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的初步知识》优秀教学设计

【教学课题】

《统计的初步知识》优秀教学设计

统计的初步知识。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93页例1。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认识简单的统计表和象形统计图,初步感受统计的过程和作用,培养学生初步的统计意识。

2.技能目标:应用生活经验,使学生初步学会对生活中的信息进行简单的整理并做出判断和解释。

3.情感目标:借助有趣、真实的情境,激发学生参与统计活动的愿望和兴趣。

【教学重点及难点】

初步感受统计的过程和作用。

【教学过程】

一、初步认识统计表

课件出示课程表。

师:我们在学校都学习哪些课程?

学生回答。

师:学校的课程真是丰富多彩,再仔细看一看我们的课程表,你能马上说出每种课程的节数吗?

学生提出自己的意见。

师:要想知道每种课程到底有几节,你有什么好办法?

生:可以数一数。

学生活动:数一数每种课程的节数,并填入下表。

一年级二班课程安排情况统计

师:刚才我们“数课程节数并记录下来”的工作,就是统计工作。(板书:统计)

统计的结果我们可以用这样的表格的形式表示,现在我们学习的每种课程的节数就看得很清楚了。

看着表格,谁能清楚地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们学习的课程各有多少节?

学生读课程安排情况统计表。

师:根据统计的结果,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1:一星期里上什么课最多?

生2:一星期一共有多少节课?

生3:哪些课的节数同样多?

生4:语文课比数学课多几节?

二、初步认识象形统计图

师:我们学习的这么多课程里,你最喜欢哪种课?

学生回答。

师:大家有什么办法能清楚地表示出喜欢各种课程的人分别是谁?

生:分别统计喜欢每种课的同学,并把名字记录下来。

学生进行初步的统计,选择6种课:语文、数学、英语、手工、体育、自然。

黑板上先定好这几种课程的名称位置,统计时,学生把自己的名片贴在喜欢的课程上面,指导学生要从下往上摆,最后形成一个象形的统计图。

师:统计的结果也可以用这样图的形式来表示。

观察这幅图,你知道了什么?

生1:喜欢语文和数学的同学最多。

生2:喜欢体育的同学最少。

生3:喜欢语文和数学的人数同样多。

生4:喜欢美术的比喜欢自然的多1人。

三、初步感受统计的作用

1.师:我们要进行课堂模拟游戏。

活动方法:

每组的桌上都有一个小信封,里面有一张卡片,卡片上写着比赛的内容,按照卡片上的要求来进行。

语文:抄写汉语拼音字母。

数学:做口算。

手工:串珠子。

体育:跳绳。

要求:在1分钟内,要又好又多。

2.活动后小组填写统计表。

3.展示一组统计表(抄写汉语拼音情况)。

师:根据统计的数量,谁是第一名?

向他表示祝贺。

请全体同学为这个组书写是否“规范”评分。

学生评分。

师:大家的评分标准不统一怎么办?

生:可以用举手的方法统计一下评哪个分的同学最多,就给他得哪个分。

师:看到这组同学抄写汉语拼音的数量与书写成绩,你有什么想法?

生:书写不光要快还要规范。

师:你对××同学(写的快但不够规范)有什么建议?

生:不要光图快,要注意写规范。

生:课下认真练习你一定会写得很好。

师总结:书写不仅要快更重要的是写规范,从小我们就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写出一手漂亮的好字!

4.展示一组统计表(做口算情况)。

师:从统计的数量来看,谁做得最快?

请几个学生订正他们做的口算,然后填写统计表。

师:对于这组同学做口算的数量与正确的题数,你有什么想法?

生:××同学不仅做得快而且做得准确。

请全班同学鼓掌向他表示祝贺。

师小结:做口算不仅要快更重要的是准确。

接着展示串珠和跳绳情况统计表。

4.总结:每种课程对我们的成长都是有帮助的,学语文可以训练我们听、说、读、写的能力;学数学可以培养我们的思维能力;手工课上可以培养我们手的灵活性;体育课上积极锻炼可以增强我们的体质,有好的身体才能学好玩好,长大为国家做贡献。希望同学们认真学好所有的课程,成为全面发展的好学生。

四、总结

提出问题: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教师总结并提出问题: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到处都用到统计,你还能举出哪些方面用到统计吗?(学生回答)。

教师说明:统计知识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很多问题,今后我们还要进一步来学习。

五、作业

师:我们在学校的学习生活丰富多彩,同学们周末生活安排得怎么样呢?老师想知道每个人的情况,怎么办?

学生回答。

请同学们统计一下自己周末的学习和娱乐时间,填在下表中。

【设计思想】

1.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自主产生统计的需要和感受统计的过程,逐步形成应用数学的意识。

学生学习统计的核心目标是发展自己的“统计观念”。如果只是在教师指令下的统计活动至多只能培养一种统计技能,在丰富多彩、复杂多变的实际生活面前,如果学生不能具有统计意识,不能自发产生统计的需要,不会自觉地从统计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即使拥有统计技能,也会不知何时应用,如何应用。所以在这节课的第一和第二环节中我设计了两个与学生有关并熟悉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自发地感受统计的必要性。

本节课的第一个环节,我根据学生在学校学习的课程引入新课,当把课程表展现在学生面前时,要想知道我们学习的各种课程授课节数的多少,学生首先想到的是数一数,这就是学生自发产生的统计的需要,紧接着让学生了解,我们数一数并记录数据的工作叫做统计。

在第二个环节中,设计了这样的问题:同学们都喜欢哪些课程?喜欢每种课程的各有多少人?这些都是学生实际生活中的问题,面对这些实际问题,学生自发地感悟到:解决这些问题需要统计来帮忙!

教师因势利导,指导学生用数一数、分一分、理一理的方法去进行初步的统计,使问题得到解决。然后引导学生填写简单的统计表、认识象形的统计图,学生们看到,呈现在简单统计表和象形统计图中的数据,可以把这些问题都解决了。这不就是统计的作用、数学的作用吗?

2.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会统计的价值与作用,逐步形成应用数学的意识。

统计在现实生活里有着广泛的应用。统计的教学,要避免看成仅仅是统计图表、统计量计算的教学,要使学生通过数学的学习,主动地运用统计的方法去解决一些现实的问题,感受统计活动的价值与作用,逐步形成应用数学的'意识。

因此,我设计了活泼并充满乐趣的比赛情境,让学生在1分钟内,又好又多地抄写汉语拼音字母、做口算、串珠子、拍球,然后对活动的结果进行统计。在反馈时,注重学生之间的交流与评价,组织学生对活动的结果先进行数量的比较,再进行质量的评价。使学生看到,完成一件事情数量上取得优胜值得祝贺,还可以适当请这些小冠军们表演一番,介绍一下经验,给学生提供自我展示的机会。然后,教师有意识地加以引导,组织学生对统计的结果从质量上给予评价,使那些完成数量不占优势的学生,在这里找到自信,获得同样的殊荣。而一些双料冠军更是大家学习的榜样。学生会在这样的过程中,发现自己和他人的优点与不足,并提出相应的问题和改进的建议。这不仅是学生感受统计作用的真实体验,而且是教师“润物细无声”地指导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的良好契机。

本节课的最后一个环节,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请学生统计一下自己周末的学习和娱乐时间的分配情况,使学生感受到统计和自己的生活有密切的联系。学生的“周末现象”也是目前困扰学生和家长的一个很重要的社会问题。一方面我们可以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组织同学们提出一些解决“周末学习与休息”问题的具体方案,给家长提出合理化的安排建议;另一方面,这个问题也是一个需要社会关注的实际问题,如果我们的小统计,能对孩子的生活和学习起到意想不到的实际效应,那将是孩子终身难忘的事情,他会一辈子爱上数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