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伦佐的油的读书笔记

为人父母,这个“人”就是自己的孩子。当孩子健康成长,父母自然是满心欢喜;当孩子生病时,父母会着急上火;当孩子得了不治之症后,父母又该怎样呢?

罗伦佐的油的读书笔记

美国电影《罗伦佐的油》就讲了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

罗伦佐是奥多内夫妇唯一的儿子。1984年初,一直活泼可爱的孩子表现出一些异常行为,爱动,有时不理人,动不动发脾气,甚至是狂叫。夫妻俩带着孩子去看医生,检查发现血浓度指标异常,疑似“脑白质病变”,罕见于5-10岁的儿童,无法治愈,而这时罗伦佐刚好6岁。

夫妻俩不愿接受这个结论,便到最权威的医院去检查,结果确诊为该病,并说明是由母亲遗传所致。

父亲仍然不甘心,自己去医学图书馆查资料,结论是该病无一例外变好。

至此,夫妻俩陷入绝望和痛苦之中。

也许是因为该病罕见无治,有的医学研究者将此作为课题,想找到治疗的办法。其中有一个科研小组想通过改变饮食成分来减少病人脂肪酸的增加,邀请罗伦佐参加试验。

夫妻俩有些犹豫。饮食实验需要较长周期,而这种病发展很快,但他们又没有其它办法。抱着一线希望,他们答应参加。

试验一段时间后,孩子的病情没有得到控制,更加严重了。

无奈之下,他们又选择在一家医学院化疗。每次治疗,医院都当作教学案例,请来众多学生观摩。眼看着孩子头发掉了,说话不清楚了,也不能下地走路了,当妈的心急,跟医院大吵一架,停止了化疗。

正在这时,该病的基金会联系上他们,请他们去参加病友互助会。他们抱着多了解一些情况的想法去了,其中的议题就有食疗的案例。他们以自己的经历反驳,却遭到专家们的指责。

眼看着儿子的病情一天天严重,夫妻俩心急如焚,又毫无对策,结局似乎已定。

转机出现在一闪念。

当父亲凝视无助的儿子时,突然想到了一个问题:目前的医学体系,都是将自己的儿子当作研究对象,通过试验,取得数据,探讨某种治疗方法。这样一来,成了孩子在为医学服务,而不是医学在为孩子服务。显然,科学家的利益与家长不同。

谁来拯救儿子?

唯有依靠父母。

问题一旦想明白,夫妻俩似乎有了无穷的动力。他们查找资料、分析试验中的矛盾,找出重点所在,再与专家探讨,终于找到了一种精炼的橄榄油,服用后效果很好,超高的指标开始下降,夫妻俩兴奋不已。

当指标降到50%后,便不再降低,怎么也到不了正常值。而这时的儿子开始出现疼痛和颤抖,瘫痪在床,吞咽困难,离死亡已经不远了!

这时候,医生放弃,护士退却,妹妹也劝他们不能只顾小孩不顾自己,夫妻俩相互责怪,大吵一架!

之后便陷入沉思。父亲想到了一个道理:解决问题,不仅要有方法,还要弄清楚其中的原理。

他又去查资料,问专家,像做学问一样钻研进去,并为此专门写了两篇论文,得到专家的认同。

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在儿子7周岁的晚上,父亲梦见有一种酶,可以让指标恢复正常。

他又找到一篇论文,说菜籽油中有一种成分可抵制脂肪酸。他联系上英国的一位老专家,请专家提炼出来,儿子用后血浓度指标逐渐恢复正常。

再之后,儿子睁开了眼睛,并可以用眼睛表示是否听到故事,还能活动手指了。

到此电影拍摄时,罗伦佐已经14岁,恢复了视力,能简单发声,大大超过了同类病人的寿命。

为人父母,谁也不愿意这种事情落到自己头上。但事情一旦降临,躲是躲不掉的。罗伦佐父母为儿子所做的这些事,足以让人感到他们身上的潜力巨大。

恐怕连他们自己也没有想到,他们对儿子的爱,化作一种强大的`动力,促使他们变被动为主动,研究病情,弄懂机理,寻找方法,将绝望变为希望,将自己从外行变成内行,潜力之大,能量之足,远远超出了人们的想象。

人的潜能需要激发。罗伦佐父母的潜能靠什么激发出来?

我觉得,除了对儿子的爱以外,还有父母的责任。

他们两次改变儿子的用油或需要增加剂量前,都咨询过专家,专家总是不能给出确定意见。专家强调,自己的意见应建立在数据研究之上,而这种治疗方法没有先例。而作为患者的父母,儿子是他们的唯一,且时间不等人。最后就变成了专家不能做的,家长可以做!专家说要对所有病人负责,而父母只需要对自己的子女负责。

也许正是这种他人无法替代的责任,让他们采取了积极行动,并义无反顾,执着前行,让自己的潜能变成了显能。这种由父母的无限责任激发的巨大潜能,不仅延长了他们儿子的生命,也推动了医学科学走到更远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