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的冬景优秀读后感作文

大家应该有人读过《江南的冬景》吧,那会怎么写这篇文章的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江南的冬景读后感,仅供参考。

江南的冬景优秀读后感作文

  江南的冬景读后感【篇一】

从小生活在北方,上学时,从课本上知道了由于南北地域的差别,造就了南北气候的差别。从地理知识来讲,长江以南,是南方,长江以北,也就是北方。一江之隔,好象两个天下。而我,却习惯把北京作为分界点,北京北,是北方,北京南,是南方。我出差到过最远的地方,那就是山东的青岛了。对于地理知识混淆的人来说,我也是一种炫耀——我去过南方……得意之情溢与言表。而对与那些走南闯北的、见多识广的渊士来说,他们会嗤之以鼻,暗暗嗤笑——井底之蛙……

其实,我之所以把北京作为南北之分的分界点,也是有一定的道理的。第一,气候上的原因。“南方”的河南“洛阳三月花如锦”,而“北方”的黑龙江“山城三月飘雪花”呢。

第二,语言上的差异。我所谓的“北方”,一色是悦耳动听普通话,即使有些“酸菜”味,也不必费脑筋去揣测。而“南方”就不同了,语音千回百转,云山雾罩,根本就听不懂说的是什么。听“南方”人讲话,身边得有一个专职翻译。

人有性格,季节有特点,北方的四季交替变化比较明显,春发芽,夏抽穗,秋落叶,冬飘雪。南方的四季就很温和了,没有明显的过度特征,即使到了冬季,芦花仍不败,草儿仍有绿意,杂七杂八的野花开在“野人”的篱落之间。特别在“微雨寒村”的冬景中散步,自然有一种“说不出的悠闲境界。”特别是寒梅初放喜遇瑞雪,雪方霁而见花,则有“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这样的冬景给人以不受尘埃半点侵的飘然欲仙、超凡脱俗的世外桃源的境界。然而这样的景色稍纵即逝,晴和的阳光就会把和寒梅亲近的冬雪化做点滴残泪,只留花香空四溢。没有雪的映衬,还称得上冬景吗?和风、旭日、鸟鸣、花香怎样都觉得是“春到人间草木知”“四月清和雨乍晴”的春天。所以,南方的冬景,给我一种怪怪的感觉,就好比一个男人不长胡子,完全没有了阳刚气。

北方的冬天则不同了,它掩藏了春的含蓄、屏弃了夏的热烈、珍藏了秋的成熟,以一身傲骨、一身洁白、一身凛冽倏忽而来。再看寒雪压苍松,会对严冬的生命有一种深深的景仰。大雪过后,三五孩童,堆一个雪人,剪一片红纸给雪人点一下降唇,雪白的颜色有了红色点缀,立时有了生命的赋予。再给雪人镶上两个明亮的玻璃球,雪人则象初生的娃娃,睁开清澈的大眼,惊喜的感受孩子们赋予它的生命。雪后的冬天,给孩子们带来无穷的乐趣,而冰雪凝就的冰灯,凝聚了人们的勤劳和智慧,向人们展现的文化艺术,又留连了多少中外游人的不顾寒触的脚步。冰雪里的冬泳,何尝不是北方冬天最美最壮观的冬景呢?当出行的人们抖落一身白雪,融化一脸寒霜,他会由衷的感叹:这才是真正的冬天呢!

对冬有深深的感触,才会有对春的切切的期盼。你看那南归的大雁,排成长长的人字,欢快的鸣叫着,带着南国春的遥思回归故里,心里是不是有一种喜悦在萌动,是不是有一种希翼在蓬发?人到了这个境界,是不是自然会得胸襟洒脱起来,终至于得失俱亡,生死不问了?

也许,久居南方的人,会觉得温暖如春的江南冬景,青天碧落之下有着隐隐的肃杀和萧索。而寒居北国的人,会在素雪飘花之际,能感受到初春相思的袭袭暖意。这不由使我想起我看过的一个故事:巴黎的一所未竣工的高层建筑工地上,皮爱尔和勒内安装墙面材料的工人脚下的木板突然塌裂,他们二人共同抱住了一个防护杆。防护杆有些承受不住俩人的重量,“吱吱”地要折断,皮爱尔说:“勒内,我还有孩子……”勒内尚未结婚,他说:“好的,皮爱尔,”然后,松开手,像一片冬季零落的树叶飘向地面。我惊诧,面临死亡,年轻的勒内只用一句平静的“好的”,便松开手,把岁月的春天留给了同事,而自己却去拥抱永恒的春天了。而“我还有孩子”的皮爱尔,能否在冬景走过之后,切实感受春天的美妙呢?

由此,我豁然明白,景色不分南北,季节不分东西,各有各的景致、各有各的神韵,精彩的不是季节里的风景,而是人们的心灵!

  江南的冬景读后感【篇二】

全文从各个角度描写了有感江南的冬天,作者以优美的文笔写出江南冬景之美与江南人的惬意生活,让人忍不住希望自己就住在江南水乡,认真地去领略作者笔下所描绘出江南冬景的那一番惊艳之美。

文章开头,并没有直接叙说江南的冬景,而是以北国人过冬的习俗去引出下文江南的不同。北国以寒冷为主,而江南以温暖为主,这不由的行成了鲜明的对比。接下来的2~4段,作者运用了一系列的对比手法,从侧面烘托出江南的冬景之美与冬天之温暖。作者通过闽粤的冬天与江南的冬天作对比,明确的划分出属于江南冬景的区域界定,闽粤的冬天只能说成是南过的长春,是春或秋的延长。又通过江南的秋天与冬天做对比,突出江南冬景的“明朗的情调”。江南的冬无疑是大自然的又一部杰作,是大自然孕育出的另一种美,我不得不称赞自然的力量是伟大的。

文章第五段,叙说由于江南的特殊环境造就了江南的地质丰腴而润泽,所以江南的植物经久不衰,四季长青,这无疑又是给江南添加了又一道迷人的.风景线,并且更能体会出诗人所说的;“若是冬天来了,春天也总马上会来”的那独特的意境,让人满怀希望去迎接春天的到来。这使我相信,无论前方的道路有多坎坷,我们总会满怀希望与信心地走下去。因为我们相信,前方的光明就离我们不远,它一直都在等待着我们。

第六段,作者有继续叙述了江南的冬日是所给与江南居住者的一种特异的恩惠,并且,只有江南人才能享受到这种清福。在风景如画的冬天里去郊外散步是多么惬意的事啊!

从古至今,无数名人(的描绘更加给江南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这使得江南成为更多游人豪客的向往,都想来一探究竟古人所描述的那一番独特的意境,想像古人一样,在江南留下属于自己的一笔。但江南东景的美又岂是庸俗之人所能欣赏的懂的呢!只有用心去领悟的人,才能发现江南的内在美!

文章第七段叙述了江南特殊的地理环境,由于地频大海,河港交流,湖沼特多,故空气里时含水分,而勾勒出的那一幅“微雨寒村东霖土”。作者运用了五颜六色状物写景,把江南东景情意浓浓的画面展现得淋漓尽致,并喧染出一种悠闲的氛围。而江南人与生俱来就享受着这一份悠闲,这与江南的东景形成一幅浑然天成的水墨画。于是不由的感慨:“得失俱亡,死生不问”的豪情壮志。

写到了江南的雨雪时,作者运用了大量的名句来描写江南冬天雪景之美,虚实结合的写景方法更让江南的东景充满神秘的梦幻色彩。江南的冬天有时会无雨无雪的过一个的冬天,但会有“旱东”的出现。“旱东”的出现虽对农作物的收成有一些帮助,但对人的身体却不是很有利。那时,白喉、流行性感冒等疾病就会缠上身,但对来享受江南东景的人来说,却只会感到快活,因为晴天多了,去郊外散步的机会也就多了,这对于喜欢徒步旅行的人来说,是多么值得高兴的啊!

最后,“空言不如实践”,作者最终按耐不住性子,搁下手中的笔,拿起拐杖,前去湖边散步,这与前文中德国人喜爱在寒郊散步形成对比,首尾呼应,突出作者对江南东景的钟爱之情。能让文人放下自己手中的笔,而去欣赏这湖光山色的美景,更体现了江南的魅力之大!

  江南的冬景读后感【篇三】

文章并非用辞藻堆砌的方式,而是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达自己对江南冬景的留恋。

江南的春是柔美的,江南的冬却也毫不逊色。都说北方冬天千里冰封,万里飘雪;南方的雪在郁达夫的笔下却是柔柔弱弱,对雪的描写经历了欲雪、微雪、风雪、深雪的不断变化的过程,在巧妙引用前人的诗句下将读者带入“诗中有画,话中有诗”的深层意境。江南冬天的雨是悠闲的,作者烘托出“小桥流水人家”的画中景,作者仅用朴素清淡的笔调来轻描色彩,朦胧的寒冬细雨如轻纱般飘现在眼前。在其中,还运用了虚实相生的写法,“门对长桥窗临远阜”“树枝槎桠的杂木树林”等构成了冬日农村图景,属于实景。而“洒上一层细得同粉也似的白雨……月晕”却运用了虚幻缥缈的虚景,如果一个作品中仅仅只有过于真实的描写将会略显苍白,但是若是和时隐时现的虚景加以结合,那么一幅美丽的图景将会展现于读者眼前。

老舍笔下的《济南的冬天》“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带有些白色,越发像日本看护妇。他笔下的雪似乎还有些娇羞,露出些粉粉的颜色,那些山也略显羞涩,经受不了济南的大雪;郁达夫笔下的冬天却主要着笔于其乐融融的屋外谈天,太阳照,小鸟叫,这哪像冬天呢?冬天,在我眼里是寒冷的,但在作者的笔下冬日却是情暖温和。那屋外空地的那老叟、小孩,虽然作者没提及他们是祖孙俩,但是他们在一起玩耍的是如此的开心,给人一种温馨的感觉。老舍给我们带来了不一样的冬天,改变了我们眼中冬天寒冷寂寥的寒冷印象。

画家刘海粟曾经评论郁达夫的散文:“青年画家不精读郁达夫的游记,画不了浙皖的山水;不看钱塘、富阳、新安,也读不通达夫的妙文。”郁达夫冬景,不同于江南水墨画的神韵,不同于西北沙漠的干旱,而是江南温暖晴朗的冬日之景。

>>>下一页更多精彩“江南的冬景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