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题方法小学奥数

解题方法小学奥数1

小华解答数学判断题,答对一题给4分,答错一题扣4分,她答了20道判断题,结果只得56分。小华答对了几题?

解题方法小学奥数

假设小华全部答对:该得4×20=80(分),

现在实际只得了56分,相差80-56=24(分),

因为答对一题得4分,答错一题扣4分,这样,一对一错相比,一题就差8分(4+4=8),

根据总共相差的分数以及做错一题相差的分数,就可以求出做错的题数:24÷8=3(题),

一共做20题,答错3题,答对的应该是:

20-3=17(题)

4×17=68(分)(答对的应得分)

4×3=12(分)(答错的应扣分)

68-12=56(分)(实际得分)

某校有100名学生参加数学竞赛,平均得63分,其中男生平均得60分,女生平均得70分,那么,男生比女生多多少名?

假设100名同学都是男生,那么应得分

60×100=6000(分)

比实际少得

63×100-6000=300(分)

原因是男生平均分比女生少

70-60=10(分)

求出女生人数为

300 ÷ 10=30(名)

解题方法小学奥数2

深圳 小学奥数解题方法2——化大为小找规律

对于一些较复杂或数目较大的问题,如果一时感到无从下手,我们不妨把问题尽量简单化,在不改变问题性质的前提下,考虑问题最简单的情况(化大为小), 从中分析探寻出问题的规律,以获得问题的答案。这就是解数学题常用的一种方法,叫做归纳,我们也可以叫做“化大为小找规律”。

10条直线最多可把一个长方形分成多少块?

提示:先不考虑10条直线,而是先看1条、2条、3条

直线能把一个长方形分成几块?

10条直线最多可把一个长方形分成多少块?

第一条直线:分成 2 块

第二条直线:分成 2+2=4 块

第三条直线:分成 2+2+3=7 块

10条直线最多可把一个长方形分成多少块?

我们发现这样的规律:

=2+(2+3+4+5+6+7+8+9+10)

=2+54

=56(块)

这就是说,10条直线可把长方形分为56块。

解题方法小学奥数3

应用题中的隐蔽条件,往往是分析问题的突破口或者是最关键的一步。所以,审题时如果感到缺少条件,你不妨提醒自己:有没有什么隐蔽条件?

一个家庭由丈夫、妻子、女儿和儿子组成,他们的年龄和是73岁。丈夫比妻子大3岁,女儿比儿子大2岁。4年前这个家庭成员的年龄和是58岁。请问:这个家庭成员现在的年龄各是多少岁?

由隐蔽条件可以推知:儿子今年才3岁。

由“女儿比儿子大2岁”可以算出女儿今年是:3+2=5(岁)

从而可知,丈夫与妻子现在的年龄和是:

73-(5+3)=65(岁)

由他们的年龄差是3岁,容易算出丈夫今年是:

(65+3)÷2=34(岁)

妻子今年是:65-34=31(岁)

一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24厘米,其中有一条边长是6厘米,求另外两条边的长。

等腰三角形的腰不能是6厘米,所以只能底是6厘米 另两条边: ( 24- 6)÷2=9(厘米)

解题方法小学奥数4

小学奥数解题方法——分类

分类是一种很重要的数学思考方法,特别是在计数、数个数的问题中,分类的方法是很常用的。

可分为这样几类:

(1)以A为左端点的线段共4条,分别是:

AB,AC,AD,AE;

(2)以B为左端点的线段共3条,分别是:

BC,BD,BE;

(3)以C为左端点的线段共2条,分别是:

CD,CE;

(4)以D为左端点的线段有1条,即DE。

一共有线段4+3+2+1=10(条)。

还可以把图中的线段按它们所包含基本线段的条数来分类。

(1)只含1条基本线段的,共4条:

AB,BC,CD,DE;

(2)含有2条基本线段的,共3条:

AC,BD,CE;

(3)含有3条基本线段的,共2条:AD,BE;

(4)含有4条基本线段的,有1条,即AE。

有长度分别为1、2、3、4、5、6、7、8、9、10、11(单位:厘米)的木棒足够多,选其中三根作为三条边围成三角形。如果所围成的三角形的一条边长为11厘米,那么,共可围成多少个不同的三角形?

提示:要围成的三角形已经有一条边长度确定了,只需确定另外两条边的长度。设这两条边长度分别为a,b,那么a,b的取值必须受到两条限制:

①a、b只能取1~11的自然数;

②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1、11 一种

2、11 2、10 二种

3、11 3、10 3、9 三种

4、11 4、10 4、9 4、8 四种

5、11 5、10 5、9 5、8 5、7 五种

6、11 6、10 6、9 6、8 6、7 6、6 六种

7、11 7、10 7、9 7、8 7、7 五种

8、11 8、10 8、9 8、8 四种

9、11 9、10 9、9 三种

10、11 10、10 二种

11、11 一种

1+2+3+4+5+6+5+4+3+2+1=36种

解题方法小学奥数5

在“平均”二字中,“平”就是“拉平”,也就是移多补少,“均”就是相等。“平均”二字的意思,通俗地说,就是用“移多补少”的办法,使每份数量都相等。因此,移多补少是我们解答求平均数应用题的重要思考方法。

新光机器厂装配拖拉机,第一天装配50台,第二天比第一天多装配5台,第三、第四两天装配台数是第一天的2倍多3台,平均每天装配多少台?

用四天装配总台数除以4,综合算式为:

[50+(50+5)+(50×2+3)]÷4=52(台)

采用移多补少的方法,假设每天都装配50台,那么四天一共多装配5+3=8(台),把这8台平均分成四份,8÷4=2(台),

因此,平均每天装配50+2=52(台)

综合算式为:50+(5+3)÷4=52(台)

甲、乙、丙三人一起买了8个面包,平均分着吃,甲拿出5个面包的钱,乙付了3个面包的钱,丙没带钱,等吃完后一算,丙应该拿出4角钱,问甲应收回多少钱?(以分为单位)

4角=40分

40× 3=120(分)

120÷ 8=15(分)

15× 5-40=35(分)

解题方法小学奥数6

对于那些缺少条件,看上去无法回答的问题,经过全面深入的思考,分几种情况来讨论,是可以找到问题的完整(全部)答案的。

例一 甲地到乙地的公路长400千米,两辆汽车从两地同时出发对开,甲车每小时行38千米,乙车每小时行42千米。出发几小时后两车相距80千米?

例二 在连续的49年中,最多可以有多少个闰年?最少应该有多少个闰年?

49年中有几个4年,一般就有几个闰年

在通常情况下,连续49年中有12个闰年。

49年必须是连续的。但它没有规定这49年的起止时间。

但,当第一年是闰年时,最后一年也正好是闰年

例三 把一根竹竿垂直插入水中,在竹竿上刻上一个记号表示水深;再把这根竹竿掉过头来插入水中,也刻上一个记号表示水深。已知两个记号相距10厘米,是水深的十分之一。求竹竿的'长。

一种:水深:10×10=100(厘米)

竿长: 100+100+10=210 (厘米)

另一种:水深:10×10=100(厘米)

竿长:100+100-10=190 (厘米)

例四 一根铁丝可以弯成长、宽分别是4厘米、3厘米的长方形。如果用这根铁丝弯成两个相同的正方形,每个正方形面积是多少?

(4+3)×2=14(厘米)

14 ÷8=1.75(厘米)1.75 × 1.75=3.0625(平方厘米)

(4+3)×2=14(厘米)

14 ÷7=2(厘米)2 × 2=4(平方厘米)

解题方法小学奥数7

【抽屉】1、难度:

王阿姨给10个小朋友分蛋糕,无论怎样分,至少有一个小朋友可以得到两块蛋糕,问:至少有几块蛋糕?

2、难度:

有一箱苹果,老师分给25个小朋友,无论怎样分,至少有三个小朋友能得到两个苹果,问这厢苹果最少有多少个?

好好想想再来看答案吧,答案第二页

【抽屉】1、难度:

王阿姨给10个小朋友分蛋糕,无论怎样分,至少有一个小朋友可以得到两块蛋糕,问:至少有几块蛋糕?

【教学思路】有十个小朋友,如果有十块蛋糕,这样每人可以得到一块,有十一块蛋糕,就至少有一个小朋友分到两块。

2、难度:

有一箱苹果,老师分给25个小朋友,无论怎样分,至少有三个小朋友能得到两个苹果,问这厢苹果最少有多少个?

【教学思路】班上有25个小朋友,如果有25个苹果,这样每个小朋友可以得到一个;如果有28个苹果,就多出3个,这多出来的三个就可以发给这25个同学中的任意3个.这样就有3个小朋友会拿到2个苹果.所以这箱苹果最少有28个,随意分给小朋友,才能保证至少有三个小朋友能得到两个苹果。

解题方法小学奥数8

归一问题的基本特点:

问题中有一个不变的量,一般是那个单一量,题目一般用照这样的速度等词语来表示。

关键问题:根据题目中的条件确定并求出单一量;

复合应用题中的某些问题,解题时需先根据已知条件,求出一个单位量的数值,如单位面积的产量、单位时间的工作量、单位物品的价格、单位时间所行的距离 等等,然后,再根据题中的条件和问题求出结果。这样的应用题就叫做归一问题,这种解题方法叫做归一法。有些归一问题可以采取同类数量之间进行倍数比较 的方法进行解答,这种方法叫做倍比法。

由上所述,解答归一问题的关键是求出单位量的数值,再根据题中照这样计算、用同样的速度等句子的含义,抓准题中数量的对应关系,列出算式,求得问题的解决。

例1.张叔叔劳动 3天,得工资20 元。照这样计算,他劳动一个月(按30天计算),可得工资多少元?

我们在解答这道题时,如果和解答前面两道例题一样,先求出一个单位的数量,也就是先求出 张叔叔平均每天得工资多少,就要计算203,203等于多少呢?

我们目前还无法算出它的结果。那么,这道题应该怎样解答呢?我们换一个角度去 思考:因为30天是3天的303=10倍,所以,张叔叔30天的工资就应该是他3天工资(20元)的10倍,就是20xx=200(元)。

列综合算式 解答:20(303)=20xx=200(元)答:可得工资200元。

例的解法是归一问题的另一种解法,与前一种解法比较,只不过是在计算中改变 了运算顺序,就是把20330改变成20(303),计算结果不变。

解题方法小学奥数9

【含义】解题时,常常先找出“总数量”,然后再根据其它条件算出所求的问题,叫归总问题。所谓“总数量”是指货物的总价、几小时(几天)的总工作量、几公亩地上的总产量、几小时行的总路程等。

【数量关系】1份数量×份数=总量

总量÷1份数量=份数

总量÷另一份数=另一每份数量

【解题思路和方法】先求出总数量,再根据题意得出所求的数量。

【例题】

例1、服装厂原来做一套衣服用布3.2米,改进裁剪方法后,每套衣服用布2.8米。原来做791套衣服的布,现在可以做多少套?

答:现在可以做904套。

例2小华每天读24页书,12天读完了《红岩》一书。小明每天读36页书,几天可以读完《红岩》?

答:小明8天可以读完《红岩》。

例3食堂运来一批蔬菜,原计划每天吃50千克,30天慢慢消费完这批蔬菜。后来根据大家的意见,每天比原计划多吃10千克,这批蔬菜可以吃多少天?

答:这批蔬菜可以吃25天。

解题方法小学奥数10

含义:在不少计数问题中,要很快求出结果是比较困难的,有时可先从简单情况入手,然后从某一种特殊情况逐渐推出与以后比较复杂情况之间的关系,找出规律逐步解决问题,这样的方法叫递推方法。

问题:线段AB上共有10个点(包括两个端点),那么这条线段上一共有多少条不同的线段?

分析与解答:从简单情况研究起:

AB上共有2个点,有线段:1条

AB上共有3个点,有线段:1+2=3(条)

AB上共有4个点,有线段:1+2+3=6(条)

AB上共有5个点,有线段:1+2+3+4=10(条)

……

AB上共有10个点,有线段:1+2+3+4+…+9=45(条)

一般地,AB上共有n个点,有线段:

1+2+3+4+…+(n-1)=n×(n-1)÷2

即:线段数=点数×(点数-1)÷2

解题方法小学奥数11

我国民间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一位老人临终时决定把家里的17头牛全部分给三个儿子。其中大儿子分得二分之一,二儿子分得三分之一,小儿子分得九分之一,但不能把牛杀掉或卖掉。三个儿子按照老人的要求怎么也不好分。后来一位邻居用“借来还去”法顺利地把17头牛分完了。

某汽水厂规定:用3个空汽水瓶可换一瓶汽水,某人买了10瓶汽水,问他总共可喝到几瓶汽水?

如果3个空瓶可换1瓶汽水,那么有2个空瓶就可喝到1瓶汽水。这是因为:

有了2个空瓶,再到别人那里“借来”1个空瓶,就可换来1瓶汽水,喝完把空瓶给别人“还去”,这时不欠不余。

10瓶汽水喝完后得10个空瓶,10个空瓶又可换来5瓶汽水,总共可喝到“10+5=15”瓶汽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