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大的喜讯生活随笔

这年头,传统意义上的村庄概念已经被“进城热”现象给彻底淡化了。孩子们的童年也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变化而进一步城市化,最少也得“城镇化”。村庄对于90后、00后的孩子们来说,也只是逢年过节时跟随父母回老家看望一下还留守在那里的爷爷和奶奶们。就像一次乡村一日游而已。居住在县城里的孩子们还能在清明节时回老家的祖坟上去烧纸祭祖,也只是耽误个一天半晌的功夫。而那些富裕起来的家庭索性将孩子送到中等城市,甚至是省会城市里读书,相对而言,这些孩子回老家的机会就少得可怜多了。农村妇女,实实际际地成为了孩子读书的陪读者。我们这一代人的子女,特别是比我们小几岁的青年农民们的子女们,随着入学、升学、中考、高考、就业分配等现实问题,“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认识比以往更加深刻,为孩子提供尽可能的受教育条件就显得极为迫切。

天大的喜讯生活随笔

农民种地由于“退耕还林、还草”政策的推广,相对于我的父辈们来说面积大大地缩减了许多。比如原来人均耕地面积是8亩左右,那么现在也只有不到4亩左右,缩减了将近一半。当然,我说的是山地面积。至于水地,由于家乡矿产资源开发、各种工厂场地建设占用,无论从面积上、还是从水源上,早已改变了往日模样——变成了旱地。

家,不管是移民搬迁、还是集中修建,长期居住在里面的人都只是些留守的老年人群。他们有的还在挑拣着“良田”力所能及地耕种点“锻炼身体”式的土地;有的人由于常年的风雨劳作,身体落下了各种疾病,加之上了年岁,无奈到在一生都钟情的土地上竟无力去用心爱的农具去劳作的程度。

古老的村庄无论从形式上还是在内容上,也无论从时间上还是在空间上,在岁月的更迭中渐渐地变成了我们内心底说不出的痛。

少年时期,多么盼望村子里能有一条通往乡镇的柏油马路。等了将近30年,期间通过各种渠道、多方打听,得到的回答是政府没有此项计划。那一次次喜悦的梦里体验:带着妻子儿女驾车奔驰在回家的新路上,即便是大雨滂沱我也不用担心汽车上不了坡、下不了洼而误了回单位上班。然而,梦醒后的感慨依然是——又一个黄粱一枕。

生长在北方的人是不懂得南方人那种“太阳出来喜洋洋喽”的喜悦心情的,就像南方人不晓得北方农村在农历“五月十三”和“六月六”“求雨”时的心情是一样的。此时的南方正处在梅雨季节,天空自然是阴云密布、细雨绵绵的,压抑了人们的心情。太阳一旦出来,那满天的乌云被风吹散,心情能不“喜洋洋喽”?而北方的庄稼地大多是种在黄土高原的山坡坡上的,山地居多。五黄六月正是庄稼长苗、拔节、抽穗的紧要档口,决定着秋季收成的好坏。如果老天爷给个好脸色,农民们的辛苦就没白费;反之,一切都是白费!这便是典型的“靠天吃饭”状况。而北方农村的人们祭祀求雨的急切与虔诚就不难理解了。

村支书老哥打来电话说:“镇政府的.红头文件里把咱们村也列在今年修建水泥路的名单上了!”用典型的陕北方言,在我当村支书的户下老哥哥口中说出来,可把多少年来积郁在我们这一代人心头里的梦,亲切而又喜悦地给释放了出来!

天大的喜讯呀!

这条“村村通”公路一旦修成,年轻人就可以十分便捷地往返于城乡之间、村与村之间。什么打工种地、买药看病、粜粮卖猪、回家过年,用时下一句流行的话说:一切“OK”了!

“要想富先修路”,这句话记得在我20年前从府谷过黄河,到山西太原的高速公路上见到过。当时还不理解在黄土高原上修路与致富有着什么关系,主要还是考虑到方不方便上去了。没有切身的体会,你是不知道丰收后农民打下的粮食因为道路问题而卖不出去的那一个着急呀!

我相信明天,随着城乡之间交通网络的四通八达,不仅仅是打工种地、买药看病、粜粮卖猪、逢年过节这些出行方面上的便捷,而更多的是我们的孩子们长大后会记住自己的乡愁;我们的国家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带领13亿人民会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