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条的使用方法与注意事项

一、艾条要怎么用

艾条的使用方法与注意事项

1、穴位艾灸

取艾条一支点燃后,在穴位上方约10~30mm处熏灸或灼灸,一般每穴灸10分钟左右,至皮肤温热发红,而又不致灼痛或烧伤皮肤为宜,施灸的方法分温和灸(将艾卷的一端点燃,对准要灸的穴位或患处,进行熏烧)、回旋灸(艾卷点燃的一端与施灸皮肤虽保持一定的距离,但位置不固定,而是均匀地向左右方向移动或反复旋转地进行灸治)和雀啄灸(艾卷点燃的一端与施灸部位的皮肤并不固定在一定的距离,而是像鸟雀啄食一样,一上一下地移动)。也可以配合各种艾灸器使用,如温灸盒、温灸架等,主要是为了固定艾条、使用方便。

2、局部艾熏

可以用3~6根艾条,用胶带捆成一排,距离皮肤10~30mm,上下来回艾熏。

如痛经,用6根艾条,来回熏小腹至肚脐,一周2次,一次30~40分钟,促进小腹的血液循环。

如肩周炎,可用3~5根艾条从颈部风池穴到肩峰穴、肩井穴等穴位灸5分钟左右。在艾熏时,一定要保持室内温度适宜,不能受凉。

如腹部受凉、腹泻等,可以用几根艾条熏小腹至肚脐的位置,可以祛寒。

如小孩子遗尿,同时伴有手脚冰凉、面色苍白、舌质淡、舌苔白等症状,可以用1~2根艾条熏肚脐及周围,熏5~10分钟,然后再到背后熏脊柱及肾,可以补气、补肾、祛肾寒。

如有口臭,舌质暗紫或者舌苔发黑,说明脾胃寒气非常重并伴有经络淤阻,可以用3~5根艾条熏小腹到肚脐周围,每天20分钟,隔天一次,坚持一周,口臭就会消失。

3、全身艾熏

(1)全身熏艾条前要喝生姜红枣桂圆羹,以养生补阴。用3片生姜,10粒红枣(去核),10粒桂圆(去核),加水煮15分钟,倒入粉碎机打成糊状喝下。

(2)将生姜切成薄片,上锅蒸软后备用。

(3)夏季用6~8根艾条(冬天用8~10根),捆成一排,点燃。

(4)将蒸好的姜片贴在后背上。点燃的成排艾条,保持离姜片半寸到一寸的距离,上下慢慢移动,通常熏30~40分钟。

(5)在小腹及肚脐的周围都贴上姜片,上下熏20~30分钟。

(6)在双小腿的外侧、内侧,从脚踝至膝部上下、来回各熏30~50下。

二、一根艾条迅速赶走痛经

子宫最怕冷

子宫是女人身体里最怕冷的地方。特别是那些平日就怕冷,手脚容易发凉的女人,一受寒冷刺激,易因寒冷邪气侵袭而出现宫寒。另一方面,有些女孩特别爱吃冷饮;或者贪图凉快,将空调温度调得过低;或者是为了漂亮,常穿露脐装或在冬天也着装单薄等。使身体受寒,寒邪易伤阳气,影响气血运行,进而出现痛经。

宫寒造成的最直接后果是痛经,接下来性欲也会降低。最糟糕的是没有适宜的温度,胎儿很难生存或发育不良,宫寒型不孕不育由此而来。由宫寒导致白带增多,阴道内卫生环境下降,从而引发盆腔炎、子宫内膜异位症等。

艾条驱虚寒

对抗宫寒引发的痛经,周颖芳教了大家一个简单易操作的方法做艾条熏灸。艾条是用中草药艾叶碾碎成绒,再添加其他草药而做成的,药店有售。当冬季痛经发作时,可以点燃一支艾条,在疼痛部位(下腹部子宫处)以及后背腰骶处的上方平面顺时针回旋熏灸,以10分钟为宜,可以达到减轻疼痛的目的,以及部分治本的作用。因为,艾绒在燃烧过程中产生的艾火穿透力刺激穴位,达到温经通络、祛寒除湿的作用。

“其实,按照严格的中医治疗手法,艾条熏灸应该对准穴位上方。对宫寒,中医师一般选取两个穴位(肚脐正中直下1.5寸处的气海穴、肚脐正中直下3寸处的关元穴)。”周颖芳说。但不懂穴位的人很难找到准确位置,以上面推荐给大家的大面积回旋熏灸,不失为一个简便的好方法。

这种方法还适用于冬季体质虚寒、畏寒怕冷,胃寒常有烂便的人。怕冷的人回旋熏灸足三里位置和背部脊柱两旁肌肉处(膀胱经所过三处);大便虚溏者回旋熏灸肚脐、肚旁及肚下位置。

专家提醒大家,艾条适合体质虚寒或受寒的人,常有燥热上火症状的人就不适用了。另外,在施灸过程中,避免烫伤皮肤。

三、艾条使用过程要注意什么

要专心致志,耐心坚持:

施灸时要注意思想集中,不要在施灸时分散注意力,以免艾条移动,不在穴位上,徒伤皮肉,浪费时间。对于养生保健灸,则要长期坚持,偶尔灸是不能收到预期效果的。

要注意体位、穴位的准确性:

体位一方面要适合艾灸的需要,同时要注意体位舒适、自然,要根据处方找准部位、穴位,以保证艾灸的效果。

防火:

现代人的衣着不少是化纤、羽绒等质地的,很容易燃着,因此,施灸时一定要注意防止落火,尤其是用艾炷灸时更要小心,以防艾炷翻滚脱落。用艾条灸后,可将艾条点燃的一头塞人直径比艾条略大的瓶内,以利于熄灭。

要注意保暖和防暑:

因施灸时要暴露部分体表部位,在冬季要保暖,在夏天高温时要防中暑,同时还要注意室内温度的调节和开换气扇,及时换取新鲜空气。

注意施灸的时间:

有些病证必须注意施灸时间,如失眠症要在临睡前施灸。不要饭前空腹时和在饭后立即施灸。

要循序渐进:

初次使用灸法要注意掌握好刺激量,先少量、小剂量,如用小艾炷,或灸的时间短一些,壮数少一些。以后再加大剂量。不要一开始就大剂量进行。

注意施灸温度的调节:

对于皮肤感觉迟钝者或小儿,用示指和中指置于施灸部位两侧,以感知施灸部位的'温度,做到既不致烫伤皮肤,又能收到好的效果。

四、艾条和艾炷的区别要分清

艾炷

以艾炷灸施灸时,所燃烧的锥形艾团,称为艾炷。每燃尽一个艾炷,称为一壮。

制作方法

制作艾炷的方法,一般用手捻取纯净陈久的艾绒(或把艾条中的艾绒抽出)置于平板上,用拇、食、中三指边捏边旋转,把艾绒捏成上尖下平的圆锥形小体,不但放置方便平稳,而且燃烧时火力由弱到强,患者易于耐受。

锥形艾团称为艾炷

手工制作艾炷要求搓捻紧实,耐燃而不易爆。此外,有条件的可用艾炷器制作。艾炷器中铸中锥形空洞,洞下留一小孔,将艾绒放入艾炷器的空洞中,另用金属制成下端适于压入洞孔的圆棒,直插孔内紧压,即成为圆锥形小体,倒出即成艾炷。用艾炷器制作的艾炷,艾绒紧密,大小一致,更便于应用。

艾炷有三种规格

根据临床的需要,艾炷的大小常分为三种规格。小炷如麦粒大,可直接放于穴位上燃烧(直接灸);中炷如半截枣核大;大炷如半截橄榄大,常用于间接灸(隔物灸)一般临床常用中型艾炷,炷高1cm,炷底直径约0.8cm,炷重约0.1g,可燃烧3~5min。

艾灸条

用艾绒卷成的圆柱形长条,一般市面所售的盒装艾里面装的就是艾条。一般长20cm,直径1.2cm。根据内含药物之有无,艾条又分为纯艾条(清艾灸)和药艾条两种。艾条使用简便,不起泡,不发疮,无痛苦,患者还可以自灸,故临床应用更为广泛。

艾条为圆柱形长条

1、纯艾条

取制好的陈久艾绒24g,平铺在8寸(26cm)长、8寸(26cm)宽,质地柔软疏松而又坚韧的桑皮纸上,将其卷成直径约0.35寸(1.5cm)的圆柱形,越紧越好,用胶水或浆糊封口而成

纯艾条越紧越好

2、药艾条

主要包括普通药艾条,太乙针,雷火针三种。普通药艾条取肉桂、干姜、木香、独活、细辛、白芷、雄黄、苍术、没药、乳香、川椒各等份,研成细末。将药末混入艾绒中,每支艾条加药末6g。制法同纯艾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