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倡议书

尊敬的家长朋友: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倡议书

你们好!

国学经典作为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是经过历代仁人志士千锤百炼留下的宝贵文化遗产,字字珠玑,内涵深厚,是人类知识的结晶和智慧的源泉,是最具价值的国宝。其意韵之美、精炼之美、智慧之美千古流传!经典中包涵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强烈社会责任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抱负;“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意志和胸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以天下为己任”的远大理想;“己所不欲,勿施与人”的为人原则以及“无为而无不为”的聪明智慧。这些至理名言对激发爱国主义情操,提高全民族素质,增强民族凝聚力具有重要意义。

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对儿童进行经典文化教育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迫切要求,也是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切实途径。

限于时间的限制,我们选择了《弟-子规》进行共读活动。

我们知道:百善孝为先,不忘父母养育恩。

孝是人伦道德的基石,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珍宝,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增强中华文化的凝聚力和吸引力,提高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深远意义。

孝是人类与生俱来、万古长存的美德。小孝持家、中孝利民、大孝治国。孝亲敬老事关你我他,连接千万家。《弟-子规》是儒家文化的启蒙读物,全文1026个字,其中所倡导的百善孝为先是人性的基础!近年来一些觉醒的企业家在践行《弟-子规》,运用《弟-子规》教育员工向善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但是还有很多迷失的灵魂仍然在挣扎,他们是沉睡的天使!他们的心灵处于迷失和挣扎之中,他们的家庭处于分离的痛苦之中,他们的父母处在期盼之中!他们原本和我们每个人一样,内心并不缺少良知,他们心中都有埋藏的对父母的爱和感恩!他们都曾是父母心中的天使!

《弟-子规》,在古代,这本书是小孩子的启蒙读物,但是对于今天的成年人来说,也是深有启迪的。实在不应该把它丢弃了。

古人的智慧不可丢,古圣先贤的文一定要常常研读、熏修,定会对当下的生活大有裨益。做事之前先学会做人。人对了,那么事自然会对。正确地做人,做正确的人,是智慧的'体现。在《弟-子规》里其实蕴含很多做人与做事的最朴素的真理。

教育是唤醒,也是给予。我们相信每一个生命都是一粒神奇的种子,蕴藏着不为人知的神秘,而阅读,则能够唤醒这种蕴藏着的美好与神奇。同时也是一种给予,无论是民族文化的特质,还是世界文明的价值,都需要教师和家长按符合生命成长的规律,慢慢地通过阅读,通过故事传授给孩子,让孩子在故事中了解世界,在故事中快乐成长,懂得感恩父母、关爱他人、诚实守信、自信乐观……

让孩子读书,要坚持始终,不要中断。真正的教育不是说教训斥,而是潜移默化。要让孩子爱书,就陪孩子一起读书吧,坚持每天和孩子一起阅读,和他一起讨论书里的人和事,和他谈阅读后的感受等等。

也许,您读过这样一首小诗:“你或许拥有无限的财富/一箱箱的珠宝和一柜柜的黄金/但你永远不会比我富有/我有一位读书给我听的妈妈”。为此,我诚恳地向各位家长提出倡议:希望各位家长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传承中华文明,请您加入到读书活动中来,做孩子的读书的向导和榜样,营造一个良好的读书氛围。家长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成长有着直接的影响。当您陪着孩子走进书香满溢的书店,为孩子挑选一本好书时;当您茶余饭后手捧书本,跟孩子交流书中的精彩时;当您双休日早一点关电视,引导孩子把阅读当作生活的一部分时,您就等于把孩子引入了知识的海洋,您将会和您的孩子一起享受在知识海洋里遨游的喜悦。在此给您提一些希望:

一、热爱国学,亲近经典。积极诵读《弟-子规》优秀经典篇目,并将经典的精神变为自觉行为。

二、每天抽出一定的时间阅读,您也可以给孩子讲讲书中的故事,也可以和孩子一起阅读、一起讨论,与孩子共享阅读的快乐;有可能的话做一本读书笔记,记下你的读书感悟,以便和孩子一起分享。

三、讲文明话,做文明事,远离自私,远离冷漠,让儒家的经典忠、廉、孝、爱、义、恭、礼、智、信、让等理念在校园、家庭、社区扎根、生长、开花、结果,传颂在校园和社会每个角落。

传统经典的诵读活动正在蓬勃兴起,领悟经典就等于参透了人生的真谛,那字里行间渗出的琼浆,胜过穷困中发现的金光宝藏。让我们行动起来,与经典同行,和圣贤为友,诵经典美文,做阳光少年,传播中华文化,为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坚持不懈!

爱书的民族才是一个优秀的民族,有书的家庭才是一个真正的家庭,读书的孩子才是一个有发展的孩子。

祝您全家读书快乐!

晨讯科技百业联盟、南康在线主办

2015年4月23日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倡议书 [篇2]

博大而灿烂的民间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源头与根基。民间文化遗产是我们祖先五千年创造的极其丰富和宝贵的文化财富,是我们民族精神情感、个性特征以及凝聚力与亲和力的载体,也是我们发展先进文化的精神食粮,是我国综合国力中不可或缺的坚实的精神内涵。

中国传统节日源远流长、绚丽多姿,留存着人类独特的文化记忆,如春节、元宵节、七月七、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等。这些节日对人们的社会心理、价值观念、道德标准、审美特性,乃至民族情感、文化共识和民族精神产生过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但是,伴随着现代化时代的来临,我们祖先数千年创造的包括传统节日在内的弥足珍贵的民间文化正以惊人的速度湮灭、消亡、流失?熏特别是随着经济“全球化”浪潮的来临和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碰撞,以流行文化为主体的西方文化、商业文化猛烈地冲击着我们,作为民俗文化重要内容之一的传统节庆已逐渐淡出我们的社会生活。

面对经济全球化所带动的文化全球化的趋势,世界各民族都在努力维护自己的文化身份和权利,发达国家及民族如此,发展中国家及民族更是如此。如果我们自觉地、有意识地利用传统节日进行风俗的扬弃,充分发挥传统节日的多种功能,让它们在今日的文化建设中熠熠生辉,将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很大助益。

为此,我们倡议:

(一)河南作为一个具有光辉历史传统和丰厚民间文化的大省,应在抢救民间文化遗产、弘扬传统节日文化方面率先行动,以期在全国产生积极影响。

(二)河南文化界应首先把弘扬民族民间文化当作历史和时代放在我们肩背上的不可推卸的责任。学术界应首先对需要抢救与弘扬的传统节日作出科学界定,对其主要对象、基本范围、民俗内涵、扬弃标准、正确导向、方式方法进行调查研究和认真论证,形成调研报告,为党委和政府的决策提供依据。

(三)新闻媒体应就弘扬传统节日的重要文化意义及其对民族精神的培育、现代化的发展、两个文明建设的积极影响进行广泛有效的宣传。

(四)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形成关于弘扬传统节日的报告及切实可行的方案,上报有关领导部门,使其进入党委和政府的工作视野,转换为一种政府行为。

(五)鼓励有条件的市、县、乡筹办传统节庆活动,通过试点工作取得经验,予以推广。

(六)普及民间文化知识、培养民族情感、承继民族精神,要从中小学教育入手。要将包括传统节庆文化在内的民间文化列入中小学传统教育的内容之一。

倡导弘扬传统节庆的工作涉及面广,各方面的有志之士,应从不同的角度,运用不同的方式,为传承优秀民族传统文化,标示华夏民族的文化身份,扩大民族文化的认同,弘扬民族精神做出自己积极的贡献。我们相信,中国传统节庆若在我们这一代和我们这一时代得到抢救与保护,则文化幸甚,民族幸甚,子孙幸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