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世界艾滋病日:让爱不远离实现“零”艾滋

1981年,全球第一例艾滋病患者被发现;1988年,世界卫生组织将12月1日定为世界艾滋病日,以红绸带为标志,意在全球人民心系一方,共同抗击艾滋病。年尾将至,今天作为第28个世界艾滋病日,中国继续以“行动起来,向‘零’艾滋迈进”为主题(Getting to Zero),以凝聚力量、攻坚克难、控制艾滋为方针,旨在延续全球对艾滋病的防治力度、政策护航和人文关怀,力求实现2030年消除艾滋病毒流行的可持续性发展目标。

12.1-世界艾滋病日:让爱不远离实现“零”艾滋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简称艾滋病(AIDS),由艾滋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侵入人体T淋巴细胞进而瓦解免疫系统,致使艾滋病患者丧失免疫功能,易感染各种疾病或发生恶性肿瘤,进而威胁人类生命。目前,艾滋病作为世界上最重大的公共卫生挑战之一,仍然威胁着3690万艾滋病感染者的'生命。

  数据说话——全球艾滋低龄化、区域化明显

  为什么青少年艾滋病患者死亡率上升?

自1981年首次发现艾滋病病例,预估已有6000万人感染艾滋病毒,其中2000万人已死亡。近4000万感染者,75%集中在15个国家,而中国位列其中。艾滋病在中国蔓延迅速,截止2015年10月,我国现存活的艾滋病毒感染者和患者人数共计57.5万例,死亡17.7例。

11月27日,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公开数据分析,目前艾滋病已经成为非洲青少年头号死因,并排在全球死因的第二位。感染艾滋病的人群中,近年来死亡人数都有所下降,青少年是唯一死亡率上升的群体。

而在中国,情势同样严峻。中国57.5万艾滋病患者中,学生占据16%(15~24岁群体)。我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防治中心主任吴尊友表示,2011年到2015年,我国15~24岁大中学生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净年均增长率达35%。值得注意的是,15~24岁艾滋病患者中,96%通过性传播方式感染病毒,其中男男同性传播比例占57%。自2008年以来,女学生感染艾滋病病毒的报告人数每年都稳定在五六十人。可是,男男同性恋造成艾滋病病毒感染的增长幅度却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