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国学读后感

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为此需要认真地写一写读后感了。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读后感而烦恼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经典国学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经典国学读后感

经典国学读后感1

书,仿佛是我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阿姑和阿姨都是老师,所以我从小迷漫在书的海洋中。打开书本,一切不愉快都离我而去。这不,我最近又迷上了《中华经典诵读》这本书,它让我徜徉在诗的海洋中。

在读诗中,我收获到“亡羊补牢,未为迟也。”(节选《战国策》)。

记得有一次,我病好刚回校上课,谁知下午老师说:“同学们,明天要考试了,回家要认真复习。”叮零零,放学铃响了。我垂头丧气地回到家,慢吞吞地把作业做完了。我刚拿出语文书准备复习,心想:唉!复习还有什么用,我都请了几天的病假,怎么也考不到第一。老师说过:“要在全组考第一才能当上语文组长。”反正当不了语文组长,还不如看看电视,轻松一下!我拿着作业找妈妈签字,妈妈问:“你这么快就复习完了,明天能考好吗?”我跟妈妈说了缘由,妈妈摸着我的头说:“你不复习,不努力,不去试一试,怎么就知道自已不行呢?更何况你如果有不会的.,还可以打电话问老师呢!如果现在放弃了,不是一点机会也没有了吗?语文组长可是你这段时间梦寐以求的啊!听妈妈一说,我便跑进了房间,认真地复习起课本来。等考试结果出来了,我终于如愿以偿地当上了语文组长,这真是:事到临头,只要及时想办法弥补,都来得及。

在一个星期五的晚上,我拿出书本准备做作业。可是又想:不是还有明天吗?留着明天做吧,今晚看一下电视。当我打开电视看得津津有味时,脑子里忽然想起了《中华经典诵读》中的“《今日歌》”:今日的事要今日做,不能拖到明天,因为明天还有明天的事。于是,我关掉电视,回房间做作业去了,从读诗中我感受到时间的宝贵。

从读诗中,我体会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艰辛——“到头禾黍属他人,不知何处抛妻子”(选自《农夫》)。

从读诗中,我领略了江南水田美丽的风光——“更被鹭鸶千点雪,破烟来入画屏飞”(选自《稻田》)。

诵读经典,我感受这世间的真谛。诵读经典,我享受这世间的美景。诵读经典,我分享这世间的真情。经典,伴我成长。

经典国学读后感2

报名注册这天,姚老师给我们发了五年级的新书,其中《国学经典》这一本书深深的吸引了我,我看得如痴如醉!这本书里比较好的名言,这些名言永将成为我的生活导航。我通过读背,渐渐的了解了这些名言的意思。

就像“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青照汗青”这一句吧,我们就可以以字面上的意思来解释这句名言。“人生自古谁无死”就是人生自古以来谁都要死亡,“留取丹心”就是留下一片赤诚丹心,“照汗青”就是要为光照史册留下最精彩的一页。连起来就是人生自古以来谁都要死亡,要为光照史册留下一片赤诚丹心。这句话告诉我们,没有一个人能长命百岁、长生不老,所以活着要做一个能牺牲,有义气的人。我们的一生都要向文天祥那样爱国。

还有一些能琅琅上口而又意味深长的名言警句。比如“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张百岁”、“志小则易足,易则无由进”……一些能启迪人心灵的谚语、名言都能让人滥记于心。这才是读诗、读词的境界—读名言。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值得我们学习。《国学经典》这本书正是中小学生国学启蒙的一本好书。

这本书分行节俭、强自信、讲智慧这三个单元,每个单元都由经典要义、故事、生活、实践和经典诵读四个部分组成。不仅有名家名言,还有贴近生活的人、事,以及一些脍炙人口的著作选读。其中如“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大家早已耳熟能详,还有的如“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艰辛”也在民间广为流传。这本书使国学之精华更接近人们平时的日常生活,让中小学生更容易理解,方便记忆,能把圣人之训用在实处。

读了这本书,不但让我懂得了一些做人的道理,行为的规范,更让我明白了要把这些道理应用在生活中。比如“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就是警示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勤俭节约,不要奢侈浪费。又如“恃人不如自恃也”,就是教育我们要从小努力学习,不断增长自己的知识才能,增强自己的独立性;漫长的`人生道路上,我们不可能总是依靠父母和他人,而是应该自立自强。

《国学经典》这本书在扩大我的阅读量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地塑造着我的思想、行为,让优秀的国学经典始终伴随着我们健康成长,让我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传承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并使之发扬光大!

经典国学读后感3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而国学又是中华文化中的瑰宝,学习国学,让我们领悟其中的精髓,并学以致用。

记得《论语》中有一句话是“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就在几天前的一个傍晚,我写完作业在院子里玩。这时,邮递员送来了我们家订的报纸,我拿起报纸跑回家,开始翻看。翻着翻着,我被一则文章吸引住了,文章的大体资料这样的:一对母子在逛商场出来的时候,母亲很不经意的把一个矿泉水瓶扔到了路上,孩子看了看母亲说:“妈妈你把那个瓶子捡起来扔进垃圾桶里吧!”妈妈听了,不以为然地说扔小瓶子没事的。”而那个孩子却不这么认为,他跑过去,捡起瓶子扔进了一个离那里很远的垃圾箱里。读完这篇文章,我合上报纸,思绪万千:“一个那么小的孩子就有如此强的环境保护意识,而一个大人却没有。”“五城连创,人人有责”你看,我们的`城市美容师――环卫工人,一天天起早贪黑的工作,目的就是为了坚持城市清洁。一方面,我们要尊重她们的劳动,另一方面,城市的卫生也要我们所有人都来坚持。我们都应当有文中孩子那样的思想品德,要从自我做起,从细节做起,贵在坚持。

《三字经》里有一句话“香九龄能温席”这句话的大概意思是黄香九岁里的冬天,每一天晚上都用自我弱小的身体替父亲把那冰凉的被褥温暖过来之后,自我才去睡觉。而我们这些新世纪的“小皇帝”们,在家里都是父母的掌上明珠,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无忧无虑的生活。无论做什么事总是想让别人替自我做,而自我不想动手,更不用说去帮忙别人了。学习了黄香温席以后,我们要改变自我的做法,做些自我力所能及的事情,多关心体贴别人,多给别人一点爱,因为爱是信任,爱是承担,爱是分享,爱是荣耀。

学习国学,我们学会了怎样做人处事,懂得了感恩,我爱国学,更爱中华文化。

经典国学读后感4

这一周,我读了一本书,这本书的名字是《国学经典》,在这一本书里有四种类型:弟子规、朱子治家格言、大学、中庸。

弟子规当然是我们再熟悉不过的了。里面有总叙、入则孝、出则弟、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这八个类。入则孝是教我们怎样去孝顺父母,照顾他们,因为是他们辛苦把我们抚养成人。出则弟是说一些关于长辈的礼仪方面。在一个家里,如果有长辈的到来,你必须让长者先坐下,然后长者让你坐,你才能坐下。余力学文里面讲了读书法,一共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没有这三到中的任何一到都不会养成读书法静心的习惯。

朱子治家格言大家应该十分少见,传闻也很少。但在我读了《国学经典》这本书后,我对朱子治家格言也有了一定的了解。里面有几句话让我印象非常深刻:一句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告诉了我们每天黎明时起床,先用水洒湿内外,然后扫地。使里面外面干净,到了黄昏就要休息,并检查关锁的门户,不能有一丝马虎。还有一句宜未雨而绸缪,勿临渴而掘井。意思是:凡是都要做好准备,不要像口渴的时候,才会来掘井。这一句话让我明白了人不可以临时抱佛脚。

最后是大学和中庸。这两个是从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的毕生的精力所编的《大学中庸论语》这就是其中的两类。大学,就是让我们一定要多学习,不能害了国家。比如大雁南飞就是一个团队合作的过程,它们总是喜欢排成“人”字飞行,在这种结构中,每只大雁翅膀的扇动都会给后面的同伴增添一股上的.力量,支持它们顺利完成长途旅行。中庸一共有三十三章,这几张大约是一样的,告诉我们人生不变换自己的目标和主张;保持中正平和;人要有一技之长,做一个有用的人才。

这本《国学经典》的书,会一直伴随我走完五年级和今后的读书之路,当我读完时,我一定会对“你”进行深刻理解的!这本书,我真想再读上千百遍啊!

经典国学读后感5

俗话说:百善孝为先。可是看看社会的一些现象,想想现在人们的一些作为:父母含辛茹苦地把他抚养成人,可是当他成家立业之后,却将父母断然抛弃,让他们孤苦怜仃的艰苦度日;父母费尽心血地将他们培养成才,可是,当他们功成名就之后,却认为父母地位卑微耻于与其为伍,而毫不留情的不认双亲;为了照顾自己的家室妻儿对老父老母不闻不问……这些都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是我们经常能够看到,听到,或者我们本身就在做的真实情形,真的令人寒心。

也许,每一位赤诚忠厚的孩子,都曾在心底许下“孝”的宏愿,相信来日方长,相信水到渠成,相信自己必有功成名就,衣锦还乡的一天,可以从容尽孝。

可惜你们忘了,忘了真主的定然,忘了索命天仙的召唤,忘了人生的短暂,忘了世上有永远无法报答的恩情,忘了生命本身有不堪一击的脆弱。父母走了,带走对我们的挂念和他们的口唤,留给我们的是永久长远的懊悔,和难以了结的孝愿。

有一些事情,当我们年轻的时候,无法懂得;当我们懂得的时候,已不再年轻;世上有些东西可以弥补,有些东西永无弥补。“孝”是稍纵即逝的眷恋,“孝”是岁月间隙的承接,“孝”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的追悔,“孝”是生命与生命交接处的链条。一旦断裂,永无连接。

你的.主曾下令说:你们应当只崇拜他,应当孝敬父母。如果他们中的一人或者两人在你的堂上达到老迈。那末,你不要对他俩说:“呸”不要喝斥他俩,你应当对他俩说有礼貌的话,你应当毕恭毕敬地服待他俩,你应当说:“我的主啊,求你怜悯他俩,就象我年幼时他俩养育我那样,”你们的主是最知道你们的心情的,如果你们是善良的,那末,他对于常常悔过者是至赦的。

听,这是真主安的声音。赶快为你们的父母尽一份孝心,也许是一处豪宅,也许是一片砖瓦;也许是礼拜后的一个好都尔,也许是近在咫尺的一个口信,也许是一桌山珍海味,也许是一道家常小菜;也许是听他摆以前的事,做个耐心的听众;也许是任他们唠叨,撒气;也许是一件新衣;也许是一双鞋垫……在“孝”的天平上,它们等价。

报答父母的恩情即便背着父母徒步朝觐往返七次,亦不能尽,所以,穆圣说:“天堂在母亲的脚下。”天下的儿女们,一定要抓紧啊!趁我们父母健在的光阴!

经典国学读后感6

请问有没有一本极其简约的书既能包罗古往今来又能涵盖天文地理还可以指导你做人的道理?我的回答是:有。那就是三字经。

这学期我们学习了三字经中的几句话“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接着老师把整个三字经英给全班,让我们抽时间背诵。读着读着我就知道了:它把我国从古到今的许多故事、知识,以三字经文的方式展示给我们,其中有教我们做人的,有教我们做事的,还有教我们学习的等等。

下面请我采撷三字经里面的几段精彩展示给敬爱的读者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讲得就是孟母三迁和孟子逃学后孟母剪布教子的故事,告诉我们学习不仅要有好的方法,而且要有好的环境,特别是要持之以恒,不能半途而废。又比如“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这段话讲得是黄香九岁时就懂得孝敬父亲,冬天把被窝捂热后再请父亲睡。读了这个故事,我很受启发,我要向黄香学习,多为父母做些家务,做一个孝敬父母的好孩子。

三字经还告诉我们天文地理知识:天、地、人是宇宙间最基本的'三种物体;太阳、月亮、星星是宇宙间的三种光源;春夏秋冬是一年四季;东西南北是四个方向;金木水火土是天地五行;仁、义、礼、智、信是为人处世应该遵守的基本原则;稻子、谷子、麦子、高粱、玉米是六谷;马、牛、羊、鸡、狗、猪是六畜……

它列举了许多古人,或头悬梁,锥刺股;或如卞莹,如映雪;或如负薪,如挂角等发奋学习的故事。

“勤有功,戏无益。戒之哉,宜勉力”,讲的是:勤奋努力地学习,一定会获得成功,而天天玩乐、懒惰是没有益处的。虽然我们是小学生,爱玩是我们的天性,但也要学会合理安排时间,做到劳逸结合,不要整天沉迷于游戏。学习时也要改掉懒惰的毛病,要一丝不苟、认认真真的学习,不断地提高学习效率,不要浪费宝贵的时间。

总之,三字经里面还有许多精彩词句,深刻道理值得我们深思。只要我们“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就可以陶冶情操,也可以不断的鞭策自己,让我们奔向成功的比彼岸!

多么神奇的书啊!真叫人爱不释手。

经典国学读后感7

最近,我们都在学习国学。我也读了一本书名叫《国学经典》。读完了这本书,我不由得发出一些感叹。

这本书分为三个单元,每个单元都有两个部分。第一单元主要讲的是节俭。“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这句话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在总结唐朝由盛世走向衰败的历史教训时写下的警世名言。意思是:历观前代王朝和古老的家风,往往勤俭节俭意味着成功,奢侈浮夸意味着失败。是呀,这句话用于我们此刻是再适合可是了。

节俭是一种良好的习惯,它表此刻生活的方方面面。只要用心,我们就会想出节俭的好办法。你瞧,这是我和姐姐想出来的:

1、将用剩的小块肥皂收集起来,做成了大块肥皂。

2、把雨水收集起来,用来浇花。

3、把没有用完的作业本合订在一齐,做成了一个新本子。

怎样样这些节俭的办法你用过吗如果没有,那就从此刻开始行动吧!

第二单元主要讲的是强自信。“天地之性,人为贵。”这句话选自于,《孝经。圣治章》。意思是:天地之间的万物生灵,都一样的'得到天地之气成形,禀天地之道成性。但仅有人最为尊贵。这句话说得多么好呀!我们每个人都有自我的优点,都有自我的特长,只是有很多人自我没有发挥出来罢了。我就把自我的优点和特长发挥出来了:

1、我把字写得很好。

2、我的作文常被教师称赞。

3、我的舞蹈跳得很不错哦,还获得了证书。

瞧!我的优点和特长很多吧!相信你也必须有很多优点和特长,赶紧发挥出来吧!

第三单元主要讲的是智慧。“知者创物”。这是《周礼。冬官。考工记》中的一句话,意思是:由有智慧的人设计发明。用智慧来解决问题的人也很多,下头让我给你们介绍一下吧:贺龙同志在紧要关头让战士们扔掉草帽,使敌军自相残杀。包公运用智慧,使用了计谋,从毛驴身上找到突破口,巧妙地破了案。还有许多的例子……就不一一说明了。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的精神之柱和心灵家园。国学是中华文化的集中体现,是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诵读国学,品悟中华文化,传承民族精神,涵养民族修为,承继民族智慧,造就具有中华气韵和民族气质的现代中国人,是我们共同的使命。

经典国学读后感8

为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让全体教师感受经典文化的魅力,开阔视野、提高自身素养,区教委号召全体教师开展国学经典学习活动,组织全区教师利用网络学习国学经典,让教师们感受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通过视频的学习,让我对国学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感受到国学中的不可言传只可意会的经典理论,细细的反省一下,我感觉确实受益匪浅。“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是一切的根本,欲修其身,先要获得完善的知识,只有用知识武装自己,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的德行,才能再谈家国天下。正所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再远大的理想,再美好的打算,在没有实现之前一定要先把眼前的做好。知识能够让你更懂得怎么了解自己,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从而去完善。比如;在工作中,我们要做的不是发怒不是指责,要从自身找不足,或是制定一个短期和长期目标,放在一个最显眼的位置,能够时时的看到,这样你就能比较容易的实现目标。通过学习国学,我明白了许多人生道理,如对自己的父母应该以感恩的'心去对待;对有困难的人应该从乐于助人的心去对待;对犯错的人应该以宽容的心去对待??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语行为中要小心谨慎,要讲信用。孩子从小就被教育要讲礼貌,尊敬长辈等。它在教我们如何做一个善良的人、做一个孝顺父母的人、做一个有礼貌的人。可以说,国学知识里面对人生道理仿佛是指明人生方向的一个指南针,在你看不清前方时,为你拨开眼前的迷雾,为你指出正确的方向。

国学是我们中国人特有的国粹,它承载着中华五千多年的文化内涵。今后,我要多加学习,让“国学经典”中的智慧之光,引悟自己走出迷茫,使自己的人生轻松而洒脱。

作为一名教师我希望在国学经典的丛林中漫步,可以在经典国学的长河里凌波;可以在国学经典的宝库里采撷如花的词语,构筑我心中最美好的教育诗篇;可以用心中的最美的画笔描绘一幅幅山青水绿欢声笑语的画卷;可以用凝重的深情,唱出我心中最优美的教育赞歌!

经典国学读后感9

今天,学校给我们发了一本书,书名为《国学经典诵读》。

书一发下来,我便迫不及等地读起来,其中有一句话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那就是“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这句话的意思是时间跟黄金一样宝贵,但黄金却买不到时间。读着读着,不禁让我想到了许多中外名人珍惜时间的故事。

先说说英国著名科学家牛顿吧。有一天,牛顿请了几个朋友到家里吃饭。他等了许久,还不见朋友到来,于是他就先回实验室工作了。他这一工作起来就是四、五个小时,等他记起约朋友吃饭之事走出实验室时,餐桌上的菜已经吃完了。原来他的朋友们等了许久不见牛顿,肚子饿了就先吃了,牛顿看着杯盘狼藉的景象说:“我以为自己还没吃饭呢,原来已经吃过了,怪不得我觉得肚子还饱饱的呢!”于是又回到了实验室。他是如此珍惜时间,简直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

再看我国的大文学家鲁迅。他一生著作等身。当别人问他为什么能取得了如此高的`成就时,他说:我只是把别人喝咖啡和看电影的时间用在写作上罢了。他对时间的珍惜可以说是吝啬,因为少去了生活中的休闲和娱乐。

读着这些名人的故事,我想到了生活中的自己,早晨,闹钟一遍又一遍地响起,妈妈一声声地催促我起床,而我却死赖着床不起来,一直挨到七点,才慢吞吞地穿好衣服,扒了几口饭,睡眼朦胧地去上学。时间在我赖床的时候溜走了。到了学校,老师开始上课,我望着窗外蓝蓝的天空,欢飞的小鸟,心早已飞到操场上去了,时间又在我望向窗外的时候溜走了。中午,我吃完饭,妈妈叫我午睡一会,我想,中午那么长时间,可以和同学们打乒乓球。于是,我向学校奔去,时间又在我的笑声中溜走了。晚上,我玩到了九点,才急忙打开书包,把作业拿出来写,写了几下又去睡觉,时间又在我的枕头边溜走了。

时间,在医生心中就是生命;时间,在企业家心中是金钱;时间,在科学家心中是发明。我们一定要珍惜时间,做时间的小主人,因为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

经典国学读后感10

《增广贤文》是一本好书,它不但读起朗朗上口、通俗易懂,而且故事生动有趣,以格言的形式讲述了很多为人处世的道理,同时也是教我“做人的准则”。

《增广贤文》中的许多精辟的格言警句千百年来一直被人们广为传诵,这些格言警句都蕴藏着前人丰富的智慧。

读了《增广贤文》使我懂得了很多道理,我百读不厌。特别是:“鸦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这则《贤文》让我听后肃然起敬。它的意思是小羊为了报达父母的养育之恩,当父母年老体弱行动不便时,小羊跪下来用乳汁喂养父母。小乌鸦为了报达父母的养育之恩,当父母年老不能外出捕食时,就将食物口对口地喂养年老的父母。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不仅是人类的美德,甚至连动物界也在奉行。羊与鸦就能如此何况人呢?总不能够忘记自己的父母,它告诫我们要对长辈孝

《增广贤文》教我学会了感恩,它能让我乐于面对人生中每个阶段面临的每一个境遇;它能让我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能更多的影响身边的人;它能让我的`人生旅途摧生出更多美好的回忆;

《增广贤文》教我学会感恩,懂得知恩图报,不忘恩负义,滴水之恩要以涌泉相报,受人一把土,还人一座山;《增广贤文》教我学会感恩,懂得给别人机会,就是给自已机会;《增广贤文》教我学会感恩,赠人玟瑰,手留余香。今天拉人一把,明天陷入困境时也会有人拉自已一把;《增广贤文》教会我,对生活时时保持微笑,生活也会还你微笑。人人都需要一颗感恩的心。正因为有了它,所以爱才显得伟大!读完这本书,我,受益匪浅……

《增广贤文》这本书能丰富我的内心世界,使我在做人做事感触良多,毕竟这本书也是人们经历了千百年才感悟出来的。

《增广贤文》这本书容易启发我的思考,培养我的独立意识;学而时习,一以贯之,经典的魅力让我的心灵学会了感恩,也找到了学习自信,学习成绩稳步提升。

经典国学读后感11

素来对国学怀有一种崇敬之情,觉得它那样高高在上、触不可及。对于如我一般底蕴并不深厚人而言,国学,或多或少带着些深奥、博大的感觉。傅佩荣先生所著的《国学的天空》这本书给我的第一感觉也同样如此。但当我不断深入去品读这本书时发现,傅先生以他渊博的学识,褪去长久以来国学被人们批上的厚重外衣,用易懂的语言让读者领会到中国博大精深的国学内涵,让读者在欣赏国学美妙之处的同时,也改变着自己的人生观。

傅佩荣一直有“于丹”之称,他在《国学的天空》一书中为我们很好地阐释了孔子的真诚、孟子的向善、老子的.智慧以及庄子的逍遥。他还用这四位圣人的理论,以最朴实生动的语言为我们指明了正确的方向。

通读本书,我对关于孟子这一章的内容感慨颇深。可以说傅佩荣老师是将孟子这个人从千年前拉到了当代,拉近到读者面前,那么形象生动,诙谐与生活化,他将教育、修养、仁政等孟子的观点融合在故事里面,颇有深入浅出的效果,为我们阐释了做人,做学问,做事的最终目的。让人回味无穷,意味深远……

“吾善养吾浩然之气”。在这个物欲横流、急功近利的时代,提高能力降低欲望,人才能快乐。要有修养,修养是成就自己。到达某种程度之后,快乐就会由内而发,自然随之而来。

关照各人的内心,在快乐中成就立体的生命。在这一点上,孔孟是一致的。孔子说:“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又说,“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做君子就是做一个内心完善的最好的自己。当内心强大,开阔而坦然时,当内心真正有了一种从容淡定时,才能不被人生的起伏得失所左右。生命的境界也不断得到提升。

傅佩荣教授笔下的孟子,是一个真诚的人,快乐的人,他的内心有一种自我要求的力量,提醒和督促自己去做该做的事。这样的人他的人生也是自信而快乐的。傅教授重新解读了孟子的快乐人生,他所展现的孟子,是全方位的孟子:教育,人伦,修养,人生等。并以他的朴素主义哲学观点为依据对现今人们的困惑一一做了点拨,古事寓今,启发人深思。

经典国学读后感12

暑假里,我和爸爸去新华书店买书。我被一本名叫《国学小子丛书——话说成语》的书深深地迷住了。爸爸说: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成语所承载的人文内涵非常丰富和厚重,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堪称中华文化的“活化石”。成语不但言简意赅,深刻隽永,滴水藏海,折射历史的千姿百态,而且方寸之间更传达着丰富的含义,是汉语词汇中的`璀璨明珠。

这本书中精选了49则常用成语,运用了体现新时代特征的时尚灵动的语言、插画等形式,多层面、多角度地表现了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内涵,融知识性、科学性、艺术性、娱乐性和趣味性于一体,寓教于乐,简明生动,通俗易懂。使我增加了对古代社会政治、军事、文化、民俗等各个方面的认识,还从中学习借鉴前人的智慧和经验。书中的成语故事有的是用动物写的,例如:老马识途、指鹿为马、闻鸡起舞、前庭悬鱼等;有的是用历史典故写的,如愚公移山、凿壁偷光、悬梁刺股、望梅止渴、程门立雪等。另外,成语不光是由四字组成,也有五字成语,如无立锥之地、千里送鹅毛等;还有六字成语,如有志者事竟成、五十步笑百步等;七字成语如初生牛犊不怕虎、醉翁之意不在酒等;八字成语如穷当益坚,老当益壮、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等。读了这么多成语故事,让我真正感到了书中的故事不但有很深的教育启发作用,而且也为自己的口头交际和书面写作增添了不少文采和活力。

阅读这本书后,我受益匪浅,我发现自己作为一名中国人,却有那么多的成语都不懂是什么意思甚至连读音都读错,如“心宽体胖”的“胖”,以前我读“pang”四音,实则读“pan”二音,是安泰舒适的意思。由此我也收获了很多课本上没有的新知识,也感受到了成语的魅力!

读了这本书,我感到真是开卷有益,通过阅读这些生动有趣的成语故事,不但让我获得了一些国学知识,得到智慧启迪,潜移默化地受到祖国优秀文化传统的熏陶,而且还提高了我的文化素养,并增强了我的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所以我很喜欢这本书。

经典国学读后感13

今天妈妈给我买了一本书,书名叫《365夜国学启蒙故事》。看到书的封面觉得很好看,一下子把我吸引住了,所以我拿起书就认真地看了起来。

里面有个小故事,叫《王羲之教子》,我看了之后感触颇多。故事的内容是这样子的:晋代书法家王献之自小跟父亲王羲之学写字。有一次,他要父亲传授习字的秘诀,王羲之没有正面回答,而是指着院里的十八口水缸说:“秘诀就在这些水缸中,你把这些水缸中的水写完就知道了。”王献之心中不服,认为自己人虽小,字已经写得很不错了,下决心再练基本功,在父亲面前显示一下。他天天模仿父亲的字体,练习横、竖、点、撇、捺,足足练习了两年,才把自己写的字给父亲看。父亲笑而不语,母亲在一旁说:“有点像铁划了。”王献之又练了两年各种各样的钩,然后给父亲看,父亲还是不言不语,母亲说:“有点像银钩了”。王献之这才开始练完整的字,足足又练了四年,才把写的字捧给父亲看。王羲之看后,在儿子写的“大”字下面加了一点,成了“太”字,因为他嫌独生子写的“大”字架势上紧下松。母亲看了王献之写的字,叹了口气说:“我儿练字三千日,只有这一点是像你父亲写的!”王献之听了,这才彻底服了。从此,他更加下功夫练习写字了。王羲之看到儿子用功练字,心里非常高兴。一天,他悄悄地走到儿子的'身背后,猛地拔他执握在手中的笔,没有拔动,于是他赞扬了儿子说:“此儿后当复有大名。”王羲之知道儿子写字时有了手劲,这才开始悉心培养他。后来,王献之真的写完了这十八缸中的水,与他的父亲一样,成了著名的书法家。

王羲之劝子于学,采用的是“不动声色”的方法。王羲之对儿子没有一句说教,却使王献之逐步懂得学无止境的道理,从小就开始确立了严格的治学态度。

读完这则故事,我觉得做任何事情都应该像王献之这样,学习他的毅力,学习他的坚持。

经典国学读后感14

《劝学》出自《荀子》,是书中的首篇文章,又名《劝学篇》,创作年代战国时期。

荀子(约公元前313年—公元前238年),名况,字卿,华夏族(汉族),战国末期的赵国人 。他是非常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和政治家,当时被尊称为“荀卿”。《荀子》是他的代表作品。与此同时,他也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之一,战国末期两位最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韩非和李斯,汉代初期的政治家、科学家张苍,都是荀子的门下高足,其中,李斯和张苍分别担任秦朝丞相和汉朝丞相。荀子老师的教育水准由此可见一斑!

所谓“劝学”,顾名思义,就是“劝人学习”的意思,这是一篇集中论述“关于学习的重要意义”的议论文。

一般的议论文章,都比较地艰涩难读,或是大段说理,或是正襟危坐,难以让人“一见钟情”、“再见倾心”,但是《劝学》篇,融说理于“缓行游荡”之间,给你描绘一幅又一幅的情景,感觉在翻阅风景的时候,就顺便把道理给听进去了。与此同时,在下笔之时,完全看得出“浓墨重彩”的写作功力,文章“劝导人们以正确的目的、态度和方法去学习,以朴素的唯物主义为理论基础,旁征博引,娓娓说理,反映了先秦儒家在教育方面的某些正确观点,也体现了作为先秦诸子思想集大成者的荀子文章的艺术风格。”

文章开篇写“君子曰:学不可以已”,开宗明义,挑明说“学习是不能停止的”!一上来就跟你们讲清楚,我今天是来讲大道理的。只是,这道理怎么讲?真是一门艺术了。

“在作品集中并列的比喻,从同一角度反复地说明问题。这种手法,在修辞上叫做“博喻”,一般大都用来辅助景物描写。而荀子作品中的`博喻都是用来说明事理。巧妙地运用大量比喻来论述,这是《劝学》非常突出的创作特点。”

荀子讲的“大道理”层层递进、深入浅出,结构严谨、质朴,却又不是华丽,一个能言善辩、满腹经纶的教师形象跃然纸上。“荀子的文章素有“诸子大成”的美称,铺陈扬厉,说理透辟;行文简洁,精练有味;警句迭出,耐人咀嚼。”

其实,这就像现在一样,学生们坐在教室里,同样是学知识、听理论,但如果老师自身水准高超,并且课讲得生动有趣无枯燥,没有学腐气,自然是会大受欢迎的。

经典国学读后感15

一直认为儒、道两家持截然不同的主张,然而通过进一步学习北大大课堂、楼宇烈讲授的《国学课十三堂》,发现两家的观点中依然有着共同之处,特别是对人的修养的倡导上起着殊途同归的效果。

道家思想的核心是“无为”,主张顺自然、因物性;儒家思想的核心是“有为”,强调制名(礼)教、规范人性,表面看来好像是相互对立的,甚至是不可调和的,但实则不然。道家的自然无为思想包括崇尚天道的自然无为和提倡人道的自然无为,即人与自热界的关系方面,道家强调人与天地万物之间和谐、一体的关系,认为人应当顺物之则,缘理而动,不要以人的主观意愿去胡乱行动,从而破坏自然界的和谐和平衡;二是在社会人际关系方面,尤其是处于社会领导地位的统治者,要效法道的自然无为精神,尽量简化各种制度、规范,使百姓保持纯朴的民风。这种思想很久以来被一部分人认为是消极思想,其实是因为理解上的片面才导致了这样的批判。我们不难发现,当今人类社会几乎发展到了一个“随人意志”的地步,然而很多有识之士很快就发现,这种“随人意志”地去改造自然界,不仅遭到了自然界日益严重的反抗和报复,使人类生存的环境急剧恶化,而且人类也越来越受到自己创造的“人工自然环境”的制约,成了它的奴隶。相反,像

历史上有名的“大禹治水”“都江堰水利工程”等等却一直被看作“推自然之势”取得成功的典范,由此可见,因顺自然之势的无为绝不是消极的,比之那种盲目、违背物性事理的、不顾后果的、为人类私意为求的`“有为”更具有更多合理性和积极意义。而儒家文化中,把人格的确立和提升放在第一位,因而特别强调伦理观念、道德规范的教育和养成。到宋代理学大家朱熹时,他强调:考察以往圣贤之所以教人,无非是让人们探求明白做人的道理,进行自我修身,然后推己及人。并不只是教人们广文博记,写漂亮文章,以便去沽名钓誉,追求利禄。由此可见,儒家文化在教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时,强调从“修身”做起,后边一系列的志向都是为了建立一个和谐稳固的社会环境,而绝非相互攀比、尔虞我诈,在“欲”的驱使下将自己变成物质文明的奴隶。这跟道家倡导保持人的清净自然本性,“见素抱朴、少私寡欲”殊途同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