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人脱贫致富先进事迹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有写事迹的经历,对事迹很是熟悉吧,事迹是为了表扬先进、弘扬正气、推动工作,对工作、学习中涌现出来的先进集体、先进人物的优秀事迹如实记载和反映的书面材料。想拟事迹却不知道该请教谁?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残疾人脱贫致富先进事迹,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残疾人脱贫致富先进事迹

残疾人脱贫致富先进事迹1

在去往达茂旗西河乡的公路上,一个交叉路口处的“农家山养鸡”的牌子,就能指引着我们来到西河乡西黑沙图村老秦的养殖基地。老秦,男,56岁,是一名自主创业残疾人,因为事故导致腿部和腰部残疾,是一名持证的肢体残疾人,但这也没能让他停止追逐梦想的脚步。现如今,他已是达茂旗俊英种植专业合作社的法人代表,村里许多人都加入了他的合作社,同时他还安排了9名残疾人在他的合作社就业,让他们走上一条脱贫致富路。

提起合作社,老秦的合作社是20xx年3月5日成立的,到现在已经10个年头了。听老秦说:“我们刚开始成立合作社的时候只有5户人家加入,有3个人是残疾人,后来又有24户陆续注册加入了我们的合作社,并且又增加了3名残疾人,我本人是残疾人,所以我也想帮助残疾人”。葛豹是在合作社工作的残疾人,他说:“这里的活不太累,适合我们残疾人做,我们就是帮助秦总给合作社的鸡、鸵鸟喂喂食,捡捡鸡蛋,活不重,还能增加收入,比种地要强”。

老秦是一名地地道道的农民,但是由于自己是一名残疾人,种地的农活让他力不从心,不爱言表的他,内心有一股不认命运的倔强,他不甘心只通过种地来生活,他认为残疾人也能干一番自己的事业,他想另谋出路改变命运,也想带领和帮助残疾人朋友脱贫致富,这就是他成立合作社的初心。合作社成立初期,老秦养殖的是山养鸡,规模迅速扩大,xx年,就突破了1000只鸡,而这时又出现了问题。他们养的青腿麻鸡、草原绿鸟鸡等品种都不适合气候条件,另外,由于资金紧缺,基础设施不完善,也损失了不少,后来在摸索中他发现了最适合养殖的鸡种——柴鸡。虽然创业初期困难重重,但也不是一无所获,在一次次的摸索发展中,他也积累了经验,老秦一直在寻找适合养殖、致富效益更加明显的养殖项目。从20xx年合作社成立到20xx年,老秦带动入股成员和残疾人通过养殖柴鸡、销售鸡蛋,取得了很明显的效益,规模也进一步扩大了,柴鸡养殖规模达到了10000只。20xx年,达茂旗残联资助了他10万元基础建设资金,帮助他的合作社盖起了400平米的鸡圈,鼓励他带动更多的残疾人就业,当时合作社每年的销售额达到了60多万。老秦是个想法多、头脑灵活的人,养殖山鸡的同时,老秦又发现了养殖鸵鸟的商机,而且鸵鸟也适合当地气候和环境,鸵鸟成活率高,而且鸵鸟蛋和鸵鸟肉可以食用,鸵鸟蛋还可以制作工艺品,鸵鸟油还有很多利用价值,养殖方式也不用太过精细,潜藏商机巨大,于是20xx年老秦又引进鸵鸟养殖,不断地摸索前行。如今老秦合作社已有大鸵鸟30多只,每年都在不断增长。同时他雇佣养殖鸵鸟的3名工作人员也是残疾人,引进了鸵鸟,也增加了残疾人就业的岗位,想着合作社发展的同时,时刻不忘“拉扯”残疾人致富。养殖合作社的建立,取得效益,老秦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了自己种地的现状,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同时他安置的9名残疾人在合作社实现了稳定就业,每年能给他们增加1万多元的收入,使他们实现了稳定脱贫。达茂旗残联帮扶老秦,老秦也是一直在回馈社会,在合作、用人方面也是很照顾残疾人,积极的帮助带领残疾人脱贫增收。老秦靠着自己的自强自立和努力拼搏改变了命运,开拓了一番新的事业,可是看着周围村庄还有好多的残疾人生活依然十分贫困,老秦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忠厚实在的他,有一股闯劲和干劲,更有一颗乐于助人的心,他脑海中萌生了一个想法,就是要用自己的能力,尽xx努力带动帮助周边的'更多的残疾人。于是老秦通过把合作社的小鸡免费发给周边贫困残疾人户30到50只进行养殖,年底回收残疾人户的鸡蛋和鸡,帮助他们增加收入,共帮助50户残疾人家庭,每年也可帮助每户残疾人家庭增加3000—5000的收入。老秦的合作社不断发展,效益也一天比一天好,自己创业致富的路上,他也没有忘记带领残疾人走上致富路,带领着残疾人在致富的路上大步往前迈。合作社逐步起色,但压力也从未减少,资金的问题,品牌的问题,市场销路拓展的问题,等等,都摆在了他的面前,他有时候也会感到迷惘,不知道下一步的方向在哪儿。达茂旗残联每年也在就业创业方面给予老秦扶持,因为老秦,不仅仅是个人创业,而且是带动帮助更多的残疾人通过就业增收,这对于残疾人增强就业和生存信心起到了非常好的示范带动作用,他的合作社也解决了很多残疾人就业问题。现如今,他的合作社步入正轨,稳定发展,也能取得良好的效益,每年的销售额能达到100多万元。养殖基地规模进一扩大了,养殖品种也进一步增加了,但是他帮助残疾人的初心没有变,合作社的销售额增加了,那么他给残疾人的工资也就增加了,9名残疾人在合作社工作,以前每人一年能增加10000元的收入,现在增加到了15000多元,这样的个人收入在当地可是高收入了,比种地要强不少。合作社安置残疾人的同时,他还是一如既往的为周边残疾人户免费发放小鸡,年底回收鸡蛋来增加帮助他们收入,他每年固定帮扶50户贫困残疾人家庭。只要愿意通过养殖鸡增加收入的残疾人,他还愿意吸纳进来,免费资助。他说:“只要残疾人愿意跟我一起干,有多少残疾人愿意加入,我都接受,只要能帮助他们,我愿意尽自己的一份力量”。看着慢慢步入正轨的事业,老秦总是信心满满。老秦说:“现在的产业基本稳定了,下一步,我想把基地再好好打造一番,建成绿色现代的合作社,还有就是尽快想办法把品牌打出去,让更多的人充分认可我们的东西,同时也希望通过自己的创业经历,能激励更多的残疾人要自强自信起来,激励更多的残疾人就业创业,帮助更多的残疾人”。目前,老秦也还是在为合作社的发展奔忙着,正在建设合作社的冷库和屠宰车间,主体已经建成,正在进一步完善设施,他希望把自己的产业做成供产销成熟的一条龙服务产业,进一步扩大合作社的规模,也能安置和带动更多的残疾人就业。他通过自己的努力证明了自己,他用自己的拼搏“扎扎实实”脱了贫,成了“老总”,也辐射带动周边的残疾人脱了贫。经营合作社带领残疾人致富的同时,他还积极投身公益事业,他还经常开展爱心活动,经常资助残疾儿童或者困难人群食用鸡蛋。他不仅想着带领残疾人脱贫致富,他还想着回报社会,得到鸡蛋资助的孩子们都知道他们的“秦叔叔”是个好人,这也折射出老秦富有爱心、和热心的好品德。

残疾人脱贫致富先进事迹2

伴随着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全国700多万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也如期脱贫。然而,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站在新的历史节点上,如何帮助残疾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让好不容易得来的美好生活持续下去,成为各地必须答好的新试题。

“现在有了工作,日子越过越好了。”在湖南邵阳市隆回县一家康复器械公司,39岁的残疾人刘丽(化名)正忙碌着。刘丽家住隆回县六都寨镇,曾是边缘易致贫残疾人。在当地残联帮助下,她不仅找到了新工作,还享受了低保、医疗保险代缴、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等政策,实现稳定脱贫。

刘丽的故事并不鲜见。据统计,目前,脱贫残疾人年收入是脱贫人口年收入的'81%。加之大部分残疾人劳动能力较弱、看病康复支出较大,与其他群体相比,致贫返贫风险较高。

为此,各地建立健全相关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为防止残疾人致贫返贫筑牢“堤坝”。

在贵州,省残联借助“贵州扶贫云”防贫监测预警平台为基础的大数据监测系统,动态跟踪核实残疾人相关情况。目前,贵州省30355名残疾人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中,已消除30309人的致贫返贫风险,消除率达99.85%。

在河北,该省7067名残疾人脱贫不稳定户和6975名残疾人边缘易致贫户被纳入监测范围。河北省残联通过定期与扶贫、民政等相关部门开展数据比对,摸清残疾人需求,提供精准帮扶。

在山西吕梁,当地政府为全市所有持证残疾人代缴意外伤害保险,有效防止残疾人因意外伤害返贫或致贫,提升了他们的安全感。

“我们将继续指导各地残联,充分利用大数据信息手段,动态掌握需要帮扶残疾人家庭情况,建立残疾人跟踪访视机制,做到残疾人致贫返贫‘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中国残联党组书记、理事长周长奎表示。

残疾人脱贫致富先进事迹3

不久前,合肥一对年轻的“轮椅夫妻”互相帮助、齐心协力跨过马路牙的视频,在网上热传,得到广大网友的点赞和祝福。视频的发布者“侣翼”,正是视频中的女士。她叫小林,是肥西县人,与丈夫薛全目前租住在创业所在的合肥庐阳经开区。

小林患有先天性脊柱侧弯,14岁那年,手术治疗失败,导致她腰部以下无知觉,无法行走和站立。丈夫薛全的残疾是车祸导致的。两人平日都靠轮椅代步。几年前,心灵手巧的小林跟着电视节目学习制作软陶,并开设网店售卖,获利颇丰。

“一开始,我做的人物软陶都有点畸形,常常是辛辛苦苦制作了一天,又毁掉重作。”小林回忆说,但她并不灰心,而是更加投入,不断琢磨,反复练习。她还通过网络向同行们请教,把软陶作品发到群里,请大家点评、指教。慢慢地,她制作的软陶“活”起来也“火”了起来。看过的网友们纷纷发来订单。

日前,在位于合肥市庐阳区百帮创业园的残疾人辅助性就业机构暖阳工坊里,坐在轮椅上的.小林耐心地教下肢活动不便的徒弟做人物软陶。“软陶制作是非常适合残疾人的就业项目。我想多带些学员,帮助他们就业,并把这个项目做大。”小林说。她笑着介绍丈夫薛全,每天都在研究制造残疾人助力车车头,“身边许多行动不便的残疾朋友,都用他制造的车头。”

对于未来,小林和薛全有着清晰的规划。小林想继续自己喜欢的软陶制作,扩大规模,带动更多残疾朋友加入这个项目,增收脱贫。此外,她还要全力支持薛全钻研残疾人助力车车头制造技术,“梦想能实现机械化生产,建立自己的品牌。”

在小林的微信朋友圈里,记者看到她发了很多夫妻外出旅游的照片。“只要心向远方,轮椅根本不是束缚。”她很有哲理地说,身有残疾,但心灵是自由的,要加倍努力奋斗,放飞心灵,追逐梦想。

残疾人脱贫致富先进事迹4

看着手拄拐杖的小玉,很难想像他是一名学业优秀的大学生、一名创业成功的老板、一名助残公益达人。

小玉出生在亳州市谯城区一个小镇上,幼时一场突如其来的疾病,导致他患上了小儿麻痹症。在遭遇了一些同龄孩子的孤立和嘲讽后,他放弃求学,11岁那年,被人以“帮寺庙卖香火”为名,骗到外地行乞。历经磨难,他才侥幸回了家。生活的磨难往往是一种人生的启迪。回到家的小玉重操学业,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中学和大学。

“通过自己创业,为更多的残疾人创造就业机会。”小玉说。大学期间,小玉利用课余时间,从事报纸发行,兼职做广告设计和画室培训。他希望积累更多的经验,为创业打基础。20xx年,小玉接手了之前实习过的广告公司。20xx年,他参加亳州市青年创业大赛,创业项目“爱心小屋助残便民服务点”获得二等奖。20xx年,他与一家上市公司合作,在市区开了15家“爱心小屋助残便民服务点”,帮助20余名残疾人解决了就业问题。

“帮助更多贫困残疾朋友创业就业、脱贫致富。”这是小玉不变的追求。他一手创建了残疾人在线电子商务平台——“领翔商城”,让残疾人可以免费接受培训、免费开网店。一些入驻该平台的.残疾人高兴地说:“无需自己进发货,只要点点鼠标,就可以做生意,实现创业梦想。”

“虽然从小重度残疾,但在几次手术之后,我也能站起来了;虽然求学之路布满荆棘,但我也完成了大学的课程;虽然创业之路充满坎坷,但今天我是拥有3家公司、40多名员工的老板。必须感恩社会、回馈社会!”小玉发自内心地说。他经常参与公益助残项目,如“用我的声音,带你看世界”“我是你的眼系列活动”等。他表示,希望能为残疾人提供实实在在的帮助,让更多残疾人可以像健全人一样,拥有阳光的心灵、稳定的工作和幸福的家庭。小玉曾荣获“安徽省残疾人自强模范”“亳州好人”等称号。

截至20xx年底,我省累计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有57.8万余人,已脱贫48.4万人。省残联党组书记、理事长高莉介绍,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残疾人扶贫工作,将残疾人扶贫工作纳入保民生、保增长大局中同部署、同推进、同考核、同落实。去年8月,省残联七代会将残疾人“脱贫奔康”作为六大行动之一,采取系列惠残措施,助推残疾人“脱贫奔康”。各级残联主动配合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精准施策,激发残疾人脱贫内生动力,鼓励残疾人通过创业就业实现稳定脱贫,实现残疾人一人就业,全家脱贫,确保打好打赢贫困残疾人脱贫攻坚战。

残疾人脱贫致富先进事迹5

今年5月16日是第三十一次全国助残日,本次全国助残日主题为“巩固残疾人脱贫成果,提高残疾人生活质量”。在全国助残日来临之际,广西区残联公众号将紧紧围绕“巩固残疾人脱贫成果提高残疾人生活质量”的主题推出残疾人脱贫典型人物系列报道,共同营造扶残助残的良好氛围。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上林县白圩镇繁荣社区,感受残疾人脱贫户老韦的故事。

老韦是上林县白圩镇繁荣社区人,肢体二级残疾。20xx年他家被评为建档立卡贫困户,20xx年光荣脱贫。近几年来,他通过成立白圩镇光华农民种养专业合作社,养殖广西山水牛致富,成为一名创业致富带头人,带动全村34户贫困户共同走上脱贫致富路。今年2月,老韦荣获评“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奖。

政策帮扶艰苦创业实现脱贫致富

2岁时,老韦患上了小儿麻痹症,下肢功能全部丧失,落下了残疾,只能靠拐杖行走。初中毕业后,不甘平庸的老韦拖着残躯到广东、南宁打工,开三轮车、摆地摊、进工厂,只为心中的一个梦想——摆脱贫穷。20xx年初,在外漂泊多年的老韦带着同样身体残疾的妻子返乡创业,想安心找份事做。

“回来后我到村里了解,觉得养黑山羊比较适合我们村石山地理条件!”老韦说。老韦夫妇俩用尽的积蓄,再向亲友借钱,在山脚下建起了一个1000平方米的养殖场,买回26只山羊养殖。老韦每天拄着拐杖,一步一拐爬上半山腰,呼唤着羊儿回来,摔跤、跌倒成了家常便饭。那时候,他们两个女儿最大的才3岁,夫妻俩一边照顾小孩,一边照顾小羊羔,创业之路走得非常艰难。

期间,老韦参加了多期养殖技能培训,还获得产业扶持资金6000元和“阳光助残扶贫基地”养鸡扶持,熬过了最困难的创业初期。20xx年12月,老韦参加粤桂两广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班,被评为“优秀学员”,开阔了眼界,更加坚定了创业的信心。

从20xx年到20xx年两年多时间里,老韦养殖的5批山羊顺利出栏,销售收入达到22万多元。初尝创业甜头的老韦,开始谋划着要养殖肉牛,做大产业。

“20xx年,我们以全县精准扶贫政策支持力度加大为契机,及时把幼牛养殖作为主要扶贫产业,在县领导的牵线搭桥下,我们和广西山水牛公司合作养山水牛,慢慢地走上了养牛之路。目前,合作社牛存栏280多头。”20xx年3月,老韦获得了扶贫政策3万元的建牛栏补助,随后成立了上林县白圩镇光华农民种养专业合作社,吸收10户贫困户以每户5万元贴息贷款入股。20xx年,老韦先后投入200多万元建起了盛荣及光华两个养殖场,建起了一条生态饲料生产线,年销售成品牛70多头、山羊180多只,利润达到30万元。

“已经有34户贫困户参与了我们的养牛事业,到20xx年底合作社累计分红37.32万元,每年发放给贫困户工资将近10万元。”老韦说,没有党的好政策,特别是精准扶贫政策,绝不可能有他今天的好日子。立志带动更多的贫困户特别是残疾人贫困户改善生活,早日脱贫。

直面困难带动残疾人脱贫致富

残疾贫困户阿强加入到合作社以后,他对养殖业慢慢地有了兴趣,现在他在家里种点果树,在果树底下养鸡,有了固定的`收入,然后每年在我们合作社也有固定的分红,他现在的日子过得越来越好。”身为残疾人,老韦深知残疾人创业本身就比健全人困难。他常常对自己说:要在力所能及的条件下,积极扶持贫困户脱贫,帮助残疾人创业。“

20xx年,老韦新建起一个1200平方米牧草加工场,年加工、销售甘蔗尾稍稻草等农业废弃物1300多吨,带动周边群众增收40多万元。新建牛栏900多平方米,牛存栏量296头。预计20xx年,牛出栏量达到450头。20xx年合作社发放入股收益金37万多元,发放贫困户工资26万多元。

三年多来,一共有34户贫困户通过小额信贷或者务工等方式加入光华农民种养专业合作社,每年给他们固定分红以及稳定的工作岗位,截至20xx年底,全部实现脱贫。

20xx年,老韦以创业致富带头人的身份,到各乡镇新时代讲习所开展讲习活动,并参加全区残疾人脱贫攻坚先进事迹巡回报告会。20xx年,老韦参加全国残疾人脱贫攻坚先进事迹巡回报告会,宣传党的扶贫政策,讲述自己的创业故事。由于工作成绩显著,上林县委县政府授予老韦“上林县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称号。

“贫穷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没有勇气去面对贫穷。我们残疾人和健全人没有什么区别,只要我们有信心去面对生活,有勇气去面对困难,我相信我们能够和健全人一样拥有幸福的生活。”老韦说。

今年2月,老韦获评“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我从一名贫困户成长为一名致富带头人,成为贫困户的帮扶者,这一路充实又不易。”老韦说,获评“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让他有了更大的使命和担当,今后他还要扩大生产规模,继续带领村民一起走上致富奔小康的道路。

残疾人脱贫致富先进事迹6

老王,男,1986年出生在兜山镇瓦窑村的一个农村家庭,6岁时因一次车祸丧失了一只手臂,落下残疾,突如其来的变故,给这个原本不富裕的家庭带来了巨大打击。

20xx—20xx年兜底政策扶贫,保障生活。老王家中共有五口人,父亲是肢体二级残疾人,家中还有一个6岁的孩子在上学,一家5口的基本生活开支约20xx元/月,但家中唯一的收入来源仅靠老王1350元/月的工资。考虑到其家庭困难,20xx年,经过精准识别,兜山镇政府将老王一家整户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给予400元/月的低保政策兜底,这无疑改善了老王一家窘迫的生活。可老王深知,即使政策兜底保障了一家的基本生活,但要想脱贫致富,还得靠自己!

20xx—20xx年发展养殖业,顺利脱贫。因富顺县残联每年会实施扶持残疾人发展生产项目,各镇乡残联都会购买鸡、鸭、鹅苗等发放给残疾人发展生产,作为兜山镇残联专委的老王,察觉到了商机,20xx年投入4万余元育鸡、鸭、苗,后将培育出来的鸡鸭苗销往15个镇乡残联,实现净收入4万元,赚得真正意义上第一桶金的老王信心百倍,干劲十足。养殖业的发展,也使得老王20xx年顺利脱贫摘帽。

20xx—20xx年乘胜追击,创业致富。20xx年,老王和朋友在夜市吃龙虾时,发现龙虾单价高,但顾客却络绎不绝。嗅觉敏锐的老王毅然决然投入到龙虾养殖业的浪潮中。找好田地、挖机进场、购买虾苗、硬化田坎……精明干练的老王有条不紊的操办这一切,一个月后,位于永年马家3组,占地面积86亩,投入成本达12万元的`小王龙虾产业基地初具规模。由于老王没有养殖龙虾经验,技术欠缺,县残联积极联系农业科技员给老王提供技术指导,虾苗成活率达90%以上。现老王养殖技术已经成熟,小王龙虾产业基地年产经济效益达20万元左右。

创业成功的老王用自己的劳动为自己带来丰收的收益,20xx年,老王花费20万元将位于兜山老家80平米的房子加固维修拓宽,拓宽后的2层楼房现有230平方米,除此之外,老王还花费23万元,在自贡西南农商购买了一个商铺,生活越过越好的老王也成了瓦窑村的致富代表。

20xx年——描绘蓝图,扩大规模。对于未来生活蓝图,忠全有自己的构想和设想。下一步,老王打算扩大小王龙虾产业基地的规模,硬化周边走道,完善基础设施,并发展水果种植业,为顾客提供龙虾垂钓与野外采摘一体服务,由此增加顾客人流量。在销售渠道上,除传统销售模式外,还计划在西南农商商铺成立店面,实行“线下销售+线上销售”双模式,拓宽销售渠道。

谈到将来,老王信心满满地说:“现在国家各项政策这么好,我没有理由不撸起袖子加油干,相比于政府帮扶,我更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残疾人脱贫致富的强人,为残疾人争光,同时也带动更多的人脱贫致富。”

残疾人脱贫致富先进事迹7

初夏时节,草木繁盛。5月10日下午,蚌埠市固镇县城关镇残疾青年小魏,冒着高温在自己的艾草地里忙活。31岁的小魏患有小儿麻痹症,妻子小陈左手先天发育不全,曾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后来,夫妻俩通过种植艾草和加工、销售艾草系列产品等,闯出了一片天地,成了当地小有名气的创业者,成功脱贫致富。

虽然身患残疾,但小魏没有意志消沉。他20xx年考入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习中药学。毕业后,他在亳州市帮人售卖中药材,期间尝试经营经典中药汤剂的网店,但收入始终不高,加上幼小的孩子需要抚养,家庭经济非常拮据。

“当时是帮朋友选种植项目,自己试种了3亩艾草,效益还不错。”小魏告诉记者,当地有个传统习俗,端午节时,家家户户都要买艾草放在门边,所以鲜艾草总是供不应求。20xx年端午节,小魏和妻子载着鲜艾草到家附近的`菜市售卖,一个早上就卖完一车。去年端午节,他专门雇了乡亲帮忙,到县城的几家菜市场售卖,还统一打出了自己的品牌,更受市场欢迎。

“一年的净收入能有6万元左右。”小魏给记者算了一笔艾草种植账。他种了7亩地艾草,艾草一年可收3季。第一茬卖鲜艾草,能卖1万多元;后面两茬加工艾制品,能卖2万多元,这样比单纯只卖艾叶能多赚。夫妻俩不怕苦不怕累,加工足浴包、艾枕、香包等艾草制品,通过网店等渠道销售。

小魏夫妇发展艾草种植产业,得到了当地政府的政策扶持,还申请到了5万元的小额扶贫无息贷款。夫妻俩开了一家实体店和两家网店,销售艾草产品等。小魏信心满满地对记者说,他正在注册自己的品牌,延伸艾草产业链,要开发更多艾草衍生产品,稳扎稳打扩大种植规模,提升种植效益。

“残疾人创业要有坚定的决心和毅力,还要选准合适的产业项目。”固镇县残联理事长对记者说,小魏夫妇的创业经历,值得其他残疾人学习。

残疾人脱贫致富先进事迹8

农历三月,春风刚刚踏上高原,将希望的种子洒向千家万户,就像阿德总是骑着三轮车将好消息带给乡亲们一样充满着幸福和快乐。

阿德是西宁市湟中区土门关乡贾尔臧村的一名肢体二级残疾人,早年因患上严重的骨髓疾病而失去了右腿。但命运的磨难并没有打消他向往美好生活的执念。

20xx年,湟中区(原湟中县)残疾人联合会在土门关乡成立了第一个残疾人志愿者联络站,阿德是这个联络站的第一个志愿者,无论寒天冷地,无论风吹日晒,他志愿协助区残联做一些数据统计、残疾人补换证之类的繁琐工作,为此,他总是骑着三轮车山上山下跑,期间他结识了一些和他一样身有残疾的人。

看到他们生活不易,阿德开始思考如何才能改变现状,走出一条适合残疾人脱贫致富的路子。本村的地理优势和自然资源非常适合小规模土鸡养殖!“这不就是摆在眼前的致富路吗?”于是,在他的带动帮助下残疾人家的院前屋后、空闲的地方都养殖起了土鸡。加之近年来随着湟中区上山庄花海、贾尔臧传统村落、田家寨千紫园等农村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壮大,在带动当地农家乐等旅游饮食产业稳步发展的同时,也开始带动当地绿色有机畜牧产品产销供应链逐渐发展。

20xx年,阿德自发组织并联合4名当地残疾人注册了“湟中以勒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合作社实行“合作社+残疾人农户分户养殖”的规模化养殖、经营、销售模式,旨在为养殖土鸡、土猪的残疾人搭建平台,进行抱团发展,风险共担、互利共贏,带动周边残疾人家庭自助创业就业,增加收入。

在湟中区残联的支持和帮助下,20xx年,合作社试点带动20户农村残疾人家庭居家养殖,每户发放50只鸡苗。首次试点,鸡苗的成活率就达到了95%!

湟中区田家寨镇毛家台村的史君辉是因车祸致残的`肢体二级残疾人,也是此次试点小规模养殖土鸡的第一批受益人。这是一次成功的尝试!在阿德的联络和协调下,20xx年至20xx年,青海省残联为当地15户建档立卡残疾人改建了1000多平方鸡舍,史君辉家也在此次改建之列,鸡舍改建项目的实施,使得鸡苗存活率进一步提升,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收益。

看着周围乡亲们在这条脱贫致富路上渐渐迈上正轨,阿德愈加充满了信心。为进一步拓宽残疾人乡亲的脱贫致富路,阿德又带领一部分有能力的残疾人家庭进行母猪繁育和仔猪养殖。居住在湟中区土门关乡红岭村的肢体一级残疾人严发荣就是其中之一,严发荣早年因病致残,家庭经济困难,还要供两个孩子上学,仅靠妻子微薄的打工收入根本无法撑起家庭开销和孩子们的学费。在阿德的带动下,严发荣的土鸡和土猪养殖搞得有声有色,每年下来也有几万元的收入,孩子们的学费有了着落,妻子也不用再外出打工了。

无论是在田间地头、抑或在鸡舍猪圈,这个一瘸一拐的身影,就像一个快乐的信使总为大家带去喜讯。合作社社员的孩子上大学,阿德想尽办法为他们争取助学金;合作社成员的土鸡土猪将要出栏,也常常是阿德去跑销路、联系顾客、做推广,让乡亲们早日实现增收。

多年来,阿德坚持带领身边残疾人脱贫致富,取得了显著成绩。也获得了很多荣誉,20xx年他被中国残疾人联合会推选为“身残志坚光荣脱贫”20xx年度新闻人物;20xx年他被青海省残联推荐参加了中国残疾人联合会20xx年度新闻人物评选活动。

阿德说:“希望以自己力所能及的力量,通过政府帮助、个人努力、合作社带动,实现精准脱贫,在脱贫攻坚的路上不落下身边的一个残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