校整体进入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高校。

  二、主要举措和成效

  (一)注重顶层设计

充分发挥研究生教育作为建设高水平大学的重要支撑作用,围绕着立于世界新技术发展前沿、面向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和广东省产业转型升级需求、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的研究生教育发展目标,逐步凝练形成了“学科引领、平台支撑、创新驱动、特色发展”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总体思路,以及“高起点、厚基础、强能力、重创新、求卓越”的研究生人才培养理念,着力构建起“顶天式”知识创新人才与“立地式”技术创新人才的多模式培养体系。

  (二)加强导师队伍建设

学校高度重视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引进“百人计划”特聘教授百余名,师资力量不断增强,现有博士研究生导师125 人、硕士研究生导师近1000 人。研究生导师中“长江学者”2人、国家“杰青”5人、国家“千人计划”教授11人、国家“优青”3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5人、广东省“领军人才”4人、广东省“珠江学者”8人、广东省“杰青”7人等,同时还聘有法国科学院院士1人,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已组建并入选广东省“创新团队”4个。

  (三)注重提高培养质量

始终将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作为研究生教育的核心。一是针对不同培养类型研究生的各自发展目标和定位,实施分类管理,制订各具特色、各有侧重的培养方案和质量保证体系;

二是坚持一手抓拔尖创新人才培育,一手抓研究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从生源选择入手花大力气抓好生源质量,为优质生源配置优秀的导师,使其进入高水平创新团队和基地,形成研究生拔尖创新人才培育新机制。另一方面,加强联合培养研究生示范基地建设,实现规模示范引领效应,助推产学研深度融合,探索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综合改革。

三是构建学位授权点与人才培养双重监控体系。以学位点评估与动态调整为核心抓手,通过完善学位论文评审答辩相关工作程序及制度,激发学位授权点建设内生动力。自2010年以来,被抽检的博士学位论文、硕士学位论文100%合格。

  (四)扩大国际合作交流

利用与本校建立长期稳定科研合作关系的海外高水平实验室作为海外联合培养研究生基地,与多所国(境)外高校签订联合培养项目。在积极利用国家留学基金、广州市“菁英计划”留学资助项目的同时,一方面通过研究生拔尖创新人才培育计划,每年提供资助10万元/年选送培育对象前往境外高水平大学联合培养、开展合作研究、参加学术交流,另一方面推进与海外名校开展联合培养“双硕士学位”校际交流计划。每年有上百名研究生选派到国外大学合作研究与交流。

  (五) 加大创新创业支持力度

依托学校按照“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三位一体的模式建设的.多个协同创新平台,初步构建起研究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特别注重三个延伸:向上延伸,力求集聚国际高端学术资源,招揽国际高层次人才推进国(境)内外联合培养研究生;向下延伸:对接产业转型升级重大需求建设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服务广东经济社会发展;向内延伸:激活校内多学科的创新资源服务于研究生培养,特别注重创新实践能力的提升。2015年,在第十四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我校研究生团队作品分别荣获全国特等奖1项、二等奖1项; 2项研究生创业项目获得广东省2014年高校毕业生优秀创业项目。

  (六) 保持高就业率和就业质量

随着学校学科结构的不断优化和研究生培养质量的稳定提高,适应了产业转型升级对高端研发型人才的社会需求,研究生广受用人单位好评,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99%以上、就业质量也稳步提高,每年广东省外高校生源达到70%以上、毕业后80%以上在广东省内就业,为广东省输送了大量急需技术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