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有名的六大科学热词有哪些

科学热词是近年来很多的人都会想知道的词汇,然而大部分的人都不了解最新的科学热词有哪些。下面为您精心推荐了最有名的六大科学热词,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最有名的六大科学热词有哪些
  最有名的科学热词

巴黎协定

全球174个国家及欧盟代表聚集在美国纽约联合国总部签署《巴黎协定》。此后,中国、美国和欧盟相继批准气候变化《巴黎协定》的决议。

2015年12月12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近200个缔约方在巴黎气候变化大会上一致同意通过《巴黎协定》,为2020年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作出安排。全球多国当时承诺会控制温室效应气体的排放,以确保从工业化之前到2100年的全球平均气温升高不超过2摄氏度,并且朝着不超过1.5摄氏度的目标努力。

根据协议,各国将共同努力,尽早达到温室效应气体排放量不再增加的最高点,并且在2050年到2100年之间实现人类活动排放与自然吸收之间的平衡。此外,从2020年开始,贫穷国家还将得到每年1000亿美元资金,用于清洁能源技术的发展。该协议还制定了削减温室气体排放量以及遏制全球变暖影响的行动方针。

今年11月4日,《巴黎协定》正式生效。但这并非今年人们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唯一努力。

10月6日,联合国国际民航组织(ICAO)通过国际航班碳排放限制协议,这是全球首个单项产业碳排放上限协议。根据该大会达成的协议,航空公司必须为其碳排放增长购买碳信用额,为全球特定环保开发项目提供资金,抵消温室气体排放增长。决议还强调要为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参与该机制提供援助,并就该机制实施情况和影响每三年开展一次审评。国际民航组织有191个成员国,65个国家已承诺加入首阶段计划,这些国家的国际航班总量约占全球的80%。

10月15日,在卢旺达首都举办的联合国大会上,全球197个国家一致决定修改《蒙特利尔议定书》,禁止令全球变暖雪上加霜的制冷剂——氢氟碳化物(HFCs)的使用。欧盟、美国等发达国家将从一到两年内开始减少HFCs的使用,从2019年开始至少减少10%;中国、拉丁美洲等发展中国家将从2024年开始不再增加HFCs的使用;印度则将在2032年开始将HFCs的使用减少10%。 到本世纪末,这一协定有望将该物质可能的排放减少88%。

工业4.0

德国的经济思想在遥远的中国获得共鸣。2013年的汉诺威工业展上,德国联邦教研部与联邦经济技术部提出了一个著名概念——“工业4.0”。因为契合了中国对强大制造业的期许,这个概念在中国掀起的涟漪甚至远超德国。

4.0时代的工业将充分顺应工业界出现的新趋势——互联、数据化、集成、创新和转型,大量代表自动化和智能化的新技术将被整合到传统制造业中。2015年,这个概念的重要性至少在两个渠道获得了放大:中德国家元首就工业4.0达成的合作开始落实,《中国制造2025规划》开始实施。为了更深刻地理解这个词汇,中国在2015年组织了上万场研讨会以探究其内涵和路径,工业4.0引起广泛关注。

大国重器,梦之所向。十年之后,也许我们将看到一个完全不同的中国制造业。

火星

在人类历史上,没有任何一年可以像2015年那样,让我们如此接近这颗神秘的星球。4月,“好奇”号发现了火星表面以下存在液态水的迹象。7月,NASA在4处沿火星坡地延展的暗色条纹中发现了水合盐类从而证明了液态水的存在。由此,人类移民火星开始从纯粹的想象变成了一种可能。当然,为这一年的神奇之旅画上分外绚烂惊叹号的还是《火星救援》,这部科幻影片为中国大陆电影票房作出不小贡献。今年的火星实在太火了。

3D打印

3D打印,即快速成型技术的一种,它是一种以数字模型文件为基础,运用粉末状金属或塑料等可粘合材料,通过逐层打印的方式来构造物体的技术。

3D打印通常是采用数字技术材料打印机来实现的。常在模具制造、工业设计等领域被用于制造模型,后逐渐用于一些产品的直接制造,已经有使用这种技术打印而成的零部件。该技术在珠宝、鞋类、工业设计、建筑、工程和施工(AEC)、汽车,航空航天、牙科和医疗产业、教育、地理信息系统、土木工程、枪支以及其他领域都有所应用。

门线技术

门线技术是一项近年来发展起来的足球运动辅助技术,可以判断球是否越过了球门线,从而判断是否进球有效。FIFA一直以来都反对引入门线技术,而是只依靠裁判和第四官员执法。门线技术已经在2010-2011年欧洲冠军联赛开始使用。2013年2月19日,国际足联(FIFA)正式宣布,在2013年联合会杯以及2014年巴西世界杯上将启用门线技术,这是国际足联在经过漫长的讨论与测试后,历史性决定将高科技引入世界杯,向球场上的误判宣战。

黑洞度假区

“黑洞度假区”(black-hole resorts)就是指没有手机和网络接收信号,不配电视,甚至连闹钟都不鼓励使用的度假旅游区。

  知名的科学热词

火星

在人类历史上,没有任何一年可以像2015年那样,让我们如此接近这颗神秘的星球。4月,“好奇”号发现了火星表面以下存在液态水的迹象。7月,NASA在4处沿火星坡地延展的暗色条纹中发现了水合盐类从而证明了液态水的存在。由此,人类移民火星开始从纯粹的想象变成了一种可能。当然,为这一年的神奇之旅画上分外绚烂惊叹号的还是《火星救援》,这部科幻影片为中国大陆电影票房作出不小贡献。今年的火星实在太火了。

基因编辑

基因编辑,这场刮起于两年前的生物技术风暴,在2015年席卷了全世界,开始向世人展示它的强大威力。2015年11月3日,由麻省理工学院的几位科学家创办的Editas 医学公司宣布,该公司的实验表明,CRISPR基因编辑技术可以用于治疗利伯先天性黑朦病(一种遗传性视力衰退疾病),Editas公司将在2017年开展CRISPR基因编辑人体实验。两天后,更加激动人心的消息传来:英国伦敦大学的科学家瓦西姆·卡锡母(Waseem Qasim)对外宣布,他们利用ZFNs基因编辑技术,成功缓解了一个女婴的不治之症——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这两条引起了人们强烈关注的消息,还只是2015年关于基因编辑技术的诸多报道的冰山一角。

科学不会跳跃式发展,但需要跳跃式想象。这项技术对人类的未来意味着什么?谁也难以预知。

  最热门的科学热词

科幻创作

8月21日,继去年中国当代科幻的领军人物刘慈欣凭借代表作《三体》的英译本,荣获世界科幻界最高奖项之一的“雨果奖”,80后女科幻作家郝景芳的《北京折叠》获得了2016年雨果奖最佳中短篇小说奖。她也代表着国内近年来一批“后新生代”科幻作家的异军突起。

今年9月,由中国科协主办的'“2016中国科幻季”在北京拉开帷幕。活动旨在激发中国科幻创作的潜力,推动科幻产业的发展,为作家、学者、读者、媒体及投资者提供相互交流、融合发展的平台。活动内容包括2016中国科幻大会、第二十七届“银河奖”颁奖典礼、中国科幻史展、科幻嘉年华、科幻片展映、“科幻·中国与世界”国际科幻高峰论坛、第七届“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颁奖盛典等系列活动,前后持续近一个月。投入和关注程度之高史无前例。

2016年是银河奖30周年。在过去的30年里,银河奖对中国科幻发展的意义深远。对科幻作者来说,获得银河奖不但是一种荣誉,更是一种带有“认证”性质的身份定义。这一次,过去27届的获奖代表齐聚一堂,共同见证中国科幻创作的30年。同时,为适应产业发展要求,“银河奖”将升级为全国性的综合大奖,把“银河奖”系列活动打造为全国性的科幻活动标志性品牌。

科幻产业这个概念在中国被正式提出,不过是最近5年的事。《三体》三部曲的最后一部在2010年出版前,我国科幻基本上处于杂志时代,图书出版领域缺少畅销书,商业价值还没有被发掘。但2010年之后,在还没有完全从杂志时代自然发展到图书时代的情况下,伴随着爆发式的文化市场需求,科幻行业突然呈现出出版、影视、动漫、游戏并行发展的态势。

随着中国科幻迎来资本的广泛兴趣,科幻创作者们喊出了“不忘初心”的口号。尤其是科幻作家们,拒绝急功近利,不因资本而变得浮躁。6月17日,复旦大学中华文明国际研究中心举办了为期两天的“科幻文学”主题工作坊,来自多个国家的嘉宾学者结合创作做了20多场主题发言。这也是近年来国内规格最高的科幻学术会议,国内科幻学术研究队伍已经初具规模。

三父母婴儿

10月19日,美籍华人医生张进领导的美国新希望生殖医学中心研究团队在盐湖城举行的美国生殖医学学会会议上正式宣布,世界首个细胞核移植“三父母”婴儿于今年4月在纽约诞生,目前孩子健康状况良好。不过,这种继第一代体外受精、精子注射、胚胎移植前诊断、胚胎冷冻之后的新一代试管婴儿技术,一经报道便引发了巨大的争议。

每个人都从父母那里继承三份遗传物质,分别是来自父亲精子的细胞核DNA(脱氧核糖核酸)、母亲卵子的细胞核DNA以及母亲卵子中独立于细胞核的线粒体DNA。线粒体DNA只能通过母系遗传。

制备“三父母婴儿”的技术,是为了防止母亲将有缺陷的线粒体所引起的代谢性疾病传递给后代,或者帮助因线粒体缺陷导致不孕不育的女性。为了做到这一点,研究人员将母亲的病变线粒体换成一名健康捐赠者的线粒体,这名不相关的捐助者就是“第三方父母”。

张进的团队在患有一种罕见神经系统疾病的女性身上开展了这项研究。研究人员将这名妇女的卵细胞的细胞核移植到一个供体卵细胞中,使供体的健康线粒体保持完整。然后研究人员将修改过的卵子与这名妇女的丈夫的精子进行授精,并将其植入子宫内。

依据现有技术条件,实现线粒体移植可以借助两种方式。英国批准的“原核移植”是在两枚已受精的卵子间实现基因替换,剔除线粒体中有缺陷的基因信息。而另一种方式名为“主轴移植”,即用捐赠者卵子的健康线粒体替换母亲有缺陷的线粒体后再实施人工授精。

目前美国禁止这类技术,英国仅批准用“原核移植”的方式做三父母试管婴儿。

由于张进团队的这项研究是在墨西哥开展实施的,批评人士认为这么做是为了规避美国和英国更严格的监管制度。还有科学家担心,来自两名妇女的线粒体的存在,是否会影响到由此所产生的婴儿的健康,以及捐赠的线粒体是否会影响这名婴儿的最终后代,这种技术的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仍是未知数。

实际上,上世纪90年代三父母婴儿就曾经诞生过,但这项技术一直遭遇伦理困境。尽管这一次尝试已经初步成功了,但科学家们认为,“很重要的一点是我们要继续探究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