蟾宫曲·问人间谁是英雄赏析

蟾宫曲·问人间谁是英雄赏析1

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紫盖黄旗,多应借得,赤壁东风。更惊起南阳卧龙,便成名八阵图中。鼎足三分,一分西蜀,一分江东。

蟾宫曲·问人间谁是英雄赏析

《蟾宫曲·问人间谁是英雄》译文

问人间谁是英雄?有临江饮酒、横握长矛吟诗的曹操。在紫盖黄旗状的云气笼罩下的孙权,借得东风用火攻,赤壁之战大败曹军。更有那南阳卧龙诸葛亮,出山后巧布八阵图,闻名天下。他们功勋卓著,三分天下成鼎足之势,一分在西蜀,一分在东吴。

《蟾宫曲·问人间谁是英雄》注释

蟾宫曲:又名折桂令,此调又名《百字折桂令》、《天香引》、《秋风一枝》。此调为元人小令曲名。

酾(shī):斟酒。

槊(shuò):长矛。

紫盖黄旗:指云气,形状如紫伞黄旗。古人认为这是王者之气的象征。此处指东吴孙权建立了帝业。

南阳卧龙:指诸葛亮。诸葛亮曾隐居南阳卧龙岗,徐庶称之为卧龙先生。

八阵图:指诸葛亮所作的阵形。语出杜甫《八阵图》:“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西蜀:三国时刘备建立的国家称为西蜀,又称蜀汉。

江东:三国时孙权建立的国家称为吴国,又称东吴。

《蟾宫曲·问人间谁是英雄》赏析

此曲吊古咏史,缅怀和赞颂了三国时期三位杰出人物曹操、周瑜、诸葛亮的丰功伟业。借用“赤壁东风”和“八阵图”等典故,言简意丰地塑造了他们的英雄形象,并对三国鼎立的形势进行了鸟瞰与概括。全曲写得沉郁奔放,与所吟人物的胸襟抱负暗相契合。全曲凝练紧凑,气势豪放,笔力不凡。

第一位英雄:曹操。“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在阿鲁威的这首小令中,诗人仅以寥寥二句,便将曹操这位不可一世的英雄形象勾勒出来了。曹操不仅身经百战、力扫群雄,统一了中国北方,而且文采斐然,是一位名副其实的风流人物。

第二位英雄:孙权。“紫盖黄旗,多应借得,赤壁东风。”《三国志·吴书》记载魏郎中令陈化答曹不云:“旧说紫盖黄旗,运在东南。”作者认为,虚幻的王气不足凭信,东吴之所以能建立王业,是因为孙权、周瑜赤壁一战,借助东风,火烧了曹军的战船,粉碎了曹操的攻势。

第三位英雄:诸葛亮。“更惊起南阳卧龙,便成名八阵图中。”他胸怀奇才,隐居南阳,徐庶称之为卧龙。按照他的本愿,只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后来之所以出山辅佐刘备,直接原因是为了报答刘备三顾茅庐的知遇之恩,但归根到底还是时代的、历史的因素促使他做出了这一选择。作者用“惊起”二字,生动而又形象地描绘出诸葛亮由隐居到出山的转变过程。

“鼎足三分,一分西蜀,一分江东。”末尾三句既是紧承对诸葛亮的描写,又对魏、吴、蜀三方作了一个总结,而全篇也就戛然而止了。

纵观全篇,作者以大开大合之笔,再现了三国人物的历史风采,歌颂了他们的英雄业绩,含蓄地表达了自已追慕古贤、大展经纶之宏愿。感情基调是雄健的、高昂的,大有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辛弃疾《南乡子·何处望神州》遗风。而无苏词的“人生如梦”和辛词的“风景不殊,正有山河之异”的感叹,因而更能激发读者振奋向上的情感。作者是欲借此慕古贤而暗寓自已壮志难酬之隐,也不完全排除。唯曲辞未露端倪,故只有留待欣赏者见仁见智地去领略了。

《蟾宫曲·问人间谁是英雄》创作背景

写这首曲子时,作者或许是在灯下展读史卷,或许是面对着滚滚东去的长江,回顾历史,联想现实,心潮澎湃。突然,一个问题涌上他的心头:“问人间谁是英雄?”于是,作者写下了这首小令,以回答这个问题。

《蟾宫曲·问人间谁是英雄》作者介绍

阿鲁威(生卒年不详),蒙古族人。字叔重,号东泉。曾任南剑太守、经筵官、参知政事。能诗,尤善长作散曲,今有几十支散曲传世,散见于《阳春白雪》、《乐府群珠》等书。

蟾宫曲·问人间谁是英雄赏析2

蟾宫曲·问人间谁是英雄

作者:阿鲁威

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紫盖黄旗,多应借得,赤壁东风。更惊起南阳卧龙,便成名八阵图中。鼎足三分,一分西蜀,一分江东。

蟾宫曲·问人间谁是英雄译文及注释

注释

①酾酒:斟酒。

②槊:兵器,马上用的长矛。曹公:曹操。

③“紫盖黄旗”句:紫盖黄旗指云气,古人附会为王者之气的象征。诗人认为,虚幻的王者不足凭信,东吴之所以能建立王业,是因为孙权、周瑜赤壁一战,借助东风,火烧了曹军的战船,遏止了曹操的进攻。

④南阳卧龙:指诸葛亮,他胸怀奇才,隐居南阳卧龙岗,徐庶称他为卧龙。

⑤八阵图:相传是诸葛亮推演兵阵的遗迹,是在沙滩上聚石成堆,共有八个军阵图形。

蟾宫曲·问人间谁是英雄赏析

阿鲁威是蒙古族散曲家,以写小令见长。这是一首咏史怀古之作。诗人以大开大合之笔,再现了三国人物的历史风采,歌颂了他们的英雄业绩,含蓄地表达了自己追慕古贤、大展经纶之宏愿。感情基调雄健、高昂,大有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辛弃疾《南乡子·何处望神州》的遗风。

大概是受到曹操“煮酒论英雄”的启发,元人常喜对历史上的千古英雄人物作一番指点评论。“问人间谁是英雄?”作品起笔劈头一问,大有俯仰今昔、睥睨千古之气概。以问句领首,往往能吸引读者的注意,并为全文的铺开拓出地步。

作者首肯的“英雄人物”有三名:曹操、孙权、诸葛亮。

对曹操的概括是“有酾酒”二句,如注释中所言是借用苏东坡的成说,连“曹公”也是赋中所用的称呼。应当说,东坡对曹操“固一世之雄也”的'评语在当时是十分大胆的,其中正包含着折服于历史时空的文人心态。曹操作为“奸雄”、“独夫”已成定评,但对于东坡这样的文人来说,一个人能在天地间独立俯仰,且能创造或影响一段历史,就在空间和时间上取得了“雄”的资格。这同今日的“自我实现”颇为相似。显而易见,曲作者持取的也是这种观念。然而也恰因如此,这一笔已为全曲带上了雄豪的气氛。

再看孙权。作者用“紫盖黄旗”作为代指,这就颇像英文里出现“HisMajesty”那样,表现出一种尊崇的意味。但孙权毕竟未在三国中称霸,其子孙终究有“金陵王气黯然收”的一天,所以作者对他有所保留。“多应借得,赤壁东风”,还算是颂扬了他在赤壁之战的胜利,只是在“多应”二字中说他赢得比较侥幸。杜牧《赤壁》诗:“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将二乔的保全归功于赤壁东风的帮助,曲作者无疑是受了杜诗的影响。

三位“英雄”中曹操、孙权都是君主,诸葛亮是唯一的例外。但从“更惊起”的“更”字上我们可以发现,诗人是将他作为三雄之最来讴歌的。南阳卧龙的身手不凡,在群雄争鼎的纷乱局面中“惊起”,且一惊起“便成名八阵图中”。这一句源于杜甫《八阵图》“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的诗联,指代的正是“功盖三分国”的内容,故诗人于末三句即补明了“鼎足三分”的既成事实。一个“更”字,一个“便”字,将诸葛亮的应时而出、一鸣惊人,以及他“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雍容豪迈、游刃有余,都形象地表现了出来。古代作文有所谓“尊题”之法,即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物事迹同时表现,而于结论上有所抑扬。本曲虽未明指,却在事实上实现了尊题的效果。全作气势雄豪,开阖如意,尤以颂尊诸葛亮为天下布衣草泽之士扬眉吐气。这就如同司马迁在《史记》中将项羽、陈胜与历代帝王并肩一样,体现了作者在历史观上的胆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