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入陶行知的读后感

认真品味一部名著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让我们好好写份读后感,把你的收获和感想记录下来吧。那么读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走入陶行知的读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走入陶行知的读后感

当我在读《走近陶行知》这本书之前,对陶行知先生的熟悉是只知陶公其名,不识陶公其人而已。但是当我当真地读完这本书之后,真是受益匪浅,走近陶行知,入而走入陶行知,让我能够更好地望世界,望社会,望教育,望学生,望糊口,望人生。读完此书后,我的收成颇丰,它不仅让我具体地了解了陶公的教育思惟,也为自己的教育教授教养添加了更为丰硕的理论支持与实践指导,更让我感触感染到了一个伟大教育家高尚灵魂所带来的强烈冲击。

“爱满天下”是陶行知奉行的格言,也是他毕生教育实践的写照。师爱是陶行知师德思惟的核心。他反对体罚、讽刺学生,他说:“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寒眼中有牛整理,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作为当代教师,我意识到要对学生一视同仁,无论家庭地位高低,财富多寡,相貌丑俊,都应一样望待,不可偏爱,不抱成见,不殉私交。而且我以为,现在的孩子个性强,在教授教养中,要尊重他们,孩子也是有尊严的,对他们严格要求的同时,要真心理解、尊重学生,学生会感触感染到教师的这份爱,从而达到我们的教育目的。做教师要有一颗善待每个孩子的心。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句话道出了陶行知教育的真谛。作为一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教育思惟家,陶行知先生以睿智的目光、博大的襟怀胸襟,积极倡导并实践了爱的教育,他爱教育,爱学校,爱学生,他对教育事业的暖诚与激情,带给了我很深的触动。

有时我们会对学出产生“恨铁不成钢”的思惟感情,这时就需要我们教师要寒静下来想一想,以本着爱学生的心态来望待学生,想想这些学生或许是一块特殊的钢坯,需要我们付出更多的爱往熔炼铸造。教师爱学生,就不能没有自我克制,要留意克服自己情感上的弱点,“把你的生命放在学生的生命里”,乐其所乐,忧其所忧,用师爱引导他们走向光明、走向未来。给他们撑起一片蓝天时,也给我们的教育工作打开了绿色通道。

作为一名教师,没有对学生的爱、没有对教育事业的爱是无法教育好学生的。对学生的爱是教师高尚职业道德的体现。就像我们学校的座右铭“爱可以创造一切”,暖爱学生,喜欢学生,以温存慈爱的立场、和蔼的语言对待他们,使他们与自己越来越贴近,在两颗心逐渐融化为一的过程中,教师按规范导之以行,或示范,或匡助,或催化,或促入,每一步施教无不浸透着期看和成功的'喜悦。教师假如缺少对学生的爱,那么教授教养也会缺少激情。没有课堂上师生间心的相通、情的交融,也就不可能产生教授教养所需的聪明和吸引学生的技巧。但是,若教师只爱一部门学生,就意味着对另一部门学生寒漠,这种爱是偏爱,是一种非理智的情感,不是教师应当具有的真正的爱。所以,教师对学生的爱,应是一种理智的、老实的、公正的、不乱的爱。教师爱学生,才有教育,学生爱教师,才能教育产生效果。

由此我以为,我们现代教师要做学生的“亲人、朋友和导师”三个角色。不仅成为学生的知识传授者,更是成为学生心灵的慰藉者,成为学生的“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