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籍贯杂文

帮孩子拿到期换证的身份证时,遇到这样一个事情。

所谓籍贯杂文

有一个人帮新出生的孩子登记户口。

户籍人员问他:**县属于哪个城市呀?

他回答了。然后追问:是否可以将籍贯写成沧州呢?

户籍人员告诉他,这样是不行的,都是随着父亲的籍贯书写的,不能随意更改。

这个人有点失落,反复问了几次,都没有得到肯定的回答。拿着新打印出的户口页,有点闷闷地走了出去。

我问:是不是有这样的规定呢?

户籍人员说:墨守成规。都是这样写的。

我说:我家孩子就是随丈夫的籍贯,那么,从孩子身上,就看不到妈妈的出生地了。

对方说:你可以看出你父亲的出生地。只能是这样一层一层往下延续。

说实话,小时候,我是认为,父亲和母亲都是同样姓氏的,姥娘家和奶奶家,也应该是同样的村子。当时我不懂籍贯,若看我父母亲的籍贯,肯定是相同的。

其实,籍贯蕴含了很多历史。对于每一个人、每一个家庭都会不同。

对于我家来说,父亲母亲是同样的籍贯,他们的父亲亦是同样的籍贯,因为都来自同样的村庄。而他们的母亲,则是来自附近的村子。记得回老家时,母亲会说,这是你奶奶的娘家村子,这是你姥娘娘家的村子。现在想,我的奶奶和姥娘的籍贯就和父亲母亲的不同。

对于我的公婆来说,他们和我的父母情况一样的。奶奶婆婆的娘家,和丈夫姥姥的娘家,我大约知道是什么村子,都没有路过过。

父亲比母亲大六岁。母亲当年嫁给家境贫寒、兄弟姐妹众多的父亲,肯定是过过很长一段苦日子。四十多年前盖房的艰辛,养育我们姐妹的艰难,跟着父亲流转多地才算安放的家。这一路行走的足迹,都深深印刻在他们的记忆中。

公公比婆婆大一岁。丈夫有过很深刻的幼年挨饿经历,记忆中花生皮压的饼子,是那样好吃。婆婆数次说起1963年的那场淹没房屋的大水,她洑水去捞即将成熟的玉米,还有小鱼给家人充饥。

其实,我们对于祖父母、外祖父母的记忆,因为幼年离家,相处很少,很多时候,是凭借父母亲的讲说才知晓的。爷爷是一个老中医,党员,在刚刚解放的时代,响应号召贡献出自己的药方。他行医多年,仁者仁心。父亲多年后和某人聊,他们谈及多年前帮家人看好病的好人先生,就是我的爷爷。父亲说,他那个感慨呀!爷爷早逝,却留下这么多人记得他的存在。而父母亲的祖父母的事情,则更知之甚少。大约就是老爷爷生育了四子一女。五个孩子的命运都跌宕起伏。大儿子和四儿子相差17岁。老爷爷家的房子,还是半地下的棚子。就是这样,他们都很知足。

对于我们的孩子来说,对于他们的曾祖父母一辈的事,估计,就知晓更少了。对于祖父母、外祖父母的事情,则会知道的`相对多一些。毕竟,有很多相处的时间。

有时,我们会感叹,如何才能做到传承呢?仅仅依靠户口本的祖籍,它的内涵,确实太少了呀!又一想,虽然我们无法知晓祖辈生活的细节,却可以从自己父母的身上,学习到他们继承下来的品格。

有时,父母亲会说,这方面,我和母亲或者父亲很像。而这所谓的“像”,就是传承。

在我的观察里,丈夫和公公不仅模样相似,脾气也一样。公公和爷爷公公的性格很像,丈夫幼年刚上学时,在打麦场,和大哥顽皮,爷爷公公嫌弃他们捣乱,年过六十了,追着打他们。爷爷公公、公公、丈夫都会遇事着急,但若在平时,却对家人很是照顾。对于爷爷公公,我也有一些记忆,大树三四岁时,有一次回家赶上晒麦子。大树学着老爷爷的模样,拉着耙子在麦子上玩,老爷爷只是和蔼地看着,看着大树弄乱了,再去重复弄平整。写到这段过往,丈夫也说记得很清楚,那是一个正午,爷爷公公守着收获的麦子,不时地翻,期许可以快快晒干,赶着收到粮柜里。丈夫回忆往昔细节,想念爷爷,不由泪流。

丈夫说我,随我父亲的倔强,随我母亲的言语细致(唠叨)。我没有见过我爷爷,感觉父亲像奶奶挺多的。或许是父亲幼年丧父,跟随奶奶走过了太多艰难的岁月,受到奶奶影响很多。奶奶的脾气也挺大的。奇怪的是,奶奶却很宠我。我和小妹都守着她吃饭,她独独将一个煮鸡蛋,偷偷地滚到我碗边。小妹看到了,记了很多年。当时并不懂得,现在也能读懂奶奶植根贫穷的一份深沉的爱。模样上来说,奶奶,父亲,我的嘴唇都有些发紫。母亲说这是“随”。现在医学知识了解多了,知道,这是心脏不太好的一个表现。我和父亲做事风格很相像,和母亲互补,一般她若有什么事情弄不清楚,我可以解释得通。少时,父亲和善民主,母亲严格厉害。我们教育孩子时,也会有这样的格局。只是学会沟通了,严厉也不会让孩子心生畏惧。就像此刻的我们姐妹和父母,也是情感交融,毫无隔阂。

虽然,在孩子的籍贯上,丢了我的存在。但我想,我对于孩子的影响,也是很深的。虽然他模样和丈夫如同粘贴复制,但性格上,还是会有我的影子存在。丈夫总说,这孩子,整理房间太乱,像你妈。哎呦,这字,都团团着,跟你妈写的一样样的。嗯嗯,从不丢三落四,这个严谨劲儿,像我。学习有股子钻劲儿,想当初,我上学放学都是爬墙进去,为啥呀,就是因为太早或者太晚了,大门关了。就是这样,才能考上当时类似现在的重点大学的地区中专。孩子成绩还不错,像我。额,写的东西嘛,还有点模样,勉强和妈妈像得多。

其实,我更清楚,大树的细腻,和奶奶很像。执拗劲儿,和爷爷很相仿。被姥爷影响,感觉做饭就是男人的事,被姥姥影响,也知晓,最好吃的,也留给家人们。

顺着籍贯走远,又走近。其实,对于每一个家庭来说,可以串联起很多过往的时光,但更多的,是引领我们懂得珍惜现在的拥有。

有缘在一起,成为一家人,还有什么比这个更珍贵的吗?至于籍贯,墨守成规,让它记录着家的世代流转,挺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