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中的经典句子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收藏过令自己印象深刻的句子吧,根据结构的不同句子可以分为单句和复句。那什么样的句子才算得上是经典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论语中的经典句子,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论语中的经典句子

论语中的经典句子1

1、得到三个朋友的人失去三个朋友。朋友直了,朋友明白了,朋友多了,就好了。朋友然后皮皮,友好的软,朋友然后奉承,一个损失。

2、君子不重,不为;学习是不稳定的。虔诚的信徒。一个人比一个没有朋友的人好。一旦完成,就不要害怕改变。

3、礼貌,优雅,信仰,敏感和优雅。尊重不是羞辱,广泛是得到大众,信仰是自由,敏感是有功,利益足以使人。

4、弟子,进是孝,出是弟,诚与信,博爱与亲仁。如果你有能力,你将学习写作。

5、想把工作做好,就得把工具磨利。鞠也是一个国家,它的医生是贤者,朋友是仁者。

6、人生自古谁不亡,留一颗根据历史的心。

7、言出必行。坑坑不过小哉!可以考虑第二次。

8、信心近乎公义,言语也能回答。礼貌仅次于礼貌,远离耻辱;因为没有亲属的损失,一个人可以居住。

9、鲜鲜易色;父母,尽其所能;如果你做某事,你就能做到;什么都可以了解一个朋友。虽然我没有学过,但我要说我学过。

10、君子使人美丽,而不使人邪恶;小个子男人是。

11、远离不满足的人,远离修文的道德;既来之则安之。

12、一个没有字母的人几乎不能做任何事情。没有e号车?吗?,e号车?吗?,它

13、什么都可以了解一个朋友。

14、知而,仁不能存之;有得必有失。知道它,仁慈就能保持它。如果我们不把它交给他们,人民就会不尊重我们。知道了它,仁就能守住它,庄就能手它。没有礼仪的行动是不好的。

15、自古以来就有死亡,没有信仰的人是站不住脚的。

16、忠义主,义也崇德。爱情为爱情而生,邪恶为死亡而生。既渴望生又渴望死是令人困惑的。要富有,就要与众不同。

17、我的第三天反省我的身体:人寻而不忠?与朋友而不是信任?不能教吗?

18、不仁厚,不可以长时间左右,不可以好音乐。仁者仁,知仁之利。

论语中的经典句子2

1、巧言令色,鲜矣仁。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4、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5、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6、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7、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8、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9、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0、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11、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1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3、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14、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15、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16、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距。

17、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论语中的经典句子3

对人以诚信,人不欺我;对事以诚信,事无不成.下文就是论语中诚信句子与解释,欢迎大家阅读学习。

一、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人办事没有尽心尽力吗?与朋友交往没有做到诚实守信吗?老师传授的学业没有经常复习吗?”

二、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译文)孔子说:“治理一个大国,要严肃认真地处理政事,讲究信用,节省财用,爱护臣下,根据农事的忙闲合理使用民力。”

三、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译文)孔子说:“年轻弟子,在家孝顺父母,出门敬重兄长,言语谨慎守信博爱众人,亲近仁人。做到这些后还有余力,就用来学习文化典籍。”

四、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译文)子夏说:“对待妻子,能看重其品德而不看重其容貌;侍奉父母,能尽心尽力;侍奉君主,能献出生命;与朋友交往,说话守信用。(这样的人,)虽然说没有经过学习,我必定说他学习过了。”

五、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已者。过,则勿惮改。”

(译文)孔子说:“君子不庄重,就不会有威严;从事学习,学业就不会巩固。要把忠诚和信实作为(待人处事的)主导思想。不跟与自己不同道的人做朋友。犯了错误,要不怕改正。”

六、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译文)有子说:“诺言符合义的原则,才可以实践诺言。恭敬符合礼的原则,才可

以免遭耻辱。依靠自己的亲族,也就可靠了。”

-------以上出自《学而篇》

七、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为政篇》

(译文)孔子说:“一个人不讲信用,不知他怎么做人哩!(就像)大车少了輗,小车少了軏,车子还怎么能走呢?”

 八、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述而篇》

(译文)孔子从四个方面教育学生:古代文献,行为规范,对人忠心,诚实守信。

九、子张问崇德辨惑。子曰:“主忠信,徙义,崇德也。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诚不以富,亦只以异。’”

------------《颜渊篇》

(译文)子张问怎样提高道德,辨清昏惑。孔子说:“注重忠信,遵从道义,就能提高道德。爱一个人,就希望他活着,厌恶他,就巴望他死掉。既希望他活着,又巴望他死掉,这样(好恶无常)便是昏惑。(《诗经》上说:)‘肯定不会困此得到好处,只会收到相反的结果。’”

十、子曰:“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

-----------《子路篇》

(译文)孔子说:“说话一定兑现,做事一定果决。这是(不懂变通的)固执的小人呀!不过也可以算是再次一等的士了。”

 十一、子张问行。子曰:“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立则见其参于前也,在舆则见其倚于衡也,夫然后行。”子张书诸绅。

-----------《卫灵公篇》

(译文)子张问怎样(使自己)行得通。孔子说:“说话真诚守信,做事厚道谨慎,那么即使到了落后野蛮的国家也能行得通。如果说话不真诚守信,做事不厚道谨慎,那么即使在本乡本土,难道能行得通吗?站着时,似乎就看见忠信笃敬几个字在自己面前,坐车时,似乎就看见这几个字刻在车辕的横木上,做到这样就处处行得通了。”子张把这些话写在自己的衣带上。

 十二、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季氏篇》

(译文)孔子说:“三种朋友是有益的,三种朋友是有害的。同正直的人交友,同守信用的人交友,同见闻多的人交友,就有益。同阿谀奉承的人交友,同表面友善的人交友,同花言巧语的人交友,就有害了。”

 十三、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阳货篇》

(译文)子张问孔子,怎样做可以称仁。孔子说:“能将五种品德施行于天下,就可以称仁了。”子张说:“请问哪五种。”孔子说:“恭敬,宽厚,信实,勤勉,(给人)恩惠。恭敬就不会招来侮辱,宽厚就能得到众人拥护,信实就会得到别人任用,勤勉就会有成绩,(给人)恩惠就足以使唤人。”

论语中的经典句子4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3.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4. 子曰:“君子不器。”

5. 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6.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7. 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

8. 仪封人请见。曰:“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尝不得见也。”从者见之。出曰:“二三子,何患于丧乎?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

9.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10. 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11. 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12.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13. 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14. 子谓子贱,“君子哉若人!鲁无君子者,斯焉取斯?”

15. 子谓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16. 子华使于齐,冉子为其母请粟。子曰:“与之釜。”请益。曰:“与之庾。”冉子与之

17. 粟五秉。子曰:“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吾闻之也,君子周急不继富。”原思为之宰,与之粟九百,辞。子曰:“毋!以与尔邻里乡党乎!”

18. 子谓子夏曰:“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

19.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20. 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21. 子曰:“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君子者,斯可矣。”子曰:“善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有恒者,斯可矣。亡而为有,虚而为盈,约而为泰,难乎有恒矣。”

22. 陈司败问昭公知礼乎?孔子曰:“知礼。”孔子退,揖巫马期而进之,曰:“吾闻君子不党,君子亦党乎?君取于吴为同姓,谓之吴孟子。君而知礼,孰不知礼?”巫马期以告。子曰:“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

23. 子曰:“文,莫吾犹人也。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

24.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25. 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故旧不遗,则-民不偷。”

26. 曾子曰:“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君子人与?君子人也。”

27. 大宰问于子贡曰:“夫子圣者与?何其多能也?”子贡曰:“固天纵之将圣,又多能也。”子闻之,曰:“大宰知我乎!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君子多乎哉?不多也。”牢曰:“子云,‘吾不试,故艺’。”

28. 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29. 君子不以绀j饰。红紫不以为亵服。当暑,,必表而出之。缁衣羔裘,素衣裘,黄衣狐裘。亵裘长。短右袂。狐貉之厚以居。去丧,无所不佩。非帷裳,必杀之。羔裘玄冠不以吊。吉月,必朝服而朝。

30. 子曰:“先进于礼乐,野人也;后进于礼乐,君子也。如用之,则吾从先进。”

31. 子曰:“论笃是与,君子者乎?色庄者乎?”

32.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点!尔

33. 司马牛问君子。子曰:“君子不忧不惧。”曰:“不忧不惧,斯谓之君子已乎?”子曰:“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

34. 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35. 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

36. 棘子成曰:“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子贡曰:“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文犹质也,质犹文也。虎豹之(革享),犹犬羊之(革享)。”

37. 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38.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39.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40. 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41. 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42.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43. 子曰:“君子易事而难说也:说之不以道,不说也;及其使人也,器之。小人难事而易说也:说之虽不以道,说也;及其使人也,求备焉。”

44. 子曰:“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45. 南宫适问于孔子曰:“羿善射,S荡舟,俱不得其死然;禹稷躬稼,而有天下。”夫子不答,南宫适出。子曰:“君子哉若人!尚德哉若人!”

46. 子曰:“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

47. 子曰:“君子上达,小人下达。”

48. 曾子曰:“君子思不出其位。”

49. 子曰:“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50. 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子贡曰:“夫子

51. 自道也。”

52. 子路问君子。子曰:“修己以敬。”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人。”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

53. 卫灵公问陈于孔子。孔子对曰:“俎豆之事,则尝闻之矣;军旅之事,未之学也。”明日遂行。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54. 子曰:“直哉史鱼!邦有道,如矢;邦无道,如矢。”君子哉蘧伯玉!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

55. 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56. 子曰:“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57. 子曰:“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58. 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59. 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60. 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61. 子曰:“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君子忧道不忧贫。”

62. 子曰:“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

63. 子曰:“君子贞而不谅。”

64. 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65. 孔子曰:“侍于君子有三愆: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66. 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67. 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

68. 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69. 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

70. 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

71. 佛Z召,子欲往。子路曰:“昔者由也闻诸夫子曰:‘亲于其身为不善者,君子不入也。’佛Z以中牟畔,子之往也,如之何!”子曰:“然。有是言也。不曰坚乎,磨而不磷;不曰白乎,涅而不缁。吾岂匏瓜也哉?焉能系而不食?”

72. 宰我问:“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旧谷既没,新谷既升,钻燧改火,期可已矣。”子曰:“食夫稻,衣夫锦,于女安乎?”曰:“安。”“女安则为之!夫君子之居丧,食旨不甘,闻乐不乐,居处不安,故不为也。今女安,则为之!”宰我出。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

73. 子路曰:“君子尚勇乎?”子曰:“君子义以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

74. 子贡曰:“君子亦有恶乎?”子曰:“有恶:恶称人之恶者,恶居下流而讪上者,恶勇而无礼者,恶果敢而窒者。”曰:“赐也亦有恶乎?”“恶徼以为知者,恶不孙以为勇者,恶讦以为直者。”

75. 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莜。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子路拱而立。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隐者也。”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76. 周公谓鲁公曰:“君子不施其亲,不使大臣怨乎不以。故旧无大故,则不弃也。无求备于一人。”

77. 子夏之门人问交于子张。子张曰:“子夏云何?”对曰:“子夏曰:‘可者与之,其不可者拒之。’”子张曰:“异乎吾所闻: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我之大贤与,于人何所不容?我之不贤与,人将拒我,如之何其拒人也?”

78. 子夏曰:“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不为也。”

79. 子夏曰:“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学以致其道。”

80. 子夏曰:“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

81. 子夏曰:“君子信而后劳其民,未信则以为厉己也;信而后谏,未信则以为谤己也。”

82. 子游曰:“子夏之门人小子,当洒扫、应对、进退,则可矣。抑末也,本之则无。如之何?”子夏闻之曰:“噫!言游过矣!君子之道,孰先传焉?孰后倦焉?譬诸草木,区以别矣。君子之道,焉可诬也?有始有卒者,其惟圣人乎!”

83. 子贡曰:“纣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恶居下流,天下之恶皆归焉。”

84. 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85. 陈子禽谓子贡曰:“子为恭也,仲尼岂贤于子乎?”子贡曰:“君子一言以为知,一言以为不知,言不可不慎也。夫子之不可及也,犹天之不可阶而升也。夫子之得邦家者,所谓立之斯立,道之斯行,绥之斯来,动之斯和。其生也荣,其死也哀,如之何其可及也。”

86. 子张问于孔子曰:“何如斯可以从政矣?”子曰:“尊五美,屏四恶,斯可以从政矣。”子张曰:“何谓五美?”子曰:“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子张曰:“何谓惠而不费?”子曰:“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择可劳而劳之,又谁怨?欲仁而得仁,又焉贪?君子无众寡,无小大,无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骄乎?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子张曰:“何谓四恶?”子曰:“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

87. 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

88. 子曰:“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

89. 子夏曰:“小人之过也必文。”

论语中的经典句子5

1、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2、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3、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4、殷因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孔子《论语》

5、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

6、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7、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曰:‘思无邪。”《论语》

8、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9、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孔子《论语》

10、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11、小不忍,则乱大谋。

12、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13、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14、寝不尸,居不容。

15、天下之众本在一人《论语》

16、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17、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君子者斯可矣。——孔子《论语》

18、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19、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2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21、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

22、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23、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24、已矣乎!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孔子《论语》

25、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

26、子曰: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论语。宪问》

27、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

28、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29、君子博学与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孔子《论语》

30、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

31、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32、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33、三,子贡问曰:“乡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论语。子路》

3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5、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36、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37、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38、君子易事而难说也。说之不以道,不说也;及其使人也,器之。小人难事而易说也。说之虽不以道,说也;及其使人也,求备焉。

39、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40、放于利而后行,多怨。

41、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胡?

42、古者言之不出,耻恭之不逮也。——孔子《论语》

43、能够托六尺之孤,能够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44、诗三百,一言以敝之,思无邪。《论语》

45、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46、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不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47、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也,耻也。

48、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孔子《论语》

49、放于利而行,多怨。——孔子《论语》

50、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51、吾十有五而志于学,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52、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君子忧道不忧贫。

53、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54、子曰: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论语。子路》

55、子曰: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论语。子路》

56、孟之反不伐。奔而殿,将入门,策其马,曰:’非敢后也,马不进也。’”——孔子《论语》

57、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58、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59、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论语中的经典句子6

1、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2、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3、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4、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液。

5、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6、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7、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8、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9、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10、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11、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

12、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13、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14、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15、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6、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17、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8、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论语中的经典句子7

1、子罕言利,与命,与仁。

2、民之于仁也,甚于水火。水火,吾见蹈而死者矣,未见蹈仁而死者也。

3、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好仁者,无以尚之;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

4、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5、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6、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7、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故旧不遗,则民不偷。

8、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

9、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10、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论语中的经典句子8

1、绅士的一周不能等待财富。

2、君子有德,小人有土;君子带着惩罚,小人带着利益。

3、相信学习,保持好方法。危险的国家不进,混乱的国家不活。这个世界有道是看不见的,没有办法是隐藏的。可怜的和便宜的。也羞愧;国无路可走,富贵也贵,羞耻也贵。

4、三支军队可以带走指挥官,但普通人不能带走意志。

5、谁知道现在谁不是呢?四十、五十而不闻不问,我们不害怕。

6、我的第三天反省我的身体,人找而不忠?与朋友而不是信任?不能教吗?

7、不怒不开,不细不发。举起一个角而不向三个角,那就不再是角了。

8、岁月老了冷,才知松柏凋零后也。

9、一个学者不能没有恒心。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10、你学的时候不就是这么说的吗?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不知道但不生气,不也是君子吗?

11、这位绅士没有东西吃,没有东西住,也没有东西住。

12、绅士是坦率的,小人是长的。

13、质量赢得野性,质量赢得历史。有礼貌,然后是绅士。

14、知道就是知道,知道就是知道。

15、要有学习的脸,不生气,不二。

16、其人亦,发怒忘食,乐与忘忧,不知旧事会来。

17、其身,不序;它的身体虽然不是直的,但也不是直的。

18、父母在,不远处旅行。你必须游得好。

19、自古以来就有死亡,没有信仰的人是站不住脚的。

20、知道的比善的更强,善的比乐的更强。

21、不气不开,不娇气不发,提起一个角不向三个角,那就是不再。

22、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道的人行动,善良的人静止。知道的人是快乐的,善良的人是长久的。

23、不受苦难的人不认识,不认识的人也不认识。

24、虔诚的信徒。没有比你更好的朋友了。

论语中的经典句子9

1.人生不是一种享乐,而是一桩十分沉重的工作。

2.每一发奋努力的背后,必有加倍的赏赐。

3.失败是什么?没有什么,只是更走近成功一步;成功是什么?就是走过了所有通向失败的路,只剩下一条路,那就是成功的路。

4.让我们将事前的忧虑,换为事前的思考和计划吧!

5.用爱生活,你会使自己幸福!防辐射眼镜有用吗用爱工作,你会使很多人幸福!

6.人生伟业的建立,不在能知,乃在能行。

7.再长的路,一步步也能走完,再短的路,不迈开双脚也无法到达。

8.任何业绩的质变都来自于量变的积累。

9.欲望以提升热忱,毅力以磨平高山。

10.现实生活中,人人都有梦想,都渴望成功,都想找到一条成功的捷径。

11.任何的限制,都是从自己的内心开始的。

12.做一个君子要达到以下标准:第一,“君子”必须是一个善良的人,一个问心无愧的人,一个脚踏实地的人。

13.人生苦短,给自己一个愉悦的心情,胸怀宽广的人才能永远快乐。

14.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

15.以患难时,心居安乐;以贫贱时,心居富贵;以屈局时,心居广大,则无往而不泰然。

16.心胸开阔的人,能正确看待自身与他人差别。

17.若能一切随他去,便是世间自在人。

18.命运负责洗牌,但是玩牌的是我们自己!

19.如果你准备结婚的话,告诉你一句非常重要的哲学名言「你一定要忍耐包容对方的缺点,世界上没有绝对幸福圆满。

论语中的经典句子10

【原文】

1·1 子曰(1):“学(2)而时习(3)之,不亦说(4)乎?有朋(5)自远方来,不亦乐(6)乎?人不知(7),而不愠(8),不亦君子(9)乎?”

【注释】

(1)子:中国古代对于有地位、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有时也泛称男子。《论语》书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而言。

(2)学:孔子在这里所讲的“学”,主要是指学习西周的礼、乐、诗、书等传统文化典籍。

(3)时习:在周秦时代,“时”字用作副词,意为“在一定的时候”或者“在适当的时候”。但朱熹在《论语集注》一书中把“时”解释为“时常”。“习”,指演习礼、乐;复习诗、书。也含有温习、实习、练习的意思。

(4)说:音yuè,同悦,愉快、高兴的意思。

(5)有朋:一本作“友朋”。旧注说,“同门曰朋”,即同在一位老师门下学习的叫朋,也就是志同道合的人。

(6)乐:与说有所区别。旧注说,悦在内心,乐则见于外。

(7)人不知:此句不完整,没有说出人不知道什么。缺少宾语。一般而言,知,是了解的意思。人不知,是说别人不了解自己。

(8)愠:音yùn,恼怒,怨恨。

(9)君子:《论语》书中的君子,有时指有德者,有时指有位者。此处指孔子理想中具有高尚人格的人。

【译文】

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评析】

宋代著名学者朱熹对此章评价极高,说它是“入道之门,积德之基”。本章这三句话是人们非常熟悉的。历来的解释都是:学了以后,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也高兴吗等等。三句话,一句一个意思,前后句子也没有什么连贯性。但也有人认为这样解释不符合原义,指出这里的“学”不是指学习,而是指学说或主张;“时”不能解为时常,而是时代或社会的意思,“习”不是温习,而是使用,引申为采用。而且,这三句话不是孤立的,而是前后相互连贯的。这三句的`意思是:自己的学说,要是被社会采用了,那就太高兴了;退一步说,要是没有被社会所采用,可是很多朋友赞同我的学说,纷纷到我这里来讨论问题,我也感到快乐;再退一步说,即使社会不采用,人们也不理解我,我也不怨恨,这样做,不也就是君子吗?(见《齐鲁学刊》1986年第6期文)这种解释可以自圆其说,而且也有一定的道理,供读者在理解本章内容时参考。

此外,在对“人不知,而不愠”一句的解释中,也有人认为,“人不知”的后面没有宾语,人家不知道什么呢?当时因为孔子有说话的特定环境,他不需要说出知道什么,别人就可以理解了,却给后人留下一个谜。有人说,这一句是接上一句说的,从远方来的朋友向我求教,我告诉他,他还不懂,我却不怨恨。这样,“人不知”就是“人家不知道我所讲述的”了。这样的解释似乎有些牵强。

总之,本章提出以学习为乐事,做到人不知而不愠,反映出孔子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注重修养、严格要求自己的主张。这些思想主张在《论语》书中多处可见,有助于对第一章内容的深入了解。

【原文】

1·2 有子(1)曰:“其为人也孝弟(2),而好犯上者(3),鲜(4)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5)。君子务本(6),本立而道生(7)。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8)?”

【注释】

(1)有子:孔子的学生,姓有,名若,比孔子小13岁,一说小33岁。后一说较为可信。在《论语》书中,记载的孔子学生,一般都称字,只有曾参和有若称“子”。因此,许多人认为《论语》即由曾参和有若所著述。

(2)孝弟:孝,奴隶社会时期所认为的子女对待父母的正确态度;弟,读音和意义与“悌”(音tì)相同,即弟弟对待兄长的正确态度。孝、弟是孔子和儒家特别提倡的两个基本道德规范。旧注说:善事父母曰孝,善事兄长曰弟。

(3)犯上:犯,冒犯、干犯。上,指在上位的人。

(4)鲜:音xiǎn,少的意思。《论语》书中的“鲜”字,都是如此用法。

(5)未之有也:此为“未有之也”的倒装句型。古代汉语的句法有一条规律,否定句的宾语若为代词,一般置于动词之前。

(6)务本:务,专心、致力于。本,根本。

(7)道:在中国古代思想里,道有多种含义。此处的道,指孔子提倡的仁道,即以仁为核心的整个道德思想体系及其在实际生活的体现。简单讲,就是治国做人的基本原则。

(8)为仁之本:仁是孔子哲学思想的最高范畴,又是伦理道德准则。为仁之本,即以孝悌作为仁的根本。还有一种解释,认为古代的“仁”就是“人”字,为仁之本即做人的根本。

【译文】

有子说:”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而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这样的人是很少见的。不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而喜好造反的人是没有的。君子专心致力于根本的事务,根本建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也就有了。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这就是仁的根本啊!”

【评析】

有若认为,人们如果能够在家中对父母尽孝,对兄长顺服,那么他在外就可以对国家尽忠,忠是以孝弟为前提,孝弟以忠为目的。儒家认为,在家中实行了孝弟,统治者内部就不会发生“犯上作乱”的事情;再把孝弟推广到劳动民众中去,民众也会绝对服从,而不会起来造反,这样就可以维护国家和社会的安定。

这里所提的孝悌是仁的根本,对于读者理解孔子以仁为核心的哲学、伦理思想非常重要。在春秋时代,周天子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其余庶子则分封为诸侯,诸侯以下也是如此。整个社会从天子、诸侯到大夫这样一种政治结构,其基础是封建的宗法血缘关系,而孝、悌说正反映了当时宗法制社会的道德要求。

孝悌与社会的安定有直接关系。孔子看到了这一点,所以他的全部思想主张都是由此出发的,他从为人孝悌就不会发生犯上作乱之事这点上,说明孝悌即为仁的根本这个道理。自春秋战国以后的历代封建统治者和文人,都继承了孔子的孝悌说,主张“以孝治天下”,汉代即是一个显例。他们把道德教化作为实行封建统治的重要手段,把老百姓禁锢在纲常名教、伦理道德的桎梏之中,对民众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产生了极大影响,也对整个中国传统文化产生深刻影响。孝悌说是为封建统治和宗法家族制度服务的,对此应有清醒的认识和分析判别,抛弃封建毒素,继承其合理的内容,充分发挥道德在社会安定方面所应有的作用。

论语中的经典句子11

1、子罕言利,与命,与仁。

2、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3、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4、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5、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6、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7、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

8、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

9、吾友张也,为难能也。然而未仁。

10、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11、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知及之,仁能守之。不庄以莅之,则民不敬。知及之,仁能守之,庄以莅之。动之不以礼,未善也。

12、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13、巧言令色,鲜矣仁!

14、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15、苟志于仁矣,无恶也。

16、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17、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

18、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

19、好勇疾贫,乱也。人而不仁,疾之已甚,乱也。

20、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21、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22、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23、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24、谁能出不由户?何莫由斯道(仁义之路)也?

25、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故旧不遗,则民不偷。

26、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27、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28、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29、如有王者,必世而后仁。

30、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31、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好仁者,无以尚之;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

32、民之于仁也,甚于水火。水火,吾见蹈而死者矣,未见蹈仁而死者也。

论语中的经典句子12

1、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2、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3、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4、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5、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6、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7、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8、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9、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10、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

11、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12、当仁,不让于师。

13、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14、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15、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16、仁者,其言也讱。

17、其恕乎!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中的经典句子13

1、学与思的结合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这句话的大意是:只读书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茫然无知;只思考而不读书学习,就会疑惑不解。

学习的目的是获取知识,培养能力。求学者无不想通过学习而有所收获,但古往今来,为何学者如牛毛,而成者如麟角呢?其根本原因是学习方法不当,没有做到学与思的有机结合。例如学习语文离不开背诵,特别是名诗名文必须要逐字逐句,甚至是一字不漏地背诵,但背诵绝不是死记硬背,机械式的记忆,而是要在理解文章的内容,把握句式的特点及内在的逻辑联系的基础上进行背诵,这样背起来才连贯,不会结结巴巴,不会把句子读断,或增一字减一字,从而形成学习语文的语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背诵不是求知的目的,求知的目的是要在掌握知识的前担下学会运用知识。如果硬背,机械式的记忆,完全不领悟文章的含义,像鹦鹉学舌那样,就不可能活学活用知识。由此可见,要想提升自己,把所学的知识转化为能力,就必须努力去学,并把学与思密切结合起来,做到“口而诵,心而惟”,这样才能在死的书中,读出活的知识来。

2、注重复习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孔子认为学了知识后,并按时去复习它,是一件很快乐的事,同时更认为温习已学过的知识,从中会有新体会、新发现。这两点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也不过时,值得我们借鉴。

通常我们把复习叫作“炒现饭”,认为这项工作意义不大,不如用这个时间去学新的知识。其实不然,因为学的知识越多,遗忘就越快,如果不及时复习,所学的知识就像猴子掰玉米一样,收获甚少。求学者一定要认识到复习的重要性,绝不能把它当作可有可无的事。复习过程就是与遗忘作斗争,复习做得扎实,就能唤醒过去所学的知识,还可以回忆起当时获取知识的情景,使之成为一段段美好的回忆,这不是一件快乐的事吗?

“温故”何能“知新”?这里仅举当代作家毕淑敏读安徒生的童话《海的女儿》来阐述这个道理。8岁时她初识文字,看到美丽善良的人鱼公主居然变成大海上的水泡,读出的是伤感;18岁情窦初开,读出的是爱情;28岁初为人母,读出的是对人鱼公主家人的关切;38岁开始写作,再读竟不由自主地探讨起安徒生的写作技巧来了;48岁为了写这篇文章,读出了此篇是写灵魂的故事。这样每次读都有不同的收获和体会,常读常新,真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这个典型的事例是对孔子“温故知新”观点的最好诠释。我们在学习中千万不可忽视复习,凡是创新都有一个温故、反复探究的过程。

3、向他人、向社会学习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曰:“可与共学,未可与适道;可与适道,未可与立;可与立,未可与权。”——《子罕》

子与人歌而善,必使反之,而后和之。——《述而》

子入太庙,每事问。——《八佾》

孔子主张随时随地都可以学习,以他人为师。因为每个人的生活阅历,吸取知识的途径、方法是不同的,所以向他人学习,就能够取长补短,弥补自己平时学习的不足。正如柏拉图所说:“我有一个苹果,你有一个苹果,我们互相交换,仍只有一个苹果;我有一种思想,你有一种思想,我们互相交换,每人就有了两种思想”。孔子虽强调“道不同,不相为谋”,但可以与道不同的人一起学习,交流学问,这反映了他在治学方面的博大胸襟,谦虚宽容,海纳百川,学说上是对手,学习上是朋友。向社会学习,“每事问”,这既是一种学习态度,更是一种学习方法。因为除了向老师学习外,更要向他人、向社会学习。孔子在这方面给我们做出了表率,韩愈在《师说》一文中写道:“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长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可见孔子成为一代圣人,绝不是先天俱备的,而是后天努力学习的结果。“三人为师”“每事问”,“不耻下问”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能成就圣人,自然也能成就一切做学问者。

论语中的经典句子14

1、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已者。过,则勿惮改。

2、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3、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

4、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5、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6、已矣乎!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

7、古之学者为己(所谓为己之学),今之学者为人。

8、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9、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10、贫而无怨,富而不骄。

11、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12、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则以喜,一则以忧。

13、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14、文犹质也,质犹文也。

15、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16、内省不疚,未何忧何惧!

17、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18、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

19、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

20、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21、宗庙之美,百官之富。

22、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23、殷因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

24、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25、齐一变,至于鲁,鲁一变,至于道。

26、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27、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

28、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29、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30、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31、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32、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33、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

34、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35、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

36、苗而不秀者,有矣夫。

37、射不主皮,为力不同科,古之道也。

38、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39、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40、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41、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42、恶紫之夺朱也,恶郑声之乱雅乐也。

43、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44、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45、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46、不知也。知其说者之于天下也,其如示诸斯乎?

47、古之学者为已,今之学者为人。

48、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道远。仁以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49、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50、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51、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52、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53、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54、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

55、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

56、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而改之。

57、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

58、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59、善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有恒者,斯可矣。亡而为有,虚而为盈,约而为泰,难乎有恒矣。

60、《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61、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之恶。

62、可与言而不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63、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6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65、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

66、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67、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生以成仁。

68、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69、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7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71、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72、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73、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

74、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

75、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

76、信者,人君之大宝也。

77、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78、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79、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80、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81、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不知礼,无以立人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

82、躬自厚而薄责人,则远怨矣。

83、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84、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85、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86、与其进也,不与其退也。唯何甚。人洁己以进,与其洁也,不保其往也。

87、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88、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89、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距。

90、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91、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

92、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93、苟志于仁矣,无恶也。

94、奢则不孙,俭则固。与其不孙也,宁固。

95、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

96、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97、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瘦哉?

98、譬如为山,未成一篑。

99、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

100、爱之欲其生,恨之欲其死,既欲其生,有欲其死,是惑也。

101、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102、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103、可与人言而不言,失人(错过人才);不可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104、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不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105、富而可求,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浴吾所了好。

106、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

107、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108、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109、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也。

110、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论语中的经典句子15

1.事实上教育便是一种早期的习惯。——林肯

2.世间亿万人,面孔不相似,借部何因缘,致令遗如此?各执一般见,互说非兼是。但自修已身,不要言他已。——寒山

3.最有学问和最有见识的人总是很谨慎的。——卢梭

4.大丈夫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大学》

5.以冰霜之操自励,则品日清高;以穹隆之量容人,则德日广大。——弘一大师。

6.许多思想是从一定的文化修养上产生出来的,就如同幼芽是长在绿枝上一样。——歌德

7.学习是一个人的真正看家本领,是人的第一特点,第一长处,第一智慧,第一本源。其他一切都是学习的结果,学习的恩泽。

8.君子曰:学不可以已。——荀子

9.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

10.修身者智之府也,爱施者仁之端也,取予者义之符也,耻辱者勇之决也。——司马迁

11.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12.在儿童时期没有养成思想的习惯。将使他从此以后一生都没有思想的能力。——卢梭

13.以修养对待修养还不是真正的修养;以修养对待无修养才是真正的修养。

14.养生治性,行义求志。——苏轼

15.性情的修养,不是为了别人,而是为自己增强生活能力。——池田大作

16.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

17.修养的花儿在寂静中开过去了,成功的果子便要在光明里结实。——冰心

18.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19.足国之道,节用裕民,而善臧其余。 ——荀子

20.刚、毅、木、讷近仁。

21.人而无德,生而何益。——法国谚语

22.要评判美,就要有一个有修养的心灵。——康德

23.崇德莫盛乎安身,安身莫大乎有政,有政莫重乎无私,无私莫深乎寡欲。是以君子安其身而后动,易其心而后语,定其交而后求,笃其志而后行。——王粲集

24.与其修饰面容,不如修饰心胸。——中国谚语

25.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2] 》

26.在人身上,惟一能够持久的东西是从少年时期吸收得来的……一个人假如不从睡在摇篮里的时候开始养成人生的清洁的习惯,那是最危险不过的。——夸美纽斯

27.好直不好学,其蔽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乱;好刚不好学,其蔽狂。

28.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省。 ——《论语》

29.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苏轼

30.自修则人不得以非理相加。——朱熹

31.不修其身,虽君子而为小人。——欧阳修

32.天才在于积累,聪明在于勤奋。——华罗庚

33.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34.子曰: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35.失败是坚忍的最后考验。——俾斯麦

36.俭节则昌,淫佚则亡。——《墨子·辞过》

37.修养,不是说不会发脾气,而是说不会轻易发脾气。不会发脾气的人不一定是有修养的人,动不动就发脾气的人,则是缺乏修养的人。

38.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39.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40.习惯之始如蛛丝,习惯之后如绳索。——中国谚语

41.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下信乎?传不习乎?

42.修已而不责人。——左传

43. “无伤”二字,修已者之大戒也。——吕坤

44.何以止谤,曰无辩,辩愈力,则谤者愈巧。——清?申涵光《荆园进语》

45.优良的品德是内心真正的财富,而衬显这品行的良好的教养。——约翰·洛克

46.书籍是全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

47.礼之用,和为贵。

48.与朋友交,言而有信。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49.欲影正者端其表。——桓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