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中国行之走进都昌土塘小港散文

时序初冬。11月15日。

美丽中国行之走进都昌土塘小港散文

太阳慵懒地躲在沉沉的雾霭后面,犹如待阁而出的少女一般,羞答答地蒙着脸,给人一种难以言说的妩媚,透出风情万种。浓雾中的可见度,似乎只有500米左右,我提醒朋友说,别急,我们不抢时间,注意行车安全呵。

几天前,有文友告诉我,说是土塘的九湾村很拙朴,要我找时间与他一路同游,欣赏那古朴的小桥、流水、村居、堰渠,还有村后耸立的泰山。闻言之下,我心中甚觉欣喜,便慨然应允于他。今天,我们终于驾驶着汽车,出了县城,径直朝九湾村而去。

九湾村,坐落在鄱阳湖边的都昌县土塘乡,是一个山环水抱,玲珑剔透的詹姓小村庄。一弯澄碧的溪水从岛山涧里奔涌而出,沿着堰渠一路逶迤而来,来到小村的面前时,便急急地打着转儿,拐着弯儿,似乎是不忍离去,之后,又无可奈何,极不情愿似地从村前的拱桥下面缓缓流过,恋恋不舍地穿村而去。

山村坐落的这个溪口,正好是涧水沿途而来的第九道湾口,因此,当时的人们就给小村取了个很好听的名字——九湾村。后来,随着水面的不断增大,村民们又自发地在溪岸处用大青石垒砌起了一个港口,从此,堰渠变成了名符其实的河港,于是,人们就把溪口改叫成了“港口”。由于港口的规模不大,小巧玲珑,久而久之,人们就习惯性地把港口叫成了“小港”,这就是九湾村后来又改名为“小港”的由来。

将车放在村口拱桥的前面泊定,我们一行开始了在九湾村的行走。

雾霭正逐渐散去,此时的天空已然渐渐明朗起来了。当我们的双脚踏在石拱桥上的时候,扑面而来的是一股清新的田园轻风和醇绵的泥土芳香,我张开怀抱,深深地吸了一口气道,“九湾,九湾,我来了”。

站立在桥头之上,我四面环顾,小村的背后不远处,绵延起伏的泰山似一条欲望潜水的卧龙,横亘在原野之上,耽耽地注视着远处的鄱阳湖,情深融融。拱桥旁的渠岸边,那一溜长长的青灰色的石板阶上,许多的村妇、村姑们或蹲或跪地在石板上洗衣、洗菜,家长里短地议论着,不时地有欢声笑语从她们那里飞过来,飘荡在溪水的上空,钻进我们的耳鼓,其间夹杂着爽爽甜甜的味道。

往岸背上看去,是一片色彩苍黄的竹林。根根劲竹,在冬日的暖阳下,显得愈发地刚劲、挺拔。目光掠过竹林再往上看去,远远地看见堰渠的上游,还有一座十分精致的小桥架在那里,造型既简约而又纤巧。我的心里禁不住思量起来,一定要到那小桥上去走走看看;用脚步去丈量它的历史深度;用心去感受它生命中的沧桑巨变;去觅踪它遥远的过去以及它身后那些不为人知的故事。

拢回远去的目光,转过身来朝南望去,溪水以一种恬淡的姿态,坚定的意志,旁落无人地汨汨向南流去。在距土桥两公里的港东,和来自鸣山源头港的九山水合并后,汇聚成鄱阳湖上五河六水之一的主要源流——土塘水,一路往南,奔向浩瀚的鄱阳湖。因为在它的心里,埋藏着的只有一种信念,那就是泱泱的`、烟云深处的鄱阳湖,才是它真正的,最后的归宿。

移步进村,走在润湿而又柔软的泥土路上,一种回归田园的怡然之情悄然自心底升起,让我好一阵感动,情不自禁地有了一种回到了童年时代的味道,回到了故乡的感觉。

在村中新建的詹氏祖庭旁,耸屹着一棵伟岸、峻挺,村里没有人能说得出准确年龄的,古老的大棕树。它岸然地站立在那里,浑身隐隐地透露出一种凛然不可侵犯的英武之气,让人感受到一股来自正义的,气势磅礴的力量。站在古棕树下,我一边赞赏着棕树的英姿,一边用心地聆听村中的长老给我述说小村的来历。

时光上溯到二百余年前,这里只是隔壁肖姓村庄的一片撂荒地,长满了低矮的菱刺树,成了一片人们眼中无用的,哪怕是用来做柴火,人们都嫌弃的菱刺峦。

那一年的元宵夜,待字闺中的,芳龄二八的肖家闺女肖伊娘在彩楼上抛绣球,砸中了上湾詹村一个叫做詹轩的英俊后生。

原来啊,这詹轩长得是身材魁梧,体格健壮,相貌俊朗,英武逼人。那肖伊娘是早已躲在绣楼的窗棂后面,将楼下的情况看了个真真切切,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那詹轩站立在人群中,无异于鹤立鸡群,潇洒倜傥,风景这边独好。那精明的肖伊娘,一眼就瞧准了她心中的意中人群非詹轩莫属,所以,她从窗口探出身子,一把就将绣球抛稳稳地抛到了詹轩的头顶上空。这詹轩人高马大,见绣球冲自己飞来,心下甚是窃喜,只轻轻举手在空中一揽,便将绣球捉在了手心里。从此,成就了一段佳缘,创立了一番事业,开出了一片崭新的天地。詹轩,成了肖大财主家的乘龙快婿,称心的姑爷。

这詹轩自从娶了肖伊娘之后,虽然自己的家境不是太好,但是吧,他对肖伊娘是百般到地爱抚有加,极尽呵护。夫妻二人是夫唱妇随,恩恩爱爱,地有田间,辛勤劳作,风雨同舟,甘苦与共。每到节令时日,詹轩总要驾上一叶小舟,带上心爱的妻儿,用一路的桨声和着流水的欢唱,摇曳开肖伊娘那灿若桃花般的笑脸,银铃般的笑声洒落在水面上,随着溪水流淌。招来了堰渠两岸许多,春秋冬夏四季不同的艳羡目光,更加摇开了他们小夫妻胸中那长长久久的期盼与向往的心花。

他们总是在肖家的菱刺峦前的溪口那里系舟登岸,走过不知是始建于何年何月,浑身布满被岁月雕刻出万千气象的古老青石板桥,去拜望和孝敬孩子们的外公外婆,他们小夫妻的的高堂双亲。

有一年的春节期间,爱女心切的肖家老人,总是见爱女爱婿要经过一路的舟车劳顿之后,才能一身湿一身泥,好不容易地回到家里来一次。于是,两位老人在通过一番仔细地商量之后,作出了一个重大的决定,决定将溪口的菱刺峦前那几十亩的撂荒地赠送给自己这一对招人疼爱的女儿女婿,叫他们开垦出来耕种,另外还给了他们两不少的水旱田。这在当时的情形下,这件事情还遭到了肖家大老舅的百般阻挠和极力反对。

从此伊始,詹轩夫妇俩便携家带眷在溪口定居了下来。通过他们十几年的辛勤耕耘,撂荒的菱刺峦变成了富饶的田土地。将溪口的泊船处用青石垒砌起一个口岸,形成了一个秀美灵巧的港口。两百多年来,这里慢慢变成了一个鄱阳湖边,依山傍水,灵秀的小村落。

听村中的长老讲述着小港村那久已遥远的故事,我不禁被詹轩夫妇俩那种不畏万难,艰辛创业的精神所深深地感动。

踩着村中的小道,缓步走上了村西的青石小路,这里是连通小港堰渠东北的主要通道。顺着青石小道一路前行,就到了之前看到的那座造型简约纤巧的栈桥。栈桥是由长条青石搭建而成的。宛如高架在堰渠上的一条古色古香的彩带,飘舞在人们的心中,神态是那么地秀美,姿态是那么地端庄,给人们留下无边无尽的遐想。长条形的青石桥面上,一道道深深的轮印和辙痕,写意着它的今生与过往,镌刻下岁月风雨在它的身体上烙下的历史与沧桑。

我不由停下移动的脚步蹲了下来,静默地注视着桥面,抚摸着大青条石,低声地呼唤远去的岁月过往,任由思绪在青石栈桥的上空随清风飞扬,带去我心中的那一份无法表达也难以言说的忧伤和怅惘。

如今的小港,早已经在富民政策的关怀下,在堰渠的对岸又建设了一座崭新的村庄,但是,古老的九湾村依然以它独有的风姿吸引着世人的目光,不啻为一个旅游休闲、亲水漂流的好去处。

“冬日,友同,小港逢;石道,古树,鞍轿送;泰山,岛涧,虹霓外;栈桥,流水,村居中;艳阳丽俏,明然悠游九湾下,情寄川壑,浮华涤尽,尘灰怎蒙?”这是我在小港村游历之后的一番真切感慨。

这就是我印象中的九湾村,这就是我印象中的小港。小港,小港。我寄望你风情不改,情怀依旧。人生当如你,心怀似清泉水一般地澄澈明静,意志如门前的流水般地坚定,抱定一个信仰,“百折千回心不退,无畏方能施无畏”,屹然耸立,活出自己的风骨,活出自己的气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