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的认识》的课堂教学设计

设计说明

《10的认识》的课堂教学设计

本节课的重点是掌握10的组成,依据教材的编排意图和学生的认知规律,从以下几个方面设计本节课:

1.联系学生的认知规律,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课本是知识的载体,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中介物,它对教学起着指导作用。因此,在教材提供的素材基础上,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扩大教材的范围,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活动,如做拍手游戏、找朋友、用展台进行直观演示等,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10,建立初步的数感。

2.以自主、合作、探索的学习方式,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热情。

年级的学生也有一定的数学经验和知识积累,特别是10的认识这一内容,大多数学生在幼儿园或在家里已接触过。因此,在教学中,不是让学生被动模仿、记忆和反复练习,而是创设动手操作的时间、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学习环境,体现知识形成的过程,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如:小组合作摆小棒,用动作或一句话表示出生活中与10有关的奇妙事物,教师朗诵口令、同学们按照老师的口令做等。让学生们感受数的意义,体会数的作用,建立数感。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学生准备 数字卡片 直尺 小棒若干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在语文课里,我们学了一首诗叫《一去二三里》,同学们还记得吗?现在请大家一起背出来。

学生齐背: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师:同学们背得非常流利!这首诗里面隐藏的数字宝宝有哪些是我们学过的?(学生齐声回答:1、2、3、4、5、6、7、8、9)

师:同学们反应真快!1、2、3、4、5、6、7、8、9已经是我们的老朋友了。那么,这首诗中哪个数我们还没有学呢?(学生齐声回答:10)

师:那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这个新朋友——10。(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利用一首“数字诗”引入,让学生在熟悉的诗中很快找到学过的数,教师及时给予肯定并提出新问题,使学生在感受到成就感的同时也明确了本节课的学习任务,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探究新知,建构模型

  (一)数数与认数。

课件出示教材59页主题图。

1.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并思考:图中有哪些数学信息?数一数图中每种事物的数量分别是多少。

2.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要求数一数。(图中有10只鸽子;有9个小朋友和1位老师,一共是10人)

3.请同学们在自己身上找一找“10”。(10根手指,10根脚趾)

4.明确数数的方法:我们数物体的个数时,要按一定的顺序数,这样可以避免重复或遗漏。

  (二)10以内数的顺序。

1.认识数序。

师:0~9已经在直尺上排好了位置,那么你能找到10的位置吗?(课件出示直尺图)

预设 生:10排在9的后面。

追问:为什么?

预设 生:因为9再添上1就是10,10比0~9各数都大。

师:在直尺上还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

生:9的后面是10。和9相邻的两个数是8和10。