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散文:解读故乡

在故乡的字典里无岭有山,这与故乡人生存的地理环境有关,山揽住村子,山怀抱家园,山锁住了人们的心,山阻隔了望远的视野,山捆绑了行走的腿脚。其实,这些高低错落的山,海拔并不高,它光秃,平缓,逶迤低矮,在旁人的眼里是岭坎崖的肖像。山与山的牵手,村与村的衔接,凭借一条深浅不等,长短各异的沟。沟是山的脉络和走向,沟是山的路标和方位,沟更是山的鼻息和眼睛。走出沟,就走出了故乡的方寸天地,就到了川塬,到了繁华的城镇,到了山外的世界。

经典散文:解读故乡

循沟斜趟的上坡上,星落布的村子,在几棵经年长不大的白杨树,榆树的身旁候着,懒洋洋的晒着阳光,吮吸雨露风霜,纵横交叉的白晃晃阡陌是一条条仅供人,牲畜挪步的弯曲野径,这是每所庄院通向旱田的耕作路,也是春风夏阳秋雨中庄稼人颠波的人生路。山是村子的支架,山是故乡的脊梁,而沟是山的心脏。曾记得父亲好几次说,沟是好地方,我挺纳闷疑惑,沟有啥好?人在其间,空旷悠远阴森可怕,左看是山,右看是山,抬头只见一溜天,如井底之蛙。只不过父亲自小在沟的延伸和穿梭中长大。正应了句古言:金窝,银窝不如山沟里的土窝。

沟把山扯断,沟把村子隔开,沟使人有了翻山爬坡的吃力,光流汗不算,还磨鞋硌脚,遇上倒霉的鬼天气,大雨滂沱,山洪如脱缰的野马倾泻入沟,毁路投石险象环生。坐在坡上的人家愁水不愁吃,每个年程怕天旱。老天爷一瞪眼,毒辣辣的红日头晒烫地面。泉枯,地焦草棉,村里人就到龙王庙摆祭祀求雨,天麻麻亮把木桶架在毛驴背上去沟里驮水。沟里的`水养活了山上的人家。

沟是蓄水的池子,天旱旱不死沟底里从岩缝中滴嗒,滴嗒的山泉水。循沟入山或出山的人,赶路渴了,就能喝到润心滋肺的玉液琼浆——山泉水。每座山根下的一眼眼泉水,在曲折缓慢的流程中,汇拢一条顺沟出山的小河,而小河是与大河,大江贯通的。难怪故乡人在口语中把“沟”不称沟,而叫河沟,哪怕这条沟无一丝水源,的的确确是干沟,也叫河沟。村子里的牛羊在山坡上把野草装进肚皮后,翘高尾巴扯展蹄子,一气狂奔到沟里,喝饱了,才晃晃悠悠慢慢腾腾地溜达到山上。水是生命之源。沟里的草长势旺树成荫,还有许多天然形成的大大小小的山洞,孩子们常跑到沟里嬉闹,在淹不过膝盖的河沟里打水仗,草丛里捉迷藏,甚至有的孩子干了坏事,害怕父母责罚,也躲到山洞里藏身。平日里,山里人出山,山外人进山,赶不到栖息地,便在沟底的山洞里过夜,燃一堆篝火暖身,享受着山夜的静谧与天籁之音。

故乡的山,故乡的河沟,把许许多多的故乡人送出了沟的门槛,在异地他乡每忆起故土会潸然泪下,崇敬与感恩之情在心头汇拢。

山托起一轮火红的太阳,照耀在村子的头顶,那河沟里的水默默地向山外流去,流去的还有村子里渐渐长大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