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 读后感

最早是看凤凰卫视中文台的节目上见过郎咸平教授,那时只是觉得他是个敢于讲真话的国际知识分子,真正开始关注郎教授是因为看到一句话,“中国经济不是回暖是“发烧””,应该是在2009年8月2日,香港中文大学教授郎咸平,这位被誉为中国经济的“铁榔头”与“外星人”、中国股市的“郎旋风”、中国民营经济的教父级人物,应“海口首届学习型企业发展论坛”邀请,在海口人大会堂为一千多位海南商界精英讲了一堂生动的经济课。在这节课上,一向以“口无遮拦”著称的郎咸平,再次显示其“英雄本色”,在第一阶段的演讲中,郎教授毫不客气的指出“中国企业家不了解国际规则”,在中国股市回暖领先于世界股市近三个月的时间,股市楼市都全面上涨,奢侈品消费逆势上涨的背景下,郎教授更是放言:“中国经济不是回暖是“发烧””,国内外各大媒体相继进行报道,这一言论在当时的经济形势下更是引起不小的波澜,我当时就很佩服他的言论,主要是因为他的话说中了我的心意,引起了我的共鸣,当然,我是没有那么高的水平和深度,说出这么惊人的语录,但是还是对他的观点很是认同。

经济 读后感

也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我经常会关注一下他的博客文章,最主要是想通过他的视角去了解一下对国际经济形势的分析和预测。毕竟他的身份和阅历决定了他的言论和立场基本上是比较中立的,会让我们看到一个不一样的世界观和经济论。

刚听到公司要发书阅读,本来打算当成任务完成,接到书一看是郎教授的新书,不免有些高兴,经常浏览他的博客,都是散文性质的文章,这次可以福利性拜读他完整的主题书籍,真感到窃喜,难道这就是所说的“书非借不能读也”?一共读了两遍,第一遍很认真的阅读,第二篇翻了个大概,整理了一下思路。

读郎教授的书并不像一般的经济或管理类的书一样会觉得枯燥,因为时常被一些小故事所吸引,即便是学过听过的一些人物和事件,也往往有完全不同的惊人解读。而看完整本书最大的感触是郎教授对事物的剖析方法,即,总是从寻常的现象观察和探究到事物的本质,就像书的标题写的一样,本是在说中国经济存在的问题现状《谁在谋杀中国经济》,但是却并未分析经济背身,而是透过经济背后的文化,去寻求整个民族文化对经济问题产生的根源,即《附身中国人的文化魔咒》。

书中从中华文化劣根性对企业的魔咒说起,举了很多古代和现代的例子来证明他的论点,中国人文化的劣根性无外乎就是郎教授所说的“浮躁、投机取巧和思维僵化”,但是在论文著作中,确都以耳熟能详的历史人物作为批判对象,真正做到了“语不惊人死不休”,甚至是以颠覆历史的评论来挑战中国传统文化下的尖端人物,诸如,诸葛亮能成为优秀的企业家吗?岳飞真的能称为英雄吗?屈原真的是那么伟大吗?这些观点都是对我们传统教育下的文化的挑战,但是我们其实不必太关注谁更有道理,谁更贴近历史,我倒是觉得让我有了新的启发就是,任何事物都没有完全绝对的定论,“人无完人”“世界上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本身”,我们不妨用不同的角度去看待事物,试着打破传统思维,才能更好的开拓视野。当然了,这些都需要一定的知识积累和探索过程。

在对中国高科技企业的文化魔咒分析的时候,大量篇幅对联想的运作和战略进行批判,我想柳传志老先生看到这本书不会太高兴,而郎教授一直强调的是西方高科技企业是如果从研发到管理步步为赢,乍一看有点崇洋媚外的气息,网上也有不少网友也因此觉得该书有诋毁中国高科技企业之嫌,当然,我也不赞成“铁榔头”先生把联想的功绩一棒子打死的理论,但是,我不会去太多关注这种纷争,重点是我们不妨关注一下郎教授的落脚点“目标管理与过程管理孰轻孰重?”我倒是觉得在这点上他的分析不无道理,并且完全可以被我们中国的高科技企业拿来参考学习,我们的中国的企业或是学术界确实存在只重视科研成果的问题,往往只关注申请了几项发明专利,用数字来评比,用数字来攀比,根本不在乎这些成本是否真正的转化为产品和产业价值,更不用说在科研的过程中或是回过头来总结和沉淀一下研发的过程管理。所以往往造成人力、财力等资源浪费。就在上个月的17日浙江大学海归博士涂序新跳-楼自杀,终年32岁,他在遗书中写道,“国内学术圈的现实:残酷、无信、无情”。这些都从侧面说明了我们国内科研管理存在的问题。可能很多很好的科研项目都被扼杀在研发的过程中,可能很多很棒的研发人才就被埋没在这个过于现实的学术圈中,也可能很多具有强大科研能力的企业正在被过于追求成果的目标管理所束缚。

这样看来我们还是应该批判的对待郎教授这段理论,至少在我看完这段之后,我开始反思自己平时的过程管理工作到底有没有做到位,试着把每个工作细节梳理和沉淀下来未尝不是一件好事,更何况工作流程的完善和顺畅确实能使我们的工作效率事半功倍。

书中的第二部分很大篇幅描述了中华文化的四大茫然,之一:就知道赚钱,之二:不了解世界,之三:不了解别人为什么那么看你,之四:不了解自己的缺点。仔细想来,郎教授其实是在有意的映射中国企业和中国企业家的诟玻不信您就把“中华文化”换成“中国企业”或是“中国企业家”,同样适用。当然,郎教授在这部分通过奥运会,汶川地震,莎朗斯通口误,CNN事件和电影《功夫熊猫》等事例分析西方人(其实就是欧美人)看待中国人的心态及其心态的转变。我个人觉得他太重视国外人怎样看待中国,怎样看待中国人。其实,我们老祖宗的文化并不差,“知己知彼百战百胜”,这些都说明我们并不缺乏去了解外界和了解世界的心态。只是我们中国人的个性是偏腼腆的,内向的,不善于表达而已,在真正的大灾大难面前我们的民族和人民一定是手拉手心连心的。如果欧美的一些言论和报道有失事实,这本身就说明他们也是不了解我们的。或者叫做不懂装懂。我们在适当的时候会证明给他们看,而不是一味的去争论,5.12汶川地震和奥运会就很好的证明了这一点。

还有就是,郎教授关于我们中国人不懂西方的圣诞节和奥运会,以至于歪曲了奥运的本质“力与美的结合”的观点,彷佛觉得我们中国一味的.在利用奥运显示我们国力的强大。这点我也不敢苟同,首先不懂圣诞节和奥运会的来历并不稀奇也没有什么好批判的,我们能接纳西方这么传统的文化本身就是一种包容的体现了,反之,西方欧美人中又有几个对我们中国的“后羿射日”和“嫦娥奔月”完全了解呢?我们中国人可能对奥运的本质“力与美的结合”理解甚浅,我是读英文专业的,像郎教授讲的这么完整的故事我也是第一次完整的听到,郎教授如果没有翻阅任何参考书籍把这些西方传说娓娓道来的话,已经让我很佩服了,但是我们中国人和中华文化含蓄的美同样在奥运会上得到了全世界的认可和赞美。其实不必去艳羡西方某些国家通过早年对其他国家的侵略和殖民得来的物质丰富和精神满足,我们中华民族在后来崛起的速度和成绩上一点都不逊色于他们的今天的成就。

第三部分回归到经济层面,主要讲中国四大商帮晋商,徽商,浙商,粤商的兴起,发展,衰亡的历史,是本书最为出彩的部分。在这个部分郎教授将四大商帮的兴衰成败向我们娓娓道来,文章脉络清晰,看完之后,虽然不深刻,但对中国曾经风光无限的四大商帮也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增长见识,同时可以从每个商帮的兴败中得到某些启发和吸取值钱的经验,这部分是整部书的精华所在。使我这个从来没有研究和学习过中国商人的人看后都思路清晰,但不能不提,郎教授作为中国经济学界的顶尖人物,完全可以运用自己的深厚的金融知识和丰富的管理经验为普罗大众“拨云见日”,事实上,这部分写得有点蜻蜓点水,浮光掠影,用粤语说就是,“到喉唔到肉”。

在阅读过程中,我不断的为我们老祖宗在经商总的闪光点而激动不已,不由的用笔去钩钩点点,虽然都经历兴起发展和衰亡的过程,但是真正留存下来的就是中华民族奋斗不息的精神和勇气。最后一段郎教授请各位读者思考的问题:“保守是不是风险管理最重要的精神力量,风险管理在今天企业面临萧条的时候,是不是特别重要?因此什么是最杰出的企业家,不是在经济好的时候你能赚多少钱?而是在经济差的时候你能够不倒闭,我认为这就是粤商的本质。”

我想答案当然是肯定的,多元化互补型的经济一定是长久发展之际,而关于最杰出企业家的定义让我看到了芭田的希望,同时也非常荣幸自己能在一位杰出的粤商企业家领导下任职。

总之,这本书我看过了,我是本着汲取精华,弃其糟粕的思想去阅读和学习的,所以我收获到了我该收获的东西,我也会把它转给我亲爱的同事和朋友,因为我相信我们的民族也会成长为一个爱看书的民族,一个善于倾听不同声音的民族,一个乐于了解和接纳世界的民族。了解了经济背后的文化,我更期待优质文化下的中国经济复苏,所以我会继续关注《谁在谋杀中国经济:附身中国人的文化魔咒》的姐妹篇《谁在拯救中国经济:复苏的背后和萧条的亮点》我想在那本书里,我们会从迷茫和混沌看到希望和光明。这也是一个了解自己的成长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