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是一种高级的生命之缘

接触诗歌一年多了,真的是时候思考这个问题了。对于这个问题似乎看过很多见解,我是个没有见地的人,所以最不爱回答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它会使我更迷茫,基本上我是会回避的,但是此次我决定用心想一想,因为我和诗歌是有缘的。其实每一个自认为在写诗的人都觉得自己跟诗很有缘,就是这个感觉支撑和引领着这样的人在不停地写。

诗歌是一种高级的生命之缘

2016年初被本地的一个朋友拉进第一个诗群,发现原来有这么多诗歌爱好者,自此在网络平台上看诗,跟着他们写了些同题,那时觉得他们写得都很好,时常看到某某在某个平台发诗,被传来传去,当时想若有一天我也能发下那感觉一定很好,这个想法很快实现了,但很快发现弄个平台是那么容易,最重要的是,也没人说好啊?后来又想,如果在某个纸刊发表作品,那才是真的好,因为有稿费。后来,这个想法也实现了,虽然是本市地级刊物,但也变成了铅字,还拿了两次稿费,但是看了下同期发表的那些诗可以说没有感动我的,那么我写的也肯定不入别人的眼,于是又想,如果能在更有名的刊物上发表是不是我就算写的好了?很快这个想法被无尽的沉默否定,觉得很好笑,这么多年,自己一本跟诗歌有关的刊物都未订阅过,一本诗集也未曾翻看,只是跟着脑子里的句子写些分行竟然还认为自己在写诗!羞愧难当!特别是当听到生活中有人称我为“诗人”时,恨不得自己什么都不曾发表过。我知道这种羞愧来自于我对诗群、诗歌刊物及诗歌江湖及诗歌本身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认知,但我仍然没有思考过什么是诗,我选择了远离,除两个诗群外,迅速退了其它诗群,精减了诗友,不再投稿,不再欣羡谁谁在哪个网刊或纸刊发表作品,这么一转变观念,眼前顿觉安静了许多,那些飞来飞去的链接和那些似乎很骄傲的名字不再那么扎眼了。

然而我也不能完全否定这些诗歌链接,是这种特别方便的阅读方式使我以最快的.方式对当下诗歌世界有所了解,打开了对诗歌认知的眼界, 对享誉国内国外的名家名作有了粗略的了解,虽然对“什么是诗”仍说不清楚,但至少在心里面有了自己的一个评价标准,而且很高兴自己能在短期内果断别离那些喧嚣浮躁且盲目自大自恋的群体,开始了对诗歌进一步的感知之旅。在此我要借用看过的一句话,就是跟什么人在一起很重要。在网络上我从不漫无目的地加友,因为我不需要有人点赞,经过甄别和筛选,我想更多的是基于缘分,遇到几个比较有平常心且很安静的与我有共同话题能分享交流的诗友,后来还加了几个写诗十年、二十年甚至三十年的能够引领我阅读的诗友,虽然无交流,但是我可以跟着他们阅读,他们的分享必定是他们所欣赏的,就这样,我对诗的要求似乎比原来高了,我想我要读到有震撼感的诗。

于是我读到了博尔赫斯的《你不是别人》这一首,最后那句“你不过是每一个孤独的瞬息”让我一下安静臣服下来,在命运而前,在喧嚣的世界面前,人类的渺小被他轻轻地就说了出来,便毫不犹豫地买了他的整套诗集和一本谈话录,时至今日还是特别喜欢他的这段话,“我认为读书是一种幸福,另一种稍少一点儿的幸福是写诗,或者叫创作,创作就是把读过的东西的遗忘和回忆融为一体”,后来相继阅读了布罗茨基、毕肖普、辛波斯卡、曼杰什坦姆、狄金森、艾基等等,尽管都没有读完,但是却体会到了博尔赫斯所说的“读书是一种幸福”。这些作品各有特色,鉴于我的水平还无法理解和评价,但是我喜欢他们的诗带给我的那种心灵震撼的感觉。当然不是仅有外国诗歌才能使我震撼,中国的诗歌能够触动我的也很多,远点儿说翟永明的那首《憧憬》,仿佛有一种似曾相识的痛和无奈在与我诉说着,因而我想诗是一种唤醒,唤醒自己身体中麻木的感觉,然后让它兴奋起来再去寻找下一个唤醒。近点儿说前段时间在固老师朋友圈读了他的一首《背面》很有触动,尽管他自己认为文本不够好,但是我因为那句“事物的背面,有另一个表情”而释然了所谓的朋友远离。这又使我想到,好的诗也是对读者的拯救,这肯定不是作者的初衷,但是可能由于这种误读,产生了很美丽的后果,而很多时候往往作者本人是不知道的。

所以不是每一个人或者说每一个爱诗的人都能被唤醒、被拯救的,这需要缘分。因而每当有人问起你喜欢什么样的诗歌时,我无以对答,就像如果有人问你,你为什么喜欢一个人时,可能你也说不清楚,因为这个人可能不具备大众喜欢的标准,但你却真的被他吸引。这种未知可能就是缘吧,如果实在要对诗有个看法的话,我想诗就是一种高级的缘,高级生命的未知,吸引着有缘的人去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