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本科课堂教学效果的建议

本科教学是大学的立校之本,而课堂教学又是本科教学最重要最核心最本质的部分,是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如何通过有效的教学创新,使大学生成人成才成功,无疑依托的是不断更新的大学办学理念与教学思想,其中课堂教学的理念与不断创新的教学思想更受到人们的关注。我们知道,课堂教学是一门学问,整个过程需要教师丰富的知识来铺垫,更需要教师的热情投入与理性思考。课堂教学也是一门艺术,它需要活力、美与精彩。这些年来,社会上的浮躁、功利、造假、学术腐-败与学术不端等不良风气不时侵害着大学校园的课堂教学,“重科研、轻教学”的导向也影响着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的步伐。片面追求学术成就,忽视人才培养质量,以及“育人为本”的理念渐渐被边缘化等,使课堂教学中原有的精彩渐渐消失,教师的激情也在课堂教学中渐渐淡去,课堂教学缺乏创新,特色与亮点寥若晨星。这种状况与当前大学教师队伍不断提升的学历层次形成了明显的不对称,也与高水平的研究型大学不对应。因此,如何加强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研究,坚守“育人为本”的理念,进一步提高大学的人才培养质量,创建一流品质的本科教学,又成为当下教学之重要话题。

提高本科课堂教学效果的建议

一、课堂内容,支撑起课堂教学的效果

课堂内容是整堂课的生命,课堂教学的最终效果也主要靠内容来支撑。如果每位教师能把握好每堂课的教学内容,且在每堂课上都能给予学生新的知识,毫无疑问,这样的课堂教学,一定能达到期望的效果。

要讲好一堂课,除课前要完成大量的案头工作,其包括:用心写好教案,策划板书的编排,做好课堂时间的分配等事项,还应针对重点、难点内容,根据不同对象的特点进行解析,力求讲好讲透。

这里,引用对外语类的文科生讲述微积分中的极限定理为例,阐述如何实现重点、难点的提取与突破,使其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众所周知,极限理论是整个微积分的基石,欲掌握微积分,首先要掌握极限概念,而极限理论又是最难理解的一个概念。为此,我们尝试着首先从极限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谈起, 介绍数学发展中的转折点——笛卡尔的变数,有了变数,运动进入了数学,有了变数,辩证法进入了数学,有了变数,微分学与积分学也就应运而生了。到十九世纪初,微积分已发展成一门强大的学科,其内容丰富,应用也十分广泛,但它的薄弱之处是缺乏严格的理论基础。根据史料记载,整个十八世纪微积分的基础是混乱的,

牛顿、莱布尼兹等数学大师也看到了这一点,但到他们离开人世之前依然未能解决这个问题。直到十九世纪,法国数学家柯西创建了极限理论才有了圆满的结果。这项成果是微积分发展史上的精华,由此微积分的基本概念得到严格的论述,微积分发展成现代数学最基础、最庞大、应用最广的数学学科。通过这段史料可以引导学生对极限概念的关注。

极限概念是一个与“无限接近”有关的概念,用形容词“无限接近”来建立极限概念,从文学这一视角无疑是尽善尽美,并能激起文科学生诗一般的想象;然而从数学的角度来审视,这种描述明显带有直觉的模糊性,因为它没有向人们揭示这是一个到什么程度的“无限”?虽然说,直觉在数学的发展中扮演着充满活力的积极角色,然而数学不能完全依赖于直觉,因而真正的极限定义还必须用数学语言作出定量描述。1821年,柯西提出的极限定义,把极限过程用两个带绝对值的不等式来描述,即:0<|x-x0|<d, d>0,(x≠x0)与 ,前者说明,当x与x0之间的距离| x-x0|足够小时(但x≠x0),就有 ,(e为任意给定的正数,其小的程度没有限制),此即为我们通常说的“e-d语言”。

我们就是用这样的基本思路,把两个“无限接近”的文学语言过渡到“e-d”的'数学语言,也即从文学语言产生的感性认识过渡到由数学语言表述的理性认识,引导着文科学生去理解与真正掌握这一概念,甚至还能促进他们去提升对“无限接近”的想象,最后达到正确的理解极限的精确定义。

事实上,“ — ”语言已使极限定理的描述达到了极致。通过课堂调查,几乎是百分之百的学生都听懂了这个概念的陈述,水到渠成,因此课堂效果十分明显。像这样的课就是大学生们期望的课。丰富的内容与精致、精美的课堂语言对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是十分重要的。它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能开拓他们不同于文科的思维方式,从而激发学生们的学习情趣,使他们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获得快乐,获得美的享受。

开场白、课堂的主体内容以及最后的结语,构成了一堂课内容的整体框架。开场白与结束语,尽管只是两三分钟,但是否对其进行了精心设计,其效果也会有明显差异。

《提高本科课堂教学效果的建议》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