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一、广告中的女性形象

广告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当前广告中的女性形象大多出现在与家庭生活相关的领域,而诸如信用卡、商务手机的广告却更愿意选择男模特儿,这是因为在传统观念中只有男人才拥有财产权和领导权。传媒中女性形象的广告主要有两类:

(一)有情节的,主要涉及女性的社会角色和形象。在这里女性担任一定的角色,有的是恋人、有的是“成功男人背后的女人”,而表现最为频繁的还是母亲这一角色。

(二)只借助女性的外在形象,展现其外在美。一般来说,女性形象较男性更有魅力,更能吸引受众,这也是广告商更钟情于女性的原因。

这些主要展现女性外在形象美的广告有以下三个特点 : 1.以女性的外在形象美来吸引受众,使其在选择性接受过程中挑选出该广告,并最终实现对其内容的记忆。 广告要想成功,必须吸引受众。而要想吸引消费者的注意,“3B”原则不可忽视。所谓“3B” ,即婴儿(Baby)、美女(Beauty)、动物(Beast)。很多广告人认为这是广告创作的黄金法则。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当女性作为审美对象,将其外在美展现在人们面前时,观众自然会被吸引,这是人们的审美需求和情感需要。

2.以女性的外在形象美来预示商品或服务的优良品质,使消费者相信该商品或服务可以给他带来好处。 在广告中,模特儿的言行都是为展示商品服务的。“有家有爱有欧派”,当蒋雯丽出现在观众的眼前时,人们从对她的信任转到了对该商品的信赖,增强了对它的关注度。

3.以女性形象美的展示刺激受众的购买欲望,进而激发其购买行为。这类广告大多选用知名度较高的女明星,她们往往是某一领域的“意见领袖”,由于她们的职业背景,使得她们的“购买意见”更容易对普通受众,尤其是“追星族”产生影响,并最终引领她们的消费。

要积极宣传“她时代”,要引领潮流,但绝不能脱离普通女性的现实生活,更不能为了迎合社会上的少数“她”而放弃“沉默的大多数”。重视女性视角,塑造自信、独立的女性形象,应成为大众传媒,尤其是女性媒体工作者的追求。具体来说,要改变当前广告中的女性形象,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提高女性自身素质,增强她们的自我保护意识。现代广告中,女性之所以被物化,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其自身无法摆脱取悦于人的欣赏心理,先把自己当成了“物”。要改变现状,就必须增强其自我欣赏能力,提高素质,使其成为自尊、自爱的新女性。

2.建立宣传监测机构,促进女性发展。为了更好地监督媒体,实现对两性的均衡报道,大众传媒必须建立相关的监测机制。此外,媒体人还要提高性别敏感,减少或避免对女性的无意识损害。

3.设立专门为女性发展服务的栏目。当前,我国媒体大都设有女性专版或专栏,对女性发展起了促进作用。此外大众传媒还应利用自己的优势,对未成年人进行男女平等教育,将性别歧视消灭在源头。

三、结论

众所周知,广告在现代社会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指导着人们的消费,而且也影响着人们的价值取向和文化心理。当然,我们也不能过份地夸大广告的作用,因为受众并不是被动的接受者,他们也会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判断和选择。但有一点不可否认,那就是广告对女性形象的塑造正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关于女性的看法,尤其是在大众传媒日益发展的今天。所以,媒体广告应该对自己塑造的形象和产生的社会影响负责,并积极地改变女性形象面临的困境。

广告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篇2]

广告在塑造人物形象时,往往不会把人物塑造成立体的、丰满的,而是只展示人物的一个方面,甚至有时人物形象会过于简单和刻板化,女性形象更是如此。

在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里,女性形象在广告中频繁出现,正像一位美国广告学教授所说,有一种广告方案永远不会过时,那就是去挑选一位合适的广告女郎。所有制作广告的人也从事至终都遵循着3b(beauty美女、baby婴儿、beast动物)原则,将这三者作为广告表现的重要内容。从女性用品广告到男士用品、婴儿用品、家居用品广告等都离不开女性的形象,她们看似丰富多彩、千变万化,事实上却被刻板化、客体化了。

一、电视广告中的女性形象

1970年,pingree等人发展出广告中性别歧视程度量表。其测量标准如下:第一级:女性被描绘成全然无知的陪衬品;第二级:女性的角色与位置符合刻板印象(家庭、秘书、助理等);第三级:女性被描绘为专业角色,但最后仍回归家庭。

总的来说电视广告中的女性往往被物化、被表现为男性视觉欲望的客体、被表现为私人领域主角,或者被定为"弱者"等,这些女性形象是社会刻板印象的反映,也折射出业界和受众社会性别意识的普遍缺失。具体表现为:

《广告中的女性形象分析》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