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钢琴师》观后感(15篇)

认真看完一部作品以后,大家一定收获不少吧,需要写一篇观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但是观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海上钢琴师》观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15篇)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1

好几天不上线,昨日一来就看到朋友推荐我一部好片子《海上钢琴师》。实话说,我平时不大看电影,外国的更是不轻易碰触,因为感觉他们总喜欢把诸如灾难,暴力,诡异这些东西在视听上大肆渲染罢了,没什么看头,相较之下,我还是更容易接受一些轻柔和缓,温情浪漫的东西,无论是艺术还是生活。

只因《海上钢琴师》是她推荐的,随即寻找打开,直接进入画面,二十分钟后,我在心里笑着说:这家伙,你怎么知道我会喜欢,居然不早告诉!是啊,展现在面前的,绝不仅仅是一部电影,它分明就是一部浪漫而悠长的史诗,它不是看完之后的唏嘘叹息或捧腹大笑,它是直击灵魂的......

影片全部的情节是在一艘弗吉尼亚号的海船上一一展开的,主人公是一个非常特别的角色,婴儿的他被船上的铲煤工在高等舱的餐厅里发现,被取了个长长的名字,因为当时是新世纪的第一天,所以1900就被铲煤工顺理成章地加在了他的名字里,于是,他就叫1900了。从此后,1900在船上度过了他的一生,一辈子都没有下过弗吉尼亚号。

八岁时,船上的人们无意间听到一段奇妙的音乐,一个天才钢琴家诞生了,他就是1900。他的曲子从来没有章法,就如他的内心世界一样,根本不存在什么规则,标准之类的东西,他甚至不知道什么是“妈妈”,不知道除海上以外的任何市井之事,但他知道音乐,他演奏的简直是仙乐。别人无法进入他的世界,而他却可以“看”到遥远的城市,看到那里的大雾,松涛,甚至行走着的人们的表情,他用自己独有的内心世界感知一切,他以音乐的形式传递,抒发。他的乐曲是天籁,一如他的灵魂样纯洁,干净。别人也曾劝他下船,甚至也有爱情的火花在他心中微燃,但终究没有与这些相融。因为他的音乐他的生命是在船上,在大海上。

三十多年来,他以自己的方式感知和传递着他内心的安静,清明和洁净,这是一个何等的境界,这是一个何等的向往。当时无论是下等的工人,黑人,还是贵族白人都向往自由,向往美好的生活,而影片中多次以幻觉的形式出现的美国自由女神,和1900的音乐也正契合了这样一种向往和追求,我把它解读为一种灵魂的诉求。

尘世间的人们,每每被俗务俗事所困所缠,常常逃不出自己编织的种。种藩篱,然而,这些东西与一个博大的胸怀,与天地之宽广比起来算的了什么。许多的人,许多的我们身边我们周围普普通通的人,他们往往有着特别的人格魅力,他们在用最原始最本初的内心书写者人生,他们朴素恬淡,但他们,富有。就像1900一样,战争也好,诱惑也罢,似乎与他都没有任何关系,他只要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他的世界神奇浪漫。他的世界恬淡安宁,这就够了。

我儿子说:有好东西大家一起分享。希望看到我这篇文章的朋友闲来看一看《海上钢琴师》,是为共享。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2

1900生于海,长于海,死于海。他就在海上度过了他的一生。

1900年的第一天,婴儿的一声啼哭打破了海面上的平静。1900也开始了他的一生。他是孤独的,他没有姓名,没有国籍,没有家人,又或者说是他曾经有过家人,可是他们却把他丢弃在了那艘船上。幸运地,1900被船上的一位工人抱走,然后在船上长大。

他总是看着船上的人们来来往往,他能看懂他们眼中所蕴含的故事,他一生经历过无数次航行,每次航行都有20xx人左右,1900在他们眼中看到了这个世界。1900把他所看到的故事都用钢琴记录下来,他的音乐不被规则与技巧所束缚,他让手自然敲击,心自然流淌。他的音乐是有灵魂的,琴键在手下,思绪在旅行,自由无碍。他尊重一切美好的音乐,所以当杰利来找他进行钢琴比拼,即使对方是不屑的,可是1900仍旧为对方弹奏的曲子而感动流泪,为他献上赞赏。但是如果对方因为想要打败他而把音乐当成工具进行单纯的炫技时,1900也会感到恼怒,而后用自己的方式打败他。

人们都说1900是个天才。的确,天赋是上帝赐给他的礼物,可是藏在1900身体下的放荡不羁,不为物欲所动让他永远是纯真无暇的,他将毕生时光献给所爱,用钢琴向人们阐述了自己的音乐。这一点不会随时间而改变,他有所爱,并用尽全力奔赴所爱,那是真正纯粹的快乐。

后来1900想要下船,从陆地上听听大海的声音,他说这与在船上听到的声音是不一样的。所以在那之前从未下过船的1900第一次提着行李踏上了海陆间的铁梯。他看到了这个繁华的世界,不再是小时候通过船窗看到的小小一角,这个世界很大,什么都有,可是1900没有再继续往前走了。这个世界很大,什么都有,就是没有尽头,当漫无边际的城市展现在1900眼前时,他找不到尽头,他看到了成千上万条路,可是他该走哪一条呢,在这偌大的土地之上,又有哪一寸是属于自己的呢。大海的声音在耳边,告诉他生活是无限的。可是在钢琴上,琴键是始,琴键是终,88个琴键,清清楚楚,就像1900的这一生,简单而纯粹。世界的琴键有几百个几千个甚至也看不到尽头,1900不会选择下船,他是清醒的,不会妄想去弹奏那台属于上帝的钢琴。所以他把头顶的帽子向外扔去,帽子最终落到了海上,那是他的选择。

其实1900的选择是什么已经不重要了,关键是他做到了,他热爱音乐并献上了他的一生。他既深思熟虑地忠于自己的选择,也毫不犹豫地忠于自己的心。并且他对自己很了解。我们在生活中要面对无数的选择,每一次选择都将决定我们成为什么样的人,可是在做选择的时候我们又是否能听从内心的声音忠于内心呢?

1900是孤独的,没有人记得他除了他的朋友;1900是自由的,即使是为了热爱献上了生命。他的一生依旧简单纯粹,用自己的方式活着,纯真随性。

伴随着弗吉尼亚号的巨大轰鸣声,我们仿佛看到了1900的背影,孤独,决绝却也自由。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3

《海上钢琴师》改编自意大利小说名家的独白剧,讲述一位诞生于海上的音乐奇才,精采不凡且富争议的一生。他以出生年代“1900”为名,成长于往返太平洋间,任风浪翻腾的蒸气船上。天赋异秉的钢琴才华吸引了爵士乐史上普遍公认为“第一位巨匠”的JellyRollMorton注意,特地前来船上与他较量。而这位从未接触过陆地的钢琴师,更因着对爱情与新世界的好奇,离开他原有的世界,去寻求更美的理想……

是的,在最富于戏剧性的新的世纪即将到来的时刻,由一部讲述发生在上一世纪初的传奇故事的意大利影片,来为仅有区区百年历史,却早已在当今世界所有艺术形式中独领风骚的电影这门艺术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

海总是载满了回忆的,无论它是快乐的,希望或不堪回首……以前我并不知道在海上生活也是生命的一种方式,纯粹,自然。没有人能像他那样简单地活着,生命中只有钢琴。

看了《海上钢琴师》这部影片,最初打动我的是主人公1900的个人魅力:自信而执着、优雅而潇洒、可以轻易的透过表象而通透他人的心迹,可以挥洒地通过88块音符表达自己想要表现的——自己的内心或所洞察到的。编剧赋予他不同寻常的身份、出生、收养和死亡,无师自通,天生的钢琴师。

1900和麦克斯在随狂风暴雨摇摆的船上弹奏钢琴的那一幕,在脑海深处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记忆,在轻快的钢琴曲下,两人似乎与钢琴融为一体,优美而流畅在大厅滑行,宛如美妙少女穿着溜冰鞋伴随着悠扬的歌曲翩翩起舞,浪漫至极!

接受挑战的那一场也印象深刻,前两场比赛不知是有意无意发挥平平,甚至在对手表演时竟然感动的流泪。最后一场开始前,1900向朋友要来一支烟放在钢琴上,说了一句话:“你自取其辱!”接下来狂风骤雨般弹奏出《群蜂乱舞》,震惊在座所有人。一曲完毕,1900将烟的一头按在琴弦上,不可思议的事发生了,经过1900激情澎湃演奏琴弦因高频率震动而发热,竟将烟点燃了……

影片介绍:男主角1900的整个人生都已经是一场悲剧了。他是一个被人遗弃在蒸气船上的孤儿,被船上一位好心的烧炉工收养,然而好人不得好报,烧炉工在一次意外中死亡,只有几岁大的1900又再度成为了孤儿。过人的天赋使他无师自通成了一名钢琴大师,但宿命也令他天然地对红尘俗世深怀戒意,他从不敢离船上岸去,只因纽约无际的高楼和川流不息的人群令他没有安全感。

纵使后来遇上了一位一见钟情的少女,他思量再三后,还是放弃了上岸寻找初恋情人的冲动。他永远地留在船上了,直到唯一的好朋友警告他废船将要被炸毁,他也不愿离开,于是从出生开始就没有离开过维吉尼亚号的1900殉船于海底。我不知道为什么说他是悲剧,但也许在1900眼中,其他人才在悲剧的生活。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4

夜深人静,一抹月光倾泻于枝头,伊人的脸庞也沾上了月色,这份静谧,亦是否还给予人释怀之感?本影片是根据钢琴家罗曼波兰斯基的视线而展开的。

——题记

“呯呯”的枪响,残酷的屠杀,一张张无情的面容,对于屠杀者而言,这些被屠杀者的生命是否就犹如飘在空气中的尘埃那样微不足道呢?尸满街巷,空气中弥漫着血腥的味道,隐约中似乎还能嗅出战火硝烟。一个残疾人因不能站立而被从窗户中扔出去,猛然落地,血液从脑门上奔涌而出,又是一朵生命之花凋零。揪心之感随之而起,其中包含着是对犹太人的同情,亦或更多的是对德国人残暴行为的愤怒与鄙夷。

愤心。痛心。空心。

泪水在眼眶内打转,视野内的一切变得模糊起来。原本对德国这个国家平淡的感情立即被扭转成了憎恶。此刻的我,看见的即是一群穿军装的恶魔!恶魔!看着欲哭无泪的罗曼波兰斯基,我感觉,他的内心比我的更无奈,更悲痛。对于自己在乎的事却爱莫能助,此毕是这个钢琴师最无奈的地方吧!可是又有什么办法呢?况且他自己都自身难保。

二战仍然继续着,随着战事的紧张,德国人对犹太人的迫害更加得凶残。心比原来更痛,如刀割。

终于,黎明破晓之际快要来临,但黎明前的黑暗比平时的夜晚要更加的恐怖。德国人开始最后的反击,放火,杀人,似乎就家常便饭一样。他们早已对生命这个词语彻底地麻木了……

原本高贵优雅的钢琴师劫后余生,已变得狼狈不堪,当他为食物到处奔波,终得一罐子时被枪声所惊吓,慌得另寻地方。在一栋房子的二楼,终于找到了撬罐子的器具,拼命用劲,结果罐子掉在地上……镜头随着罗曼波兰斯基的视线推行,一个德国军官从脚到头,从下至上的顺序出现在眼前。气氛变得紧张、压抑……

一系列的问答后,军官让钢琴师弹奏钢琴。一开始,波兰斯基似乎还没有甩掉恐惧的阴霾,显得战战兢兢,但当他的手碰触琴键,音符滑入耳畔,他便沉浸在了他的音乐中,不再自拨。一抹月光透过木窗,铺洒在钢琴师的脸上,银白的色彩从心尖绽开,多么美好的颜色,白色,一种包容了所有色彩的颜色,却因此变得更纯净、清新。镜头推换,此时在德国军官的脸上,一点月光渐渐渲染开来,紧锁的眉头,也因此舒展。我想,这位德国军官也被感化了吧。果然,德国军官开始处处保护帮助着罗曼波兰斯基。直到战争结束,他坦诚地说着自己的失败,并为波兰斯基送上了最后的一份温暖。内心的愤怒渐融化在了军官的真诚中,直至消逝,不见,就最后的小提琴家对德国军官的原谅一样。

影片的最后,诠释着包容与原谅。《我亲爱的爸爸妈妈》一课中,西德作家的忏悔搏取了所有人的谅解,当对方承认了错误,有时,原谅比报复更重要。

原谅一切,才会释怀一切。何况冤冤相报何时了?学会原谅,懂得包容,心灵深处的难以释怀的黑暗被那抹月光轻轻包裹,蔓延,寻回最初的那份纯净与静谧,心头恰是一阵轻松……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5

我是深夜一口气看完这部片子的。海上钢琴师所在的邮轮,就像是一座移动的海上孤岛长期漂泊在大海之中,只有靠岸时离大陆才近在咫尺,人们之所以选择这座孤岛之旅,多半是慕名而来亲身感受这位钢琴大师杰出表演,按理说他应该有一大群粉丝和知音的,但命运对他确实不公,他就像贝多芬一样一生追求他的音乐梦想,却不为名利所动,当他被迫应战赢了大陆一位目空一切的所谓钢琴家,博得了在场所有人目瞪口呆的惊叹和经久不息的掌声同时,却没有遇上一位真正的伯乐和知音,而有的只是为了复制他作品的资本逐利者,其实艺术是无价的,是完全不能用金钱衡量的,他为什么一刻都不离开这艘船,在他眼里大陆就是名利场,只有他的孤岛才是块净土,才是他施展才华的地方,他不是怕充满诱惑的城市街道无边无际,而关键是他在这座孤岛奋斗的几十年中居然没有遇上一位真爱自己的红颜知己,这就是男人在成功以前的悲哀,但等到自己功成名就之时,更不可能找到一位真心爱自己的爱人,不是吗?当今这个现实世界像这类例子实在是太多了。

这不禁让人想起《向日葵》作者大画家梵高凄美的爱情故事:1853年3月30日,荷兰鹿特丹市的一对牧师夫妇生下了他们的长子梵高,一位神秘的预言家对尚是婴儿的梵高说出了可怕的预言:你会到巴黎,英格兰,当店员,当教师;你会恋爱,遭到拒绝,成为传教士,再恋爱,再遭到拒绝,成为艺术家,你会和姬女结合画800幅画,在普罗旺斯变疯,37岁时自杀,你一生只卖出一幅画……事实真的如这位预言家说的那样,从小孤僻寡言的梵高只有小他四岁的弟弟提奥做朋友,长大后做过传教士,画商,教师,足迹遍布欧洲的许多地方,感情生活非常不顺,连着向三个女人求爱,遭到三次残酷的拒绝。被拒绝后的他再也不相信还有谁会追求自己这样穷困潦倒的疯子,居然拒绝了一位庄园主的女儿的疯狂追求,最终双双变成了真的疯子,真是让人扼腕叹息命运对他的不公,他死时很年轻和徐志摩一样都是37岁,但他们都给世人留下了许多伟大的经典作品。

这同样不禁让人想起为了崇高理想而奋斗且多次与爱情擦肩而过的保尔柯察金的名言: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当他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人应当赶紧的充分的生活,因为意外的疾病和悲惨的事故随时都可能结束他的生命。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6

在这个时光飞逝的岁月里,我有着一颗飘荡的灵魂,我将人生看成一种漂流。然而很多时候,我总会发问自己,漂过岁月之河——家是什么?

家是一只船

看《海上钢琴师》,名叫“1900”的主人翁对于这艘船的爱恋与不舍,就是一种对家的眷恋。

生于斯,长于斯,家赋予我们生命以及生命里的一切,这艘船同样赋予他人生的全部价值和情感。对于1900——一个孤儿——他的全部世界就是这艘船,这里就是他的家——他的全部快乐、悲伤、梦幻、激情。可以说他对于这艘船的感情比任何一个人来的都更深沉、更灼热,这艘船载着他穿过漫长的岁月。

家是温暖的港湾

家太平凡,每天对着的都是那一抹蓝,不停地飘着。然而远航的水手都知道,当海平线上出现港口朦胧的影子时,他们的心跳是欢快的。在人生的航行中,我们需要冒险,也需要休憩,家就是最好的温暖港湾。

他在船上,可以随心所欲地弹奏美妙的乐曲,想到哪里弹到哪里。人们在他欢快的琴声中度过一次次难忘的旅程,而他一如这艘船上的主人,用自己的热情迎来送往,不知疲倦,他的内心深处一直被温暖包围着。

片中最后一段,有主人翁的一段独白,他说他不走,不是因为他站在船板上看到的那些建筑让他感到畏惧,而是因为他看不到世界的尽头。是啊,钢琴的键有始有终,船的甲板有始有终,他可以用有限的键盘奏出无限的乐曲,他可以驾驭这种“有限”,在这里,他就是他。而这个世界呢,没有开始,没有结束。错综复杂的街道,星罗棋布的高楼大厦,有太多的路可以选择,他没有办法去驾驭,驾驭他的人生、他的情感、他的音乐。他只能选择自己可以选择的、可以驾驭的方式生活,这种方式与世无争,平静自如,不受功名利禄的纷扰。如果一种生活方式,他无法驾驭,他宁可不要!他呆在了海上,选择了家。

家是永远的岸

家是永远的岸。作为一个普通人,或早或迟,都需要一个家。记得奥运会经典语录里就有菲尔普斯获奖之后的一句:“我要找妈妈!”妈妈就代表着一个家。不论成功与否,家都是倦鸟归巢、落叶归根的最佳场所。当船要被拆卸、炸毁的时候,他依旧没有登上岸,他是属于那里的,那里才是他的家,那里有他魂牵梦萦的永远的岸。他赤条条被人抛到了海上,就注定了他的家在那里。油轮天地里的那份独有的情感,让他觉得无论外边的世界多么纷扰,家,才是一个默默护佑着自己也铭记着自己生命的岸,才是他登上世界的岸。

渔灯暗,客梦回,一声声滴人心碎。孤舟五更家万里,是离人几行情泪。海上钢琴师观后感海上钢琴师观后感1000字海上钢琴师观后感2000字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7

清新欢脱的乐音挣脱出唱片的裂纹,消散于寒冬的萧条之中,小号手缓缓讲述着1900的故事。

1900,一个被发现遗弃在弗吉尼亚号头等舱的钢琴上的婴儿,从小就生活在大海之上,逐渐成长为一名以海为家的天才钢琴师,最终殉船于海底。

他无师自通,少年成名,曲子过耳不忘,在一举击败摇滚大师后名声更甚,人们都明白,这样的天才,到了陆地上,他将是乐坛中炙手可热的人物,最耀目的新星。人人都在劝他下船,“只要你走下舷梯,那只是几小步而已。”他没有反应。我不由得好奇,生于船,长于船,一年往返大陆不下百次的人,究竟是否向往陆地?

当他与小号手并肩躺在煤堆上,讲他曾经趴在舷窗边,望着下船的人们渐渐消失在新奥尔良冬天乳白色的薄雾中,那些身影变得朦胧,直到消失在街巷。他那如痴如醉的神情,那眼中的光辉与痴迷,我想,他向往那片稳定的陆地,至少,曾经向往过。

他也曾收拾行装,为了心心念念的姑娘走下甲板,可走到一半,他停住了,面前就是陆地,星罗棋布的街道小巷,工业化散发出的滚滚浓烟,遥远的望不到的灰色天空,他伫立于舷梯之上,凝视着这块陆地,良久,他转过身,摘下礼帽,用力地扔了出去,他又回到了甲板之上,头顶,无边无际的蓝色中,有海鸥掠过。

一开始,我将他的行为理解为害怕,他在逃避他内心的恐惧,他不敢踏足陆地,直到影片末尾,他说:“爱一个女人,住一间屋子,买一块地,望一个景,走一条死路,太多选择,我无所适从,漫无止境,茫茫无际。”我意识到他或许是在追求自由。自由不在于身处之地有多么宽广,而在于心灵是否有地方安放,让自己真正安宁,而大海与音乐就是他的容身之所。陆地虽大,却不是他的归宿。

后来,小号手在废船找到了躲藏已久的1900,谈及为什么不下船,他说“陆地对我来说是一艘太大的船,是一个漂亮的女人,一段太长的旅行,一瓶太刺鼻的香水,一种我不会创作的音乐。我永远也无法放弃这艘船,不过幸好,我可以放弃我的生命。”

在弗吉尼亚号即将爆炸之时,他坐在水沟旁,手指摆动,弹着无形的钢琴,他嘴角扬起了笑,扬起了他的倔强。

1900涵盖了太多的浪漫与情怀,对内心的执着,远离尘世的安宁,单纯的人性,自由而孤独的灵魂,这些乌托邦式的情怀,在置身于现实之中的我们看来是一种奢侈,可望而不可及。而这些东西,恰恰也是我们每个人心中内心渴望的最本质的东西,我们每个人心中都住着一个1900。

卢梭说:“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到处都在锁链之中。”而1900正是挣脱了枷锁,勇敢奔赴大海,他坚守了一种普通人或许能够理解,却只能远观的自由。是的,有些自由不是有来实现,而是用来铭记的,它让我们的生活还留有一个朝上的方向,在低头赶路之余,给自己保存一些仰头的可能。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8

大海、游轮、钢琴如果只这三个事物就构筑起一个人的一生,那将是一个怎样的世界?在深邃的蔚蓝中颠簸飘泊,在悠扬的音乐中领悟人生。世界很小,从船头到船尾,在舞厅中的那架钢琴前,从左到右,总共88个琴键;世界很大,那一片碧海蓝天下,用心灵演绎出的乐曲融入世间百态,宽广无边。朱赛佩:托那托雷的《海上钢琴师》给我们描述了这样一段诗意浪漫的人生传奇。

《海上钢琴师》描述了男主角1900,一个被遗弃在豪华的“弗吉尼亚人号”邮轮上的婴儿,由一个黑人船工丹尼抚养长大,因此取名1900。他有一个传奇的名字,他也有一段传奇的身世,他出生在船上,成长于船上,他死于船上,他的一生与陆地无缘。

1900从小在丹尼细心的关怀和善意的谎言中自由健康地成长。丹尼因意外事故不幸去世后, 1900一次无意间鬼使神差地来到一等舱舞厅的落地窗外,他第一次见到了那与他一生命运交织在一起的乐器——钢琴。

随着1900的长大,他显示出了无师自通的钢琴天赋,谁也说不清楚究竟是什么原因,反正听过他演奏的人都被他的琴声给深深的打动,音符仿佛是自他的血液里流出一样,随性而至,信手拈来,却每每动人心弦。

后来,1900有机会登上城市,但是最后他却放弃了,当他看到又边界的城市时,他说道:“我出生在这艘船上,在这里,世界流动,每次两千人。这里也有欲望,但无法超越从船头到船尾的空间。你弹奏自己的幸福,在那并非没有边际的键盘上。 对我来说,大地是一艘太大的船。是一段太漫长的旅程。是一个太漂亮的女人。是一种太强烈的香水。是一种我无法弹奏的音乐。请原谅我。我不会下船。让我回去吧。 拜托了。 现在,朋友,请你试着去体会,试着去体会,如果你可以。 眼中的整个世界。 美丽,可怕。”一艘轮船是他的一生;一架钢琴,是他的一切。

1900始终明白自己内心里真正想要的是什么,无论代价如何,他都选择听从内心,这种平凡的伟大,最难能可贵,这也带给我们思考,面对灯红酒绿和纸醉金迷的时代,我们也会迷茫,能做的也都有限;在面对不顺的处境时,我们能始终坚持做真实的自我,找到对自己最重要的东西;我们要面对的诱惑太多,只有勇敢追随内心最真实的声音,才能不忘初心。

在故事的最后,游轮废弃,被装满了炸药,有机会逃跑的他,却选择了留在船上,麦克斯的劝说也无法使他回心转意,在巨轮炸毁的前一刻,1900双手灾凭空弹奏,这个落入凡间的天使要回归天堂了。

1900虽然死了,但他避免了被世俗玷污,被磨去棱角,成为一个平凡的人。我们也应该如1900般追随自己的内心,保持自己的初心,不被世俗所诱惑!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9

《海上钢琴师》已经看完好几天了,但心里却一直惦记着,要写点儿什么。很喜欢这部电影,甚至为之落泪动容。它没有凄怆的爱情,没有战争,似乎没有一切应该让人落泪的东西,但我却还是落泪了,虽然它没有一切看似噱头的镜头,但编剧却用他的笔触,触动了我内心深处多年来从未曾消失的感受。遇见知音而落泪,因为有人了解自己的内心而落泪,这,就是我看完这部电影后的最大感受。

不必去考究生活里到底有没有这样空穴来风的名为1900的人,甚至空穴来风的就成为了钢琴家,这个不重要,逻辑和理智不必总是存在于人们的生活里,至少我一直这么认为。人们会因为理智和逻辑生活得更好,但却因为感情才会生活得更有趣。

1900生于一艘船,死于同一艘船。他用他的方式,看待这人生。看待陆地与海洋。重要的是,他用他自己的方式,生活着。他有一个一触及到的梦,但他却从不去触摸。电影里,也许导演读出的含义是,1900觉得陆地是他无法演奏的钢琴。所以,他拒绝登录。他只想弹奏他能控制的海上的钢琴,而不想去触及那阡陌纵横的陆地之琴。但我却觉得,除此之外,编剧还有另外的想法。

咱们这些人,谁又不是1900呢?不同的是,电影里的人,是生活在船上。而咱们,生活在陆地上。咱们莫名的来到世界上,总有一天,还要莫名的离开。咱们生活在这个纵横捭阖的世界里,世界很大,咱们的领地却很小。咱们尽职尽责,战战兢兢。咱们居安思危,谨慎从事。为人子时,做乖孩子;为人父母时,设身处地为孩子着想;剩余的一点,咱们要奉献给自己的工作。咱们的一生,就在这样的几个角色里,分别度过不同的幸福和努力的时光。咱们遵守家规,校规,公司规矩;然后,咱们要求孩子重复一样的道路,周而复始,万变不离其中。

我就是这其中一员,这一切,并非埋怨。只是陈述。但我会问自己,如何能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可事实是,我从来未曾想清晰过,到底我想要的,是什么。因为时间变了,我也变了,咱们想要的,也跟着变了。我想也想不清,所以我就永远的继续的想。在未知的思绪里,有一点我却很清晰,我一直有个愿望,或者说,是一个美丽的梦。如果咱们都无法真的过上自己觉得最美丽的生活,那么,我要把它存放在我思想的角落里,或者有一天,通过文字去实现,通过一本书,一本哪怕是耗尽我心血的书,把我所有的美丽愿望,编织在其中。1900用钢琴演奏他所有的思绪。而我,一直曾经希望,能用文字,寄托自己所有的梦想。所以,当我看到1900能终生都坚持自己的一个想法时,禁不住为之流泪。那近在天边的大陆,那个有着他心爱的人的大陆,他永远只是去想象和回忆。他牺牲了一些东西,成全他的一些梦想。而舍不得牺牲的咱们这些陆地人,自然没有成全之事。

《海上钢琴师》,让我想到自己多年来存放心底,却从未去登录的地方。如何付出和努力?如何放弃才能成全?终究有一天,时间会给出答案。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10

在我看来,这个意大利电影讲了一个真正浪漫的故事。

不过,说是故事,也许还不如说是心愿,一种不顾一切的对纯粹的追求。

我觉得世上必定会有一个这样的故事,因为在我们的心中,生命唤起的感慨,虽然也许是隐约的,但却恒在。有一种心愿,它要求擦除一切杂质,来表达对存在的最纯粹的呼应。《海上钢琴师》,在我眼里,就是一个这样的呼应。

我们中国把那种人人都会有的生命的感慨叫做“人生如梦,此身如寄”什么的,西方则叫做1900——影片主人公的名字。他的世界在一条叫做弗吉尼亚的游轮上。作为一个人,他的附属关系被减到最少。没有生日,没有身份,没有家庭,没有爱人,没有社会纠葛,也没有性冲动,没有发育烦恼……他什么都没有,但碰巧是一个天才,碰巧是最虚渺的音乐的天才。他活着,却等于不存在,他死去,正如不曾活着。他爱过一个女孩,但止于凝视,至多是黑暗中轻若鸿毛的一吻。

1900,他孓然一身,轻盈地、洁净地、无邪地、忧伤地,悬浮在无垠的大海之上。

影片较出我意外的是,1900不是一个像《Lolita》(港译:一树梨花压海棠)里的那个忧郁而变态的中年男人,他像儿童一样无忧无虑,嘴角总是挂着漫不经心的游戏一样的微笑。还有,他也讲粗口,但无论如何算不上一个玩弄人生的自恋狂。他真是干净的。

但是,当人生被减去得太多,就会失去还原真相的能力。我总是害怕那些过于纯粹的东西,我害怕它们破坏生活的根基,轻巧地擦除了生活所必须的杂质。它们把一些罗曼蒂克放入人们眼中,同时偷去一些朴素。

罗曼蒂克就是充满巧合。罗曼蒂克的优美建立在脆弱的平衡之上。但在我们那一脚深一脚浅的人生里,却没有办法去维持这种平衡。

二战后,残破的弗吉尼亚号将被爆破,但1900躲过所有人的搜索,留在船上。当他的朋友最后找到他,他倾诉了自己对陆地与城市的恐惧,解释了他将与弗吉尼亚赴黄泉的打算。

我想,也许不要让他讲这么多话吧。不要太自信。如果真有1900这个人,难道真有人知晓他在生命的终点想了些什么?生命的神秘,一个人对生命的感知,真能用一二三四甲乙丙丁来解释清楚么?

我的设想是,1900始终没有出来与康恩相见。在浩瀚的海中,爆破前一刻,他从船窗玻璃露出一贯微笑的脸,朝这个世界挥手作别。康恩也早知道他不会出来,他只是设想了几种1900可能对他说的话。这样,是不是更符合影片虚渺轻盈的质地呢?可是,康恩是个太笨的朋友。这个小胖子,总是激动万分的鼓动1900下船,列举了陆地的千般利诱,名利啊,妻子啊,孩子啊。正是他的憧憬吓坏了1900。要我就不这么说。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11

时隔至今,我犹记得这部由朱塞佩·托纳托雷执导的电影——《海上钢琴师》。记得几年前第一次观影的时候,1900留给他朋友最后的话语曾令我泪流满面。

1900,是一个出生在海上的孤儿,他被水手收养,他的名字只是一个年代。他是无师自通的天才,面对钢琴的88个键,他能够弹奏出惊人的音乐,受到船上无数人的追捧和掌声。他也开始爱,爱一个女孩,静默且深情,令人曾揣测他是否会为了她而下船面对外面的世界。

然而他最后选择的'却仍是他的钢琴,他的大海。他为什么不离开大海呢。他说,钢琴只有88个键,但是外面的世界,却是有着无数黑白键的巨大钢琴。他无法驾驭。外面的世界是一个没有尽头的键盘,他又怎能在这样的键盘上弹奏呢?成长,学习,工作,赡养父母,抚养子女,然后老去,听来仿佛一切都已明了,人生却还是那样长。

我尤记得1900留给他朋友最后话语时的眼神,是那样孤独,坚决,而又温柔。我也曾在高楼中凝视远方的地面,想象自己纵身一跳,人生的乐章戛然而止。然而我终究不是他。

后来我渐渐明白,1900代表着一种理想,代表着这个尘世中的多数人,注定不会付诸行动,却有始终心怀向往的理想。矗立在那里,自由,决绝,而悲伤。

我们是生活在外面的世界里的人。这个世界的意义在于“传承”。就像一个游戏,每个人都是其中的玩家,然而获得的任务,却是如何使这个游戏永远存在。诸多必须背负的责任令前行显得缓慢而艰难。然而我们的人生对于整个游戏而言,存在的时间或许只有一秒,或者更短。也唯有越短暂,这个游戏的运行时间才会越长,才有可能永不结束。

这样一想会不会又心有不甘呢?辛苦奋斗的一生,其实不过一粒微尘,轻得仿佛随时都会消失。

然而在闭上眼的那一瞬还会不会含笑着想起,自己的孩子在不久前,正带领他们的孩子在绿草地上放起风筝;会不会含笑着想起,自己曾拥有良人在侧,从此不再无枝可依;会不会含笑着想起更久远的从前,父母曾令你无忧无虑,而那些萌生的小情绪,或许唯有感慨地大笑出声,无奈地摇摇头,道一句,那时真小。

我们为什么不会像1900一样,选择在漫天火光中永沉海底。这样壮烈,却获得永生的自由?

因为,我们一直生活在这个“外面的世界”,清楚地看见它的混乱,却因为某一瞬间体验到的那些温情,那些无以伦比的美好,而心甘情愿地忍受着它所给予的伤害,努力弹奏出最华美的人生乐章。

我们或许从来都不是天才,但是我们至少能做到勤恳、踏实。我们从坚硬和纯白开始,学会圆滑,学会世故,但内心深处,终究会一直记得,这一生所做的种种妥协,不过是为了在这个微尘世界,在这架上帝给予的钢琴上,创作出独属于自己的旋律与琴音。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12

“伟大的弗吉尼亚号孕育出了这个不可一世的天才钢琴师,决定下岸的时候,他的心是坚定无比的。可真正看到了那一刻,他却退缩了。城市中各种各样的琳琅满目,令他畏惧、退缩,只想等待在自己那有限的天地里。船已破败不堪,只有他仍然坚守着,最终与它一起,走向灭亡。

或许正是这样,每个人,这一生,都有自己下不了的船。

再见了,我的钢琴师。

你走了。

而我,此生未完……”

我是想说,你为啥下不了船,你拿的是毛宁老师的旧船票,登不上别的客船啊?哈哈。

《海上钢琴师》大约是我在初二时候看的电影,它和《天堂电影院》、《密西西比里的美丽传说》并称为托纳多雷时空三部曲,是每一个影迷必看的电影系列。那时候看这三部曲真的是迷迷糊糊,懂了什么,好像又不懂是个什么,唯一理解的是 《密西西比里的美丽传说》,毕竟处于青春期看青春期视角的电影。

当年看《海上钢琴师》的时候,这是一部有点点奇幻色彩的故事,一个弃婴在船上成长为一个钢琴大师1900,虽然是个神奇的人,但他有他的烦恼,面对心爱的人却不能和她去新大陆,面对身负名气却有未知的赞赏与挑衅,当他可以开始新的生活时,却选择回到原来的那条船,和他共存亡。

属于1900的欢乐时光。

在狂风暴雨中,摇摆不定的船舱大厅内,1900淡定的弹着琴,而影片的斗琴桥段也十分经典,周杰伦的《不能说的秘密》还有致敬过,一根烟,一个带假发的贵妇,整段戏份酣畅淋漓。

大海是蓝色的,蓝色代表着孤独,没错,1900就是孤独的,他对于情感的理解只停留在他的养父、朋友、恋人,他的情感是不完整的,所以他不是一个完整的人,但就是因为这份孤独和不完整造就了他敏锐的艺术天赋,所以沉浸在钢琴的世界里时,影片采用了暖色调,那时的1900是快乐的。

大雨哗啦啦。

对于最后是否下船,我的朋友是希望他有新的生活的,但我却是相反意见,原因是“不习惯”。1900看惯了大海和一波波带着希望和欢乐的乘客驶向新的生活,当他比赛之后,再看到城市支起的烟囱,他看到的是一个忙忙碌碌、物欲横流的世界,他为了保持他的纯粹,宁可把自己的天赋绑在船上共存亡,也不愿去寻找他的爱人。有人说这样的结局未免太不圆满,如果1900真的要圆满他随时都有机会下船找他的恋人,然后电影结束,但就是这样的残忍才让我们看到了与众不同的1900,他的那份潇洒和纯真。

1900准备下船。

我不想进行太多的说教,什么在俗世要洁身自好之类的,我只想说每个人都有追求,为了自己心里的那点东西,你可以不像1900那样狠心去割舍一切,但你是否有原则的,为自己的内心留一片净土,不妥协。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13

这部电影闻名已久,一部非常棒的电影,评分很高,推荐的人也多,只是自己一直没有观看的欲望,今天突发奇想利用午休的时间看一看,到底这部电影好在何处,令那么多人喜爱。

《海上钢琴师》主要讲述了一位从船上出生的小孩,被他母亲遗弃,后来被一个火炉工给收养,但从小表现出惊人的音乐天赋,对钢琴能够自学成才。记得主角那时候才7—8岁,第一次弹钢琴,便将头等舱的乘客和船上的船员给震惊了,从此这艘从欧洲到美国来往的豪华游轮上多了一位钢琴师—称为海上钢琴师。因为是被人收养的,而且时间很特别,最后被取名为1900,后面也一直被当做称呼。主角就这么一直在船上生活中,从出生在船上,一直到他声明卓著,这期间他从未下过船,唯一的一次,已经做好准备下船,最终半途而废,就差半个船梯,就下去了,但致死也未下船。一直到船被炸毁那一刻,他仍然坚持不下船,认为自己属于这条船,只有这艘船上,弹奏着钢琴,自己就有活着的意义。在自己看来,主角确实属于这艘船,他的音乐也只能那里表达出来,如果上了岸,也许会变成另外一个样子。如同在最后,他自己所言

在这艘船上,只有船头到船尾的距离,是有限的,但是下到一半的船梯,他看见了那座城市不断地向远处伸延,包含一切,除了尽头,无数的街道,每个街道又有多个道路,我看不见尽头,我知道哪里是尽头,但是不知道。

钢琴有有限的键,只要自己可以创作,可以有无限的音乐。

这部电影一个琴技决斗的片段,令自己热血沸腾。随着主角一直在这艘豪华游轮上,在一次又一次的演出,琴技被无数人称赞和吹捧,名声斐然。这时候有个爵士乐的创始人,听到主角的名声后,当做媒体面前表示很不屑,一个从不下船的钢琴师,会有多高的弹琴水平,这个仁兄不惜在媒体面前大肆宣传,口出狂言,要上船挑战主角,将其按在地上摩擦。他们的琴技切磋,在自己看来,是最震撼的一个片段,20分钟的钢琴表演,令自己沉醉其中。可能自己对钢琴了解太浅了,在主角第三首曲子弹奏之时,自己同电影中听众一样,被它深深地吸引,音乐的魅力如此之大,此时此刻也希望时间永远停止,这一幕即将载入史册。

在我看来上天给了他音乐天赋,也给了他胆怯的心,不愿尝试下船,也许他再次见到那个女孩,就会大胆地上岸了,最终会过得很好,可惜是假定。有点像《肖申克的救赎》,在监狱里是没有自由,出去了,心飞出去了就是自由,对1900而言,在船上是自由的,上了岸反而会是监狱。与好朋友聊完人生最后一次,他乐观地对待接下来的炸船,感觉很平常,就像一次告别而已,只是换了一个地方继续这段人生,唯一犯愁的是能不能继续弹钢琴罢了。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14

好几天不上线,昨日一来就看到朋友推荐我一部好片子《海上钢琴师》。实话说,我平时不大看电影,外国的更是不轻易碰触,因为感觉他们总喜欢把诸如灾难,暴力,诡异这些东西在视听上大肆渲染罢了,没什么看头,相较之下,我还是更容易理解一些轻柔和缓,温情浪漫的东西,无论是艺术还是生活。

只因《海上钢琴师》是她推荐的,随即寻找打开,直接进入画面,二十分钟后,我在心里笑着说:这家伙,你怎样明白我会喜欢,居然不早告诉!是啊,展此刻面前的,绝不仅仅是一部电影,它分明就是一部浪漫而悠长的史诗,它不是看完之后的唏嘘叹息或捧腹大笑,它是直击灵魂的……

影片全部的情节是在一艘弗吉尼亚号的海船上一一展开的,主人公是一个十分异常的主角,婴儿的他被船上的铲煤工在高等舱的餐厅里发现,被取了个长长的名字,因为当时是新世纪的第一天,所以1900就被铲煤工顺理成章地加在了他的名字里,于是,他就叫1900了。从此后,1900在船上度过了他的一生,一辈子都没有下过弗吉尼亚号。

八岁时,船上的人们无意间听到一段奇妙的音乐,一个天才钢琴家诞生了,他就是1900。他的曲子从来没有章法,就如他的内心世界一样,根本不存在什么规则,标准之类的东西,他甚至不明白什么是“妈妈”,不明白除海上以外的任何市井之事,但他明白音乐,他演奏的简直是仙乐。别人无法进入他的世界,而他却能够“看”到遥远的城市,看到那里的大雾,松涛,甚至行走着的人们的表情,他用自我独有的内心世界感知一切,他以音乐的形式传递,抒发。他的乐曲是天籁,一如他的灵魂样纯洁,干净。别人也曾劝他下船,甚至也有感情的火花在他心中微燃,但终究没有与这些相融。因为他的音乐他的生命是在船上,在大海上。

三十多年来,他以自我的方式感知和传递着他内心的安静,清明和洁净,这是一个何等的境界,这是一个何等的向往。当时无论是下等的工人,黑人,还是贵族白人都向往自由,向往完美的生活,而影片中多次以幻觉的形式出现的美国自由女神,和1900的音乐也正契合了这样一种向往和追求,我把它解读为一种灵魂的诉求。

尘世间的人们,每每被俗务俗事所困所缠,常常逃不出自我编织的种。种藩篱,然而,这些东西与一个博大的胸怀,与天地之宽广比起来算的了什么。许多的人,许多的我们身边我们周围普普通通的人,他们往往有着异常的人格魅力,他们在用最原始最本初的内心书写者人生,他们朴素恬淡,但他们,富有。就像1900一样,战争也好,诱惑也罢,似乎与他都没有任何关系,他只要活在自我的世界里,他的世界神奇浪漫。他的世界恬淡安宁,这就够了。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15

一个人,没有父母,没有名字,没有任何能证明他存在的法律文件。他在婴儿时期被遗弃在一条叫“维珍尼亚号”的蒸汽船上,然后一生在船上度过,不曾踏上过陆地一步。他的职业是“维珍尼亚号”上的钢琴师。当“维珍尼亚号”废弃的时候,好友前来的劝解未能改变他与船共存亡,同船一起在海面上毁灭的决定。记录了他曾活在这个世界的唯一痕迹,是一张他弹奏的唱片模版。当然,唱片中的琴声绝大多

数人听不到,即使听到也不知道琴声的另一边是谁。音乐,是一门国际通用的语言,不用解释,就能打动人们的心弦。与生俱来的天赋,造就了这位海上钢琴师。他是一位天才,一位在钢琴领域才华横溢的天才。而一场震耳欲聋的爆炸场面,不仅仅让我们震惊和深感遗憾,也使世界失去了一份奇迹。天妒英才,用在这位海上钢琴师的身上,我不知道合适与否?但人们总说上帝是公平的,他拿走你些什么,

总会还给你些什么,就当关上了一扇门时,他总会为你打开一扇窗。如此看来,上帝也是方圆有度的。小学的时候,我们的老师就告诉我们“天才是百分之九十九的努力加百分之一的天赋。”现在看来,这似乎是一个善意的谎言。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曾说过“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但那百分之一的灵感很重要,甚至比那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还要重要。”至今为止,我们可以十分确定我们都还不是天才!我们没有如这位海上钢琴师般的天赋,但很庆幸的是我们有一个健全的身心。“键盘有始有终,你确切知道88个键就在

那儿,错不了。它并不是无限的,而音乐,才是无限的。你能在键盘上表现的音乐是无限的,我喜欢这样,我能轻松应对!”他喜欢做他能轻松应对的事,他觉得陆地上的太多的未知他无法应对,会使他崩溃。他选择了怯步,停下的踏向陆地的步伐,为心灵加上了一把枷锁。

回忆一下,爱迪生为人类开启电灯时代做了多少次的尝试!生命因尝试而勇敢,人生因尝试而更加富有意义。这位钢琴师没有让音乐离开他的身边,未能用自己的琴音点亮别人的世界。如果多一点尝试,多一份勇敢,也许他就会发现一个不一样的自己,不一样的世界。一声轰响,巨大的火花在海上开放,他带着他尚未奏完的乐曲飞升至天堂。故事到此完结了,但我们生活还在继续。疲惫的奔波于这个纸醉金迷物欲横流的世界,拷问自己灵魂的深处,我们为了什么而活,我们怎么活,又是什么支撑着自己,我们是否能像这位钢琴师做到忠于自己的价值观,不被利益所左右呢?虽然很遗憾,但不得不说,这是一位值得尊敬得艺术家,他有着真正艺术家所拥有的高贵的自尊。人生最大的悲剧莫过于坚持了不该坚持的,放弃了不该放弃的。或坚持,或放弃,如当我们取舍有道,则常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