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企业会计电算化发展前景的展望

我国的会计电算化工作起步较晚,从20世纪70年代末才开始经历了尝试阶段,自发发展阶段和有组织、有计划地稳步发展阶段,到目前的管理型会计软件发展阶段。在经过近二十年的实践、探索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取得了很大的发展,面对新世纪信息技术的浪潮,我国会计电算化将面临巨大的变革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我国企业会计电算化发展前景的展望

一、 会计电算化的概论(不合适做标题)

(一) 会计电算化的涵义

会计电算化是以电子计算机为主的,把电子信息技术应用到会计中的简称,是电子计算机代替人工记账、算账与报账,以及部分代替人脑完成对会计信息的分析、预测、决策的过程。会计电算化是现代社会化大生产和新技术革命的必然产物,也是会计工作不断进步与发展的需要。

目前,电算化会计已成为会计学、管理学、电子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为一体的一门边缘学科。人们把会计学的这一新兴分工称为电算化会计,其主要任务是研究在会计实务中如何应用电子计算机及其对会计理论的影响,以便更好地发挥会计在经营管理中的职能作用。

(二)会计电算化的特点

1.提高了会计数据处理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由于电子计算机能够长时间大量存储数据,并能以极高的速度和准确性自动地进行运算和数据处理,从而打破了手工操作的局限性,可以为经济管理工作提供更为详细、更加及时的信息。

2.拓展了会计数据的领域

会计电算化以后,由于计算机有大量存储并易于调用,从广度上大大扩展了会计数据的领域。在已建立起的过去经营活动详细记录的基础上,通过适时处理,不仅可以即使掌握当前经济活动的最新动态,而且还可以对未来经营方案进行预测,这就为日常管理、分析、预测和决策,随时提供可靠的依据。

3.为充分发挥会计的职能作用创造了有利条件

整个数据处理过程能全部由计算机自动完成,人们只需作一些辅助性的操作,而把工作的重点和主要精力放在对经济活动的分析、预测和日常管理方面,更好地完成会计反映和监督。

二、 我国会计电算化的现状及问题

(一)地区发展不平衡、会计电算化应用范围小,普及率不高

1.大型企业与小型企业,沿海地区的企业与内地地区的企业,工业企业与其它企业之间,在应用水平、深度、广度上差距十分明显。

2.在东部发达地区,在外资企业的感染下,大中型企业大部分都实现了企业会计电算化,大部分也都实现企业信息化。但在西部地区,经济不够发达,有些企业照样手工账,效率极低,普及率不高,严重阻碍西部经济的发展。

(二)会计电算化人才不能满足全面实行会计电算化的需要

不少单位的电算化人员是由过去的会计、出纳等经过短期培训而来,不能灵活运用软件满足工作需要,遇到超出范围的问题,只能找软件的维护人员,而维护人员又基本是计算机专业出身,对财务知识知之较少,双方不能很好地配合。即使有一部分人通过会计电算化的考试也只是掌握了一些对计算机的基本应用,不能灵活运用软件处理的会计数据,进行财务信息的加工和分析,满足各方对财务信息的需求。

(三)会计软件商品市场规模有限,缺少高档次的会计软件

1.软件实用性不强,信息输出形式单调。

我国会计电算化软件主要功能是核算,并没有实现预想的管理及预测、决策功能。现实情况是一些功能用不上,而需要的功能又不具备,没有产生真正的经济效益和管理效益。会计信息一般以表格形式输出,比较单调,没有新意,不吸引人,而且查找某些数据,或操作错误时,不能及时表现。

2.会计软件的开发没有考虑国际化。

随着世界经济日趋全球化,对外贸易不断增加,国际间的交流合

作不断增强,而我国财务软件还不具备有多国语言、多种货币处理能力,而且在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方面有些不符合国际惯例和国际会计准则等。还有更深层次的会计文化问题,使得我国会计软件不能够满足现代跨国企业经营和企业集团化发展的需要。

(四)会计电算化系统内部控制还不够完善

1.开发、各自使用不同的操作平台和支持软件,数据结构不同,编程风格各异各软件公司为技术保密,相互没有交流和沟通,没有统一的协议,自然也就没有统一的数据接口,很难在不同系统上实现数据共享。

2.系统内部衔接性差。由于当前许多财会软件都着重开发账务处理与报表管理,对于其他诸如成本核算、市场预测等功能开发力度较小,使得在处理此类问题时,需先将财会管理的有关数据输出,经人工核算后再重新输入,就是说从一个处理系统(模块)到另一个处理系统(模块),不能自动转换数据格式,直接使用基础数据。这不仅加大了工作量,而且因为由人工核算、人工输入等人为因素,必然增加出错机率,使得财会软件不能充分发挥它的管理功效和预测功能。在这种意义上,只能称它为“加电的账本”。

《我国企业会计电算化发展前景的展望》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