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凉者经典散文

热天,火热的太阳终于在西面落下,月亮悄悄地爬上了天空,夜色已经降临。月亮虽然占据了天空,却丝毫不能减除,经过太阳烘烤一天的大地,所带来的酷热。倒是微风给酷热中的人们,带来一丝凉意。

乘凉者经典散文

上海的热天,虽然没有我国的“三大火炉”那样热,但也是够热的。公元2000年前,家用空调器还没有普及。上海人家,特别是居住在石库门弄堂的人家,洗浴、晚饭后,大多数的居民手拿板凳、椅子和草席,来到马路边的人行道上,放上板凳、椅子,铺上草席“乘风凉”。草席上是孩儿们玩耍的天地,也是大人睡觉的“床”。

高楼大厦的附近,是乘凉者的好去处,哪里坐满了乘凉的人。因为乘凉的人多,经常发生为了一小块乘凉的领地,而争吵不休的事情。

我儿时,一到热天,晚饭后总要到门外“乘风凉”。众多的乘凉者,分别按闲话的种类和内容,带着自己的凳子,围成一圈而坐。闲话的范围及广,譬如:家常理断、时事新闻、阿飞与拉三、讲故事等。特别是在乘凉者中,有不少闲话时事新闻的人,时事新闻的来源,除了《参考消息》以外,大多数来自“小道”,即所谓的“小道新闻”。我除了对闲话“家常理断”不感兴趣外,其余的.闲话都感兴趣。搬着小矮凳坐在乘凉者的边上,听他们讲闲话。

邻居中有一个几次高考的落榜生,因为落榜,似乎对高考已经灰心,躲在家里老是看闲书。闲书看多了,知识自然而然的丰富起来,所以知道了古今中外。在我们的眼里,他是一个大学问家。

到了夜里,他放下了闲书,也到门外“乘风凉”。这位乘凉者的到来,无论大人还是小孩,都喜欢和他坐在一起,听他讲故事。他的腹中,似乎有讲不完的故事,也有讲不完的笑话。有一天他问大家,“为什么要刘(备)、关(羽)、张(飞)三英战吕布,难道张飞敌不过吕布?”,关于“三国”的故事,大家知道的也算不少了,可是关于这个问题,听者个个被问的口瞪目呆,答不上来。最后还是由他自己来回答,下面是他的答案。

“本来张飞敌吕布,是没有问题的,可是在大战的前夜,张飞在睡觉时落枕,第二天不得不歪着头打仗,功夫不能正常发挥,有点力不从心。于是关羽加入了战斗,岂知关羽昨日拉肚子,力气少了许多,虽然还能挥舞起青龙偃月刀,但始终到达不了要害,关、张两人还是占不了便宜,于是刘备加入了战斗。由于刘备的加入,使得吕布占不到便宜,而且渐渐处于劣势。于是,吕布终于被刘、关、张打败”。

他的答案,听得大家捧腹大笑。他不仅知道刘、关、张三英战吕布,而且还知道古代的人,是如何“轧姘头”的。关于古代人“轧姘头”的故事,讲起来也是津津有道的,至于现在马路上的阿飞与拉三,他却知之甚少。

夜深了,人也困了,屋子里的热气渐渐地散去,乘凉者拿起了自己的凳子,纷纷回家睡觉。特别怕热的人,干脆在人行道边铺上草席,席地而睡。直到黎明时,被“倒马桶”的吆喝声吵醒为止。

上海热天的夜里,是乘凉者的天下,乘凉者们互相交谈,尽管谈得都是些生活琐事,鸡毛碎皮的小事,却是小民百姓和睦的基础。

从前,立秋过后,睡在人行道上的人逐渐少了。白露过后,乘凉者逐渐少了。

现在,上海的城市,比起从前,成倍地扩大;人口,比起从前也是成倍的增加。但是上海热天的夜里,已经几乎看不到乘凉者了,即使有,也只是三三二二的游荡者而已。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少了许多,无形的隔膜正在产生。

只有流行音乐演出的场所内,少男、少女们手里拿“发光棒”,回绕在歌手的周围,时而跟着节奏双手挥舞“发光棒”,时而跟着节奏尖叫或嘶喊,台上台下几乎融会到了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