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江两端好湖山经典散文

春江两端好湖山

春江两端好湖山经典散文

梁孟伟

富春江,全长110公里,一头连着素有“人间天堂”的杭州西湖,一头连着人称“归来不看岳”的安徽黄山。现在,富春江串起沉甸甸的两处世界文化自然遗产。

西湖本是春江水一脉,它的自然美折射出中国传统哲学、美学、人文、建筑等诸多文化理念,它的人文美则渗透了许多自然的、物候的意象。可以说,西湖是历史上最能体现中国传统文化核心价值的审美实体,是东方审美体系中最具经典性的文化景观。

富春江上游新安江,新安江源头在黄山,黄山1990年就获得了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世界遗产委员会的评价是:黄山在中国历史上文学艺术的鼎盛时期(公元16世纪中叶的“山水”风格)曾受到广泛的赞誉,以“震旦国中第一奇山”而闻名。今天,黄山以其壮丽的景色——生长在花岗岩石上的奇松和浮现在云海中的怪石而著称。

黄山集泰山之雄伟、华山之峻峭、峨眉之清凉、匡庐之飞瀑、雁荡之巧石、衡山之烟云。西湖则独擅山水秀丽之美,林壑幽深之胜,而且还有丰富的文物古迹、优美动人的神话传说,自然、人文、历史、艺术,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西湖一向以温柔缠绵著称,只因为有了岳飞、于谦和张苍水这样的忠臣大将才显得雄奇厚重。

黄山是一介伟丈夫,西湖就是一位奇女子,而连接两者的是一条美丽的富春江。如果说一山一湖是两颗熠熠闪光的珍珠,富春江就是串起珍珠的项链;如果说黄山西湖是一出山水大戏的高潮,富春江就是这出大戏的起承转合。因为出生名门,富春江从来不失身份的高贵;因为继往开来,富春江更加充满传奇的色彩

富春江的`水,美在它的柔,符合中国文人的审美情趣:曲折盘旋而丘壑万千,含蓄蕴藉不显山露水。水似碧玉带,晶莹澄澈,回环往复;山如青螺髻,富有层次,变化无穷。

两岸青山,山为水铸情,满目葱翠;一江春水,水因山溢美,澄如湖海碧如天。

比起黄山,春山显得温柔妩媚;比起西湖,春江显得典雅高贵。南朝吴均的《与宋元思书》“风烟俱净,天下共色……奇山异水,天下独绝”的赞叹,使得谢灵运、李白、杜牧、孟浩然、范仲淹、陆游等1000多名诗人纷至沓来,不仅游历了富春江,还留下了2000多首传世之作。富春山水给予文人太多的情思灵感,他们一见富春山水便相见恨晚。于是就有这样一个“大痴之人”——黄公望,索性在富春江畔安营扎寨,挥如椽之笔摹水画山,历时七年留下“画中兰亭”——《富春山居图》。这幅历史名作饱经沧桑,差一点被当成殉葬品化为灰烬。如今这烧为两段的画卷,分藏在大陆和台湾的博物馆,2011年6月1日终于合璧于台湾。

就富春江本身来讲,从不失它的美丽;从黄山西湖来看,平添了春江的壮丽;再从合璧故事看春江,更显出它的瑰丽。中国很少有一条江,蕴藉着如此多的历史内含,飘洒过如此多的风雨沧桑,寄托了如此多的民族情感,包含着如此多的等待期盼。可以说,富春江的每一道光波,都是炎黄子孙脉动的心律;富春江的每一道清流,都是中华民族的真实情感。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春江外面是东海,海峡那边是台湾,富春江和宝岛其实很近很近。海的这头,黄山在翘首,西湖在轻唤。

富春江是条什么江?是连接山湖的项链,是贯通海峡的纽带,是横跨银河的鹊桥?

站在春江看黄山,是那连心锁的锈迹斑斑;站在春江望西湖,是岳武穆那灼灼的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