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美丽的彩虹》的教学设想

这是一节相对比较难上的课,我市也没有人上过这节公开课,是有挑战性的一节课。说它难上,主要原因是:1、实验效果一定要成功。用三棱镜来制造彩虹和用水棱镜来制造彩虹的两个实验一定要成功。在其它的课上我们往往会说,如果实验失败来分析原因,可能也会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然而要观察彩虹,就连实验也做不出来,怎样让学生体验彩虹呢?又怎样来分析彩虹的特点和成因呢?

关于《美丽的彩虹》的教学设想

2、实验把一定要具体。要保障实验的效果,因此在实验开始前,教师的指导一定要具体。如用三棱镜来制造彩虹的活动中,手电筒(光源)怎么拿?三棱镜怎么放(横的还是竖的)?怎么旋转?白纸(幕布)怎么放?距离大概是多少?等,这些教师在演示中一定要具体,学生操作前一定要交待清楚。这样有利于学生较快得制造出彩虹,并进行观察。

3、学生的思维一定要发展。相对而言,学生对“光是有颜色的,光可以分解”的感情认识不多,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相对较难。再说,在本课如何更好地突出科学探究的目标,课的侧重点在哪儿难以把握。我认为本课的侧重点在于“让学生在模拟实验中探求彩虹的成因和特点”。因为自然界的彩虹是开展这节课的经验基础,然后引导到通过三棱镜来模拟制造出实验室中的'彩虹,而后用生活材料镜子和水来设计水棱镜,用水棱镜来制作出生活中的彩虹。

4、这节课从知识的角度看,包括“光的分解”和“光的合成”两部分,涉及的活动可以有5个:“认识三棱镜”“用三棱镜来制造彩虹”“用水棱镜来制造彩虹”“用三棱镜合成白光”“用牛顿盘来模拟光的合成”。作为优质课评比,课上到哪里为止,教师很难把握。5位教师有的选2个知识点,有的只有“光的分解”,有的选其中2个活动,有的选3个活动,有的选4个活动。我认为本节课用二节课来上为好,本课中就着重教学“光的分解”,可以用“认识三棱镜”“用三棱镜来制造彩虹”“用水棱镜来制造彩虹”3个活动来组织教学。因为,让学生制造出彩虹是本课的底线,要化较多的时间来体验彩虹。我想本课的终端基本要求是: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用水棱镜制造出彩虹,这是可以检测的。

5、节课中这点都做得不够,导致学生制造彩虹的成功率不高。

基于以上对学生、教材的分析,根据我制定的侧重点、知识点、课堂终端要求、选用活动等,课堂的一般教学思路是:

一、追忆自然界中的彩虹,了解彩虹产生的基本条件。可以出示一幅美丽的彩虹的图片,让学生分析“在什么时候可以看到彩虹”,分析彩虹产生的基本条件。再引导到在实验室中我们能不能制造出彩虹?怎么制造?可以用灯光(手电筒)替代阳光,用白纸来替代天空,用三棱镜来替代水汽(只能教师讲)。再让学生观察三棱镜。

二、体验实验室中的彩虹,理解光是有颜色的且可以分解。先讨论怎么用三棱镜来制造彩虹的方法,直到教师演示。这里演示的操作方法一定要有利于学生较快地制造出明显的彩虹,一般情况下如果灯光、白纸、三棱镜同时调整,学生将很难制造出彩虹,所以最好规定白纸和手电筒的位置,只要调整(直放且旋转)三棱镜即可。学生实验,问“你在实验中发现了什么”。实验后讨论你的发现,当学生提到彩虹的颜色时,一般会有争议,再用三棱镜制造彩虹来观察彩虹,问“彩虹到底是怎样的?”。实验后很容易引导出“光谱”“光的颜色”“光的分解”“光的传播路线”等科学概念(最好有白光经过三棱镜射出七色光的多媒体图片)。

三、制造生活中的彩虹,科学概念的应用与拓展。那么能不能在家中也能制造出彩虹呢?我们可以用镜子和水来替代三棱镜。教师简单演示实验,学生操作,思考“为什么镜子和水也能制作出彩虹”,讨论后形成后水和镜子相结合的三角部分相当于三棱镜(最好有多媒体课件来展示),教师再引导家中可以用脸盆和镜子来制造彩虹。如果有时间也可以为下节课“光的合成”作个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