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你的孤独,虽败犹荣有感

读你的孤独,虽败犹荣有感1

读你的孤独,虽败犹荣有感

一直都喜欢心灵鸡汤类的书,刘同的《你的孤独,虽败犹荣》也是一本每一句几乎都能引起我共鸣的书。

33岁的他在书里写了33种孤独,有的关乎友情,有的关乎爱情,有的关乎亲情,亦有的关乎梦想是否被理解的孤独,但更多的是关乎自己的内心,"其实我们都一样,偶尔会觉得自己比别人更孤独".刘同在这本书里说出了许多让我感同身受的言语,一语倾心里又夹杂着释怀感。

"也许你现在仍然是一个人下班,一个人乘地铁,一个人上楼,一个人吃饭,一个人睡觉,一个人发呆。然而你却能一个人下班,一个人乘地铁,一个人上楼,一个人吃饭,一个人睡觉,一个人发呆。很多人离开另外一个人,就没有自己。而你却一个人,度过了所有。你的孤独,虽败犹荣。"读到这里,我不禁联想到自己如今的生活。前些天,因为一些乱七八糟的事情,内心的孤独感又涌了上来。当一个人被一群人一起排斥的感觉,不得不让我把平时的大大咧咧和开朗乐观全部小心翼翼地缩进自己的壳里。

"总会有不理解你的人""别人对你的看法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自己喜欢并坚持去做了""扛得住多少诋毁,就经得住多少赞美".那段时间,我几乎每天都会想到一百种说辞用来开导自己,鼓励自己,感觉自己甚像一个活"阿Q".

那段时间,心里的孤独感真的特别重。以前爸妈在身边,他们会静心听我倾诉。只是现在,我觉得长大的我不能再一味向他们吐糟负能量。其实我也知道,没人能保护你到最后,最坚强的后盾永远是自己。想到这里,就感觉好像即使孤独,也不那么可怕了。

周国平说"我认为孤独比交往更重要,一个人如果不能和自己相处的话,我认为他真的是没有灵魂的".比如一些寻美丽风景的背包客,他们不觉得孤独,不是因为他们有人陪伴,而是他们将孤独作为一种享受。在他们心里并没有孤独,有的只是下一站的落脚点可以在哪里停留,那里的风景又是如何。

孤独似乎是我们生活的必需的,每个人都逃不开,你所感受到的那些寂寥的不知所措,其实是每个生灵都在经历的。我们总要学着静静享受这分分秒秒,学着自己和自己对话,接受孤独。每个人面对孤独时,想必都有害怕过,迷惘过。但慢慢的,我觉得孤独的意义在更多方面其实是成长,是勇气。经历过便会有新的体会,就像生命中必须有裂缝,阳光才能照进来。

"放弃是一件容易的事,心一想,力一卸,顿时就轻松了。但放弃最坏的结果便是重燃斗志的可能性为零。一件事可以暂时不做,但不要彻底放弃,而从内心否定自己。"未来,有鲜花有荆棘,但愿我们都能坚强、勇敢、无所畏惧。享受孤独,在孤独的岁月长燃奋斗的火炬。

读你的孤独,虽败犹荣有感2

阅读这一本书可以说是"蓄谋已久",对它,我是满怀期待。在这一本书还未发行之前,已经从它的宣传中产生了兴趣,然而却拖到了现在才捧起。因为我真的想看看了,看看里面说的孤独,有何不一样,而又为什么,虽败犹荣。

孤独是很多种情绪的化身,有时候你不知道它从何而来,有时候,你感受到的孤独,让你恐慌、无助。作者刘同说他曾经很长一段时间里,无论怎么佯装镇定,心里还是觉得跟这个世界格格不入。从一开始的负隅顽抗到后来的平静接受,才明白一路过来的种种孤独感,如今看来都是无形中的忘我成长。

书里面那个以前害羞、腼腆的曾同学,在以前遇到事情支支吾吾的说不出一句完整话的小女生,如今却站在讲台上向十年未曾见过面的老同学诉说自己以往的经历遭遇,在场的人都难以相信。而她这转变其中的孤独恐怕没人能够想象。但我想,在走过这一段孤独的过程里,第一步应该是学会面对孤独,因为一味的躲避,是没有办法解决问题的。

对于我自己在大众正式场合就不知道如何组织语言讲话的缺点,我不想逃避,所以仍然逼着自己挤出点词来说,然而结果通常都是前言不搭后语。就如刘同在书中所说,他以前极其缺乏自信,他是常常不知道该怎么跟同学交流,而我是不知道该怎么在正式场合讲话。回想起当时在众目睽睽之下,我却结结巴巴,讲完这一句,突然就没有了下一句的情景,那一种孤独感,旁人是无法想象的。我不知道刘同那时候是怎么克服的,他在书里面没有说,他只是讲了一个故事,一个人,一个给他前进路上指点了方向的朋友。我想,他是觉得每个人都有每个人自己的特点,看完之后可以走出自己的最想走的那一步,一千个人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也就有一千个不同的方法。

我经常游荡在各种孤独里,一个人吃饭的孤独,一个人看电影的孤独,身在人群中却没有被正眼看过的.孤独,身边的一群人都成功了我却失败的孤独。我并不想如此,但我无计可施,对于孤独我以抵抗的姿态,我拒绝孤独,我外面穿一层外衣,我嬉皮笑脸,我假装与世界接轨了,但是我觉得那种孤独它与我更近了。

刘同说,孤独并不可怕,它是与自己对话最好的时光。

我觉得,这句话我会感受得比较深,自己一个人呆的时候,孤独是必备的,但是却会让自己想得更多,"我到底想要什么?""我是不是这样那样会更好一点?"诸如此类。然后反过来想想,这样的孤独,貌似也不是很差?正如心灵鸡汤里,正在经历的孤独,我们称之为迷茫,经历过的那些孤独,我们称之为成长。

至今仍不明白虽败犹荣这个"败"是什么意思,等我什么时候可以学会享受孤独,在孤独中读懂自己,或许就能明白了。我也希望有一天,我能说一句,"我的孤独,虽败犹荣".

读你的孤独,虽败犹荣有感3

这个暑假把上个寒假买的《你的孤独,虽败犹荣》看完了。说实话,我个人觉得这本书与大冰的《乖,摸摸头》是一种系列,都是将自己生活中的故事,无论大小,都娓娓道来。像我现在这样的年纪,确实很适合看,但也只能是这个年纪,再过就不行了,太小也不适合。

关于这本书,我有四个深刻的感受:一是书中很多话语说得很中肯,直接触碰到人内心深处,但也有些句子不乏矫揉造作之意。只是我明白,他的“矫揉造作”并非故意,这是一种年轻人独有的“情怀”,我有,很多人也有。二是它作为一本“青春画册”,描绘了各种故事和各种心理感受,自然与很多年轻人的心情相契合,是一本成功的“鸡汤”,但它也只能是“鸡汤”,却不能在实际中给我们任何实质性的帮助。当然,我知道,书只是引导人,真正能够起决定作用的还是读者本身;三是被作者刘同的用心感动。在书近完结时,刘同邀请了一些朋友发表他们对“孤独”的看法,但他却并未就此打住。

书的最后一页题为“值得被看到的你”,内容空白,却在最左边脚页处附注了一段话,令我印象最深的一句是“我要穿越人海,用心问候你”,并附上了他的二维码,作者的真诚可见一斑。四是虽然作品名为《你的孤独,虽败犹荣》,但是否就真正意味着所有的孤独都是“虽败犹荣”?并不见得。真正“虽败犹荣”的孤独,那就是当你也有一天像刘同一样,能够站在一定的高度,然后回味这段孤独,并为此感动、感激时,它才是真正的“虽败犹荣”。我很惭愧,至今没看过几本书,因此对文学作品的理解也有限。或许此番评价并不透彻,但也仅代表这个时期的我的思想和水平。

在看这本书时,我有千万种心情;在合上这本书后,我平静从容。从书中走出来,回到现实世界,回到我的世界,一切照旧。要说什么变了,可能是多了某种潜伏着的思绪。书能改变一个人?只是影响一个人。当我们在书中找到了与自身相似的经历或情绪时,我们会兴奋窃语“是的,我也是这样”,之后,我们会更渴望看到作者对我们共同的疑惑给予回答或劝慰。阅读,是看着别人的故事,解决自己的问题。

另外,我读这本书的收获之一就是发现刘同是中文系,而我是文学院,有什么不同吗?一点都没有,哈哈!作为中文系学生,看到他在书中说到的他的大学生活,确实有很多触动。大学里十分迷茫,却又不甘这样浪费时光。作为一个中文系学生,只能每天写作练笔,希望自己的作品能有一天被发表。

每一次写作课作业被批注后发下来的那一刻,既期待又害怕,心里忐忑不安,表面却装作满不在乎。因为对于这样的我而言,被认同就是最大的鼓励。比较庆幸遇到刘同这个中文系出身的作家,因为无论如何,书中都有一些唯有中文学子才能深有体会的东西。我现在大二,暑假后就要升入大三。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是我随意选择却从未后悔的决定。因为它,我爱上了写作。

在我看来,写作是最好的与自己对话的方式。只有在写作时,我才能静下心来和自己交流。文字成为了记录我生命中阴晴圆缺的方式。感谢遇见,让我能有机会,有能力去书写每一个属于我的故事。所以,我也是发自心底羡慕和佩服刘同的,因为他能在多年后,在另一个领域中闯出一片天地后,一边继续在这个领域奋斗,一边回头拾起以前的梦想,坚持写作并最终出书成功。他的“业余是写作”的人生,应该很幸福吧。希望以后我也能如他一样,一样有写作能力,一样有生存能力。

买这本书的初衷,是被标题“你的孤独,虽败犹荣”所吸引。如我所说,我渴望在书中找到我心中某些问题的答案。然而即使是作者,也不能说写完这本书后就不迷茫了,所以,我的问题是否解决了?你猜。答案从来不在书中,而在自己心里。一句“谢谢,珍重”挥手告别那些已经远去模糊的背影,至于如今还在,未来仍要并肩的人,咱们一起仗剑走天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