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教育读书笔记3000字

《爱的教育》讲述一个叫安利柯的小男孩成长的故事,记载他一学年之内在学校、家庭、社会的所见所闻,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的爱的教育读书笔记3000字,希望对您有用。

爱的教育读书笔记3000字
  爱的教育读书笔记3000字1

《爱的教育》是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的一部著作。这确是一本洗涤心灵的书籍。它以最朴实的语言,讲述了100个与孩子有关的故事:《穷人》、《虚荣心》、《感恩》、《嫉妒》、《告别》等等,歌颂了儿童应该具备的纯真感情。同时书中也表露了从家庭、学校到整个社会,都在营造一种良好的环境,潜移默化地培养塑造着儿童爱祖国、爱人民的感情。这本小说曾在漫长的岁月里,陪伴着一代又一代的孩子成长。

而最初吸引我阅读这本儿童名著的,是它的书名。它使我思考:爱与教育究竟有着怎样的关系。带着这个问题,我与一个意大利小学生一起跋涉,去探寻一个未知的答案。使我震撼的,似乎并不是其文学价值有多高,而在于那平凡而细腻的笔触中体现出来的近乎完美的亲子之爱,师生之情,朋友之谊,思乡之恋……这部处处洋溢着爱的小说所蕴涵散发出的那种深厚,浓郁的情感力量,真的很伟大。

这些日记形式的故事一篇篇都不是很长, 都是孩子在读书期间一天内发生的有趣,有意义的事,孩子只是很简单的将这些学习过程,教育过程如实地记叙着,但越是简单的东西越是可以表达很多的内涵。

《爱的教育》,我是一口气读完的,虽然我没有流泪,可是我的心已经承认这是一本洗涤心灵的书籍。吸引我的,似乎并不是其文学价值有多高,而在于那平凡而细腻的笔触中体现出来的近乎完美的亲子之爱,师生之情,朋友之谊,乡国之恋……这部处处洋溢着爱的小说所蕴涵散发出的那种深厚,浓郁的情感力量,真的很伟大。《爱的教育》在诉说崇高纯真的人性之爱就是一种最为真诚的教育,而教育使爱在升华。虽然,每个人的人生阅历不同,但是你会从《爱的教育》中,体会到曾经经历过的那些类似的情感,可我们对此的态度行为可能不同。它让我感动的同时也引发了我对于爱的一些思索。

首先《爱的教育》的书名使我思考,在这纷纭的世界里,爱究竟是什么?带着这个思考,我与这个意大利小学生一起跋涉,去探寻一个未知的答案。一个四年级小学生在一个学年十个月中所记的日记,包含了同学之间的爱,姐弟之间的爱,子女与父母间的爱,师生之间的爱,对祖国的爱使人读之,尤如在爱的怀抱中成长。爱,像空气,每天在我们身边,因其无影无形常常会被我们所忽略,可是我们的生活不能缺少它,其实他的意义已经融入生命。就如父母的爱, ,不说操劳奔波,单是往书架上新置一本孩子爱看的书,一有咳嗽,药片就摆放在眼前,临睡前不忘再看一眼孩子,就是我们需要张开双臂才能拥抱的深深的爱。

当我们陷入困境,没人支持,是父母依然陪在身边,晚上不忘叮嘱一句:早点睡。读了安利柯的故事,我认识到天下父母都有一颗深爱子女的心。。恩里科有本与父母共同读写的日记,而现在很多学生的日记上还挂着一把小锁。最简单的东西却最容易忽略,正如这博大的爱中深沉的亲子之爱,很多人都无法感受到。爱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它不仅仅对个人而言,更是以整个民族为荣的尊严与情绪。《爱的教育》一书中描写了一群充满活力,积极要求上进,如阳光般灿烂的少年。

他们有的家庭贫困,有的身有残疾,当然也有一些是沐浴在幸福中的。他们从出身到性格都有迥异之外,但他们身上却都有着一种共同的东西—对自己的祖国意大利的深深的爱,对亲友的真挚之情。这里面不能忽视的是每个月老师读给那群少年听的"精神讲话。这一个个小故事,不仅使书中的人物受到熏陶,同样让我这个外国读者也被其中所体现出的强烈的情感所震撼。 当我们在阅读这本书时,可以慢慢思考些什么,这些思考使我们能够深刻体会一下爱的教育。爱是人类的永恒话题,是人类最基本的情感,而在教育中,爱更是教育的灵魂和生命。对孩子进行爱的教育,是教育的关键,也是教育的基本要求。爱需要教育,教育更需要爱。古今中外的教育家们教育思想在所不同,教育风格各有千秋,但在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爱的教育”。

而面对我们的教育,爱应该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础。夏丐尊先生在翻译《爱的教育》时说过这样一段话:"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爱是一次没有尽头的旅行,一路上边走边看,就会很轻松,每天也会有因对新东西的感悟,学习而充实起来。于是,就想继续走下去,甚至投入热情,不在乎它将持续多久。这时候,这种情怀已升华为一种爱,一种对于生活的爱。读《爱的教育》,我走入恩里科的生活,目睹了他们是怎样学习,生活,怎样去爱。在感动中,我发现爱中包含着对于生活的追求。

书中从头至尾都透露着一个“爱”字,这不正是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所需要的吗?教师作为师生关系的主导者,需要“有意”地发现、寻找、创设“有情”情境,运用超乎于父母兄弟的爱、富有更多理性的爱,去感染和培养学生的心灵,发展他们的道德情感,形成完美的人格和高尚的情操。教师对学生真挚的爱是我们感染、教育学生的情感魅力,是关心学生、信任学生、尊重学生的基础。

我们对学生的爱,不应是居高临下的“平易近人”,而应是发自肺腑的爱,这种爱的表达既是无微不至的,又是不由自主的真情流露。当我们把爱心自然而然地献给学生时,学生会不仅把我们当教师,更会把我们当作朋友,兄弟,父母。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是无从谈起,感情当然不能取代教育,但教育必须充满感情。总之,爱的教育是治疗心灵创伤的良药,是打开学生心扉的钥匙。被爱的人才懂得去爱人,爱给人力量,给人温馨,也给人美丽的心灵和情感。让孩子们心中拥有爱,很多问题都可能在爱的暖流里溶解。这就是《爱的教育》给我的启示。

  爱的教育读书笔记3000字2

虽然《爱的教育》是一本儿童读物,作者的意图主要是以此来教育儿童,帮助青少年健康成长,但是这部作品也表现了亚米契斯的教育主张,他在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教育内容以及教育目的三个方面都有较深刻的思考,为我们今天的教育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首先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在人们的常识中,理所当然的,教育这就是教师,而受教育者就是学生。但是在亚米契斯看来,教育者并不仅仅是学校教师,还包括家长,同学,甚至还有陌生人。

安利柯的父亲就是通过给他写信,同他交谈,邀请他的朋友等方法来教育安利柯,教他学会与人相处,要求他热爱祖国,积极上进,孝顺父母等;他的母亲通过写信,交谈等告诉他人要有爱心,有同情心,与人为善。而安利柯的同班同学卡隆让他学会了勇敢、善良;可莱蒂教会他勤劳,孝顺,乐观;代洛西也成为了他学习的榜样,还有小石匠,泼来可西等同学也常常通过一些小事感动着安利柯,教育着安利柯,让他不断的学习,完善自己。此外,路上帮助苦命小男孩凑钱的小女孩们,以德报怨的被打伤眼睛的老人,这些陌生人们也触动着小安利柯的心灵,影响着他。甚至是可恨的弗兰谛,他的行为,他的下场也给孩子们起了警示作用,使安利柯能明辨是非。这么看来,可以说人人都是教育者。《论语·述而》中有句家喻户晓的名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其对教育者的理解应该与亚米契斯是一致的。

至于受教育者,亚米契斯对其的界定也不仅限于学生,还包括其他在知识方面或在道德等方面等需要受教育的人。小说里的那些上夜校的工人,小石匠的父亲,泼来可西的铁匠父亲其实也是接受教育的人,上夜校的工人和一些同学的家长为了充实自己,白天上班,晚上学习,学习认字写字,学写文章,他们也是受教育者;包括那位铁匠,通过儿子的努力,儿子的获奖,也通过老师,颁奖者的感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改掉酗酒的坏习惯,全心投入工作,所以,在小说中,他也是受教育者。因此,在亚米契斯看来,人人都可以成为受教育者。

其次是教育内容,在这部小说中,教育内容并不局限于书本知识,更多的是教育同学谦逊,友爱,具有同情心,进取心,并且教育同学们要爱国,有自我牺牲精神。 以前我们常常问,教育是什么?《辞海》对“教育”一词的解释是:①培养新生一代准备从事社会生活的整个过程,主要是指学校对儿童、少年、青年进行培养的过程。②用道理说服人使照着(规则、指示或要求等)做。从辞海的解释可以看出,教育教给学生的应该是他们社会生活的方法,他们所应遵守的准则等。所以,教育不应该只是简单的教书,更重要的是育人。所以,我们会发现,亚米契斯并没有将过多的笔墨浪费在描写小安利柯的科学知识学习过程,而是更多的记录了教育者们教育安利柯热爱学习、热爱劳动、热爱祖国、同情弱小、乐于助人、尊师爱生、体贴父母等美好精神的过程。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作者想主张的教育思想是爱的教育。在小说中,我们会发现,无论是安利柯的严父还是慈母,无论是他的老师或是姐姐,都打心里的爱着安利柯,他们为他倾注心血,用爱感化他,用爱教育他,同样的,也将爱植入他的心底。在父亲的信里面,虽然句句透露着威严,偶尔还带有谴责之意,可是字里行间却是藏不住对孩子的爱。他为了安利柯不用心读书而烦恼,为了安利柯不孝顺母亲而伤心,为了安利柯与同学交往的方式不当而担心,可以看出,他真心爱着安利柯,为他操心。而且父亲关心的不仅仅是小事,更重要的是,他教育安利柯要热爱祖国,热爱劳动人民,要求他为了祖国应该不惜牺牲自己的利益甚至生命,告诉他对待劳动人民应该友善,尊重他们,从这可以看出,安利柯的父亲有多大的胸怀,有多大的爱心,同时也如此要求着他。安利柯的母亲是一位乐善好施的善良女人,她带着安利柯去救济困难的朋友,她写信告诉安利柯,希望他能够有一颗仁爱的心,教育他不能对路边行乞的人视而不见,应该给予可怜的人儿更多的关爱。这位母亲就是这样,身体力行的告诉着安利柯什么是爱,教他爱别人。安利柯的几位老师,包括校长都十分伟大,他们呕心沥血,不计较个人得失,全身心的爱着学生们,为他们操心,不遗余力的教育他们,不求回报,只求学生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此外,安利柯身边的同学,如卡隆,泼来可西,代洛西等,他们如此友爱,有着一颗宽容他人的心,处处体现了爱,这也给了安利柯很大的感触,让他更加切身体会到什么是爱。处于这样一个爱的教育的环境下,我想,安利柯一定能成长为一名善良的,具有爱心的人,而对祖国,对家庭,同学等的爱,最终会使他更加努力,更加上进,成为一名优秀的人。

分析了亚米契斯的教育主张后,我们会发现这样的教育是如此美好,令人向往,我不由的想,如果当今的教育是这样进行的,或许,效果会是惊人的,世上一片祥和,人才云涌,人们互敬互爱,没有阶级对立,没有贵贱之分等等。这样的教育是如此完美,这样的教育思想早在120年前就已经被提出,可是为什么直到今天,它都无法得以实现呢?因为,亚米契斯的主张只是乌托邦式的教育思想,在理想状态下才能够得以实现,而在现实中,这样的教育是难以实施的。

一种有实践意义的思想应该是基于现实情况下提出的。意大利于1870年才完成统一,在之前,长期处于割裂状态,亚米契斯经历了独立战争,之后历经十年的创作,才在1886年出版的这部小说,所以在这部小说里,爱国主义教育思想贯穿始末;19世纪正是欧洲工业革命大力展开的时代,随着工业革命的完成,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最终形成,富人穷人的分化也十分严重,因此,亚米契斯在文中着重提倡关爱他人,尊重劳动人民,尊重爱护穷人的思想,由以上两点可以看出,他主张的教育内容是与意大利当时的国情密切联系的。但是,很可惜,这样的教育却无法实施。首先,亚米契斯文中的教育者们都是理想化的,无论是父亲,母亲,老师,周围的同学,家长,甚至包括陌生人,他们都有近乎完美的品德,并且具有敏锐的洞察力。但事实上,这是不可能的,即使在当今社会。因为每个人的`生长背景都不一样,在那样的年代,受教育的人少之又少,每个人的素质参差不齐,无法为学生创造如此良好的人文环境。其次,亚米契斯文中的社会是理想社会,没有过多的竞争,没有过多的压迫,没有阶级的对立,他的教育也是以这样的理想状态为基础的,但可想而知,这是不现实的。当时,穷人的孩子即使受了教育,他们大多也只能继续当普通工人,而富人的孩子却能受到更好的待遇,有更光明的前程,而且,在那样的年代,工人们是被压榨的,他们首要解决的是温饱问题,教育却往往被忽视,阶级的对立在当时是很明显的,穷人与富人之间总有无法逾越的鸿沟。

可见,亚米契斯的教育思想虽然很理想,却无法得以实现。自从人们开始关注教育,研究教育,各种思想便层出不穷,力图引导教育走在正确的道路上,发挥最大的作用。可是在社会背景下,各种教育理念却显得苍白无力,教育是培养新生一代准备从事社会生活的整个过程,社会如此多变,若教育只是死守教条,一成不变,那它注定不能获得成功。那么教育思想的提出还有意义吗?答案是肯定的,因为教育是一个积累的过程,人人都是教育者,人人都是教育对象,人人都是教育资源,当每个人都能够成功的受教育,顺利的进行社会生活,那么教育资源也就完善了,每一种教育思想的提出,每一个教育变革都是有时代意义的,都能对当时的教育起一定的作用,长久以来积累下来的教育资源将会给社会带来巨大的影响。

  爱的教育读书笔记3000字3

《爱的教育》是一本日记体小说,小说的主人公是小学四年级的安利柯,作者以安利柯记日记的形式记录了主人公小学四年级一学年的学习生活。

虽然《爱的教育》是一本儿童读物,作者的意图主要是以此来教育儿童,帮助青少年健康成长,但是这部作品也表现了亚米契斯的教育主张,他在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教育内容以及教育目的三个方面都有较深刻的思考,为我们今天的教育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首先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在人们的常识中,理所当然的,教育这就是教师,而受教育者就是学生。但是在亚米契斯看来,教育者并不仅仅是学校教师,还包括家长,同学,甚至还有陌生人。

安利柯的父亲就是通过给他写信,同他交谈,邀请他的朋友等方法来教育安利柯,教他学会与人相处,要求他热爱祖国,积极上进,孝顺父母等;他的母亲通过写信,交谈等告诉他人要有爱心,有同情心,与人为善。而安利柯的同班同学卡隆让他学会了勇敢、善良;可莱蒂教会他勤劳,孝顺,乐观;代洛西也成为了他学习的榜样,还有小石匠,泼来可西等同学也常常通过一些小事感动着安利柯,教育着安利柯,让他不断的学习,完善自己。此外,路上帮助苦命小男孩凑钱的小女孩们,以德报怨的被打伤眼睛的老人,这些陌生人们也触动着小安利柯的心灵,影响着他。甚至是可恨的弗兰谛,他的行为,他的下场也给孩子们起了警示作用,使安利柯能明辨是非。这么看来,可以说人人都是教育者。《论语·述而》中有句家喻户晓的名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其对教育者的理解应该与亚米契斯是一致的。

至于受教育者,亚米契斯对其的界定也不仅限于学生,还包括其他在知识方面或在道德等方面等需要受教育的人。小说里的那些上夜校的工人,小石匠的父亲,泼来可西的铁匠父亲其实也是接受教育的人,上夜校的工人和一些同学的家长为了充实自己,白天上班,晚上学习,学习认字写字,学写文章,他们也是受教育者;包括那位铁匠,通过儿子的努力,儿子的获奖,也通过老师,颁奖者的感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改掉酗酒的坏习惯,全心投入工作,所以,在小说中,他也是受教育者。因此,在亚米契斯看来,人人都可以成为受教育者。

其次是教育内容,在这部小说中,教育内容并不局限于书本知识,更多的是教育同学谦逊,友爱,具有同情心,进取心,并且教育同学们要爱国,有自我牺牲精神。 以前我们常常问,教育是什么?《辞海》对“教育”一词的解释是:①培养新生一代准备从事社会生活的整个过程,主要是指学校对儿童、少年、青年进行培养的过程。②用道理说服人使照着(规则、指示或要求等)做。从辞海的解释可以看出,教育教给学生的应该是他们社会生活的方法,他们所应遵守的准则等。所以,教育不应该只是简单的教书,更重要的是育人。所以,我们会发现,亚米契斯并没有将过多的笔墨浪费在描写小安利柯的科学知识学习过程,而是更多的记录了教育者们教育安利柯热爱学习、热爱劳动、热爱祖国、同情弱小、乐于助人、尊师爱生、体贴父母等美好精神的过程。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作者想主张的教育思想是爱的教育。在小说中,我们会发现,无论是安利柯的严父还是慈母,无论是他的老师或是姐姐,都打心里的爱着安利柯,他们为他倾注心血,用爱感化他,用爱教育他,同样的,也将爱植入他的心底。在父亲的信里面,虽然句句透露着威严,偶尔还带有谴责之意,可是字里行间却是藏不住对孩子的爱。他为了安利柯不用心读书而烦恼,为了安利柯不孝顺母亲而伤心,为了安利柯与同学交往的方式不当而担心,可以看出,他真心爱着安利柯,为他操心。而且父亲关心的不仅仅是小事,更重要的是,他教育安利柯要热爱祖国,热爱劳动人民,要求他为了祖国应该不惜牺牲自己的利益甚至生命,告诉他对待劳动人民应该友善,尊重他们,从这可以看出,安利柯的父亲有多大的胸怀,有多大的爱心,同时也如此要求着他。安利柯的母亲是一位乐善好施的善良女人,她带着安利柯去救济困难的朋友,她写信告诉安利柯,希望他能够有一颗仁爱的心,教育他不能对路边行乞的人视而不见,应该给予可怜的人儿更多的关爱。这位母亲就是这样,身体力行的告诉着安利柯什么是爱,教他爱别人。安利柯的几位老师,包括校长都十分伟大,他们呕心沥血,不计较个人得失,全身心的爱着学生们,为他们操心,不遗余力的教育他们,不求回报,只求学生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此外,安利柯身边的同学,如卡隆,泼来可西,代洛西等,他们如此友爱,有着一颗宽容他人的心,处处体现了爱,这也给了安利柯很大的感触,让他更加切身体会到什么是爱。处于这样一个爱的教育的环境下,我想,安利柯一定能成长为一名善良的,具有爱心的人,而对祖国,对家庭,同学等的爱,最终会使他更加努力,更加上进,成为一名优秀的人。

分析了亚米契斯的教育主张后,我们会发现这样的教育是如此美好,令人向往,我不由的想,如果当今的教育是这样进行的,或许,效果会是惊人的,世上一片祥和,人才云涌,人们互敬互爱,没有阶级对立,没有贵贱之分等等。这样的教育是如此完美,这样的教育思想早在120年前就已经被提出,可是为什么直到今天,它都无法得以实现呢?因为,亚米契斯的主张只是乌托邦式的教育思想,在理想状态下才能够得以实现,而在现实中,这样的教育是难以实施的。

一种有实践意义的思想应该是基于现实情况下提出的。意大利于1870年才完成统一,在之前,长期处于割裂状态,亚米契斯经历了独立战争,之后历经十年的创作,才在1886年出版的这部小说,所以在这部小说里,爱国主义教育思想贯穿始末;19世纪正是欧洲工业革命大力展开的时代,随着工业革命的完成,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最终形成,富人穷人的分化也十分严重,因此,亚米契斯在文中着重提倡关爱他人,尊重劳动人民,尊重爱护穷人的思想,由以上两点可以看出,他主张的教育内容是与意大利当时的国情密切联系的。但是,很可惜,这样的教育却无法实施。首先,亚米契斯文中的教育者们都是理想化的,无论是父亲,母亲,老师,周围的同学,家长,甚至包括陌生人,他们都有近乎完美的品德,并且具有敏锐的洞察力。但事实上,这是不可能的,即使在当今社会。因为每个人的生长背景都不一样,在那样的年代,受教育的人少之又少,每个人的素质参差不齐,无法为学生创造如此良好的人文环境。其次,亚米契斯文中的社会是理想社会,没有过多的竞争,没有过多的压迫,没有阶级的对立,他的教育也是以这样的理想状态为基础的,但可想而知,这是不现实的。当时,穷人的孩子即使受了教育,他们大多也只能继续当普通工人,而富人的孩子却能受到更好的待遇,有更光明的前程,而且,在那样的年代,工人们是被压榨的,他们首要解决的是温饱问题,教育却往往被忽视,阶级的对立在当时是很明显的,穷人与富人之间总有无法逾越的鸿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