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教育的路有多长

最早得知心远,是在李跃儿教育网站论坛里,她是个活跃分子,印象中这个妈妈很有思想见地,人缘儿也出奇地好。2008年去上海讲座,2009年带孩子去上海度假,都得到心远的热情款待,有了初步的当面印象,同时结识了她的儿子Samuel。

儿童教育的路有多长

而我和心远之间亲密的交往,则因了殊途同归的缘分。这几年,我一直在鼎力协助“华德福国际夏令营”进入中国,该营于2011年夏季在北京举办了第一期。在当年5月份的助教培训课程上,我是培训老师之一,心远是学员之一。在那之前,她已经去成都华德福学校接受了师资培训,所以她如此积极地参与华德福夏令营的公益工作。

这期间,早就听心远说她在写一本书,关于怎样养育她的儿子。

这是好事,我心里暗暗想。12年前,我的《让孩子做主》第一版面世,当时还没有多少类似的书籍。近年来,“妈妈手记”形式的育儿书籍越来越多了,仅我写过推荐序的,就包括友童的《懒妈妈快乐育儿经》、立夏的《跟着直觉做妈妈》和甄颖的《和小美在一起》。

“妈妈手记”的好处在于:读起来轻松——因为都是故事;容易引起共鸣——原来我们都有同样的困惑,也有同样的喜悦啊!通过故事传播各种育儿理念,是最容易让人接受的方式,强于专业书籍一串串术语名词加上一套套理论说教,让人看了昏昏欲睡。

心远在几个热门站十分活跃,早就是名人了。兼之我们是熟识的朋友,所以当她找我写推荐序时,我还纳闷儿:“我怎么有资格给你写序呢?”

她比我还纳闷儿:“怎么不该是你给我写呢?想当初,我最早就是看着你的书,开始关注儿童教育的,你是我的领路人呀!你带领了一大批家长走上育儿的正道,我们都是亲眼目睹着你怎么养育孩子的。”

唔,嘴甜的话容易令人迷糊。“也就是说,我是第一个吃螃蟹的,我在前边犯错误,你们在后边吸取教训,少走弯路,是吧?”

电话那头依然是心远甜蜜的嗓音,谦逊的话语,感恩的言辞,我却居然从中听出来“幸灾乐祸”的味道。

看完她的书稿,我丢个电话给她,“喂,你要当专家了!”

她吓了一跳:“此话怎讲?”

这下轮到我“幸灾乐祸”了:因为这本书写得太好了!会受到大批父母的欢迎、拥护和求助,你会被捧上专家的宝座,在媒体抛头露面,开设专栏,解答疑问 ……. 嘻嘻,准备好了没有?

其实心远不会被我吓唬住。“专家”这个名号,她当之无愧。这本书虽然是以她养育自己的儿子为基础,却远非仅仅是时下流行的“妈妈手记”体,而是堪称专业论著。书里凝聚了心远近年来潜心学习和研究的教育体系,以及她自己通过实践而来的心得体会。书里虽然列举了很多她自己儿子的事例,但更多的篇幅贡献给细致入微地介绍儿童发展的过程和规律,给读者全新的角度来看待孩子。

在我看来,从“妈妈手记”作者,升为儿童教育专家,除了养育好自己的孩子之外,还需要具备两点资质:

第一,是专业资质,即需要以专业身份和大量其他孩子相处的经验。这一点,心远名至实归。这些年,她一直在当老师,不仅教成年人,开父母读书会和讲座,接受父母的'咨询;她还开办了儿童英语俱乐部,以英语阅读为媒介将她的教育理念实践出来;而且,心远将每周日的下午都固定奉献给社区的孩子们,给他们上品格教育和团队合作的课程;除此之外,心远还有在“华德福国际夏令营”担任义工助教的特殊经历。当时因是第一期,各方面经验不足,难免遇到意外的困境。助教们格外辛勤劳苦,体力透支。心远在艰苦的条件下,依然把助教的职责完成得尽善尽美。闭营那天,看到心远带着如花的笑靥,温柔体贴地照顾她那组的小孩子们,领着他们上台表演节目,我对她的敬仰之情立时如滔滔江水。

第二,是心理素质。在和大量父母一起工作12年之后,我的体会是——真正的专家理当重分享、轻指教,甘做桥梁,把好的育儿理念介绍给大家,致力于开启其他父母的智慧,让读者获得做好父母的自信,而不是让众人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强势指导面前,自惭形秽、自愧弗如。因而,虽贵为“专家”,却不可高高在上,妄自尊大,自以为是,对父母们指手画脚,出谋划策,自认高明。这一点,心远也名副其实。通过她书中的文字,读者们可以清楚地看到真实的心远:充满爱心与智慧,却又谦和善良、真诚坦率、勇于自省、坚持自我完善。

心远给她的书起名《童年保卫战》,听上去有些激烈,不像她的温婉风格,却乃非言过其实。掌握了书中介绍的新颖教育理念,再比照主流教育对孩子实施的教育手法,读者们会看到,在当今严酷的教育环境和世俗文化包围下,我们孩子的童年(以及少年和青年),的确需要我们以战士的精神去保卫乃至捍卫了!

最后,再半开玩笑地说——假如我真是心远的“领路人”,那么我真的非常高兴看到心远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