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的教学设计方案3篇

为了确保工作或事情能高效地开展,通常需要提前准备好一份方案,方案是书面计划,具有内容条理清楚、步骤清晰的特点。怎样写方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实用的教学设计方案3篇

教学设计方案 篇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苏州园林的特点,理清说明顺序。

2、学习本文运用多种说明方法说明事物,体会说明语言的多样性。

3、培养阅读说明文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采用做读书卡片和分组研讨方式,层层引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领略作者笔下的图画美,从而激发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感情。

教学重点

抓住事物特点运用适当说明程序、说明方法进行说明。

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预习课文找出生字、词。

2、搜集有关苏州园林的图片、资料,用计算机设计课件。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有人说:桂林山水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今天,让我们师生一起走近苏州园林,欣赏苏州的美景,品味园林的佳趣吧!

(请欣赏大屏幕)

景点很美吧,让同学们带着美景的余味,读一读叶圣陶笔下的《苏州园林》,看看叶圣陶对苏州园林的评价,感受那如诗如画的艺术境界。

二、感知课文,把握要点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文,根据屏幕提示做一张读书卡。

从我们制作的图书卡中可以看出这篇说明文顺序是由总到分。在分写部分中,前四段是详细说明,又按照由主到次的说明顺序,⑶~⑹自然段分别照应第二自然段那几句?让我们一起读一遍。

三、研读课文,突破重点

在⑶~⑷段中作者进行重点说明,现在就四人一组进行研读,选择你们小组喜欢的段落,合作学习,就黑板上提示进行探讨,对优秀合作小组是有奖励的哟。

研读段落:____________

本段中心句:____________。

说明____________事物____________特征。

运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手法。

不太理解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附:喜欢自己独立完成的同学可自己填写。优秀者或小组奖励旅游苏州园林景点。

答案:

⑶研读段落

③本段中心句:无(亭台轩榭布局)。

说明亭台轩榭不讲对称的图画美的特点。

运用作比较、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问题:图案画与美术画的区别?

⑷研读段落

④本段中心句:第一句,苏州园林都有假山和池沼。

说明假山

(讲究艺术)与池沼

(讲究高低屈曲,任其自然)的特点。

运用分类别,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问题:雷同――不该相同的相同

艺术、技术

艺术强调个人独创性活动,其成果给人以审美愉悦,并且无法被复制,技术有固定的程序和手法,其成果是具有实际效用的东西,一般可以大量复制。

⑸研读段落:

⑤本段中心句:第一句,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的树木也着眼于画意特点。

说明着眼于画意的特点。

运用作比较、举例子说明方法。

不太理解的句子:无。

⑹研读段落:

⑥本段中心句:游览苏州园林必然会注意到花墙和廊子。

说明花墙和廊子的隔而未隔,界而未界的特点

问题:隔而未隔,界而未界

看上去是被花墙和廊子把景分开了,但因为墙是一段空的廊子是无所依靠,景致又如象没有隔开使景致不是一览无余的展开,有一种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更有层次性。

刚才同学们已研读重点段⑶~⑹段。下面简单看一看⑺~⑼段,找出每一段中心句,抓住景物特点。最后一段给人以余味无穷之感。(多媒体配合)

四、回味课文,拓展创新

经过刚才同学们学习,我们已对苏州园林有了很多了解。每个小组推荐一位同学就书上提供内容,老师提供参考画面,尝试做一次导游,要求看大屏幕。

要求:1、注意导游对象,导游方式;2、抓事物特征,讲究层次性;3、就课文内容,要求有一定创新。

每个小组推荐一位导游小姐或先生,小组内讨论,写一份提纲,可拿提纲上台。

今天我们一起愉悦地游览了苏州园林,通过这次旅游,你有什么收获?又有什么感想呢?请课外写一篇随笔。

愿我们下次旅游更快乐!

教学设计方案 篇2

 教学要求:

1、认识“找、生”等12个生字,会写“生、里、果”3个字。认识2个偏旁“夕”“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根据课文内容续编故事。

3、知道花生在地下结果这一特性,激发学生观察植物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识字写字,朗读感悟。知道花生结果的特点。

2、指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续编故事。

教学准备:

1、花生实物、电脑多媒体课件、视频展示台、

2、要求学生注意观察树上、地里植物开花结果的情形。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趣味揭题

(出示花生实物)小朋友们看,这是什么?(学习“生”字)

花生是一种非常好吃的果子,不但我们爱吃,连小松鼠也爱吃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6课——《小松鼠找花生》

看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学生看多媒体动画,教师范读全文。

2、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遇到生字多读几遍,注意读准字音。

3、学习生字

(1)(电脑出示不注音的生字)在生活中你已经认识了屏幕上的

哪些字?(指名说说)

如果遇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办?(让学生回忆识字方法)

(2)小老师教读生字后同桌互相正音。注意读准“找、种、生”。

(3)学习新偏旁“夕”和“母”

(4)小组合作记字形,指名说“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字的?”

4、巩固字词

(1)同桌互助,认读课后练习中的词语。

(2)在“识字迷宫”里认读生字(课件演示)

(3)游戏:开火车找朋友

三、写字指导:“生、里、果”

1、教师范写生字,学生注意观察,找准关键笔画。

2、学生互相交流,怎样写好这三个字?

3、学生临写后互评,教师注意引导学生感知汉字的整体美。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1、开火车读词卡。

2、听写生字。

二、整体感知,朗读感悟

1、结合插图自由地读全文,标出自然段。

2、思考:

哪几个自然段写了第一幅图的内容?哪几个自然段写了第二幅图的内容?(1-2自然段写了图1的内容,3-5段写了图2的内容)

3、学习1-2自然段

(1)自读1自然段,说说你知道了些什么?

(2)看图,你觉得花生的花怎么样?书上用了一个什么词来形容?(鲜艳)

理解“鲜艳”就是颜色明亮好看。

(3)思维拓展:还有哪些东西很鲜艳?(五星红旗、漂亮的衣服、五彩的贝壳等)

(4)读好句子:“一朵朵金黄色的小花,在阳光下格外鲜艳。”

(5)小松鼠看见花生的花,它是怎样问鼹鼠的呢?

(分角色读好鼹鼠和小松鼠的对话。)

点拨:“这是什么花呀?”要突出问话的语气。“花生可好吃

啦!”要突出感叹的语气,读出儿童的童真童趣。

4、学习3-5自然段

(1)引读3、4段:小松鼠听了鼹鼠的话,它是怎么做的呢?

(学生读:小松鼠每天都到地里去,看看结花生了没有?)

结果怎么样?(学生读:“它等啊,等啊,等到花都落光了,也没看见一个花生。”)

(2)朗读指导:小松鼠没看见花生,心里觉得怎样?(很奇怪,也很失望)谁能用这样的语气再读读这句话?(指名再读:“它等啊,等啊,等到花都落光了,

也没看见一个花生。”)

(3)引导置疑:如果你是小松鼠,此时你有什么问题?

(电脑出示:“是谁把花生摘走了呢?”读出疑问语气。)

点拨:这句话是小松鼠自己说给自己听的,这叫“自言自语”。

(4)小组合作讨论这个问题。(利用课件帮助学生理解花生的果实是结在地里的。)

(5)思维拓展:通过课前预习,你还知道我们吃的食物中,还有哪些是长在土里的?(藕、土豆、山芋、萝卜、地瓜、番薯)

(对答得正确的学生奖以花生)

5、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三、实践活动

续编故事《花生找到了》

1、讨论:小松鼠后来找到花生没有?它是怎样找到的?

(去问鼹鼠、自己上网查资料、请土地公公出来帮忙等等)

2、小松鼠找到花生后会怎样呢?

(和鼹鼠一起吃、自己把花生藏起来留着冬天吃等等)

3、点拨:讲故事不但要讲清楚事情的经过结果,还要讲清楚小松鼠是怎么想的,怎么说的。

4、自由准备后在小组内先讲。

5、指名上台讲给大家听。

6、集体评价(普通话是否正确、语言是否流利、故事内容是否合理等)

教学设计方案 篇3

教材分析:

本节课在认识平均分与除法意义的基础上,结合“快乐的动物”这一具体情境,引导学生探究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倍”是一个生活中常用的概念,教科书没有给它下定义,而是通过“画一画、摆一摆、圈一圈”等具体的数学活动,让学生体会“倍”的意义。因此,教学时我会充分利用主情境图中提供的素材,给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让学生经历将一个具体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的过程,逐步形式对“倍”的认识。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初步理解了除法算式的意义,99%的学生会用2——5的乘法口诀求商,并理解乘法和除法之间的联系,98%的学生会用乘、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倍”虽然是生活中常用的概念,但对于二年级的孩子来说“倍”这个概念还是比较抽象的,学起来还是有一定难度的。

二年级学生多以形象思维为主,爱玩、好动,接受新鲜事物快,又敢于挑战自己和他人。因此,教学时要创设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活求异思维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有效地进行学习活动。

学习目标:

1、在比较小动物数量关系的过程中体会“倍”的意义,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

2、会用图形直观和除法竖式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

3、培养初步的观察、分析能力,发展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重点:

经历用图形直观和除法竖式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的过程,初步理解“倍”的意义。

学习难点:

理解“倍”的意义。

学习准备:

教师:课件、15个圆形磁扣。

学生:作业纸

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请同学们把手伸出来,我们一起玩个拍手游戏。

老师拍2下,请你拍出3个2下,要让老师一下就能听出你拍的是3个2下。

(拍完后师提问:你拍了几下?)

生:拍了6下。

老师拍3下,请你拍4个3下。

师:同学们敏捷的思维表现,迎来了许多快乐的动物,(板书:快乐的动物)它们想和同学们一起学习数学知识,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它们的到来。(生鼓掌,课件显示主题图。)

【设计意图:】学生的自主参与是《课标》关注的主要理念之一,遵循二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好奇、好动的特点,以“拍手游戏”的情境入手,通过拍出“几个几”,既复习了旧知,巩固了知识去,又激发了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学习的兴趣;改变学生学习枯燥乏味的思想,变为玩中学的理念,为后面环节的学习做良好铺垫。

二、自主参与,探究新知

1、观察情境图,寻找数学信息。

师:同学们快往这看,请按照从上到下,或从左到右的顺序仔细观察,

都来了哪些小动物?

生:鸭子、松鼠、孔雀、猴子、小鸟、和小鸡。

师:观察的真仔细,请认真的数一数它们各有多少只?并把数出的结果记录在书第70页“数一数,填一填。”相应的方格中吧。(课件出示“数一数,填一填。”相应的内容。)

学生开始统计动物的只数,老师巡视指导填写,指名汇报交流。

师:写完的孩子请用优雅、帅气的坐姿告诉老师。谁来说一说答案?

生:小鸭子有6只,小鸟有12只,猴子有3只,孔雀有1只,松鼠有2只,小鸡有8只。

学生汇报时,其他同学加以确认后教师板书动物的只数。

【设计意图:】通过“数一数、填一填”的形式,让学生进行有序的观察,培养学生收集信息、运用信息的能力。

2、体会“倍”的意义。

(1)画一画。

师:同学们数得非常认真!在这些小动物里就数猴子和鸭子最调皮、最机灵了,它们向同学们发起了挑战,敢于接受挑战的孩子请坐直。请看挑战内容。

(课件显示:如果3只猴子,用3个圆圈来表示,6只鸭子,用6个圆圈来表示,请试着画一画并且一眼就能让我们发现鸭子的只数和猴子的只数之间的关系。)

师:请同学们拿出本子动手画一画吧,比比看谁画的又快又明了。

学生在本上画,教师巡视并指导,同时找一名画的快的同学到黑板上画一画。

师:画完的同学请用坐姿向老师示意。请看我们班这位小老师画的,你认为他画的怎么样?

猴子:○○○

鸭子:○○○ ○○○

生:很清晰,整齐。

师:如果你也是这样画的请自己鼓鼓掌。谁能说一说鸭子的只数和猴子的只数之间关系?

生:鸭子的只数比猴子的只数多3只。

生:猴子的只数比鸭子的只数少3只。

师:你们可真是火眼金睛呀,鸭子的只数与猴子的只数除了有比多比少的关系外,还有一种神秘的关系。

(2)圈一圈。

师:同学们,看,猴子有3只,我们把它圈在一起(边说边在黑板上圈),看作1份,也就是几个几?

生:1个3;

师:鸭子有6只,6里面有这样的几份呢?请用你灵巧的小手试着圈一圈吧!

一生黑板圈一圈,其他生练习本上完成。

师指黑板图问:你圈出了几份?

生:我圈出了2份。

师:他正好圈出了2份,说明鸭子的只数里有二份猴子的只数那样多。也就是说6里面有2个3。(板书:6里面有2个3。)这时我们就说:6是3的2倍。

师:6代表什么?3代表什么?

生:6代表的是小鸭子的只数,3代表的是小鸭子的只数。

师边听汇报边板书。鸭子的只数猴子的只数

师:既然6是3的2倍,6又代表的是鸭子的只数,3代表的是小鸭子的只数,所以我们说鸭子数是猴子的2倍。(板书生齐读:鸭子数是猴子的2倍。)

师:我们刚才3个一份,3 个一份圈,实际上就是看6里面有几个3对不对?

生:对。

师:那我们怎么列式呢?

生:6÷3=2

师:2是指鸭子数是猴子的2倍,因为“倍”不是单位名称,它是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所以算式中的得数后面不写“倍”字。

师:你们知道除法算式里的6、3和2分别表示什么意思吗?谁想当个小老师,给大家讲一讲?

生:6表示鸭子的只数,3表示猴子的只数,2表示鸭子数是小猴的`2倍。

生:6表示6只鸭子,3表示3只猴子,2表示鸭子数是小猴的2倍。

师:说得真清晰。同学们,鸭子的只数与猴子的只数之间这种神秘的关系,现在你们知道了吗?

师:对,它们的只数之间还有倍数关系,即:鸭子的只数是猴子的2倍。

【设计意图:】《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这一环节中,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通过自主参与学习活动,获得亲身体验;逐步形成善于质疑、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努力求知的积极态度;通过“画一画、圈一圈”等活动,让学生感觉非常有趣,在一种兴奋、积极的心态下学习数学,激发他们探索、创新的欲望,从而在玩中初步理解倍的含义。

3、加深对“倍”的认识。

师;松鼠和小鸡看到同学们这么聪明能干,它们想挑战同学们有关“倍数关系”的问题掌握得怎么样?有信心吗?

生;有。

师:好样的!请看挑战内容,一起读一读。(课件显示:小鸡数是松鼠的倍。 请“画一画,圈一圈,填一填”)。

师:同学们请用你喜欢的图形画一画,圈一圈,填一填吧。完成后同桌两人1组,互相说一说做法。

学生动手操作后汇报交流。

师:谁愿意把你的方法介绍给全班同学听?

生1:我用2个圆片表示小松鼠的只数,用8个圆片表示小鸡的只数。我先把松鼠的两个圆片圈起来,然后再2个2个地把小鸡的8个圆片圈起来。我发现8里有4个2,所以我知道小鸡的只数是松鼠的4倍。 8÷2=4。

师:和他办法相同的同学请举手。谁还有不同的方法?

生2:我先画了2个星星表示小松鼠的只数,又画了8个小星星表示小鸡的只数。我把8个小星星每2个分成一组,我发现能分成4组,我知道了小鸡的只数是松鼠的4倍。 8÷2=4。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认识了新朋友“倍”,看,鸭子数是猴子的几倍?小鸡数是松鼠的几倍?我们是用什么方法解决的?

生:除法算式。

师:像这样,求“一个数是另一数的几倍”的问题,我们可以用除法算式来解决。同学们你们学会了吗?小动物们可不太相信,它们出了两道有关倍数的题想考考同学们,请看内容:(课件显示:“画一画,圈一圈,填一填”的内容。)

师:一起读一读要求和问题。同学们有信心做对吗?打开书第70页最下面动手开始吧!

学生独立完成后指名汇报交流。

师:谁来交流一下你的做法?

生:松鼠有2只,我画2个三角形,把它们圈在一起,看成1份,也就是1个2,鸭子有6只,我画6个三角形,2个一圈,圈了3份,6里面有3个2,

6÷3=2,鸭子数是猴子的2倍。

师:老师真佩服你的语言组织能力!掌声送给他!如果同学们也是这样想的请你这样坐(老师示范坐直的姿势)。

师:谁来说一说下一题的做法?

生:孔雀有1只,画1颗五星来表示,把它圈起来,看成1份,猴子有3只,画3颗五星来表示,1个1个的圈,圈了3份,3里面有3个1,,3÷1=3,猴子数是孔雀的3倍。

师:说得非常清楚,看来你已经和倍交成了朋友,如果你也是这样想的请为自己鼓鼓掌!

【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中,力求实现教学由“扶”到“放”的过程。为学生创造独立思考和解题的机会,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活动中加深对“倍”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合作交流的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4、寻找倍数关系,拓宽思维。

师:在这些小动物中,还有一些动物的数量之间也存在着倍数关系。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试着说一说。

生1:小鸟的只数是小猴子的4倍,12÷3=4。

师:你还能说出除法算式来,真了不起!

生2:小鸭子的只数是孔雀的8倍,8÷1=8。

师:看到同学们敢于发言,善于提问的学习态度老师为你们感到高兴,这样,同桌2人一组,一个做老师提一个有关倍的问题,另一个做学生来回答,如果有困难请举手问老师,说完后请坐直,比比看哪一组的速度快!开始吧!

【设计意图:】本环节完全“放手”学生,以小组活动的形式让学生进行操作,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让他们在充分的动手、动口、动脑的活动中揭示知识形成的过程,抓住了重点,突破了难点,让学生考学生,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三、巩固练习,内化提高。

1、“练一练”第1题。

师:同学们出色的表现,又迎来一些小动物,我们一起去看看是谁来了?

(课件出示书第71页练一练的第1题。)

师: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生:第一幅图中有8只老鼠,4只小猫,求老鼠是小猫的几倍?

生:第二幅图中有4只蜻蜓,2只蝴蝶,求蜻蜓数是蝴蝶的几倍?

师:请同学们打开数学书第71页,看第1题,开动脑筋,试着填一填。

学生做完后指名汇报交流。

师:谁来交流一下你的想法?

(找2名学生交流,根据情况教师进行适当表扬。)

2、看星星,找倍数。

(1)总结各小组得星情况。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在短短的时间内已经和倍交成了知心朋友。小动物们可开心了,他们为我们送来了一份特殊的礼物,快来看看吧。

(课件显示以下内容:1、师生一起总结各小组的得星情况。2、同桌两人一组互相提出一道有关倍数关系的问题,让对方口头列式解答。3、完成后请坐直!比比看,哪个小组的速度快!)

(2)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师:根据各组的得分情况,你能提出一个有关倍数关系的问题吗?

(3)全班交流。

师:哪个小组来说一说?(找2组同学来交流,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及时做出适当表扬。)

【设计意图:】本环节力求通过真实的学习生活情境,为学生提供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空间,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新理念;通过练习体验,加深对“倍”的理解。尤其是“看星星,找倍数”环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课堂回顾。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一定掌握了一些有关倍数方面的问题,你能说说吗?你对自己这节课的表现满意吗?你想夸夸谁?

找3名学生全班交流。

师:同学们的收获可真是不少啊,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骄傲。

【设计意图:】在学生谈体会,谈收获的同时,引导学生对自己及他人进行正确的评价,从而使学生能够正视自己的进步与不足,为学生的心理发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五、作业布置。

师:课下,找一找生活中有关倍数的问题,用你灵巧的小手在A4纸上写一写、画一画、算一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