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夜中吴荪莆形象分析

矛盾的长篇小说《子夜》原名《夕阳》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品,它形象的概括出20年代到30年代初期中国社会是“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这一主要特点,历史地,形象地,具体地,深刻的反应出旧中国社会盛造民族资本家的实质。文中塑造了众多的人物形象,深刻广泛的反映了三十年代旧中国社会错综复杂的阶级斗争和社会关系,尤其对于民族资本家形象的刻画最为突出,成功的塑造出一个极具代表性艺术人物——吴荪甫。

子夜中吴荪莆形象分析

吴荪甫是《子夜》中一切事件和人物联结的核心,是矛盾的焦点,他拥有当时民族资产阶级的几乎所有特点,具备作为资本家的手腕和魄力,但又不可避免地具有资产阶级的软弱性。茅盾把他置于各方面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中来加以刻画。主要描写了吴荪甫与官僚资本家赵伯韬的关系、与工人的关系、与中小资本家朱吟秋等的关系。以这三方面的关系为核心又展开了更为错综复杂的关系:吴荪甫与作为没

落地主阶级象征的吴老太爷的家族关系,与其亲属的关系,与屠维岳的关系,与同伙王利甫的关系,与双桥镇农民的关系等。所有这些不同的社会关系如同一面面镜子从各个侧面照出了吴荪甫多方面复杂的性格。

本文将人物还原到特定的历史环境,从历史性、阶级性进行分析,尝试给主人公一个准确的定位,找出主人公作为典型民族资产阶级两重性的本质和这一形象悲剧的社会根源。

一方面,吴荪甫年轻时曾去过欧美,他的留洋经历使他成为一个具有法兰西资产阶级性格的人。他有比较雄厚的资金、产业,先进的科学管理经验,刚毅果断、富有胆略和冒险精神,雄心勃勃地想摆脱帝国主义的控制,独立发展民族工业,他有很强的事业心,不是庸碌卑琐的人物。他有雄心,要把“半死不活的所谓企业家”全部打-倒,他有魄力,深谙“量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的名言,知道怎样将别人的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他还有作为老练企业家的教养、阅历和丰富的经验。茅盾也借书中林佩瑶的嘴称他为“20世纪机械工业时代的英雄、骑士和王子”。

吴荪甫有着发展民族工业的愿望,而且想要和倾销中国市场的外货竞争。为此,他和交通运输业资本家孙吉人、矿业资本家王和甫一起建立起了兼办金融和实业的益中信托公司。梦想有一天在他控制下的益中公司“高大的烟囱如林,在吐黑烟,轮船在乘风破浪,汽车在驶过原野” [1]P168,他的许多工厂里的产品销行全国,深入穷乡僻壤。吴荪甫自信有振兴中国实业的实力,在遇到困难时善于反省和调整心

态。《子夜》中第二节中有一段叙述:他顿了一顿,用手去摸下颔,但随即转成坚决的态度,右手握拳打着左手的掌心:“不!我还是要干下去的!中国民族工业就只剩下屈指可数的几项了,丝业关系中国民族的前途尤大!只要国家还像个国家,政府还像个政府,中国的工业一定有希望的!”[1]P218然而他生不逢时,现实是残酷的,他摆脱不了命运的捉弄,正如茅盾所说:“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中虽有些如法兰西资产阶级性格的人,但是因为1930年半殖民地的中国不同于十八世纪的法国,因此中国资产阶级的前途是非常暗淡的。”[2]

另一方面,吴荪甫在政治、经济上的软弱无力。在表面的果决善断背后是他的.狐疑惶惑,在充满自信的背后是悲观绝望,在遇事胸有成竹的背后是张皇失措,没有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勇气。

在吴荪甫和赵伯韬二人的斗法中,最初吴荪甫对赵伯韬的挑衅是胸有成竹的,他对赵伯韬的圈套看得十分清楚,他自己也有一套一一应付的主张,这时的吴荪甫给人的是种伟人般的气魄,他镇静自若,应付自如,颇有王者风范,可是客观的时局总是与他开玩笑,使得他的计谋逐渐落空,他逐渐陷入困难的境地。吴荪甫和王和甫的密谈,使我们看到了一个言行反常、孤独无助的吴荪甫。这一过程吴荪甫的情绪经历了“松口气——高兴——镇静地微笑——脸色变了——恐慌”这一戏剧性的变化,这反映出吴荪甫的心乱如麻,失了分寸,他的斗志已严重动摇了。他烦躁的情绪波及到吴公馆,一些平常在他看来不屑一顾的琐事,他总是找借口来发一通火。工人的罢工对他来说更是雪上加霜,像毒蛇一样缠绕着他,压得他喘不过气来;交易所里

的失意,使得吴荪甫初出场时的镇静茫然无存;浦江夜游的纵情戏谑,使我们看到了一个真实普通的吴荪甫,长期的压力逼得他在无奈与苦笑中放纵自己的言行,这表明:吴荪甫并不是百毒不侵的,他和其他资本家没有什么区别,他也会沉浸于资产阶级纸醉金迷的腐朽生活之中,这之前只不过是道貌岸然掩盖了他的虚伪罢了。在这种矛盾状态下,吴荪甫的沉着冷静再也不能左右他的行为,他决定把厂和房子抵押,表面看来,吴荪甫此举实具魄力,而这实际上是他无助困境之下的孤注一掷,是他失去理智之下的痛苦挣扎,所以交易所里的失败是不可避免的。

《子夜中吴荪莆形象分析》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