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洛克的形象分析

威廉莎士比亚(William Shakespeare)是英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戏剧家和诗人。他一生共创作了38部戏剧,154首十四行诗和2首长诗。

夏洛克的形象分析

《威尼斯商人》是莎士比亚最富有社会讽刺性的作品之一。全剧围绕“借债割肉”的主要中心事件来展示作为当时新兴的商业资本同旧式的高利贷资本之间的矛盾,即安东尼奥与夏洛克的对立。通过剧情的展开,作者为我们塑造了一系列个性鲜明的人文主义新人形象,但剧中血肉最丰富、个性最复杂从而长期引起后世读者和评论家关注的却是主人公之一的夏洛克。一直以来,他都被看作一个吝啬的典型。虽然贪婪成性、吝啬成癖是他性格的主导,这也是作者着重批判的一点。但莎翁笔下的人物是立体的、丰满的、复杂的、变化的、完整的和高度的多样化。笔者认为他不但是一位视财如命的吝啬鬼,他还是一位受人欺凌敢于反抗善于反抗的犹太高利贷者和精明的商人。对于夏洛克的贪婪与吝啬,前人的评述已经趋向经典,在这里笔者就不过于赘述。本文试从一个敢于反抗善于反抗的犹太高利贷者、一个有情有义的父亲和丈夫、一个聪明的商人三个方面对夏洛克进行全新的解读。从而给读者提供一个新的认识平台,进而对人物有一个更加全面的客观的评价。

一、一个敢于反抗,善于反抗的犹太高利贷者

作为一个旧式的高利贷者,贪图利益是他的天性和本能,但我们不能把目光仅仅集中到这点,同时应该看到夏洛克又是一个倍受侮辱与歧视的犹太民族的代表。犹太民族从中世纪以来就倍受歧视,经常遭到唾骂讥讽,甚至拳打脚踢。屈辱低贱的社会地位使得夏洛克一直不敢反抗,只得忍气吞声。他在剧中有一大段词是为犹太民族伸诉不平的,他声泪俱下地诉说了犹太人的不幸遭遇,还代表犹太人向那些搞民族歧视的人发出有力的质问:“难道犹太人没有眼睛吗?难道犹太人没有五官四肢吗?没有知觉、没有感情、没有血气吗?他不是吃着同样的食物,同样的武器可以伤害他,同样的医药可以治疗他,冬天同样会冷,夏天同样会热,就象一个基-督徒一样吗? ”(第三幕第一场)身为基-督徒的安东尼奥根本不把他当人看,可以当众辱骂他,也可以把唾沫吐到他的胡子上,又可以象踢门前的野狗一样踢他。即使在他有求于夏洛克的时候,依然是那样盛气凌人。夏洛克也只有趁安东尼奥向自己借钱时,才能以讽刺的口吻宣泄一下胸中积郁已久的怨气:我应不应该弯下身子,象一个奴才似的低声下气,恭恭敬敬说,“好先生,您在上星期三用

唾沫吐在我身上;有一天您用脚踢我;还有一天您骂我狗,为了报答您这许多恩典,所以我应该借给您这些钱吗?”(第一幕第三场)这些都表现了夏洛克作为犹太人倍受欺凌与压迫的现实,让读者不由生发同情之心。

难怪犹太血统的德国诗人海涅认为:“这个戏所描写的根本不是犹太教徒和基-督教徒,而是压迫者与被压迫者,以及后者将骄横的虐-待者所加诸他们的屈辱连本带利予以奉还时所发出的极度痛苦的欢呼。”因此,尽管安东尼奥等人许诺给他加倍乃至二十倍的补偿,他都不愿放弃割取对手身上的一磅肉。如夏洛克所说:“即使这六千块钱中间的每一块钱都可以分作六份,每一份都可以变成一块钱,我也不要它们,我只要照约处罚。”说着便在自己的鞋口上磨刀,时刻准备从安东尼奥胸口上割下一磅肉,没有丝毫的同情与怜悯,这些充分表现了他的复仇之神使他内心变得异常坚硬,高价的收买难以熄灭仇恨的烈焰,这决非吝啬所能决定的。

其次,在反抗的过程中他从不盲目行动,而是先谋后动。他先摆出一副低人一等的可怜相,以获得别人的好感,从他对安东尼奥说的一段话中就表现得很充分,他说:“也要叫你们看看我到底是不是一片好心。跟我去找一个公证人,就在那儿签好了约;我们不妨开个玩笑,在约里载明要是您不能按照约中所规定的条件,在什么日子、什么地点还给我一笔什么数目的钱,就得随我的意思,在您的身上的任何部分割下一磅白肉,作为处罚。”(第一幕第三场)明明是一开始就打定主意要置安东尼奥于死地的夏洛克,在说这些话时却是笑嘻嘻地说出来的,好像真是开个玩笑。接着他又说:“从人身上割下来一磅肉,它的价值可以比得上一磅羊肉、牛肉或是山羊肉吗?我为了博得他的好感,所以才向他卖这样一个交情;要是他愿意接受我的条件,很好,否则就算了。千万请你们不要误会我这一番诚意。”(第一幕第三场)由此可见他不但敢于反抗而且善于反抗。

最后,夏洛克屈辱地接受了基-督教法律的裁决,成为一个失败的复仇者。法律是公民合法权益的保障,而法庭则是实现这种保障的场所。当夏洛克和安东尼奥的矛盾到了只有运用法律手段解决的时候,他们来到了象征正义和公理的威尼斯法庭。但是法庭上貌似公正的公爵不但没有按照法律来维护夏洛克的合法权益,反而在庭审开始时就劝导夏洛克不要坚持照约处罚,不要坚持“凶恶”、“残酷”,劝导他“仁慈”、“恻隐”。。随着剧情的发展,当夏洛克准备撤诉的时候,但是威尼斯的法律又一次沉重的打击了他。“等一等,犹太人,法律上还有一点牵涉到你。威尼斯的法律规定:凡是一个异邦人企图用直接或间接手段,谋害任何公民,查明确有实据者,他的财产的半数应当归受害的一方所有,其余的半数没入公库,犯罪者的生命悉公爵处理,他人不得过问。”(第四幕第一场)鲍西娅的这番言论可见威尼斯的法律是一部保护基-督教特权者的法律。法庭上,从表面上看是光彩照人的鲍西娅以自己的智慧制服了以为稳操胜券的夏洛克,使后者仓皇退场。但细加考量,与其说夏洛克败在鲍西娅之手,不如说败在貌似公正的威尼斯法律之手。允许签定一磅肉合同的是它,不允许割取一磅肉的也是它;剥夺夏洛克财产的是它,强迫夏洛克改信基-督教的也是它;拥有一切法律形式的是它,可以随意解释、缺乏最起码的严谨与明确性的也是它。它实际上是一部缺乏公平和公正的法律。历代诸多同情夏洛克的评论其实都质疑了这一法律的正义性。文学大师雨果这样评价夏洛克:“他是整个希伯来教和整个犹太人,他的伟大在于他代表了一个处于被压迫状态下的民族。”英国的赫士列特在1817年说:“(夏洛克)所犯的.罪过要比他遭受的凌-辱小得多。”夏洛克这一形象,在同情者眼中,近乎一个悲剧式的英雄。

《夏洛克的形象分析》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